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
经管学部级管科硕士生黄佐
第一次读《挪威的森林》是高二时,大家踏青回来,到好朋友家歇息。每个人都拿起手边的物事玩,我正好拿起这本书翻看,这一翻就是一个下午,第二天又接着一口气读完了。当时最吸引我的是主人公渡边的特立独行,他对一切漠不关心的态度,好像总是身处事外地自由生活着。那时的我憧憬着那样的大学生活,在陌生的城市认识的人不多,自己把握自己的生活,自己能干份兼职有点收入,闲暇时靠阅读打发时间,对生活要求不高但有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可能也会有永泽或绿子那样的朋友或女孩闯入。我渴望早点长大,渴望独立和自由。
到了大学,真的进入了那样的生活。除去社交活动,有大把一个人的时间,通过兼职赚过钱,也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还看了很多书。我尝试着把身边的人与小说中的人物对应起来,隔壁宿舍有一位同学认真得像书中死板的“突击队”,班长像书中的永泽一样无所不能又热情,也有女孩像绿子一样走进又走出我的世界。看着他们忙碌的样子,我为自己的淡然感到自由,却又挥之不去自由里的那一丝迷茫。我想蒙恬随笔里一句话说得很好,“无所不在即无所在”,我的困惑就是当这样的生活无法维持时自己的前途在哪里。也许渡边并不是那样地心无烦恼,当他的室友“突击队”去向不明时,他也会在心里想念,当绿子对他避而不见时,他也会心急,虽然他都不表现出来。
后来又读了很多遍《挪威的森林》,有时甚至一心烦就随手翻开一页读了起来。我渐渐觉得渡边恬恬是对身边的一切都关心到不知所措的人。他关心初美得不到永泽的爱,关心直子和绿子的不幸,他是一个最好的倾听者。但是,他有点逃避这些世上的不幸,也许是因为他以前最好的朋友木月的自杀让他感到人的某种脆弱,也许是他自身的孤僻培养了性格中潜在的忧郁。最后,当一切都离他而去的时候,他沿着海岸线独自徒步,几近饿死被人救回,才体会到自身生命中的坚韧。我想那个时候的渡边,才是真正成长了的渡边,他获得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
当结尾处,从疗养院出来的铃子对渡边说要“替逝去的人们”好好活着时,我想到的不再是书中关于回忆、爱情、孤独、生死等情感的感性认识,而是一种接受、乐观、坚强、勇敢的心理。只不过,这样的情绪也是瞬息即逝的,当渡边决定找回绿子了,却又在电话里迷失了。一抬眼,“在哪里也不是的场所的正中央”,在进退维谷的难受境地,也是心细敏感的人常有的遭遇。从逍遥自在的漠然中觉醒并意识到什么是一回事,勇往直前是另外一回事,只怕我们常会在中间地带游走,有时候感到舒适,有时候感到忧愁。
注:“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征文活动前面11篇优秀作品已经分别在16级工程管理联合团支部,17级工程管理联合团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