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伊尔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与科大的故事征文科大精神指引实现中 [复制链接]

1#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0103/4753196.html

科大精神指引实现中国北极建站梦

—高登义

年秋,刚刚入学科大,郭沫若校长已经为科大撰写了校歌歌词《永恒的东风》,并邀请当时的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作曲。年9月1日,郭沫若校长又为学校题词:勤奋学习,红专并进。这里我记述一下“科大精神指引实现中国北极建站梦”。

作者(右2)代表中国与挪威苏联和冰岛四国科学家在北纬80度浮冰上留影

南极长城站建立诱发我们的北极建站梦

年,我国建立了南极长城站。

年,我国成立了“中国南极研究学术委员会”,年,我被聘任为第二届中国南极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南极研究学术委员会的任务是研究制定我国南极科学考察指南,每年都要召开好几次会议。与会期间,不少极地科学家提出,中国应该尽快建立中国的北极科学考察站,开展南北极科学研究。其中的关键问题是,在何处建立北极科学站?

受中国南极研究学术委员会委托,我曾经为此访问国家有关领导部门,但回答都是“不知道”。中国极地科学家建立中国北极站的梦想一直留存在我们心中。

参加北极国际合作考察敲开了北极建站大门

年,我应挪威卑尔根大学Y·叶新教授邀请,参加了有挪威、苏联、中国和冰岛四国科学家参加的国际北极科学考察,为建立中国北极科考站敲开了建站大门。

自年毕业于中国科大以来,我先后多次参加组织青藏高原和西太平洋综合科学考察,并有所发现。尤其是对于野外科学考察中如何设计观测站和通过观测取得有效科学资料方面颇有心得。例如,在没有气象观测资料的地区,如何根据研究目的设立科学观测站点,如何在极端气象条件下操作系留气艇、无线电探空气球等观测技术,这是保障科学考察取得成果的关键第一步。

发现《斯瓦尔巴条约》

近一个半月的野外科学考察合作,Y·叶新教授对我非常信任,我们成了好朋友。他还陪我去参观朗伊尔宾博物馆,特别请我注意一个关于《斯瓦尔巴条约》的短片,并特别强调,“中国是条约的成员国”,可以来斯瓦尔巴群岛建立科学考察站。

看完短片,我非常激动。但因为短片没有复制品,担心无法回国向有关领导部门汇报。Y·叶新教授得知我的想法,立刻爽快地把他自己保存的一本《北极指南(ArcticPilot)》赠送给我,并签名留念。这本书用英文和挪威文刊载了《斯瓦尔巴条约》,早在年,中国即成为该条约的成员国。

自此,热情的Y·叶新教授一直为我国在北极斯瓦尔巴群岛建立科学考察站出谋划策,推波助澜。因为斯瓦尔巴群岛是挪威代管,中国要去这里建北极科考站必须有挪威*府的邀请函。在朗伊尔宾,他带我去拜访斯瓦尔巴洲州长,讨论中国北极建站事宜,得到州长的支持。在考察船上,他介绍了挪威卑尔根大学两位校长来我国访问,以促进我国北极建站。

当时,我正担任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常务副主席,主持协会工作。在得到协会两位顾问西藏军区司令员和西藏自治区常务副主席的同意后,便邀请两位卑尔根大学校长来西藏访问。两位校长在拉萨受到了两位顾问的接见,他们对此深感荣幸。回京后主动提出与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为我国北极建站开辟了道路。

在北京期间,两位大学校长积极促进中国北极建站工作,还介绍我认识了挪威驻中国大使馆大使霍尔维克。

之后,我带着这本《北极指南》,先后向我国有关领导部门汇报,宣传《斯瓦尔巴条约》与中国北极建站的关系,希望国家尽快去北极建立中国科学考察站。

期间,得到中国科学院领导支持,从“八五计划”中的“极地科学考察”经费中拨款五万元,设立了“北极斯瓦尔巴群岛建站调查”子课题。自此,我可以名正言顺地为促进我国北极建站积极工作,并在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同仁的合作下积极筹集资金,一切为尽早促进我国北极建站而奋斗。

结识霍尔维克大使

认识霍尔维克大使后,我被多次邀请出席挪威驻中国大使馆的宴会,逐渐与霍尔维克成了好朋友。一次,他向我介绍挪威知名探险家海尔格·因斯塔特博士在探险与考古方面的成就,毕生愿望之一是访问中国,并希望我邀请海尔格·因斯塔特博士访华。我欣然答应,很快邀请博士访问成行。

作者(右)与大使霍尔维克在一起

年9月15日上午,在北京科学会堂,由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胡启恒女士主持,挪威大使馆大使霍尔威克等出席,93岁的海尔格·因斯塔特博士站立演讲了“斯堪的纳维亚人发现美洲”的学术报告,令人敬佩。后来,由我陪同海尔格·因斯塔特博士畅游长江三峡。此次活动增进了与挪威大使馆的合作关系,尤其是大使霍尔维克回国后担任挪威极地大使,对我们北极建站活动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支持。

中国科学院全力推进

年5月,中国科学院组织了以陈宜瑜副院长为团长,秦大河局长、张兴根处长、还有我为团员的代表团访问挪威,为中国北极建站开展准备工作。

年12月,中国科学院又组织了以秦大河局长为团长的科学代表团(团员包括我和张青松、刘小汉、刘健、赵建平)参加在美国汉诺威举行的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的北极研究规划会。来自20多个国家的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对IASC提出的北极研究的四个优先领域和10个优先项目进行了分组讨论。我代表团的6名专家分别参加了6个工作组的讨论。讨论中,我国科学家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建议,丰富了国际北极科学研究的内容,为我国加入IASC奠定了良好基础。

年初,中国科学探险协会收到挪威驻中国大使馆关于“CHINAMULINARCTIC”的正式函件,再次欢迎我们去斯瓦尔巴群岛建站。

科学、企业与新闻媒体三结合帮助实现梦想

北极建站需要相当的经费,那时,国家不富裕,还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北极建站上。为了促进我国尽快建站,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协建议由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出面组织,争取企业支持建站经费。

中国科学探险协会根据过去组织雅鲁藏布大峡谷探险和三江源头自然保护区建立的经验,走“科学、企业与新闻媒体结合”的道路,邀请了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和北京青年报、羊城晚报等新闻媒体共同参加北极建站活动,并得到新疆伊力特集团和湖南沐林集团的支持,于到年期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至此,中国科学家北极建站的梦想得以初步实现。

?年7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海洋局年申请北极建站的报告;在中国科学家的努力下,年7月,北极黄河站落成,这是我国首个北极科考站,是继南极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的第三座极地科考站。

岁月流逝,母校科大校歌“又红又专,理实交融”的旋律依然常常回响在我的脑海中,激励着我不断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作者(右1)与挪威卑尔根大学校长签订合作协议

年夏天,由中国*府建立的中国北极黄河站在斯瓦尔巴德新奥尔森诞生。

中国北极全体考察队员在依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合影

作者(左6)与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记者在北极合影

(作者系58级校友高登义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名誉主席我国第一个完成地球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三级科考的科学家)

来源:中国科大报

编辑:孙宗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