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潘艳红
一层薄薄的纱纸,连接封面和封底,封面是粗糙的充满质感的纸张,仿佛洗旧了的布,调子怀旧而感伤,沉重而质朴,含着浓浓的悲悯之意。这就是我初次遇见《不哭》这本书的印象。
《不哭》——这是一串或浅或深的时代烙印编织成的一部生动社会生活史,由18个新闻故事组成的书稿。
这些故事发生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书里的主人公,他们大多数是不满18岁的孩子,他们每一个人都有着说不尽,甚至无法言说的可悲身世,有着各不相同的人生经历,他们被定义为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
然而,他们并没有埋怨自己的出身,反而看上去,他们几乎都是快乐的,他们的笑容热情而腼腆,他们的眼神单纯而清澈。他们在弱小的生命与渺茫的未来中,仍然保持自己的梦想。正是因为这些梦想,让他们拥有着继续生活、前进的力量。有梦想,就有希望。
《不哭》这本书是申赋渔先生的主要作品之一,他是《南京日报》一名深度报道记者,《不哭》收录的是他几年来从社会最边缘处收集来的一个个动人心魄的故事,这些故事曾经大都见报。书里面的文字,比曾经见报的篇幅,大概是要长一些,也更痛切一些。这或许也是这部文稿辗转了8家出版社才得以出版的原因吧。人人都喜欢和谐美好,而就在身边的那些灰色事实,却没有多少人乐意直面。不过可惜得很,申赋渔用笔告诉我们,那些我们希望忽视、希望忘记的,不仅仅是这个世界的真相,而且是一大群人每天都在面对的现实。
看看这些故事吧,艾滋女孩的生命挽歌,被拐卖儿童十年寻亲的艰难行旅,失学儿童渴望课堂的目光,打工少年拒绝沉沦的呐喊,因家庭暴力出走的少女家人三年未寻的亲情,全书18篇,放在一起,是我们这个社会无法承受之重,也使我们不得不流下的眼泪。
这本书每一个故事都会让人感到无尽的心酸与心痛。它写出了这个时代因为贫困而挣扎的少年群体的故事,富含了浓烈的悲悯之心。
其中《姐姐不疯》这个小故事给我们呈现出了当今社会的现状,很现实也很可悲。故事里的主人公杨德超他把自己的一切都隐藏起来,不让别人看到他的真实现状,他总是假装自己有着和别人一样的家庭,从来不提有这么一个姐姐,不愿面对现实。虽然故事的最后,杨德超和他的父亲重新找回了她的姐姐,但他的忏悔,有意无意的,迫使了更多的人把良知翻出来重新拷问。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现实版“杨德超”。不愿面对,逃避现实……只有敢于面对现实的人,才是战胜自己的人。正因如此,所以当每一次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所有的情绪都会随之放慢,它似乎有一种魔力,让你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带你走进最柔软的内心深处,直到读完每一个故事。
这种阅读的感觉正如腰封所言:“谁也无法在这样的故事里置身事外”。所以,每次翻阅这本书时,都希望能在书的某个角落里看见“纯属虚构”这四个字,可映入眼中的却是一张张令人窒息照片,不断的在被文字割下的伤口上撒盐。
虽然说,《不哭》这本书仅仅写了18个少年的悲剧,但是它却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生命的存在面目。我们不能只看到这些悲剧的表像,还要看到善良的那一面。因为我们无法逃避现实,更无法做到漠视一切,我们需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因为有很多人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坚信:善是一种接力赛,只有起点,永无终点。
大家还想看:
益文畅读|青春是一场在黑暗迷惘中摸爬滚打的旅行——《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益文畅读|成长,就是要学会在独处中成长——读赫拉巴尔的《过于喧嚣的孤独》
图片来源:网络
供稿:潘艳红(益文书社)
编辑:彭远凤(益文书社)
指导:覃珍
审核:尹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