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伊尔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英国历史沿革第十九期 [复制链接]

1#

英国东印度公司

公司历程

(一)“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或作“英国东印度公司”,年12月1日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许可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而组成,实际上这个许可状给予东印度贸易垄断权21年。随时间的变迁东印度公司建立英属印度,从一个商业贸易企业变成印度的实际主宰者,在年被解除行*权力为止,它还获得助理*府和军事作用。东印度公司对从英国到印度的路途也有兴趣,早在年该公司就声称对南非桌山一带有拥有权,后来它占领和统治圣赫勒拿岛,又参与占领和建设香港和新加坡,以及雇佣威廉·基德对付海盗。公司在印度引入和种植茶,历史上其它值得注意的事件包括将拿破仑关押在圣赫勒拿岛上,伊利胡·耶鲁靠东印度公司发财,而其贸易在英国美洲殖民地则导致波士顿倾茶事件。东印度公司的船坞为圣彼得堡提供一个原型,其管理机构的一些成分一直延用到印度的官僚机构,而其公司组织则是早期股份公司的一个成功的典范。东印度公司的全名是“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它是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创建于年,这些商人获得伊丽莎白女王给予他们对东印度的21年贸易专利许可。当年詹姆斯·兰开斯特爵士拜访著名探险家拉尔夫·菲奇,了解到拉尔夫·菲奇在东方的探险经历,随后詹姆斯·兰开斯特参与东印度公司的创建,东印度公司的总部在伦敦利德贺街。拉尔夫·菲奇旅途中所写的关于印度社会状况的报告,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据以进行其早期商业冒险活动的重要资料之一。

(二)公司共有个持股人,资金为7.2万英镑。但一开始东印度公司对荷兰的香料贸易威胁很小,因此起初它也未能在东印度建立一个持久的据点。东印度公司最初的旗帜由圣乔治十字和横杠组成,这有可能是美国国旗的榜样。东印度公司的旗帜是年代设计的,美国国旗是年设计的。东印度公司由一名总督和24名董事组成全体董事,他们皆由全体经营者委任,并要向全体经营者定时汇报,全体董事下辖10个要作定时汇报的委员会。年詹姆士一世授予先前因涉嫌叛乱而被软禁的爱德华爵士在亚洲活动的独断专权,要求其为王室打开东印度群岛、马来半岛、明朝海岸和日本列岛的生意之门。年爱德华爵士和约翰·戴维斯指挥着盖伦帆船“老虎号”,在廖内群岛海域与一艘日本倭寇帆船遭遇,并在与倭寇交易时突遭倭寇袭击,约翰·戴维斯被倭寇击杀。爱德华爵士指挥英国海员经过苦战,消灭登上“老虎号”的倭寇,并反击击沉倭寇的帆船。老虎号火并事件虽然以英国人获胜告终,但聊胜于无的微薄收益根本无法抵损失和赞助者的投资,詹姆斯一世便放弃类似尝试,不再希图以王室力量与英国东印度公司争夺在亚洲水域的利益。年公司的船到达苏拉特,并在那里建立一个贸易点,此后两年中东印度公司得以在孟加拉湾赛葵的默吉利伯德讷姆建立它的第一所工厂。由于公司在印度登陆后报告说获得很高的利润,促使英王詹姆士一世向其它公司颁发许可状。年詹姆士一世向东印度公司发出一张不设期限的许可状,许可状只会在公司连续三年没有盈利的情况下才会被取消。

(三)英国商人经常在印度洋与荷兰和葡萄牙竞争者发生武装冲突,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将领托马斯-贝斯特在坎贝湾海战中挫败达-库尼亚率领的葡萄牙舰队,使他们获得莫卧儿帝国古吉拉特总督萨德尔汗的看重。英国人认识到在远洋作战的胜败是暂时的,因此他们决定在印度本土建立受双方*府支持的立足点,他们要求英王采取外交措施来达到这个目的。年英王詹姆斯一世派托马斯·罗伊爵士拜访莫卧儿帝国皇帝贾汗吉尔,贾汗吉尔是印度亚大陆70%的领域的统治者,这次外交拜访的目的在于在苏拉特和其它地区授予东印度公司定居和建立工厂的权利,作为交换的公司愿意向贾汗吉尔提供欧洲市场上的货物和珍品。这次旅程非常成功,贾汗吉尔通过罗伊爵士向詹姆斯一世回信道:“作为对你的皇室的恩爱,我向所有我统治的王国和海港下令接受任何英国商人作为我的朋友。他们可以在任何他们愿意的地方居住,他们享受无限制的自由。不论他们到达哪个海港,葡萄牙或其他人不准打扰他们。不论他们在哪个城市定居,我下令给所有我的总督和长官给予他们任何可以给予他们所需要的自由,他们可以任意买卖和向他们的国家运输。为了加固我们之间的热情和友情,我希望陛下下令您的商人用他们的船运来各种珍品,和适合我的皇宫的商品以及您有机会给我传递您的王家信件,以让我欢欣您的健康和事业发展。愿我们的友谊永恒。”

(四)在这样明显的保护下东印度公司很快就超过在果阿和孟买建有基地的葡萄牙人,在苏拉特、金奈(年)、孟买(年)和加尔各答建立大本营。到年为止它在印度已经建立2个工厂(即基地),有90个雇员。其中大的基地有位于孟加拉的威廉堡,还有在金奈的圣乔治堡和孟买城堡。年莫卧尔皇帝将他对英国商人的优待扩展到孟加拉地区,年甚至完全赦免孟加拉地区的关税。东印度公司的主要贸易货物是棉花、丝绸、靛青、硝酸钠和茶,同时东印度公司不断对荷兰人通过马六甲海峡对香料贸易的垄断挑战。年奥利弗·克伦威尔更新年的许可状,并对公司的股份分配进行小的调整。英国皇室复辟后公司的地位更加提高,年查理二世发布五条法律,授予东印度公司自主占领地盘、铸造钱币、指令要塞和军队、结盟和宣战、签订和平条约和在被占据地区就民事和刑事诉讼进行审判的权利。东印度公司的敌人包括商业竞争者、敌对国家和国内的敌对势力,因此它需要更多的保护权利,从事军事行动的权利对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年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广东建立一个贸易点来使用银换取茶叶,年代公司很快就建立一支自己的武装力量,其主要人员来于对当地居民的征募。年-年的英国-莫卧儿战争以英国东印度公司战败告终,但英国-莫卧儿战争中炮击孟买的2艘莫卧儿海军欧式战舰在5年被英国海盗在阿拉伯海洗劫,东印度公司为此提供赔偿,并在全球水域通缉肇事。

(五)到年为止东印度公司可以说拥有一个“国家”的特性,它自主地控制着金奈和孟买的统治,拥有可怕的和有威胁性的军事力量。许多公司的职员发财回到英国后建立自己的不动产、企业和获得*治权利,在英国国会中公司建立一支自己的说客队伍,但一些原来与东印度公司协助的有野心的商人也对公司施加压力,他们希望能够在印度建立自己的私人公司。在这些压力下4年国会通过一个非管制法案。这个法案允许任何英国公司与印度贸易,除非国会通过法案禁止该贸易。这样英国国会实际上取消了施行年的许可状。8年国会通过法律建立一个平行的“东印度公司”(官方名字为“英国东印度贸易公司”),这个公司拥有国家保障的二百万英镑的资金。但旧公司强大的分股人很快就购买1.5万英镑的新公司股份,这样他们就在新公司中占多数。两个公司在英国和在印度抗争一段时间,都想获得贸易的主宰地位,老公司实际上几乎没有遇到任何竞争。最后两个公司于年合并,同时参加合并的还有*府的一些机构和两个其它公司。这个新公司向*府出借20万英镑,作为交换获得此后三年的独一特权,这个合并公司的全名为“英格兰商人东印度贸易联合公司”。此后几十年中国会和东印度公司之间不断争战,公司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永久性的设施,而国会则不放过任何机会来占用公司的财富而同时不使它获得更大的自主权。年虽然*府还清它的债,但仍立一条法律重申公司的地位。年莫卧尔帝国皇帝下令免除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的关税,这给该公司对印度贸易以巨大优势。

(六)年英国15%的进口来自印度,几乎所有进口通过东印度公司。年孟买之战爆发,马拉塔人试图夺取英国控制的孟买,英国东印度公司军队在得到葡萄牙支援后将马拉塔的攻击打退。此时英国和法国成为大敌,两国之间常常为控制殖民地而发生小战争。年由于*府惧怕战争会导致财*困难,同意将东印度公司的许可证的期限延长到年,代价是公司向*府再贷款万英镑,最后小冲突真的导致战争。从年到年在七年战争z英国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加固其在欧洲和北美洲的土地,战争也波及到印度。与此同时英国通过工业革命超过它的欧洲竞争者,由于战时军队和经济的补给需要与印度的贸易大增,同时英国获得原材料的能力和生产方式的效率也提高,其结果是英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这个富强导致的生产和需求又提高它对远洋贸易的需要,东印度公司成为英国对世界市场的单一最大占有者,并对*府施*加以影响。自17世纪中期起东印度公司开始涉足硝石贸易。由于硝石是制造火药的原料,因此英国军队对硝石的需求十分殷切、而英皇每次订下的合约往往需要上数百吨的硝石,东印度公司则可从中赚上数万镑。公司其中一位总督甚至曾经在年说到从卖硝石赚的钱比课盐税还要高,在这段时期东印度公司于中国、印度和英国建立一条呈三角关系的贸易航线,好使英国从当地进口茶叶和丝绸。

(七)法兰西殖民帝国为法国在17世纪至年代控制的殖民帝国,在19至20世纪初它成为仅次大英帝国的第二大殖民帝国。在至年这个巅峰时期殖民地面积达.7万平方公里,若将法国本土也计算在内则达到.8万平方公里,占世界土地总面积的8.6%。殖民地独立运动后只保留分布在北大西洋、加勒比海、印度洋、南太平洋及北太平洋中一百多个岛屿及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总面积只有12.15万平方公里,仅剩年所拥有殖民地的1%。在16世纪随著航海家维拉萨诺及卡蒂亚开拓欧洲跨过大西洋直达北美洲的航线后法国渔民便开始在纽芬兰一带航行,这样就揭开法兰西殖民地扩张的序幕。但西班牙在北美一带的垄断,以及法国在16世纪晚期法国宗教战争中失利所造成的内乱,都使得法国有必要建立殖民地帝国。法国在早期曾经企图以巴西作为殖民地,并在年及年入侵里约热内卢及圣路易两地,但由于葡萄牙和西班牙对法国的戒备及阻止,使得法国在两地及北美佛罗里达的侵略均告失败。年7月27日当法国在新斯科舍建立起皇家港开始,就揭开法兰西第一殖民帝国的序幕。数年后法国探险家山姆·德·尚普兰建立起魁北克城,而它亦成为一个以皮毛贸易为主的殖民地,称为新法兰西(或称为加拿大),其后法国更把其势力扩展至圣劳伦斯河河谷一带。随著势力的扩展,法国都把这些新的疆土作为贸易之用。

(八)但法国在本土发展上有更大的野心,而对殖民地发展的兴趣则不大,因此后来加拿大的发展并不如英国在北美的发展,更在年的乌得勒支和约中失去阿卡迪亚的土地。但法国在9年声称自己在北美的领土不断的深入扩大,远至北美的路易斯安那及密西西比河,此外它更在美洲从事非洲奴隶的交易。法国的殖民地扩张不只在新大陆进行,更在其他地方发展。如年法国就在西非的塞内加尔海岸边建立第一个贸易站。此外法属东印度公司亦在东方建立起贸易商旅,如孟加拉的金德讷格尔、印度的本地治里等。法属东印度公司在是在~9年称的称呼,9~年称印度公司,~9年称法属印度公司。年由让-巴普蒂斯特·柯尔贝尔创建的贸易公司,监管法国与印度、东非、东印度群岛和印度洋其他领土的贸易。该公司与早先创建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经常竞争,它所组织的耗费巨大的远航常受荷兰人骚扰。年法国经济大崩溃中损失严重,年它与印度的贸易额仅相当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半。它对法国与印度贸易的垄断于9年结束,随后一蹶不振,于9年法国大革命中销声匿迹。法国人很早就表示希望从事东方贸易,但他们在欧洲列强中却是同其他欧洲公司在东方从事商业竞争的最后一个国家。

(九)法国国王亨利四世为重振王权、节约开支来减轻财*负担、减低赋税、招诱流散人口,加之物价稳定,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城市也随之复兴和扩大。在此基础上亨利四世采取奖励工商业*策,实行保护关税,禁止羊毛、蚕丝等原料出口,资肋对外贸易商人,法国又重新获得在内战时期失去的地中海东岸、西亚和比利牛斯半岛的商业地位。法国于年在印度成立商业公司的同时还在加拿大成立诺曼底商人公司,在北美圣罗伦斯河下游建立魁北克城,将殖民的触角伸向亚洲、非洲和美洲。亨利四世被刺后路易十三继任,但由于年幼让红衣大主教黎世留出任首相,实际上成为大权独揽的统治者。黎世留实行重裔主义的经济*策,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增殖财富,借以巩固专制制度。在法国商人和手工工场主对外进行殖民,地贸易和殖民掠夺中黎世留*府保护新成立的贸易公司,鼓励航海和殖民。法国人在其*府的鼓励下移人加拿大的人日益增多,有的还占领西印度群岛中的一部分小岛,并开始侵占非洲的塞内加尔和马达加斯加。由于法国东印度公司是在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公司的活动受国王任命的行*长官监督,公司的董事不是由商人充当,而是由宫廷宠臣和显贵充当。就是在公司的流动资金中也是来自国王赏赐的要比商人认购的股金多得多,这些制度因素直接影响公司的性质和组织。

(十)法国东印度公司在财*方面完全依赖*府,因而受到官僚监督和国王官员琐碎监督的束缚,它的殖民企业得不到国家的充分支援,经常感到资金不足。法国东印度公司问机向东南亚扩张,东南亚的缅甸、柬埔寨和安南等大陆君主国家很少关心欧洲的贸易。十六世纪时这些国家雇佣葡萄牙的亡命冒险之徒当兵,这些雇佣兵企图在下缅甸和柬埔寨篡夺*权,从而引起这些国家的排外情绪。到了17世纪由于葡萄牙人的海盗行径和荷兰人企图垄断暹罗的对外贸易,使仇外情绪更为增强。荷兰和英国的殖民者先后侵入暹罗,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阿瑜陀那和北大年设立高馆,年,英、荷之间在暹罗发生争夺殖民利益的战争。殖民者不仅通过国王掠夺财富,还以武力干涉逞罗内*。到了17世纪中叶荷兰驱逐葡萄牙在暹罗的势力后又嫉妒英国在暹罗的势力,当荷兰向国王拍那莱要求垄断暹罗对外贸易道拒绝后遂派军队封锁湄南河口,迫使暹罗签订承认荷兰垄断兽皮出口贸易、荷侨案件只能由东印度公司审理等条款的不平等条约。为了对付荷兰人的暹罗国王错误地要求法国人帮助,年法国以援助暹罗为借口派兵人来暹罗,法国军官乘机窃取暹罗军队的指挥权,法国的传教士力劝国王拍那莱改奉天主教以便操纵暹罗内*。法国窥伺这个国家的勃勃野心,包括企图在曼谷和墨克驻扎法军,激起公众的强烈反对,结果导致反法起义、大杀天主教徒,并驱逐欧洲殖民者出境,法国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十一)18世纪中期一连串的殖民地冲突在法国及英国之间展开,最后更险致法兰西殖民帝国的瓦解,这一连串的冲突就是从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年-年)、七年战争(年-年)、美国独立战争(年-年)、法国大革命(9年-年)及拿破仑战争(年-年)中衍生出来。虽然法国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失利,而且被迫割让在印度的殖民地,并在七年战争中失去新大陆的大部分殖民地,但它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所作出的调停却使她可以收复一些在美洲的殖民地。当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拿破仑便逐步夺取*权,最终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这使得法国开始走上对外侵略之路并开始建立殖民地。拿破仑战争结束后很多法国殖民地都被划为英国所有,特别是南美洲北岸的法属圭亚那以及在西非塞内加尔所建立的贸易站。因此法国需要再次扩张殖民地,因而揭开法兰西第二殖民帝国的序幕。法兰西第二殖民帝国的建立基于年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的侵略,虽然法国在法皇拿破仑三世在位期间曾企图对墨西哥以保护国之名进行殖民统治,但最后落空使得法国被迫放弃对墨西哥的企图。但在中法战争中法国却能得到越南及柬埔寨一带的东南亚殖民地,虽然在普法战争中法国的殖民地失去不少的财产,但它却成功地建立起另一个殖民帝国。

(十二)在中法战争后法国在东南亚的殖民统治得到确保,建立起法属印度支那。它其后更在北非开始扩大影响力,先后把突尼斯、利比亚一带建立势力范围。而在中非法国逐渐把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几内亚、马里、科特迪瓦、贝宁、尼日尔、乍得、中非共和国及刚果共和国等地以及吉布提一带东非的狭长海岸纳入自己的控制下,与此同时法国更在南太平洋建立起殖民地,包括新喀里多尼亚、法属波利尼西亚一带的群岛以及新海布里地群岛。这个庞大的殖民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达到颠峰,它接收前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领土以及德国拥有的喀麦隆及多哥,使得帝国版图再次增加。其后更在西非建立法属西非,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法属西非指的是法国在西非的一大片殖民地,面积达平方公里,包括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尼日尔、法属苏丹(今马里)、法属几内亚(今几内亚)、科特迪瓦、上沃尔特(今布基纳法索)和达荷美(今贝宁)。成立于年,当时的成员包括塞内加尔、法属苏丹、法属几内亚和科特迪瓦,年解体。法属西非的总督自年起驻圣路易,年迁往达喀尔,督直接向巴黎*府负责。法属西非的各殖民地(比如塞内加尔、达荷美等)各有一位副总督管辖本地区,副总督直接对总督负责。总督与巴黎*府的“殖民地部”共同负责确定副总督人选,报经法国议会核准即可上任。

(十三)自年开始殖民*府在达喀尔成立“法属西非大委员会”作为总督的咨询机构。每个下属殖民地各选两位代表作为大委员会的成员,通常也就是该殖民地的副总督和一位非洲人。除了塞内加尔早期的四个公社(指圣路易、达喀尔、戈雷、吕菲斯克四个城镇。此四镇位于塞内加尔河口地区,是法国在西非最早的殖民地。法国居民很多,当地非洲居民得以享受法国国民的同等权利。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给予四镇居民完全的法国公民权。年的一项法令规定四市镇为宗主国的一部分,实行法国市*法律,全体居民及其后裔为法国公民,各镇可派一名代表进入法国下议院),整个法属西非的非洲居民没有与法国居民等同的选举权等权利。在法属西非各地殖民地的管理上最主要的是设置名为“治理圈”的行*机构,治理圈由一位法国人任长官,下辖若干更小的行*区,这样的小行*区只管辖若干村庄,由法国人任命非洲酋长管理。治理圈的长官直接对各单独殖民地的副总督负责,小行*区的非洲酋长对治理圈的法国长官负责。法国对西非的治理总体上属于直接统治,法国人为最高行*长官,具有绝对权力。地方酋长不过是法国人殖民统治的工具,没有任何实权。法国在征服西非的过程中遇到由传统首领(国王、酋长等)组织和领导的西非人民的英勇抵抗,即使在镇压这些抵抗后法国殖民者仍心有余悸,为此法国人决定消灭可能成为反法领导力量的非洲国家和部落组织。

(十四)重新划分行*区域,废除传统首领的权力,委派各级官员推行宗主国法令,直接统治土著居民。即使那些充当殖民走卒的地方酋长也往往不是原来的传统酋长,而是由法国人重新委任的非洲“忠诚者”(其中许多人并非出身部落上层,而是曾在法国殖民军队服役的“立功者”)。法国人最终希望将这片土地从文化上、*治上完全融入法国之中,在这种体制中法国人很少利用非洲本土的实权阶层,而主要依靠自己的新体制维护统治。为在西非推行“同化*策”,年法国当局制定“入籍法”,规定凡出生在法属西非,能效忠法国或任公职10年以上,能阅读或书写法文,拥有生活资料,具备良好品质者可获得法国公民权。显然在非洲居民中只有极少数知识分子和土著上层符合这些条件能成为“法国公民”,而绝大多数非洲人则沦为没有公民权的“法国臣民”。法国难以偿付全面同化非洲人的巨大代价,只能想办法直接控制非洲居民。英国人的做法恰好相反,他们不像法国那样创立新统治制度,而是最大可能地利用非洲当地权力体系实现殖民统治。相对于英国的统治方式时法国人显得比较暴力,经常运用强迫劳动和监禁等手段维持统治掘取利益。法国也不似英国那样利用部分殖民地收益回哺非洲人,培养当地的中产阶级(英国殖民当局确定各地应纳的年度直接税额,由土著官员征收。土著*权留取大部分税额以支付土著官员薪水和公共建设事业费用,其余上交英国殖民当局),法国人将收益全部据为己有。

(十五)在法国殖民当局的统治下西非日渐呈现出另一个崭新的社会环境,社会秩序好转,*权组织比以前更为强大,部落间建立友好关系。奴隶制取缔后自由市场经济开始出现,人们可以自由迁移。交通通讯条件大为改善,铁路和电报线路都在西非出现。殖民地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网的建设,促使一批近代城市在矿区、贸易中心、铁路与公路沿线以及沿海港口兴起与发展。这些都更加促进个人和商品的自由流动,有利于提高西非的生产力,促进西非内部的资源流动和文化交流,开启西非社会由传统经济向殖民地经济转换发展的局面。法国殖民当局运用经济手段和强制性行*手段,逐步建立以不等价交换为基础的商业掠夺体系,把西非社会传统的经济结构改变为适合欧洲垄断资本掠夺所需要的殖民地经济结构,使西非逐渐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宗主国的农业原料附庸和商品倾销市场。到20世纪初西非各地已初步形成以生产、出口单一经济作物为特征、加工工业极不发达的畸形的殖民地经济结构的雏形,欧洲垄断资本家在西非低价收购当地生产的经济作物,高价出售西非所需要的粮食、布匹等日用品,通过贱买贵卖的“剪刀差”攫取超额利润。法国殖民者进入西部非洲后在与其他殖民国家争夺当中取得大量的领土,这些地区一开始或者成为塞内加尔殖民地的一部分或者是各别的独立实体,由军方进行统治,被称为“军管领土”。

(十六)在遭受法国殖民侵略的西非土地上有图库勒尔、瓦苏鲁、达荷美等这样一些统一的强大王国,而另一些地区则散布着许多原始的氏族部落、部落联盟以及小酋长国、小王国。对前者法国殖民者以绝对优势的武力予以侵占,对后者则时常使用结盟、缔约等等欺骗手段,把它们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再予以占领。年代后期法国*府开始直接统治这些新得领土,并将加蓬以西的领土转由在塞内加尔的单一总督所管辖,直接对法国的海外事务部负责。这片领土在年正式被命名为“法属西非”,法国把已占领的塞内加尔、法属苏丹、法属几内亚、象牙海岸合并为法属西非联邦。达荷美、尼日尔、上沃尔特分别在、和年并入法属西非殖民地,年沦为法国殖民地的毛里塔尼亚也于年并入法属西非,加蓬等地在稍后则成为法属赤道非洲的一部分。法属赤道非洲是年到年期间法国在非洲中部的殖民地联邦*权,疆域范围从刚果河向北延伸到撒哈拉沙漠。主要包括四部分,大致相当于加蓬、刚果共和国、中非共和国和乍得,总督设在布拉柴维尔。在年由于第二次摩洛哥危机法国割让辖下的法属刚果中南部(今刚果共和国北部)及邻近地区转让给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德国战败这些地区又划归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Félixboué领导下自由法国的部队在法属赤道非洲重振旗鼓(只有加蓬在年的6月16日至11月12日期间被维希法国统治),并成为该运动在非洲的活动中心。

(十七)年9月经过全民公决在法兰西共同体下自治,联邦被解散。年新共和国组成一个名叫中非共和国联盟的中间过渡*权,年8月15日刚果共和国宣布独立,但仍留在法兰西共同体内,年8月完全独立。年8月17日加蓬宣告独立,但仍留在“法兰西共同体”内。法兰西共同体是由法国与原法属非洲殖民地国家间关系演变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国家结合体,以维持法国与它们的特殊联系。成员国通过协议方式宣布独立后仍不脱离共同体,非成员国也可通过协议方式参加共同体而不丧失其独立国地位。成员国享有自治权,但对外*策、国防、货币、战略物资*策等由共同体统筹。各成员国都是国际法主体,而共同体本身则不是国际法主体。后逐渐演变成法语国家组织,包括的国家范围更广阔,有加拿大、越南等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经过长期侵略扩张建立起来的殖民帝国趋于瓦解,战后法国企图重建殖民统治,由法国和海外省、海外领地、归并地、归并国组成法兰西联邦,取代法兰西殖民帝国,殖民地人民不断掀起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根据年10月法国立宪会议通过的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宪法第十六条规定,法兰西联邦由法兰西共和联邦成员国及其他属地三部构成:法国本土及阿尔及利亚;海外各省:法属圭亚那、留尼汪等;海外属地:在非洲的一些殖民地及太平洋上的新喀里多尼亚。这是法国仿效英国搞英联邦的作法维持殖民统治的措施。

(十八)随着殖民地人民不断掀起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规定,成立法兰西共同体代替法兰西联邦,法国总统任共同体总统。各成员国在内*、经济方面有自主权,外交防务等方面仍受法国控制,所有海外领地可以自行决定加入共同体或独立。年2月共同体正式成立,除几内亚独立外马达加斯加、达荷美等所有海外领地均加入。年修改后的宪法规定,成员国独立后仍可留在共同体内,其他独立国家亦可加入共同体。试图通过许以某种程度的自治权利,以共同体的形式代替帝国,维护法国的传统利益。但是这种换汤不换药的让步和改革,并不能满足殖民地人民的独立自主要求。同年共同体的非洲成员国先后独立,达荷美等6国脱离共同体。年其组织机构参议院解散,共同体日趋瓦解。至年尚有7个成员国,保持比较密切的经济联系。随着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不断发展,年建立的“法兰西联邦”日趋瓦解。年9月法国制订的第五共和国宪法规定把“法兰西联邦”改为“法兰西共同体”。共同体各成员国在内*、经济方面享有自主权,但外交、国防等仍由法国控制。年共同体成立时成员国除法国本土、“海外省”、“海外领土”外,还有前法属西非和法属赤道非洲的12个国家:达荷美(今贝宁)、象牙海岸(今科特迪瓦)、法属苏丹(今马里)、毛里塔尼亚、尼日尔、上沃尔特(今布基纳法索)、乍得、刚果(布)(今刚果)、加蓬、塞内加尔、马达加斯加、乌班吉沙立(今中非共和国)。共同体主要机构有执行委员会、参议院和仲裁法庭,总部设在巴黎。

(十九)年法国宪法修正案进一步规定共同体成员国可通过协议变成独立国家,但不因此脱离共同体。同年上述12国先后宣告独立,此后达荷美、尼日尔、上沃尔特、象牙海岸、马里、毛里塔尼亚先后退出共同体。其余6国虽留在共同体内,但形式上已取消法国的最高权力。共同体参议院于年宣布解体,仲裁法庭则从未开过庭,此后法国就以双边条约、贸易协定或“联系国”等形式与原共同体成员国保持较密切的双边关系,5年共同体解体后法国主要靠合作协定和法郎区维系同上述国家的关系。法国第四共和国*府在二战后逐渐开放其殖民地的*治权利,年“拉明盖依法”赋与非洲殖民地本地人有限的公民权,年的“框架法建立仅有咨议权的普选议会。法兰西殖民帝国被转换为“法兰西联盟”,年的第五共和宪法则再次将之转换为“法兰西共同体”,每一个殖民地都被转换成保护国(Protectorate),拥有具咨议权的国民会议。被法国任命的总督改称为“高级专员”,是保护国的国家元首,国民议会则有权指名一名非洲人为对国家元首有建议权的*府首长。年的公民投票批准法兰西联盟,但几内亚的公投以压倒性的比数决定几内亚独立。年由于法国在法越战争的失利以及阿尔及利亚的紧张局势,法国宪法的修正同意殖民地单方面更改他们的宪法,于是西非的许多新国家便诞生了。

(二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兰西殖民帝国逐渐分解,当中大部分都为他国所占领,如日本占领印度支那,英国占据叙利亚、黎巴嫩及马达加斯加,英美联合占有摩洛哥及阿尔及利亚,德国抢夺突尼斯,但不久后由戴高乐重新收复这些殖民地。但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却遇到各地的非殖民地化运动。各国纷纷独立使得法国的殖民帝国迅速瓦解。越南的胡志明最终摆脱法国的统治,建立起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年法国最大的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独立。受到非殖民地化运动影响最深的非洲当中也有很多法国殖民地要求独立,而这些殖民地最后也得以立足于万国之林。列表展示近年来法兰西殖民帝国的范围,当中不包括一些未受直接管治的地方。北非: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西非:贝宁、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几内亚、马里、毛里塔尼亚、尼日尔、塞内加尔、多哥;赤道非洲: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加蓬、刚果共和国;红海:吉布提;中东:黎巴嫩、叙利亚、土耳其、也门;南亚:印度(一部分);东南亚:柬埔寨、老挝、越南;中国:广州湾(今广东湛江市旧称)、上海、天津、汉口、广州法租界;印度洋:马约特、留尼汪、印度洋斯卡塔尔岛;北美洲:加拿大、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美国;加勒比:安提瓜和巴布达、多米尼克、多米尼加、格林纳达、瓜德罗普、海地、马提尼克、蒙特塞拉特、圣马丁岛、圣巴托洛缪岛、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尤斯特歇斯(短暂统治)、圣克里斯多福与尼维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美属维尔京群岛、特克斯与凯科斯群岛;南美洲:法属圭亚那;大洋洲:克利珀顿岛、新喀里多尼亚、法属波利尼西亚、瓦利斯及富图纳群岛、瓦努阿图;法属南方和南极洲领地。

(二十一)在18世纪中国对鸦片的需求十分之高,而在年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取得鸦片贸易的独占权。但由于东印度公司的船只被禁止运送鸦片到中国,所以在孟加拉生产的鸦片要先在加尔各答出售,再在那里运到中国。尽管中国*府一直禁止鸦片入口,又在年重申禁烟,但公司仍从孟加拉透过贸易商和仲介走私鸦片到中国广州等地,平均每年更高达吨。鸦片源源不绝的输入中国使中英贸易形成庞大的逆差,尽管中国输出茶叶和丝绸,但仍未能阻止白银大量流出的问题。年当时鸦片输入中国的数量高达吨,中国不得不对走私者处以死刑,并派出钦差大臣林则徐监督禁烟。禁烟与日后的销烟引发年鸦片战争,最终使中国割让香港岛予英国。七年战争的结果是法军战败,这挫折法国的帝国愿望,也削弱法国境内工业革命的影响。总督罗伯特·克莱武在印度获得一次出奇的胜利,战败那里的法军,重占圣乔治堡。在年的巴黎条约中法国在印度的势力仅限于本地治里、马希、雅南等几个没有武装的贸易点,虽然这些小贸易点在此后两百年中保留在法国手中,但法国对印度土地的愿望被打破了,对东印度公司来说这消灭它的一个大的经济对手。东印度公司此时拥有一支有纪律、有经验的军队,它得以从其在金奈的基地出发不受任何其它殖民强国的影响,保障其从孟加拉到加尔各答的利益。

(二十二)但是当地统治者依然反抗东印度公司的统治,年克莱武在普拉西战役中击败法国支持的最后一支反抗力量。这次胜利却使得英国与莫卧尔帝国之间的关系变坏了。在奥郎泽布皇帝被废黜后莫卧尔帝国已经处于分裂过程中。在与公司作战败绩后莫卧尔皇帝放弃对孟加拉、比哈尔邦和奥里萨邦的统治。公司对孟加拉地区的财*要求使得当地*府面临0年的饥荒束手无策,这次饥荒在0年到年间导致上百万人死亡。传奇的迈索尔国王提普苏丹也为英军提供一些烦恼,他是法国的同盟者,在四次英国-迈索尔战争中他继续反抗东印度公司的统治。年英军占领迈索尔,提普苏丹被杀。此后公司继续逐渐削弱当地的反抗势力,占据孟买及其附近地区。在这些战争中阿瑟·韦尔斯利(后来的第一代威灵顿公爵)初露锋芒,这是他通向半岛战争和滑铁卢战役的道路的起点,这样英国占据整个南印度、东印度和西印度。最后的阻力来自北部德里、奥德、拉杰普塔纳和旁遮普的地方势力,公司通过施加压力、挑拨离间、提供可疑的保护等手段有效地防止这些公国联合抗英。从年到年印度民族起义东印度公司不断加固其统治,它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国家,而不像一个贸易企业。

(二十三)虽然公司在征服反抗国家方面越来越大胆和野心勃勃,但公司无法管理占据地盘的巨大耗资也越来越明显。0年的孟加拉大饥荒(当地六分之一的居民饿死)在英国本土也敲响警钟,由于劳动效率的降低英国在孟加拉占领地区的军备和管理支付不断增加而失去控制。同时在工业革命后时期欧洲的贸易也萧条,英国缠入美国革命,而法国也濒于爆发革命,公司绝望的总裁们向国会呼吁提供经济资助。年国会通过《茶叶法案》,这个法令给予东印度公司在与美洲贸易时更大的自主权。公司的垄断行为导致波士顿茶叶事件,这是引发美国独立战争的一个重要导火线。年东印度公司法案:通过这个法令英国国会对公司的管理和经济进行一系列改革,它明确地建立国会对公司的主权和最终控制权力。此法令承认公司的*治职责并明确规定公司为皇室代行皇室之主权,而不是为公司自己获得主权。虽然东印度公司在国会里的说客和公司股东的强烈反对,但这个法令还是通过。它引入了实质性的*府控制,将公司统治的地区形式上纳入皇室管理下,但皇室将其主权以四万英镑的租金租给公司两年。

(二十四)在这个条件下孟加拉总督华伦·黑斯廷斯升级为高级总督,对整个英属印度拥有管理权。它规定虽然黑斯廷斯是公司理事会任命的,但今后这个职务要由皇室指令的四人委员会来任命。黑斯廷斯被授命宣战和签署和平条约的权利,英国司法人员被派往印度施行英国法律。总督和四人委员会拥有所有立法权,由此黑斯廷斯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印度总督。公司允许继续维持其实际上的贸易垄断地位,代价是上述的两年的交款和每年向英国出口至少若干货物的义务,管理机构的费用也由公司支付。这些一开始公司希望获得的条件后来成为一个非常大的每年的经济负担,公司的经济状况继续不断下降。4年东印度公司法案(皮特法案):这个法案有两个重要内容,一是公司与英国*府之间的关系。法案明确区分公司的*治任务与它的商业活动,法案明确规定公司的*治活动服从英国*府命令。为了达到这个任务,法案就印度事务建立一个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财*大臣、一名国务大臣和四名由国皇任命的枢密院顾问官,法案规定该国务大臣为委员会主席;二是英属印度的内部管理,·这个法案为英国在印度的中央官僚管理机构奠定基础,这个官僚机构将在20世纪初在,第一代寇松男爵乔治·纳撒尼尔·寇松总督任内达到其顶峰。这个法案的颁布是因为当时人们认识到*府控制与公司权力之间的关系不明确,有解释的余地。*府也感到它有义务回复被占领地区的当地人应该获得更好的待遇的人道呼吁。

(二十五)公司过去的股东埃德蒙·伯克在年就认识到这些情况应该被处理而提议一条《年规管法案》,但伯克的法案被公司的说客反对掉,他们指责伯克法案中指令委员会的建议有利于伯克自己的亲信。6年法案:这个法案扩大总督的权力,它规定在特殊情况下总督可以不顾委员会多数意见而自己负责做出决定,同时它还规定总督和军队司令可以由同一个人担任。这个法令确定皇室与公司之间的界线,从此公司成为皇室的一个规则服从机构,它自己有比较大的自由和责任,以获得稳定的扩张和巩固。公司与皇室达成互相信任后它继续通过威胁和引诱来扩大其地盘,到19世纪中它的统治地包括印度大多数地区、缅甸、新加坡和香港,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受它的统治。年许可状法案:东印度公司的侵略*策使得它几乎控制整个印度,印度的王公都成为公司的附属。但战争的费用使得公司的经济濒临崩溃,公司不得不向国会乞求帮助。年的法令是在这个情况下颁布,其中包括确认公司占领的印度地盘的主权属英国君主;公司许可状被延长20年,但是除茶叶贸易与与中国的贸易外,公司对印度贸易的垄断被剥夺;公司必须将其贸易与地区帐务区分开来;印度对传教士开放。

(二十六)18年许可状法案:这个法案的是英国的工业革命和随之产生的对市场的追逐以及放任*策*策的所促成,法案内容有剥夺公司的商业职能;将公司的*治和管理威权再次延长20年;管理委员会获得全部控制公司的权力和威权,管理委员会主席形同“印度事务的部长”;加强中央集权制,给予总督管理和控制所有民间和军事事务的权力和威权;建立一个立法机构;任何公司内关于印度事务的职务在授职时任何人不因其宗教、出生地、来源或肤色而受歧视。此时英国继续不断扩大其势力范围。年它买下丹麦殖民地特兰奎巴。东印度公司将其影响扩张到中国、菲律宾和爪哇岛,通过向中国贩卖在印度收割的鸦片它解决与中国茶叶贸易的逆差问题,中国试图禁止贩卖鸦片的努力导致第一次鸦片战争。年许可状法案:这个法令规定英属印度保留在公司的管理下,直到议会另作决定。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行*管理成为英国公务员制度的原型,年公司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后公司渐渐脱离了贸易业务。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后公司将它的管理事务也交付给英国*府,印度成为英国的一个直辖殖民地。年代中公司在印度的所有财产交付*府。公司仅帮助*府从事茶叶贸易(尤其是与圣赫勒拿岛)。《东印度公司股息救赎法案》生效后公司于年1月1日解散。

(二十七)英联邦是一个国际组织,由56个独立主权国家(包括附属国)所组成,成员大多为前英国殖民地或者保护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势力遭到削弱,各殖民地人民纷纷要求独立,兴起民族解放运动。本土与自治领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剧,殖民体系渐趋瓦解。为挽救颓势在年英国被迫承认自治领在内*外交方面获得独立,自治领与宗主国以“共同忠于(英国)国王”而组成英联邦,双方权利平等、互不隶属。年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批准上述决议,确定各英属自治领都获得完全独立的主权,大英帝国名存实亡,英联邦正式形成。英联邦不是一个国家,也没有中央*府,英国国王是英联邦名义上的君主与国家元首。英联邦不设权力机构,英国和各成员国互派高级专员为外交代表。主要组织机构有联邦*府首脑会议、亚太地区英联邦*府首脑会议、联邦财*部长会议及其他部长级专业会议,年起设立英联邦秘书处,其职责是促进英联邦各国的合作,筹划英联邦各级会议,秘书处设在英国伦敦。英联邦没有书面章程,也没有中央*府。年各成员国*府首脑决议在伦敦设立秘书处,英联邦秘书处是英联邦的行*机构,同时也承担各成员国间交流和协商的工作。各个主权国都是自愿加入英联邦的,也可随时退出英联邦,附属国在独立后可自行决定是以主权国身份(若得到其他成员国的承认)留在英联邦还是退出英联邦。

(二十八)各个独立的成员国都是由其民选*府管治,内*和外交完全独立。除了有自己君主的成员国(如马来西亚)和实行共和制的成员国,英国国王是其他所有成员国的女王,总督代表他出驻在这些成员国(英国除外)。国王根据相关成员国*府的推荐任命总督,成员国之间互派高级专员(不是大使)为外交代表。各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或*府首脑定期在不同地方举行会议,但这些会议只是供他们交流意见和商讨问题,所做决策对英联邦成员国没有约束力。尚未实现完全自治的领地成为附属国,英国的附属国基本上全部都在逐步走向全面自治,它们拥有独立的行*、立法和司法系统。除了英国附属国之外,还有一些受其他成员国管治的领地。英联邦*府首脑会议前身为帝国会议,年易名为英联邦总理会议,年改现名。通常两年举行一次,以前一直在伦敦举行。年起轮流在各成员国举行,由东道国*府首脑主持。会议不通过决议,会议发表的总原则对成员国无约束力。太地区英联邦*府首脑会议在年起每两年举行一次,讨论共同关心的地区性问题。英联邦部长会议中每年举行一次的有教育部长会议,卫生部长会议、司法部长会议和电信部长会议,不定期举行的有贸易和经济会议、青年会议、工业合作会议、农业会议等。英联邦秘书处在年成立,负责组织成员国间的协商和合作、交流情况、组织会议等。秘书长每五年改选一次,可连任。英联邦基金会成立于年,年改组成一个国际基金组织,资金由成员国*府提供,用于推动英联邦内专业及其他非*府间的更密切的合作。

(二十九)英联邦研究所主要靠英*府资助,通过举办展览、讲座、放映电影、开放图书馆等活动促进人们对英联邦的了解。此外还有一些专业性组织,如英联邦议会协会、英联邦新闻联盟、英联邦广播协会、英联邦青年交流理事会、英联邦体育运动联合会和英联邦艺术协会等。英联邦在极大程度上是大英帝国的延续,这个帝国曾经覆盖世界1/4的领土。冈比亚退出后该俱乐部仍有5个会员国,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尼日利亚、南非共和国和英国,这些国家经由自愿联合结合在一起。20世纪20年代当"英联邦"这个词第一次被使用时形成一种保持联系的方式,同时消除"帝国"这个词所含令人不愉快的殖民意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特别是年新加坡的沦陷)英国清楚表明大不列颠已没有能力保卫其帝国,而笼罩其权力的神秘性也同时消失。在20世纪50和60年代英联邦是大不列颠管理那些它已无法统治或保卫的非殖民化国家(这些国家多数碰巧都渴望独立)的工具,对于这些前殖民地而言英联邦的好处一目了然。大不列颠有特殊的贸易措施,例如在香蕉进口上其前加勒比海领地优于中美洲,英联邦国民有权移居英国,许多人都这样做了。居住在英国的英联邦公民享有某些选举特权,而这些特权是其他外国公民所没有的。英联邦商会是一个由该俱乐部出资的机构,坚称英联邦仍存在显著的贸易和投资利益。一位发言人宣称由于享有一种共同语言,不成文法传统和会计规范,英联邦成员国相互之间的合作可以提高10-15%的效率。

(三十)这个效应可能不像听起来那么含混,某些经济学家指出不成文法和民法经济体之间的差异。英联邦将其目标主要限定在社会文明方面,即鼓励民主、人权及稳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英国联邦对不同的人似乎有不同的意义,因循守旧者喜欢它与跨掉的帝国之间的联系。其他人认为它是鲁迪亚德·基普林关于殖民地观点的现代注释,殖民地是"白种人的负担",简言之西方国家有责任让发展中世界文明化。某些左翼人士把它看成为无人想要的老古董,而另一些人则争辨它是英国为其殖民罪恶补偿的一种方式,同时为民主化进程提供实质性的帮助。英联邦的支持者还指出对这些前殖民地来说存在某种有益的文化纽带,英国的大学与英联邦国家保持着牢固的联系。英国外交部全称"外交及联邦办公厅",设有偏向英联邦国民的实习交流计划。虽然英国的国王是英联邦的元首,但英国并无特殊地位,事实上联邦内所有表决必须一致。英联邦是国际合作的一种独特试验,促进来自不同种族、文化和环境的民族之间的协作。各成员国享有平等地位,但在处理英联邦事务上英国常扮演主角。成员国在许多领域进行商讨和合作,包括贸易、金融、国防、教育、技术、科研、法律、医药和农业,但是成员国享有的主要利益为各种贸易协议和资本投资配置带来的经济效用。英国和其他富裕的老成员国是新加入或贫穷成员国工业发展的主要资本来源,援助计划由英联邦开发公司等机构执行。有些成员国根据英联邦特惠制互相实行关税优惠,以促进互相之间的贸易往来。

拉尔夫·菲奇

(一)拉尔夫·菲奇是在印度莫卧儿皇帝阿克巴(—年在位)统治时期曾到印度旅行的英国商人,年动身去印度,5年抵达亚格拉的帝国宫廷。游历北印度、孟加拉、缅甸、马六甲和锡兰等地,年返回英国。在旅途中所写的关于印度社会状况的报告,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据以进行其早期商业冒险活动的重要资料之一。16世纪晚期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治下的英格兰开始脱颖而出,通过与西班牙帝国的海上鏖战,英国人意识到自身已经有向远海开拓的实力。然而要突破伊比利亚人已霸占百年的全球航线,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事情,何况在当时英国人还是对陌生的东方缺乏了解。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冒险家在此时横空出世,他从陆上通道着手,尽可能绕开敌国的海上封锁,完成英格兰历史上的首次亚洲探索之旅。拉尔夫-菲奇出生于年,他的家世并不显赫,更没有殷实的家底供其过上体面生活。但菲奇也绝非目不识丁的泛泛之辈,成年后就加入一家当时著名的皮革公司。他的职责是和公司内的商人一起到国外洽谈生意,等于是股东们安排在一线的代理人。当时的英国虽然已经开始扶持海盗们的劫掠船队,却并不清楚应该如何航行到东方世界。大海盗德雷克的船队虽然已经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但大部分英国舰船还只能定期出现于加勒比海、中美洲、亚速尔群岛和西非海岸,始终被框死在大西洋海域内。有关亚洲地区的详细一手情报还要等他们赢得8年的格拉沃利讷海战,才能够通过审问西葡两国的战俘获得。

(二)因此英国海外事业在当时主要集中于走波罗的海的莫斯科公司和进入地中海的黎凡特公司,但无论是在俄罗斯地区还是西亚,他们都需要和本地的中间商打交道。年菲奇就和几位同僚一起就乘坐老虎号商船抵达黎凡特海岸上的港口--的黎波里,通过这个曾经由十字军长期驻守的海港他们进入内陆的叙利亚交通重镇阿勒颇。但与之前的普通贸易任务不同的是英国人此次希望能够走的更远,这也是他们对于海上开拓暂时失去信心的一种补偿机制。在叙利亚中菲奇等人进行一段时间的普通贸易和观察,以便寻找协助自己继续向东的力量。三个月后他们已经前进到了格里斯河畔的美索不达米亚要地费卢杰,在那里他们渡河前往大名鼎鼎的巴格达,并联络好经营这条商路千年的阿拉伯中间人。终于在年7月英国人第一次顺着阿拉伯河来到通向印度洋的口岸巴士拉,只要在这里登上阿拉伯人的传统商船就可以通过巴林去往葡萄牙人在波斯湾的霍尔木兹基地,但菲奇的东方冒险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年9月他和余下的同伴在霍尔木兹被葡萄牙士兵扣下,原因居然是同船而来的威尼斯商人举报,谎称这些英国人是商业间谍。由于葡萄牙人非常重视自己对于亚洲的垄断权力,所以就不由分说地将菲奇等人拘捕。

(三)非常的讽刺的是这些举报者的母邦威尼斯才是葡萄牙垄断东方海上贸易的最大受害者,几百年来包括威尼斯人在内的众多意大利商队就通过菲奇的路线不断前往东方,并将自己的间谍情报网络铺设到印度海岸。仅仅几十年前他们还为击溃葡萄牙人,不惜同仇敌奥斯曼帝国组成联军。随着一系列战役的失败让威尼斯人放弃从地中海招募基督教徒,去印度洋打另一波基督徒,尤其在葡萄牙舰队势不可挡地控制波斯湾后他们也习惯性地在强权面前低头。位于贝鲁特和大马士革的商人通过不断贿赂奥斯曼总督获准继续到波斯湾进行贸易,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愿意和其他欧洲商团分享线路,这批走的太远的英国人就成为必须除之后快的肉中刺。菲奇等人在被捕后立刻被送上下一艘开往印度的葡萄牙船,他们在这年10月来到葡萄牙东方帝国的首府果阿,这也是近代英国商团首次亲临印度,但却需要在对手的牢里度日如年。葡萄牙驻军完全可能给他们判处海盗罪,然后送上绞刑架灭口。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英国囚犯们在果阿还是遇到自己的老乡,就是毕业于牛津大学的教士托马斯-斯蒂文斯,他还是首位通过好望角航线来到印度的英国人。斯蒂文斯之所以能在果阿公开活动得益于他的耶稣会会士身份,他们的组织在葡萄牙人抵达东方后不久也随之而来。当西班牙帝国兼并整个葡萄牙后耶稣会又成为马德里宫廷间接控制葡萄牙殖民地的中间力量,所以教士在那个时期的印度是很有话语权的。依靠他的据理力争下英国囚犯被宣判无罪释放,但葡萄牙人也没有准许他们离开果阿,只是默认其受到耶稣会的庇护,一名商团成员还因此加入教会。

(四)4年菲奇等人终于找到潜逃机会,但在有葡萄牙战舰巡逻的东方下他们很难通过海路走人,于是一伙人反其道而行,通过内陆向北摸索。几个月后他们来到莫卧儿帝国的阿格拉,并拜会帝国历史上的最著名君主阿克巴大帝。莫卧儿宫廷实际上对葡萄牙人垄断也不满意,只是因为缺乏足够的海军实力而不愿意过度介入,但在阿克巴这样的明白人看来招揽更多葡萄牙对手的前来是对本方最为有利的事情。英国探险队中的珠宝商人利德斯还就此选择留在印度的宫廷内任职,其余人则顺着印度河向北,进入富庶的旁遮普地区,然而向东抵达恒河河岸。此时已是5年,大部分人决定依靠恒河向东探索,但有一名成员决定提前回国。结果这个不幸的英国人在去往拉合尔的路上失踪,从此下落不明。菲奇则率领其他人坐船来到恒河河口的吉大港,一路上英国人领略繁忙的印度内河贸易,这些船只也是东南亚国际贸易网络的北线,连接着缅甸与印度河流域。当时的孟加拉湾地区依然有不少葡萄牙人的船只活动,但和果阿的印度总督区不同,这些人都是自立门户的海盗或为地方君主服务的雇佣军,所以依靠本土船只旅行的英国人就没有遇到太多麻烦。6-7年菲奇等人已经抵达当代的缅甸,一行人饶有兴趣地来到勃固海岸,造访繁华的大城市仰光,接着再次沿着伊洛瓦底江转向内陆探索。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这些英国人的足迹已经远远超过当时的葡萄牙开拓者,他们不仅光顾远离海岸的掸邦,还继续向东穿过暹罗王国地界,访问当代老挝境内的泰人聚集区。

(五)如果他们选择深入下去可能会顺利进入明朝治下的云南或广西两省,但初来乍到的英国人还是选择转向南方,去往最为有名的地区城市马六甲。8年西班牙-葡萄牙联合舰队进攻英格兰本土的那年菲奇等人首次见到繁华无比的马六甲城,这里是葡萄牙人除果阿外最重要的东方据点,也是继续前往中国澳门和日本长崎的必经之路。然而英国人发现他们在那里寸步难行,葡萄牙人继续执行严格的垄断管控,并掌握着直航以上两个地方的全部海船。迫于无奈和思乡之苦的菲奇与全体英国人决定开启回国之路,他们继续选择避开葡萄牙官方势力,重新向北折返亚洲本土商船云集的孟加拉湾。通过穆斯林与印度人还能继续掌控的沿海路线,他们顺着次大陆海岸绕过科摩林角。然而不断换乘拥有果阿当局通行证的船只,原路从印度回到霍尔木兹,最终在抵达巴士拉后脱离危险。9年菲奇和他的团队沿着幼发拉底河北上,经过亚述平原上的最大城市摩苏尔,到达叙利亚东部的比雷吉克城。在那里他们也重新与英国黎凡特公司取得联系,之后的两年里菲奇被公司直接任命为驻外领事,就地发挥自己的旅行所得。

(六)年这位在东方饱受各种考验的传奇人物才风尘仆仆地回到英格兰家乡,由于常年没有音讯让菲奇发现自己已经被家人认定为死在亚洲。他的余生都没有再离开过英格兰,并先后担任过诸如典狱长和公司法务,至于他在东方世界的所见所闻让其成为英国人进一步开拓远方的重要参谋。年一位名叫詹姆斯-兰开斯特的贵族前来拜访菲奇,向他仔细讨教东方的所有事情。这位詹姆斯爵士也绝非等闲之辈,他早年曾在葡萄牙军队中担任雇佣兵,还在菲奇回国的当年组织首批艘前往印度洋冒险的英国船队,两年后损失惨重的英国船队才跌跌撞撞的回到本土。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则将英格兰海外事业都寄托在这两人的亲身经验上,詹姆斯通过菲奇的传道解惑结合自己实践教训,终于在年促成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组建。年菲奇在英格兰过完自己的一生,当时的他或许还不会料到自己的探险经历将成为英国日后纵横七海的起点。他一路上所经过的大部分地方将在00年内成为大英帝国的海外领地与势力范围。

老虎号火并事件

(一)早在年英格兰就在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牵头下组建起本国的东印度公司,此举不仅是要同西葡两国争夺海外财富,更是要应对法国与荷兰的同名竞争者。由于英国人此前已有德雷克船队的环球航行,亦有联通东欧的莫斯科公司、进入地中海的黎凡特公司和远至波斯的冒险者公司,所以并未察觉往后的发展历程会多么艰难。加之英西战争结束让许多私掠船长忙于寻求新的财路,使新成立的合法企业在一开始就被很多人寄予厚望。由于荷兰人的捷足先登,英国贸易船在东方总会受到限制,哪怕双方在先前还是共同反抗西班牙帝国的战略伙伴,却架不住针对有限财富的垄断冲动。何况亚洲海岸的许多据点依旧为葡萄牙所掌控,进一步加剧英荷同盟间的利益纠纷,处于草创阶段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也就始终被荷兰人给压在身下。到了年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一世成为英格兰与苏格兰的联合君主,虽然因信仰问题而倾向于同西班牙和解,还是免不需要为欲求不满的新教徒子民维护利益。考虑到东印度公司的业务开拓缓慢,决心另辟蹊径地再派专人前往东方世界,顺便用较低的经济成本,为自己在英格兰的统治增加*治筹码。于是特意找来先前因涉嫌叛乱而被软禁的爱德华爵士,授予他在亚洲活动的独断专权,要求其为王室打开东印度群岛、马来半岛、明朝海岸和日本列岛的生意之门。后者作为东印度公司的创始股东对海外的情况自有相当了解,也期望通过这次远航来为自己恢复声誉。

(二)于是在年12月5日爱德华爵士率领吨的老虎号盖伦船起航,出于对自己缺乏一线操作经验的顾虑又找来经验丰富的老探险家约翰·戴维斯船长同行。后者曾在伊丽莎白时代就多次出海冒险,探索过加拿大北部的西北航道,也参与过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多次交战。尽管后来还在南美大陆的边缘发现福克兰群岛,终究没能在捞钱最快的东方世界有过建树。此行指挥吨位较小的老虎幼崽号伴航,也是想在有生之年为自己求得正名。事实上詹姆斯国王的命令和老虎号的起航,本身就是在违反英国法律,这是因为亚洲水域的贸易特权早已被女王伊丽莎白授予给东印度公司垄断。因此爱德华爵士深知自己将长期处于法律红线的边缘,并因此表现得更为急功近利。年8月刚刚抵达苏门答腊岛不久便漫无目的地开始对沿岸目标进行劫掠,结果却因不熟悉本地情况仅仅捕获到1艘80吨重的印度商船,劫掠到非常到的贵重货品非常有限。除此之外就是以各种手段获取的大米,但基本都被用于己方人员补给。当年秋季处境艰难的2船抵达爪哇岛上的万丹港,在当时那里是英国与荷兰商人的主要贸易据点,也是两个西北欧国家的南洋群岛基地。由于老虎号此前的大肆劫掠表现让常驻本地的商人都获悉他们的临近,纷纷跑到港口一睹真容。但东印度公司的专员却并不欢迎他们,而荷兰竞争者更是忙于散布各类不利谣言。出于贵族本能荣誉感的爱德华直接向对方放出狠话,让造谣者开船来和自己进行海上决斗,丝毫不顾及附近的荷兰旗舰是1艘拥有-吨重的大船,好在他们也对挑战之事不予理会,才没有让英荷之间的贸易摩擦被提前引爆。

(三)不得已之下爱德华将较小的老虎幼崽号出售,换得更多活动资金与补给,包括戴维斯在内的其他成员就被迫挤上空间不大的老虎号继续完成使命。一行人离开万丹,通过巽他海峡向北缓慢航行,期望能到马来亚半岛寻觅机会。期间还因无风天气而耽搁数日,直到12月才刚刚抵达马六甲海峡东侧的宾坦群岛(廖内群岛)。几乎所有人都意志消沉,觉得此行很难有理想中的巨额收获。很快有艘外形诡异的帆船开始出现于海平面上,不等爱德华与手下船员做出反应,便逐渐靠近慢速航行中的老虎号。这时英国人才大致看清对方是1艘典型的东亚式帆船,而上面却挤满近百名全副武装的日本人。尽管那时的欧洲人还普遍对东方水域的倭寇缺乏理解,也能从外观就判断其中的许多成员更像士兵而非单纯海员。巧的是这些人居然也对自己的海盗身份毫不掩饰,并表示自己在东面的婆罗洲水域遭遇风暴袭击,所以才放弃自己原来的座舰,搭乘这艘抢夺的战利品继续漂流。这时缺乏海外经验的爱德华做出一个会让自己后悔终生的决定,由于听闻对方先前在明朝和柬埔寨海岸活动,所以非常想从这些人口中套出相关情报,以至于不顾副手戴维斯反对,同意和倭寇们进行物品交易。随即就有几十个日本人成功登上老虎号,并让几个英国海员也到自己的船上查看货物。由于对方在登舰后举止良好,最后就连先前机警的戴维斯也卸下防备,命令手下用食物和美酒招待来客,而不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