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伊尔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快来见识一下ldquomadein [复制链接]

1#

我对村上的接受过程十分之曲折。

中学时,村上春树和东野圭吾是同学们最常读的两个日本男人。初中班上有个男生,乃村上的忠实粉丝,喜欢四肢舒展地靠在班里最后一排,抑扬顿挫地朗诵《挪威的森林》中经典片段,自以为帅的一批,实则……就不说了。

那时候我心高气傲,自以为很深刻,很多东西都不放在眼里,尤其是对这些有畅销意味的文学,更是嗤之以鼻。加之我对恋爱小说不够热衷,《挪》中大名鼎鼎的情话(就那段喜欢你就像在春天的山坡和小熊打滚)也不是非常吸引我。

升入高中后偶然读到了结尾的一小段,忽然被感动得一塌糊涂。摘录一下:

我给绿子打去电话,告诉她:自己无论如何都想跟她说话,有满肚子话要说,有满肚子非说不可的话,整个世界上除了她别无他求想见她想同她说话,两人一切从头开始。

绿子在电话的另一头久久默然不语,如同全世界所有的细雨落在全世界所有的草坪上一般的沉默在持续。这时间里,我一直合着双眼,把额头顶在电话亭玻璃上。良久,绿子用沉静的声音开口道:你现在哪里?”

我现在哪里?

我拿着听筒扬起脸,飞快地环视电话亭四周,我现在哪里?我不知道这里是哪里,全然摸不着头脑。这里究竟是哪里?目力所及,无不是不知走去哪里的无数男男女女,我在哪里也不是的场所的正中央,不断地呼唤着绿子。

无法撼动的巨大孤独,往往能震撼到我。

甜甜的恋爱无法拯救生活,人生难免回到孤寂,一切都要由自己孤身面对……这太容易让一个没见识的少女扼腕叹息低回惆怅了。

从《挪威的森林》入门,高中时我常常在晚自习偷看村上的小说,《海边的卡夫卡》、《舞舞舞》什么的。

读的多了,突然发现——原来村上不是我的那杯茶(咳

请谨记:《挪》只是他写作生涯的一次尝试,之后他再没有过这样写实的作品。

//渡边去绿子家吃晚饭

很多人喜欢《挪》里纯真的爱情,希望能从其他作品里找到相似的东西,结果除了怪诞不经的情节和一些有意思的词句,并没有收获更多。

事实上,那些幻觉,那些譬喻,就是喜欢的人会很喜欢、不喜欢的人会很摸不到头脑。

我摸不到头脑,但我仍然接受了他的写作风格,那实在是很迷人。

既有日本文学清一色的干净疏离的语言、一丝一缕渗透出来的寂寞和迷惘,也有深受美国文学影响的小资做派。

他笔下的人物,喜欢撸猫,听摇滚乐,吃面包和罐头,用嘴唇截下啤酒罐里涌出的泡沫。村上很推崇《了不起的盖茨比》,学到了其中利索简洁的节奏(传统日本文学真的慢得让人着急--)和那种黄粱一梦的悲凉。

我喜欢他的主角们。他的主人公集中在35岁,是一群有点小酷又有点平凡的中年男人。他们往往不是那么合群,有些懦弱和不起眼,永远想和二十来岁的活泼姑娘和四五十岁的优雅姐姐来场生命的大和谐(每本书绝对都有这两种女人,也许这就是男人的梦想哈哈哈)

但同时,他们可以做好自己的工作,业余时间坚持读书、运动、思考,还会给自己做做饭。不管遇到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他们都努力维持自己的节奏和原则。过程中当然有很多无奈和痛苦,但不管自身多么渺小,依然通过自身的坚定去见招拆招,静静忍耐那些不公平、不走运、不理解。村上描述他们独立生活的细节,不疾不徐,读起来让人很心安。

这就是我希望变成的大人的样子。

//阿美寮里,玲子在弹《挪威的森林》

但是会很难吧。毕竟生活的冷水泼起来总是没完没了,对陌生人和普通朋友言笑晏晏尚且用尽了力气,还要抹一把脸上的水真诚地对亲密的人露出笑容。

因为心里清楚人永远无法摆脱孤独,所以怀揣着每一段关系终会结束的小小警惕,在相处时尽量不把情绪带给对方。

嘛,实在是很难。

不过这样也不赖。当分别的那一刻来临,亲人逝去、友人离开、爱人转身,也可以稳稳地想着“啊,又一个人了。”可以轻轻地哭一场,然后继续读书、运动、思考,试着认识一些新朋友、调戏调戏别的异性,毕竟永远都有二十来岁的姑娘和四五十岁的姐姐-v-

把玩无法躲避的孤独,就是要见招拆招、不疾不徐。

话虽如此,我确实不是村上的忠实粉丝。升入大学后,我更是倾向于阅读工具书,对虚构文学的热情消减了一大半。

读他最新的那本稍微有些让人失望的《刺杀骑士团长》时,我依然是一半欣赏一半不屑。也许写作这场马拉松,他也该休息休息,哈哈哈。

但村上比那些获得诺奖的人要更伟大,至少在国内是这样。国内曾经有过一股来势汹涌的“村上热”,他靠《挪威的森林》让更多人熟知,尽管对他而言这可能都不是个成熟的作品。

无论如何,他让更多的人保持了对文学的接触,给予了人们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不管这力量对别人来说是怎样,反正我是笑纳了,哈哈~

人生在世难免不太自信,但一定要开心呀

螺小旋

可以请我喝奶盖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