朗伊尔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手绘消失的国度纽芬兰,国际版的小蝌蚪找妈 [复制链接]

1#
小孩得白癜风好治吗 http://m.39.net/pf/a_5270056.html

纽芬兰,位于北美洲东北角,你看下面地图就知道谁是它的“妈妈”。可是在年以前,它还并不属于加拿大。它曾经作为一个与加拿大同等地位的国家身份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且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个“海外游子”不停“找妈妈”的过程,就是这个已经消失的特殊国度的历史,同时渗透着大英帝国的兴衰之路。

地图上菱形岛屿就是纽芬兰岛、大陆上那块三角形就是纽芬兰的拉布拉多地区,这两块合起来在历史上被统称纽芬兰。这里跟北美洲其他地区一样,距今九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只不过今天的美国范围多生活着印第安人,而纽芬兰以及其他今天的加拿大北部,生活着古爱斯基摩人。后来拉布拉多地区迁徙来了因纽特人,而纽芬兰岛上迁徙来了贝奥图克人,这也是印第安人中的一个分支。所有这些种族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滨海古文明,也就是说纽芬兰这一个岛屿加一个半岛,直到欧洲人的到来之前,都是印第安人和北极人领土的一部分,不存在”找妈妈“的问题。

纽芬兰跟北美其他地区唯一不同的是,其他地方都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才陆续被发现并占领,而纽芬兰岛是在发现新大陆之前五百多年就有欧洲人来过了。这个时间节点正好是维京海盗肆虐欧洲的时期,他们真的是架着小船哪都敢去,居然就有一小队登陆了纽芬兰岛,并在这里建起了一个小村庄。当然维京人并不知道他们到达了北美,而且能够登陆这里,也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因为北大西洋靠近北极圈边缘的洋流方向是一个圈儿,从丹麦、挪威流向格林兰岛北部,再顺着格林兰岛向南流向北美东北角,纽芬兰岛就恰好在这条洋流路线上。现在没人知道当初这波维京人到底是不是迷路了,但可以确定的是他们肯定没有人回到欧洲,要不然发现新大陆的消息就不是哥伦布首先带回去的了。

正是由于这一小波北欧人既没有回去、也没能在这里延续下来,这种自生自灭使得纽芬兰不可能认北欧为“妈妈”。当西班牙、葡萄牙人都去过新大陆之后,英国人还只是听说过而已,等他们驾起船、扬起帆向新大陆进发的时候,由于英国本土比伊比利亚半岛靠北,加之航海技术的不成熟,走不了哥伦布的洋流航线,于是就跟五百年前的北欧海盗一样首先就到达了纽芬兰岛。当时他们以为这就是所谓的新大陆,于是将这个岛命名为“新发现的土地”,音译过来就是纽芬兰。从此这个小岛成为了英国第一个“海外游子”。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英国的第一块殖民地不是弗吉尼亚么?”年人乘船来到今天弗吉尼亚的乞沙比克海滩建立了詹姆士镇,而纽芬兰被吉尔伯特爵士宣布为英王领土是在年。由于后来从詹姆士镇发展为十三州,又发展为美国,其影响力完全遮盖了这个建立时间更早的小岛。所以如果哪天你跟一群喜欢历史的朋友在一起讨论这个话题时,你就说纽芬兰,这样显得你专业;如果只是平时跟朋友吃饭喝酒聊起这个问题,你就说弗吉尼亚,这样更容易合群,而且也没必要为个小岛而跟朋友争得面红耳赤。

难道纽芬兰注定就要认英国人作“妈妈”么?当然还有其他来抢的,与英国一样身为“航海界后起之秀”的法国紧随其后登陆了这里,由于英国人从岛屿东部登陆慢慢延展开来,法国人就绕开他们,选择在岛屿西部定居,由于来这里的人少,双方也就这么相安无事的生活着。他们在开发纽芬兰岛的同时,还以此为跳板登陆了拉布拉多地区,往西走发现越来越大、越来越大,逐渐揭开了加拿大的“黑屏区”。这也直接导致在今天加拿大,英、法后裔互相鄙视,两种语言同为官方的尴尬局面。

别看纽芬兰只是个巴掌大的地方,却由于洋流的原因,伴随而来了大量大西洋渔群,形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渔场之一,这一点是当初英国航海家随波逐流时未曾想到的意外收获。如果一直这样发展下去,如此小的地方,由于经济利益势必会引发英法之间的对抗,但恰恰对抗并没有发生在这里,而是在欧洲本土。

波及全欧的西班牙王位争夺战落下帷幕,法国为首的反哈布斯堡王朝势力以失败告终,法国不得不签下了《乌得勒之和约》,其中一条就包括法国宣布放手纽芬兰,承认这是英王的领土。而英国为了不至于让法国一蹶不振,以至于哈布斯堡王朝控制下的神圣罗马帝国无限强大,在《乌德列支合约》上主张平衡原则,关于纽芬兰地区也体现了这一点,那就是英国允许已经在岛上居住的法国人继续在这里捕鱼,有着跟英国共享这一世界最大渔场的权利。从此纽芬兰确定的英国就是他的“妈妈”,而把法国视之为“小妈”。

随着捕鱼业的兴盛和随之而来的经济崛起,纽芬兰人口变得越来越多,当时的这里的经济到底有多发达呢?我们知道除了靠近大西洋岸边的狭长地带也就是后来的美国十三州外,英国在北美的殖民还有两大部分,而且面积都相当的大。一部分是十三州以西的路易斯安娜,另一个是今天全世界国土面积第二大的加拿大,当时这两块殖民地加起来的经济利益总和都不如一个纽芬兰。

英国在北美的这四大部分殖民地,最厉害的肯定是十三州,十三州又可以分为核心六州和非核心的七州,当时核心六州被称为“纽英伦”,也就是新英格兰的意思,首府在波士顿,这也是北美大陆最早的殖民地发源区域。当英国发现新英格兰有了独立倾向后,连续发布了两套法案用以限制北美殖民地人民的自由迁徙。第一套是限制纽英伦人不可以随便往西部走,因此美国的西部大开发只能是在独立后才出现,牛仔的形象也才开始逐渐深入人心的。第二个法案就是限制纽英伦与纽芬兰人不可以互相迁徙,而且连贸易往来都断绝,这就导致了一个严重的问题,纽芬兰渔业虽发达,但不生产粮食。法案颁布之前2/3的粮食都靠纽英伦供应,剩下1/3是从英国本土运来的,这下贸易一断绝,英国本土的远水又解不了近渴,于是岛上开始发生饥荒。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纽芬兰认的这个英国“妈妈”,为了防止自己的“长子”离家出走时带走过多的家当,而饿着小儿子,那美国为什么不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十三州变成十四州,联合纽芬兰一起脱离英国的统治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双方都不敢。对于美国十三州来说,在陆地上靠民兵和本土作战优势,跟英国的全世界驻兵之一——北美驻兵打一打还是可以的,但如果以十三州当时的能力跟英国的皇家海军去拼,那完全不在一条起跑线上,而要联系纽芬兰又必须通过海路,因为陆路的加拿大还严格控制在英国手里。十三州都不改,纽芬兰力量更薄弱就更不敢了,因此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纽芬兰人民极力的避免自己跟美国扯上任何一星半点的关系,生怕宗主国万一一时误会给自己一拳。

美国独立后由于挨着纽芬兰很近,也看中了这里渔场的巨大经济利益,于是对外宣称拥有纽芬兰渔场的捕鱼权。要知道美国的独立是在法国的大力支持下才做到的,英国的*策向来灵活多变且非常务实,当它发现美国独立已成定局时,英国的仗还没打完,*策就已经开始由强力压制变为支持美国独立,就是为了其独立后能与英国成为关系良好的贸易伙伴,而不是倒向法国一边。于是英国主动承认美国在纽芬兰跟英、法一样拥有捕鱼权,这一*策对促进美英之间后来的伙伴关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对于纽芬兰来说,此时站在它面前有了三个“大人”,一个“妈妈”、一个“小妈”、一个“大姐姐”。

英国“妈妈”为了不让自己的“小儿子学坏”,私下里嘱咐纽芬兰认,你可以跟美国人做生意,但是别跟他们走的太近,不是缺粮食吗?你可以从美国进口,但是进口的时候必须用英国的船。这也就是说明英国一边在跟美国搞好关系,一边在防止美国的海上力量逐渐壮大,这里的海上力量既包括海军力量,也包括海上贸易力量。

如果事态一直着眼于北美洲,那么对纽芬兰来说,是没必要去做后来那种挣扎般的选择的。但海外地要受宗主国的强弱影响,而宗主国英国又在不断的受到欧洲大陆的影响。拿破仑横空出世打破了这种宁静,欧洲全体陷入反法联盟的战争当中,英国在威灵顿将军的领导下扛起了反法盟主的担子,没有能力再顾及纽芬兰这个海外游子。为了粮食,纽芬兰人只好自己组建船队在北美沿岸开展贸易,这种因为战争而不受限制的贸易,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强大起来,纽芬兰船队成为北美地区最活跃的商队,经济大发展的同时,人口也一下涨到了35,人(对于当时来说已经很多了,不能总拿我们的人口观来看待历史)。

经济和人口的增长,使得纽芬兰在大英帝国中的地位逐渐攀升,终于在年得到英国承认的殖民地地位。不要笑,给个殖民地地位已经是很抬举纽芬兰了,为什么这么说?对于大英帝国来讲主要分为三种领土,即本土、殖民地和自治领,他们这三者的自治权是递增的关系,也就是说之前纽芬兰一直被大英帝国视为英国本土的一部分,所有的*、经、军权力全都归英国国王和议会所有,而升为殖民地之后,英国就得往纽芬兰派驻总督,总督和当地的民选议会就拥有独立的行*权力,这也就意味着纽芬兰的市*和经济完全掌控在自己手里,只有军事要依靠宗主国。

就在这一时期,身旁的加拿大已经开始申请成为大英帝国的自治领,连军事都有自己的自治权,由于地缘因素,加拿大在年的时候问纽芬兰人:“你们愿意加入我们吗?”结果纽芬兰通过全民投票后的结果是:“我们不加入,英国才是我们的妈妈”。后来到年的时候,纽芬兰人口已经接近20万,这对于遥远且在走下坡路的英国来说已经不太好管理了,于是把纽芬兰也升格为自治领,这个小岛和三角半岛便开始了近半个世纪的独立国家生涯。

但是纽芬兰注定命运多舛,刚成为自治领不久欧洲大陆就爆发了一战,像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印度等这些帝国成员一样,虽然拥有自治权,但当英国发生战争时,它们仍然要履行自己的义务,出兵协助宗主国战斗。纽芬兰虽然人口不多,但是他们也得派出所有能够派出的军事力量奔赴欧洲大陆前线。结果一战打完,连英国本土都经济大衰退,纽芬兰更是陷入大萧条,因为它只是一个靠贸易生存的岛国,本土并没有强大的实体产业作后盾,这种经济体受战争的冲击最大。为了能够吃上一口饱饭,在年纽芬兰向英国*府请求放弃自己的自治领地位,退回到英国殖民地的地位。因为放弃一部分权利也就增加了宗主国的一部分义务,自治领和宗主国遇到战争时在一起,平时里自生自灭,但是殖民地就不一样了,本地小事自己说了算,大事宗主国来拍板,当你遇到饥荒时宗主国还要管你饭吃。

命运多舛的纽芬兰刚“分完家”又回去“找妈妈”,可是刚得到一口吃的,又遇到了二战。本来就穷困潦倒的纽芬兰派出了几乎所有的男性去协助英国,打完二战人口普查一下发现国民锐减1/3,经济面临全面崩溃。英国都自顾不暇了,哪还有吃的分给你?要不要重新找一个妈妈的问题又摆在了桌面上,谁更合适呢?那当然是挨的又近又有钱的美国。小蝌蚪游到美国面前问:“美国、美国,你可以作我的妈妈么?”美国说:“不!”当时美国正忙着帮英、法、德恢复二战后的经济,也就是所谓的马歇尔计划,它并不想因为一个小小的纽芬兰而搞臭了与英国之间的盟友关系。

有人可能会觉得纽芬兰难道就非得找一个“监护人”么?自己独立它不香么?要知道在当时经济大萧条的情况下,你捕再多的鱼也卖不出去,而且为了进口粮食还欠了一屁股债,你要是一个独立的国家,那么这些外债就得你自己来承担,如果是一个大国的一部分,那么债务就由宗主国来协助解决。纽芬兰人不傻,当然不会为了独立而给自己头上戴那么重的枷锁,更何况他们跟美国的祖先一样,本来就是从英国来的,又不是找一个外族来统治自己。

既然美国不要、英国又自顾不暇,那怎么办?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与之接壤的加拿大。当时加拿大是非常愿意当这个接盘侠的,奇葩的是纽芬兰人不愿意,因为他们从骨子里嫌弃加拿大,一方面嫌弃加拿大与美国相比之下的经济落后,另一方面嫌弃加拿大跟自己在英联邦里是同等的地位,如果加入它就相当于给自己“降了一辈”。

英国虽然自顾不暇,但它也不会眼睁睁看着这个海外游子饿肚子不管,自己没有实力就做个中间人,命令纽芬兰人全民公投一下,并给他们设定了三个选项:第一继续做殖民地,等熬过了这个困难时期,我还给你运粮食来,但是现在没有;第二个选项是你们加入加拿大;第三是你们独立成国、自生自灭。投票结果是纽芬兰人宁可自生自灭,也不愿加入加拿大。

但在“明眼人”眼里,这不是一个好的结果,因为以当时的条件,独立成国自生自灭的选项根本不存在。当时纽芬兰民间有一个威望很高的士绅叫做乔伊,他以一种很特殊的方式彻底改变了纽芬兰的命运。他站出来阐明选择独立意味得不是自生自灭,而是只有自灭,这次投票不算,咱们再投一次试试。等到再投的时候他把选项由三个改成了两个,去掉了独立选项,于是在年的3月31号,纽芬兰正式成为了加拿大第10个省。

所谓“地缘*治”,名词解释起来可能很复杂,但是如果你只从字面意思判断,就是地图边缘的*治划分这么简单。小蝌蚪终于找到了它的妈妈——加拿大,九千多年前那同一块美洲北端大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