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962.html本文字,阅读需要15分钟左右北极光下的幽灵——二战时期北极地区的气象谍战“北极光下的幽灵”是著名军事文学作家宋宜昌老师一部二战军史小说的名字,这是一部描写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的反间谍活动的长篇小说。丹麦反法西斯战士、格陵兰东岸司令官克鲁克斯、勇敢的丹麦人安德森等,奉命在广漠酷寒的北极冰原上长年搜索.他们历尽艰辛险,终于发现了德军秘密的间谍气象站,与之进行了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最后在盟军空军的支援下,一举除掉了这颗毒瘤。今天的这篇文章,就是为大家介绍一下小说背后的真实历史故事。山东人民出版社年版《北极光下的幽灵》气象信息对于战争决策至关重要。在描写诺曼底登陆行动的各类影视和文学作品中,军迷朋友们一定对其中登陆大军等待合适气象条件的情节耳熟能详,这也是诠释气象对于作战重要性的一个最佳战例。《北极光下的幽灵》一书讲述的,其实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北极地区的气象战,盟军与纳粹德军围绕对气象情报的控制,进行了激烈的较量。从新地岛到格陵兰的这片北极地区,是北半球气候的最大冷源,对赤道以北的西半球气候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几乎所有席卷北美大陆和欧洲的冷气旋都从这里产生。更直观地说,格陵兰的天气就是两天以后西欧和北大西洋的天气;斯匹茨卑尔根群岛的天气就是三天后欧洲大陆的天气。因此,谁控制了这片地区,谁就控制了世界上最可靠的气象信息来源。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战争的需要,各国都互相封锁气象电报,使得中立国挪威深受其害。因为渔业和捕鲸业在挪威国民经济中占首位,而海上作业又特别需要天气预报。封锁气象情报使挪威渔业几乎走上绝路。挪威地图。在挪威气象学家威廉·皮耶克尼斯(VilhelmBjerknes)的建议下,挪威王国利用其庞大的渔船队建立了海上气象观测网,以取得天气报告。这个观测网不仅满足了天气预报的需要,而且因为它特别稠密,还导致了气象科学上的许多重要发现,使天气预报水平提高了一大步。年代,挪威还在偏远荒僻、气候恶劣的斯匹茨卑尔根岛(Spitsbergen)、扬马延岛(JanMayen)和熊岛(Bjornoya)设立了气象观测站。这三个岛在上面的地图里都可以看到,其中斯匹茨卑尔根岛是挪威斯瓦尔巴德群岛(Svalbard)中最大的岛屿,距离北极和挪威大约都是公里。年2月9日,英、美、法、意、日等18个国家在巴黎签订《斯匹茨卑尔根条约》,也称为《斯瓦尔巴德条约》。年,中、苏、德等33个国家也参加了该条约。该条约使整个斯瓦尔巴德群岛成为北极地区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非军事区。条约承认挪威“具有充分和完全的主权”,该地区“永远不得为战争的目的所利用”。条约还规定,各缔约国的公民可以自主进入,在遵守挪威法律的范围内从事正当的生产和商业活动。今天的中国人有权自由进出斯瓦尔巴德群岛地区。所以,目前中国人去国外旅行,只有两个地方不需要签证,一个是南极,另一个就是斯瓦尔巴德群岛。如果要经挪威进行中转,需获得挪威签证,但在斯瓦尔巴德群岛停留的时间不计入挪威签的有效期限。也就是说,在斯瓦尔巴德群岛想待多长时间就待多长时间。斯瓦尔巴德群岛地图,左下角的小图是熊岛。斯匹茨卑尔根岛地图年的条约吸引了许多国家的人来从事矿业和渔业。到了年的时候,斯匹茨卑尔根岛上大约有居民人,多为挪威人和俄国人,大部分居住在受洋流影响而夏季不结冰的西海岸伊斯峡湾(Isfjorden)一带,主要集中在巴伦支堡(Barentsburg)的苏联煤矿和朗伊尔城(Longyearbyen)的挪威煤矿。平时挖出来的煤先堆积起来,夏天运走,截至年共产煤约50.8万吨,基本上由苏联和挪威平分了。伊斯峡湾是斯瓦尔巴德群岛第二大峡湾,群岛最大的定居点基本上都建在该峡湾周围。二战爆发后,年4月德国占领挪威,德国人控制了斯匹茨卑尔根岛的油田和气象站。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国皇家海军本来打算将该岛作为往苏联运送补给的基地,7月27日巡洋舰“尼日利亚号”、“奥罗拉号”率领两艘驱逐舰前往岛的西海岸勘查,但发现气候条件恶劣,而且两次欲靠近海岸均被挪威起飞的德国空军侦察机发现,只好放弃了这个想法。年8月,苏联*府与挪威流亡*府达成协议,于8月25日至9月3日实施了“护腕行动”(OperationGauntlet),派出英国、加拿大和自由挪威军队在斯匹茨卑尔根岛登陆,将岛上苏联和挪威两国的煤矿以及运输、港口设施全部摧毁,将岛上的两国居民全部撤退,防止被德军利用,同时也摧毁了德国的无线电站,让他们收不到气象报告。-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