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伊尔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孤独的森林读后感作者杨旭 [复制链接]

1#
治疗皮肤病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c/140106/4322699.html


  我曾慕名买过一些日本作家的书,读来的契机都随意得很,譬如在火车颠三倒四的时差中咀嚼,一个空闲的午后,亦或睡前拿来翻阅。览花拈叶,毫不做作,发自骨子里会为凋零感怀的淡淡哀伤。那是无论如何翻译,不管哪部作品,字里行间都不约而同的贯彻着这种清丽味道。


  何谓物哀?日本的俳句可概括阐明:山谷明月光,流萤皆彷徨。村上写过,“不管是樱、萤或枫,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失去它的美丽。我们为了目击那一瞬的光彩,路途再远也愿意前往。那里存在的不只是纯粹的美丽,人们亲眼确认它们失去小小的光芒,看到鲜艳的色彩在眼前凋零,会不自觉地松一口气。当人们目睹一场美丽的盛宴消逝时,反而能找到安心感。”这种安心感,是静默的,而不是痛诉。在这种长久的静默中隐含巨大的感情,是使得观者能够设身而体味的。村上在翻译《了不起的盖茨比》时,写前言表示将此书视为瑰宝,而他和菲茨杰拉德在行文上确有共鸣之处,文字流畅的像童话里魔法豆的枝蔓向天空伸展,情调韵致把握得令人沉溺。他们的小说人物也具有同样的脱胎于物哀的孤独感。渡边在日落天黑时爬上天台,右侧是新宿的夜景,左侧是池袋的灯光,眼前流淌的光影如云层轻笼,而陪伴他的只有一只颜色过于浅淡的萤火虫。这种对比有种熟悉的孤寂感,直到渡边放飞了萤火虫,望着淡淡的萤光在夜色中漫开,他几次向夜幕伸出手去,指尖却所触虚无。那一刻我忽然参透了这份熟悉从何而来,渡边的形象和向着对岸绿灯伸出手的盖茨比重合在了一起,我靠在枕边描绘这个场景,夏夜暗沉的夜风扑面而来。我久久徘徊在那字里行间,仿佛我不是在从前到后读一个故事,而是真真切切地融入到那段日子中,像是透过冥想盆闯入了渡边的记忆。


  渡边是孤独的,可他把玩着孤独和无奈,变得坚强勇敢,背负旅行背囊,踏着初秋的海岸不断西行,一边把死亡当作微尘般吸入肺里,一边活下去。而直子和木月是一类人,无法将自我融入现实中,内心和世界完全不同,因此他们只有两条路,一是放弃精神上的原本的自我,融入社会,一是放弃肉体上的自我,也就是自杀,纯粹的孤独让他们在孤独的森林中彷徨,选择了自我终结。木月永远十七,直子永远二十一,只有生者还在努力生存。而渡边选择不放弃自我,大概村上也认为活着才是勇敢的行为。


  我被书中那段有关死亡的陈述深深震撼,“无论谙熟怎样的哲理,也无以消除所爱之人的死带来的悲哀,无论怎样的哲理,怎样的真诚,怎样的坚韧,怎样的柔情,也无以排遣这种悲哀,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从这片悲哀中挣脱出来,并从中领悟某种哲理。而领悟后的任何哲理,在继之而来的意外面前,又是那样软弱无力——”是怎样对生死的思考才能写下这样深刻的句子!那一刻我停下来倒回去反复阅读,被其中的悲哀击中心灵。黄执中认为以习学人生道理为目的的阅读功利而浅薄,而真正伟大的作品是那些能与你的人生经历碰撞共鸣,寻得理解和豁达的文字,而这段文字令我对死亡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感谢绿子的存在,让渡边没有和世界断了联系,迷失在挪威的森林。要说直子是清冷的白月光,拥有静谧娴雅的美,绿子则是人间跃动的烟火,明晃晃的阳光为她的轮廓镀上一层恍惚的光膜。那样美好鲜活的一个女孩子,也难怪渡边会说,喜欢她到整个世界森林里的老虎全都融化成黄油。我喜爱她的纯粹,坦坦荡荡,直率又明快当渡边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差点迷失时,是绿子一个劲儿“咚咚”敲门,问他“你在哪儿呢”,唤醒了他。


  故事的结尾是温暖的,我们曾平静地守护过那微小的光亮,不至于在都市迷情中沉沦,无奈而悲凉的精神碎片总会在精神的废墟上聚拢成零星的希望之光。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