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伊尔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倍感遗憾的一部顶配国剧第十放映室 [复制链接]

1#

“「猎场」终于能看了?”

集数过半,小十君终于要来说说《猎场》了。

虽然伴有争议,但是仍不能阻挡它的网播量登顶榜首。

为什么现在才来说《猎场》?因为在它刚播出那会儿,说好说歹,都逃不过“跟风黑”和“洗白”的炮弹攻击。

本文将会是一篇充斥许多“但是”的文章,因为《猎场》是一部充满遗憾的作品。

为了防止大家觉得小十君态度模糊,首先将我对《猎场》的观感划个中心思想——

剧是良心剧,但是制作没有跟上叙事野心和逆天阵容;胡歌是个好演员,但是离“戏骨”还差得远。

目前豆瓣评分是6.0,这是五星吹和一星黑博弈的结果。

老实说,《猎场》获得这个分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观众的心理落差。

由执导过谍战神剧《潜伏》的姜伟自编自导,《琅琊榜》后实力转型的国民男神胡歌担纲大男主,配(酱)角(油)几乎集邮了半个演艺圈的老戏骨,噱头是国内首部聚焦猎头行业的职场剧。

跟这样奢华的配置相比,《猎场》目前呈现出来的质感远远没有达到观众心中预期。

由于胡歌的超高人气,关于《猎场》的争议俨然成了胡歌的演技之争。

胡歌有演技吗?有的。这点在《琅琊榜》里已经证实过了。

从李逍遥到梅长苏,我们看到了胡歌身上的成熟和沉淀。

梳起刘海,束起玉冠,翩翩少年的明朗轻快慢慢变成了江左梅郎的诡谲隐忍。

对胡歌而言,李逍遥和梅长苏是他在两个不同的人生阶段所能遇到的最美好的角色,说是量身打造也不为过。

而郑秋冬这个角色,是一个动不动就站在时代风口的人物。

倒霉、不甘、屈辱、蛰伏、重生······不出四集,郑秋冬就已经从高潮到低谷往返两遍了。

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并非历经生死之后的大彻大悟,郑秋冬是一个需要在观众的眼皮子底下一步步进化、一点点产生化学反应的微妙人物。

但是,这种微妙程度超越了胡歌目前的把控能力。

比如,早期的郑秋冬只能靠到处宣讲谋生。他辛辛苦苦干活,结果被人坑了劳务费,他表现的愠怒仿佛小孩子发脾气。

作为经历了入狱、身份造假、上人力资源黑名单、自杀、重新来过等一系列人生波动的高级猎头,在被张嘉译再次提到假身份时,胡歌的处理竟然是下巴抖动然后哭唧唧?

总而言之,除了越来越高级的西装,他并没有让我看到郑秋冬这个人物气场的进化。

尤其在张嘉译的衬托下,胡歌依然是挥之不去的少年感,怯生生的。

除此之外,这部剧的服道化、打光、剪辑、音效都是被重点吐槽的对象。

▲这一幕被很多人吐槽“乡土”

制作有硬伤,但小十君并不因此认为这就是一部烂剧。反而,这部剧的很多细节都能看出姜伟有十足的野心和诚意。

首先就说人物塑造方面,《猎场》里没有哪个角色是脸谱化的。

姜伟曾说:“我写戏没有堂堂正正的,可能就是不喜欢那么亮。喜欢哑光的东西。”

戏中重要人物的出场几乎都带有原罪,白力勤(祖峰饰)阴险,郑秋冬贪利,罗伊人(菅韧姿饰)当了高官情妇,熊青春(万茜饰)为前男友进行敲诈。一举打破以往电视剧中主人公的高亮定位。

姜伟喜欢在一个人物身上安置矛盾性。

就拿罗伊人来说,她是一个文青女神的形象,不仅知性优雅而且为人仗义,一直充当郑秋冬的外挂。

但是她的感情观就颇令人费解。

跟白力勤在一起时,她说谁追得狠了就跟谁走;跟夏部长在一起时,谁落魄之时送温暖就可以被她当作依靠;出车祸后又跟救了自己的喜剧演员在一起,自称丧家之犬,有捆稻草就有家的归属感。

▲心疼这捆稻草

简单点,发好人卡的方式简单点。

正如惠成功对罗伊人评价的那样,“优雅的外表下有颗易动的心”。

这种情况下,再看她对郑秋冬的深情款款,也就没那么动人了。

熊青春同样是个矛盾体。

▲各种原因没结成婚

她向往安稳,但自己本身就是个不安稳因素;她聪明善良,但可以为了18万鼓动爱人窃取商业情报。

而且和郑秋冬的情感模式切换得总是让人毫无防备。

俩人从敲诈关系走到情侣关系本来已经让人咋舌了,观众好不容易习惯了俩人腻歪发糖的时候,两个人前任一出现,熊青春就果断地放弃了郑秋冬。

先喂一口糖,再喂一口糠,噎得人心里难受。

熊青春的这场分手既像为自己的旧情复燃找借口,又像是看透了自己抵不过罗伊人在郑秋冬心中的位置。

到底是自私甩锅,还是勇敢放手?不同的答案,熊青春这个人物就有本质的不同。

▲万茜小姐姐的这段哭戏超棒的

呈现人物身上的多面性,确实会让人物变得更加有血有肉,但是也容易让人物失焦,显得面目模糊。

《权游》中的詹姆·兰尼斯特是大逆不道的弑君者,与姐姐不伦恋,将布兰推下了高塔。但奇怪的是,没人痛恨这个角色。

当他骑马冲向巨龙,彰显出了壮烈的“骑士精神”,成为全篇华彩。

同样是“哑光”人物,姜伟只做到了设置矛盾点,却让人物失去了核心精神,也就失去了魅力。

人物没有魅力,一部剧在观众这里就已经失去了底牌。

《猎场》还是个十足的细节控。

首先它在时间线上就玩到了极致。

故事开场虽没明说时间背景,但是从发票时间、手机电脑型号、《钢铁侠》和奥运会等关键词,透露了故事始于年。

郑秋冬入狱后,有一段和袁队的对话。细心网友仔细一听背景音,是新闻联播在播放吴邦国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尼。而这次会面发生在年5月21日。

再如郑秋冬出狱时在酒吧看过一场球赛,欧冠多特蒙德VS拜仁慕尼黑的决赛,时间是年的5月。时间正好符合郑秋冬入狱四年。

▲图片源自知乎网友

并不知道叫什么

除此之外,5·30股灾,阳光工程,世界末日说,非洲脑膜炎等极具时代特征的事件被一一嵌入台词与剧情。

这样精心的安排不仅是为了符合时间逻辑,也显示出了姜伟对时尚剧的理解:表达人物与时代的关系。

但是,这个“时间游戏”玩得太过表面。除了传销活动,剧中言及的时代大事件只是浮光掠影,郑秋冬并未参与进去。

人物与时代的互动,总不能靠句台词就糊弄过去了。

而且跨度不超过10年的剧情,要让观众警觉时代变迁,是很困难的事情。

此外,姜伟也是个具有文人气息的导演。

他给人物取名喜欢用谐音梗,颇有些《红楼梦》的意趣▼

除了出现无数次的《挪威的森林》,剧中大量场景都出现了不同的书名,也暗示了人物的命运和走向。

在白力勤给郑秋冬介绍工作时,罗伊人看的书上赫然印有“阴谋”两个大字。这说明郑秋冬陷入传销骗局都是白力勤一手策划的。

姜伟的文人情怀还体现在考究的台词上。

电影梗出现了《重庆森林》、《肖申克的救赎》和《廊桥遗梦》等经典佳片。

还有文学典故中的人名梗,比如《红楼梦》中的袭人、《红与黑》中的于连、《骆驼祥子》中的虎妞。

诗词和历史典故更是不胜枚举。

嗯,不愧是在山东师大做过图书管理员的。

不过,文学包袱抖好了一句顶万句,抖不好就有掉书袋之嫌。

一部生活剧,不论人物背景,个个都能出口成章,个个都能接住文学梗,这点并不让人信服。

▲补课:颟顸(manhan),悭吝(qianlin)

作为拿过飞天、白玉兰编剧、导演奖项的大神,姜伟进军现代剧的心态是带有知识分子的傲娇的。为现代剧树立业界典范,仿若他的使命。

在电视剧创作中仍然保有知识分子的志趣,是件值得珍惜的事情。这点来说,小十君对《猎场》怀有敬意。

但姜伟看似不妥协的背后,也有妥协。

不然《猎场》不会有三条感情线,还动不动玩着十年前流行的“擦肩而过”式烂俗桥段,并且插入了大量谍战剧的表现手法。

在自我意识和大众口味的平衡中,姜伟明显有些失控。

《猎场》播出前,宣传口号是媲美《人民的名义》的“顶配国剧”。结果,它既没有触及社会敏感点,在专业魅力上也鲜有展现。

面对争议,姜伟表示:自己本身就没有想过要有“职场剧”这个分类,离开了职场,也一样能写行业。

最后,职场戏加一点、生活戏加一点、谍战戏加一点、言情戏加一堆,最终杂糅出的《猎场》还有风格可言吗?

看到贾衣玫色诱郑秋冬的戏份为止,天啊,小十君庆幸自己终于完成了追剧任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