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伊尔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年度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解读 [复制链接]

1#
重磅事件7岁女孩遭家暴多年 http://www.tongyehuayuea.com/tyhyjz/4209.html

到了复习备考的最后阶段,相信正在努力把手写断(划掉)训练答题的大家也感受到了案例在回答论述题中有多重要。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案例,你的回答才会显得有理有据。

近日,中国应用新闻传播论坛暨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颁奖大会在中央民族大学举办。小小班为大家梳理了今年最新出炉的获奖案例,给你增添一些新库存~

01重大事件融合报道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的传播实践具有诸多创新:73天全天候不间断推出直播《共同战“疫”》,全程直播国家级和地方重点新闻发布会,“慢直播”传递温情与人文……其中,慢直播成为今年融媒体报道中的一个创新亮点。1月27日,“中国电信”官方账号在央视频开医院的“慢直播”建设,到2月2日,该直播已获得8千多万人次观看,成为年开年的“最火直播”。

知识点链接:“慢直播”

“慢直播”以一个固定的场景或内容进行自我的变化与阐释,没有后期的选择与加工,致力于提供全时、相对整体的呈现。“慢直播”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年挪威广播公司(NRK)拍摄的纪录片《卑尔根铁路:分分秒秒》。该片以最原始、枯燥的方式完整拍摄了一列火车从挪威首都奥斯陆到卑尔根7小时旅程的完整过程,主要作用是“为受众提供一个窗口,观察世界,感受场景”。“慢直播”的存在表明了“营造在场感与陪伴感也是直播的一种重要功能”。

央视频“医院”的走红也源于其浓厚的“在场感”与“陪伴感”。首先,它非常契合这一时间节点大批网民的心理与信息获取需求,“无聊”的在家生活碰上新奇的直播内容摩擦出千万的“云监工”,网友们可以一边做其他事情一边观看直播,陪伴感十足;其次,这也是一次大型的“线上社交”,火热的评论区时刻迸发出网友们无限的创造力,而“云监工”的身份也使其在观看的同时能够产生真实而独特的参与感和在场感。

02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报道

(新华社武汉前方报道组)

在武汉抗疫报道中,新华社成立前方报道指挥部,集结90多人的报道力量,通过各种全媒体报道带着受众走进抗击疫情现场,运用快讯、Vlog、3D、深度报道等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报道,其中新媒体报道单组最高浏览量接近25亿次。

03湖北日报融媒体中心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日报新媒体在“疫”线、速“融”、赋“能”、“云”游、“蝶”变等五个方面,主动打响一场融合传播“战役”。新媒体平台粉丝增长过千万,报道影响力显著提升、舆论引导效果突出,成为疫情报道中“风暴中心”的突出代表。

04“长江云”

(湖北长江云新媒体集团)

近年来“长江云”从面向湖北广电的媒体服务平台,逐步升级为面向全省的“媒体+*务+服务”综合性移动新媒体平台。今年新冠肺炎期间,“长江云”联合全国16个省级平台一起推出区块链编辑部,在疫情报道中探索创新机制和方式。同时,以远程视频连线+广电5G直播的方式,助力国家和湖北的新闻发布工作,网络传播和舆论引导效果令人瞩目。

拓展:“长江云”

“长江云”是全国首个将舆论引导与意识形态管理、*务信息公开、社会治理和智慧民生服务三者融为一体的“新闻+*务+服务”的新媒体平台。作为湖北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省级支撑平台,长江云通过“1+N”模式(“1”指长江云,“N”指“云上市县”系列),催生、带动、助推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成长壮大。湖北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立足县情实际,接入长江云统一平台建设,共享全省技术、流量、内容、用户等资源红利,实现县级媒体“跨地组合、区域联动、成片开发”。

05“四川观察”抖音号

(四川广播电视台)

顺应媒体内容视频化、视觉化、数字化的潮流,四川广电集团的“四川观察”抖音号,今年以来以“最勤奋”的姿态,快速吸粉超万,成为最具影响力的省级主流媒体视频号,实现了专业媒体与互联网平台媒体之间的有效对接,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提升主流舆论引导效果。

拓展:浅析“四川观察”抖音号走红原因

1、明确的媒介定位:“四川观察”的受众年龄段定位在20~30岁,因此在视频的内容选择和呈现方式上都尽可能以平民叙事的视角做到接地气和趣味性。内容选择方面,“四川观察”并没有仅局限于本地新闻,而是放之四海,并利用自身擅长做新闻的优势,紧跟新闻热点,制作原创新闻短视频。

2、优质的人才队伍:四川观察”的团队成员大部分来源于新闻采编一线的记者编辑,具备丰富的新闻采编经验和较强的新闻敏感,能够在短时间内,从海量的信息和新闻线索中准确判断新闻价值,以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和较高的更新频率。

3、增强用户黏性:“四川观察”主要是通过优质的内容、高频率的更新、俏皮人设等手段来增强用户黏性。同时采用“PGC+UGC”模式进行内容生产。“四川观察”的部分内容来源于转发抖音用户发布的视频,如奇人轶事、生活趣事等。一方面激发用户创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内容的多元化和丰富性,提高了账号的活跃度和趣味性。

4、极具网感:“四川观察”了解流行的趋势和用户的喜好,对于什么样的内容具有网感、什么内容会成为引爆点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再加上字幕、特效、背景音乐、特色花字等后期制作,更加适应在抖音平台上的传播。

06新浪移动

(新浪新闻客户端)

近年来,新浪移动以“智能+”移动资讯媒体为核心,打造全场景、全链路的智能媒体生态。疫情期间,新浪新闻上线抗肺炎频道,一站式提供实时疫情数据、可视化疫情地图、实用疫情查询、防疫知识科普等服务,仅“疫情地图”截至3月31日累计浏览量超27.5亿次。目前,新浪新闻客户端月活跃用户达1.3亿,这家主流门户网站保持初心、实现移动传播战略的成功再造。

拓展:新浪“智能+”赋能信息生产全过程

1、在信息采集上,新浪独有的鹰眼系统通过机器深度学习与实时计算,帮助采编团队对新闻热点酝酿、引爆、爆发、传播过程进行建模,实时监测热点变化走向,第一时间发现潜在新闻热点并向用户进行推荐。

2、在内容编辑层面,新浪在AI写作、视频云剪辑、AI专题、智能审核等方面的技术运用也走向成熟。目前,新浪新闻APP财经频道的7×24小时板块利用AI写作实现不间断的自动化播报新闻。

3、在审核方面,新浪突破原有模式的审核技术,与科研机构合作,利用深度学习模型提高端到端的学习效率,以此提升系统对敏感内容的过滤机制,实现全景化智能审核防线。

4、在内容分发上,随着5G时代到来,新浪新闻APP不断拓展在智能穿戴、智能家居、车联网等领域的多元化资讯消费端口,重点发力布局全景生态。新浪新闻APP今年9月上线的AI语音自动连续播报功能,满足了用户在日常生活场景中碎片化的新闻资讯获取需求。

07内容付费探索

(南方周末)

近年来,南方周末整体实施“付费墙”*策,成为国内综合类媒体探索付费墙的积极探索者。同时,又推出“非虚构写作”“评论写作”等知识付费产品,受到青睐和欢迎,持续探索严肃媒体内容价值变现的可持续路径。

知识点链接:付费墙与内容付费

设立付费墙(Paywall),通过在线内容收费抵御传统收入的下滑,甚至借此实现自身商业模式的整体转型升级。最早的报纸付费墙,起源于《华尔街日报》,该报对其在网站上的内容实施全方位收费,后来被称为“硬付费墙”。年,《纽约时报》上线了计量式付费墙,规定每个用户在其网络上每月只能免费阅读20条新闻,超过此阅读量就要付费。目前全球媒体的付费墙软硬不一、差异明显,但大量研究的共识是,尽管墙本身的设计、建设等环节都非常重要,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并不在于墙本身,而在于其所依托媒体的内容价值。

目前,《南方周末》的内容付费建设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升级网络,开发计量式软性付费墙,第二是销产并举,将知识付费产品打造成支柱业务,第三是运营为先,以深度融合提高用户黏性。除了带来收入之外,内容付费更深远的意义还体现在它对《南方周末》融合转型的促进:

首先,内容付费倒逼内容生产流程再造,将南方周末传统采编部门彻底推上了融媒生产与传播的快车道。促进改革组织架构、激励机制和资源分配等一系列制度,推动南周内容走向全面融合、移动优先。

其次,提升了网络平台智能化水平,增强了南方周末在全媒体时代可持续性发展的后劲。识别、支付、电商、音视频、知识付费产品销售等多项功能逐渐走向完备。

最后,内容付费积累起用户数据,使过去面目模糊的读者和受众,逐渐变成画像清晰的用户和线上线下的粉丝群体。日益增长的用户数据为内容生产与运营,以及经营活动、知识产品开发等提供了支撑。

08原创数字内容产品

(三联生活周刊)

近年来,《三联生活周刊》秉承历史传统,构建了一个基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