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温旭
视频
图文
我认为对于人类来说,环境就是自然,人是基于环境的一种产物,所以我们要去遵循自然的规律,在不断去探索和积累经验的同时,按照地球的规律去运转我们的社会。
消融的冰川我从自己的经历开始讲起:15岁的时候,我因为一部电影了解到了登山运动,然后在16岁上高一的时候就非常热衷于这项运动了。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参加了很多专业的攀冰和攀岩比赛。下面这张图片,其实就是在攀冰的过程中拍摄的。
在接触登山运动的过程中,我见到了很多壮美的冰川。可以说到现在十六年的时间里,我一直以冰川为伴。那些看起来特别美丽的照片(如下图),其实是我随手拍的。它非常美,山后边的云,山脊,以及这些冰塔林,都是非常美丽的。但是这些冰川现在一直在变化,而且是剧烈的变化。
我们可以看到这张图片(下图),这座山峰对于我来说是影响非常大的一座,它不是我登的第一座山峰,但是是我登得最高的一座山峰。这个是在慕士塔格山——位于新疆喀什的一座山,海拔米,它属于西风带,整个冰川分布非常庞大。我第一次登这座山,是在我16岁的时候,而最后一次登这座山是去年七月份,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我是看着这座山,它的雪线从米上升到了米。也是看着它的冰川末端,包括它的一些冰塔林在退缩,在消失。
我第一次登这座山的时候,山上的雪非常厚,脚踩下去的话,雪的深度就要到大腿根了,所以一定要穿着踏雪板去增加它的受力面积,从而减小压强。后来,慢慢的踏雪板可能不需要了,直接穿着登山鞋就可以走了。再后来,我需要穿着冰爪才能登顶,因为在冰川的表面产生了很多的亮冰。所以它的变化是非常直观的,其实也不只是慕士塔格这一座山,到目前我大概攀登了50多次雪山,有30多座山峰,很多冰川都有不同程度上的缩小和消融。北极之行
除了山峰,我还去过北极。在零九年的时候,我有幸成为第一个以越野滑雪的方式抵达北极的大学生。去北极给我后来的探险经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那一次我学习到了很多极地探险的知识,包括像登山,基础滑雪,还有挖雪洞,搭建雪房子并在里面住上一天,骑雪地摩托。北极是一个冰盖,下边是海,所以有可能会落到水里,我们需要训练落水自救,遇到北极熊如何自救等等。
遇到北极熊如何自救呢?去北极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个必须要进行的训练,就是学习用枪。其实不是去打北极熊,而是当它真的对你进行袭击的时候,往天上放一枪,以这种声音去吓阻。而真的预防北极熊,是我们在营地的时候,需要在营地周围搭一圈警戒线,而警戒线连着一些类似炮一样的东西,当北极熊拨动那根线的时候会嘣的一声,也是通过声音去吓跑北极熊。事实上北极熊不饿的时候是非常温顺的,所以北极熊对我的影响也非常大。我经常思考,北极熊与我们人类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我零九年去的北极,到了离北极最近的一个城市,朗伊尔宾,那里北极熊比人还要多。我去的时候刚刚发生了一件极端事件,就是北极熊伤人,有一位女士在自己家门口被北极熊袭击身亡,其实从零八年到零九年发生了大概四例这样的事件。那么他们为什么会跑到这里来伤人呢?事实上,北极熊的生存环境长期以来是非常好的,与人类也可以和睦相处,因为它没有挨饿,可以找到自己的食物。刚才说了,在它不饿的时候不会主动去攻击人类。其实就是因为环境的变化对它的生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它的食物也在减少,觅食变得越来越困难,从而就会偶尔来到人类的生活区域觅食。我们看到很多图片,它们在翻找那些垃圾里面的食物。更多的北极熊,是不会到人类的生活区去的,它们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抵抗这种环境变化对它带来的影响。右边这张图是一个示意图(上图右),显示了从年到年,再到未来的年,北极冰盖融化缩小的示意图。我对北极冰盖的厚度变化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我到北极的时候,是一个世界上非常著名的探险家B?rgeOusland带我进行的。因为北极是一个冰盖,断裂之后受到海洋或风的影响,运动的时候一边会俯冲到另一边的上面,这样我就可以直观的看到冰盖的厚度,09年的时候我看到的冰盖厚度是3米,跟B?rge交流的时候,他告诉我5年之前他看到的冰盖厚度是5米,也就是说5年的时间,整个北极的冰盖厚度从5米降到了3米。
B?rgeOusland年来中国参加挪威北海石油对于北极航道的一个论坛,我也有幸参加,听到的一个信息说要在北极开辟一个航道。当时我就非常惊讶,因为我之前是通过越野滑雪的方式在北极冰盖上走过去。这个事情对我的触动非常大,也许未来的五年或者十年之后,我们就不可能通过行走的方式或者是越野滑雪的方式抵达北极点了。
冰川科考在我硕士阶段,有幸拜入世界首屈一指的冰川学家姚檀栋院士门下,进行第四纪地质冰川方向的研究。其实我本科是工商管理专业,但是我为什么一定要去做冰川地质方向的研究呢,正是因为之前看到的那些冰川的变化,我希望把自己的登山的特长变得更有意义,所以我选择了跟科研的结合。
那个时候可能一年有半年都是在青藏高原进行科考。那么我做了些什么呢?我们一般会在这种高海拔的地方,架设了一些气象站,去观测它的气象数据。这张图片是我们在打一根冰心,这根冰心大概有多米,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一些古气候。我抱的这根钻筒里边就是一根冰心。除了这些,还有一些观测物质平衡,可以看到冰川积累和消融的情况,采集一些冰雪样品去进行分析等等。事实上中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做了两次详细的冰川编目,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冰川储量减少了20%,而面积减少了18%,几十年的时间,这是非常震惊的数据。比如说喀拉昆仑山,从上世界70年带一直到现在,它的冰川面积减少了大概平方千米,对于一个冰川来说,这么大的减少,是非常震惊的。看到这些数据,我对气候变化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是之前央视新闻播出的一个镜头(下图),这是我年5月份的时候,在长江源头附近的一个冰川,叫做巴匣宰陇巴,海拔米,我掉到了一个冰湖里。我的身高基本上是踩不到底的,当时还背着20公斤的科研仪器,所以掉进去之后一直往下坠。当时还是比较紧张,尤其是经常冬泳的知道,人如果突然掉到冰水里,肺会急剧的收缩,呼吸非常困难。但是源自我在北极的一些训练,就是落水自救等等,而且我也一直保持着冬泳的习惯,所以还算镇定。当时我手里拿着冰镐,想向后方去找一个支点,但是几搞下去,把很多冰面全都打碎了都没有找到,于是我就缓慢的把身体往后方移动,终于用冰镐找到了一个牢固的支点,通过那个支点,我又翻身上来,慢慢的爬出了危险的地方。其实整个过程只有不到30秒的时间,从落水到成功的自救,当时脑子里什么都没有想,我害怕或者什么,唯一的反应就是我知道自己有危险了,一定要想办法出来,就是这样一个简单想法。但是当我回到营地,回到安全的地方,我就开始后怕,如果时间更长一些,可能我就不一定能够上来了。
另外更让我害怕的是气候变化已经对冰川有这么大的影响,大家知道五月份意味着什么,还没有到最热的七月份,而且这里的海拔高度是米,基本是在半山腰上边,因为冰川在最高的地方可能也只是接近六千米。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当时有央视记者用无人机看了一下上边的冰川的情况,其实大大小小已经有好几个类似的冰湖了,而且我们的科学家也发现在冰川上已经形成了几条大河。所以这些事情,这些冰川带给我的影响非常大,让我对气候变化有了一个可以说是生死的认识。事实上,难道只有冰川上才有这些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吗?其实并不是,在我们生活的地区,已经可以感受到。在中东部地区持续的高温,包括西南方向的强降水,贵州的泥石流,其实都是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而且未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比如暴风雨,山火等等,还有一些极寒的情况也是会发生。
冰川,它们对于整个环境的作用,不仅仅只是淡水资源的存储,还是一个地球温度的调节系统,尤其是南北极的冰川,同时,冰川也是洋流运动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当冰川的这些机制消失时,可能整个气候环境,包括生物多样性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过:“其实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在我们为了消除贫困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奋斗的同时,气候变化是一个可能让我们前功尽弃的巨大挑战,而我们的行动还远远不能赶上气候变化的脚步,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出一些行动。”
气候行动
我从年掉进冰湖里边开始,就想开始做一些事情,首先开始了一个叫做“2℃计划”的项目。这个项目其实是希望能够通过对于地球三级也就是珠峰,南北极的冰川探险去引起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