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的医院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年7月,大不连颠空战正式拉开了帷幕。经过一个月的准备,英、德双方都摆出了决战的架势,对德国空军司令戈林来说,这是他“出风头”的最好时机,他将全国的大部分战机调往法国各机场,俨然有“一口吃掉对方”的意思。
而英吉利海峡对岸的英国,就显得格外小心,他们没有主动进攻,只是默默地准备着。作为英国空军司令的道丁上将,苦于战机数量少,飞行员宝贵,恨不得“把一分钱掰开当两半花”。初次交锋,双方都认为达到了预期效果,这是为何呢?
海狮计划
戈林的远大计划。
作为“海狮计划”第一阶段的主角,戈林欣然接受了消灭英国皇家空军的任务。在他看来,这是显示德国空军强大的最好机会,更是其军事生涯中一场意义重大的战役。为此,他与手下精心准备方案,确定了进攻英国“三步走”的作战计划。
第一步,“诱敌”,消耗其空战力量。将空战的范围锁定在英吉利海峡上空,以打击英国商船、海军舰艇,以及港口、军事基地为目标,并对试图阻止德军行动的皇家空军战斗机予以消灭,达到消耗其空战力量的目的,夺得海峡制空权。
德国空军将领
第二步,彻底摧毁其防空力量。组织大规模、多批次的轰炸编队,对英国本土的机场、飞机制造厂和防空设施,进行“闪击”式的轰炸,彻底将其防空力量消灭,并在空中对其港口进行不间断封锁,防止外援物资和部队增援,以及防止政府外逃。
最激动人心的一步,就是掩护“海狮计划”第二阶段实施。在空军、海军和登陆部队密切配合下,登陆英国本土,并夺取沿岸机场,建立空军前进基地。继而以此为中心扩大战果,对其大、小城市进行轮番轰炸,直至攻占整个英伦三岛。
戈林和希特勒
从战术角度讲,戈林等人的方案不仅可行,而且目的很明确。就是先获得至关重要的制空权,有了制空权就有了制海权。所以,消灭和消耗皇家空军的战斗机就显得格外重要。也就是说,大不列颠空战初期,是从战斗机之间的拼杀开始的。
为此,戈林从各地抽调部队,组成3个航空队。司令部分别设在比利时、巴黎和挪威,并明确了各自的战斗方向,总兵力达架战机,其中战斗机达多架,近2倍于皇家空军的架战斗机,戈林和他的部下们有信心赢得海峡制空权。
德国轰炸机
德军的试探性轰炸,道丁上将慎之又慎。
年7月10日,德国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第一阶段开始。这一天,英国一支大型的运输船队驶入英吉利海峡,其不仅有战舰紧紧跟随,而且在船队上空还有战斗机护航。“送到嘴里的肉,没有不吃的道理”,德国空军紧急起飞。
德军出动了20架轰炸机、40架战斗机组成攻击编队,向英国海岸扑去。英国船队发现后,立刻分散躲避,同时各种高射炮猛烈开火,在天空呈现出一朵朵爆炸的烟云;6架担任护航的“飓风式”战斗机毫不畏惧,冲向德军轰炸机编队。
空战
尽管英军在数量上明显处于劣势,但凭借战机的灵活操控性,他们在德机中上下翻滚。毕竟这是1:10的空中格斗,就在紧急关头,又一批“飓风”战斗机冲进了德军机群。顷刻间,德军飞行员有一种陷入包围的感觉,这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原来,当德机编队刚刚升空,就被在英国的雷达站发现了,并将消息传到防空指挥中心,在中心的协调下,一大批战斗机起飞迎战。于是,就出现了前面讲到的情景。首次空战,英军大获全胜,打了一个3:0,船队安全抵达目的地。
英军飞机编队
德军加大了战斗编队的规模,在十天的战斗中,不断地轰炸英国运输船队,并击落了50架英军战斗机。道丁上将很快意识到,这是对手的阴谋,在不断地消耗英国的战斗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小批次的出击,是最好的方法。
这种方法既可以打乱德军的进攻节奏,又最大地保护战斗机不受损失,但不可避免地使商船遭受不小的损失。为此,道丁既要按压住积极要求出击的飞行员,又要面对因防护不力造成损失的责难,他坚持自己的判断,不为所动。
道丁将军
自开战20天的时间里,英吉利海峡的空战几乎天天都有,德军损失架飞机,其中架是轰炸机;英军损失70多架战斗机,4万吨货船被击沉。从双方战斗机的损失看,不相上下、打个平手,似乎达到了德军消耗英国空中力量的目的。
当然,道丁也在不断吸取教训,增强抗打击能力。
自德国“海狮计划”实施以来,英国皇家空军在道丁上将的指挥下,进行小批量战斗机出击,使得德国空军在摧毁海军战舰上没有多大的建树,更没有让皇家空军的实力遭到重创。但不是说没有经验可吸取,甚至是致命的教训。
道丁
一是,德国的飞机非常结实,能够承受住英国战机长时间的扫射,一般的小口径子弹,根本伤不了它,这都得益于金属装甲,在重要的部位更是安装了双层护甲。更重要的是,德军飞机都安装有自封油箱,即使打中油箱,也不会立刻爆炸。
例如,一架德军轰炸机和一架“飓风式”战斗机,在英吉利海峡上空遭遇,双方几乎同时开火,笨重的轰炸机自然不是战斗机的对手,但在机身留下发布朗宁机枪弹孔的情况下,依然安全返回基地,而同样也受伤的英国战斗机,最终沉入大海。
被击落的德军飞机
二是,英国空军的战术队形过于紧密,基本上是机翼挨着机翼,这在飞行表演中煞是好看,但在实战中局限性很大,甚至是致命的。由于保持过密的队形,飞行员不得不小心翼翼,不停的左顾右看,哪里还有什么精力,去寻找和发现附近的敌机。
而且,一旦德机冲过来时,由于回旋余地小,不能及时做规避动作,很难发挥英军战斗机机动强的优势,常常是被动挨打或者友机相撞。而德军编队间隔大,分为好几层,不仅可以先敌发现对方,而且能迅速占据有利攻击位置,实战性强。
英军飞机编队
更重要的是,德军飞行员大都是从西班牙内战开始,历练出来的“老油条”,技战术水平相当了得,他们十分善于利用天空、太阳和对手的弱点,相互之间的配合炉火纯青。尽管在战机性能上比不上英军飞机,但还是打出了略胜对手的战绩。
道丁决定放弃密集队形改为“四指”队形;推广王牌飞行员的先进经验,并用“老带新”的方式,提高战斗机中队的整体实力;同时,要求飞机制造厂改进设计,换装大口径航炮和自封油箱等等。这些改革,增加了飞行员生还的机会。
道丁和空军官兵
不管怎么说,德军头一个月的“试探性”出击,引出了大批的英军战机,并大量消耗对手战斗机的数量,达到他们的预期目的;而英军也识破了对方的诡计,以保存实力为主,并吸取战斗中的经验教训。看来,双方都达到了各自的预期。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不连颠空战》
作者推荐:
法国战役英国为什么不再派飞机支援?3天损失架,增援就是浪费
丘吉尔为什么极力拉拢美国?对防御没有信心,15万德军就能灭其国
德国上下都不看好的“海狮计划”,为什么还要实施?掩护进攻苏联
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一场胜利吗?丘吉尔定调:没有一场胜利靠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