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伊尔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行走在爱恨之间央视主持人白岩松眼中的 [复制链接]

1#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春节。

在这期间,我们国家经历了一场大的危机和考验:一种叫做新型冠状的病毒,改变了无数人的人生。

就在我们正与新冠病毒斗得你死我活的时候,很多国家都不遗余力,给予我们莫大的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援。

其中来自我们的邻国日本的捐赠,让我们的内心倍感温暖,他们贴心地在每批捐赠物资上都书写唯美大气的中文诗句:

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有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有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唯美诗词,皆出自我华夏典籍。

是不是和我们想象中的日本有点不一样?

这种感受,在我读了著名央视主持人*的《行走在爱恨之间》后,越来越清淅深刻。

咱们的老祖宗说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而*也说过:了解日本这个国度,才能更好的超越他们。而这也是他策划《岩松看日本》这样一档节目的初衷,在中日关系处于僵局的时候,做为媒体,能否有所作为?

接下来,就让*当一回导游,带你去看一看真实的日本。

*:行走在爱恨之间

*,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的节目主持人,年出生于内蒙古,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

年,他参与创办和主持《东方时空》;年参与了香港回归、三峡大坝截流等重大事件的电视直播;年参与澳门回归直播、国庆阅兵50周年庆典转播;并于年被授予中国“十年杰出青年”的荣誉称号。

他曾主持《焦点访谈》、《新闻周刊》、《新闻会客厅等节目,还出版了《痛并快乐着》、《幸福了吗》、《一个人与这个时代》等著作。《行走在爱恨之间》是《岩松看日本》的衍生和解读。

《行走在爱恨之间》一书是年《岩松看日本》系列电视节目的文本版,于年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由著名央视主持人*执笔。

这是一本反映作者行走、思考的散文随笔,将他这段时间以来的观察、思考、感悟,以一种客观冷静的视角,将一个真实的日本呈现在读者面前。

《行走在爱恨之间》以《岩松看日本》的访谈记录和他在日本观察与思考这两个视角交替展开。

节目安排了媒体、文学、艺术、、音乐、*治等领域11个人物的专访,包括对当届首相夫人、《读麦新闻》老板边恒雄、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还有《失乐园》作者渡边淳一、著名音乐人谷村新司、流行天后滨崎步、表演艺术家栗原小卷的专访,栏目组甚至还找到了手冢治虫的工作室以及藤子不二雄动画公司。

作者带着思考去探讨,带着洞见去挖掘,力图从他的真实客观的观察之中,深刻剖析日本在*治、传统文化、时尚、音乐、体育运动、文学等领域的发展。

他以一份职业媒体人的敏锐和理智,对比中日在各个领域的差异,启发读者思考。

正如*在书中所言:爱与恨互相交织,我们要做的是先把爱恨这两种情绪放下,然后再去了解背后的原因和故事,再去谈将来。这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路。

中日文化:民间交流互动频繁

说到我们国家和日本的关系,早在唐朝时期,日本就一代一代地派遣唐使者来中国学习唐朝文化,这也是为什么华夏文化在日本能够得到很好的继承和保留的原因。有两国之间多年的互通有无做基础,中日关系其实是可以有一个良性发展的可能性的。而在现在,两国民间的交流和学习更是达到了一个顶峰。

从年开始,就启动了中日21世纪交流计划。这个计划是两个国家的高中生互访,在启动这个计划之后的一年时间,我们国家就陆续派遣出多名学生来到日本,开始为期3周左右的短期学习交流和为期1年的长期学习交流。

而中日民间的互动变得频繁,也让我们对未来的日中关系充满了期待。中日关系的未来,不在*客手中,而在下一代手里,他们完全有希望超越仇恨,超越历史,去重新定义和创造出符合两国人民意愿的中日关系。

日本民众开始越来越多的近距离接触到我们国家的优秀文化,他们学习汉语,日本的孔子学院也一直致力于向日本民众推广我们国家的国学经典,使得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对我国古代的经典诗词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来自日本的伊藤治奈,偶然间看了昆曲《牡丹亭》的演出,就迷上了昆曲,于是便来中国拜师学昆曲,这一待就是十几年。

而在日本的高中,他们除了学习日语之外,还要另外学一门叫做汉语的科目,并且在他们的眼中,汉语也跟我们学英语一样,也有等级考试。有的学生因为通过了汉语等级考试,高兴得发朋友圈求赞。

预防灾难:没有人比他们做得更好

多年前,在哈尔滨有家餐厅发生火灾,当时超过一半的日本人正在那里用餐,这次火灾造成的后果是日本人全部逃生成功,而中国人却有30多人在那场大火中丧生。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截然不同的结果,在灾难面前,两国人民的处理方式为何有如此强烈的反差?根源在于他们的防灾意识已经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

也许是身处岛国的原因,四面临海,日本人对于自然灾难的防范可谓是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他们极其认真的对待在我们看来根本没必要重视的事情。

日本有一个消防宣传周,在这期间每一所学校,每一家单位和团体,都会进行与地震火灾有关的消防宣讲活动,还要在不通知学生的情况下做防灾防火演习。

然后,你会惊奇的发现,所有的孩子对各种指令和流程都娴熟于心,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躲避灾害,他们没有恐惧,因为他们知道防灾意识已经深入到脑海里,有需要的时候,就会变成求生的本能。

此外,他们还保持储存物资以应对大规模灾难的习惯,大到一所学校,小到一个家庭,莫不如是。

与此同时,日本还在全国各地建有灾难体难馆,学生每年都要接受一次这样的亲身体验。这种体验教育旨在培养他们的忧患意识,让他们以应对未来可能会到来的危机,教会他们学会珍惜资源,懂得感恩。

近年来,在我们的国家,发生的自然灾害一点也不比日本少。让很多人记忆犹新的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还有城市火灾、森林火灾事故频发,造成的伤亡都不在少数,可我们,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是少了他们对待生命的严肃和认真。

这样的结果导致我们对潜在的危险视而不已,最后只能在巨大的灾难面前节节败退,毫无还手之力,

渡边淳一:爱到深处是死亡

*在采访著名作家,《失乐园》的作者渡边淳一时,他有一个很强烈的感受:爱到深处是死亡。

这种感受确实很奇怪,能理解的人并不多。我以前看过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里面好像也渲染出类似的观点:相爱要用死亡来证明。

日本作家在写爱情的时候,多是写不伦之恋、禁忌之恋,并且这感情多半是不会有结果的。在渡边淳一的书里,也可以清晰地看到。

但是他其实真正想要表达的是:借用死亡表达出由死来诞生新的爱的意象。

而在我们中国的电视剧和爱情小说里,也有一种观点,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也就是说,当你爱一个人爱得够深刻,是不会惧怕死亡的。而渡边淳一也正是抓住了读者的心理:当你很爱很爱一个人的时候,是很愿意跟一个人共赴死亡的,甚至愿意为对方牺牲生命。

此外渡边淳一还和作者探讨了日本当下青少年所持的爱情观。他承认,现在日本男性爱的能量不充足,他们的精力被事业、金钱、地位、娱乐等分割,没有多余的能量来爱一个人,相反,女性在追求爱情方面,反而变得勇敢热烈得多。

渡边淳一和鲁讯一样,也是弃医从文的典型,而鲁讯先生早年也曾留学日本。他们曾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念:医生可能拯救的只是某一个患者的生命,但是通过写作,却能把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传达出去,进而影响千千万万的人。

当*向渡边淳一提到鲁迅这个人的时候,他说:医生和作家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无穷无尽的探索和发现,只不过医生是探索人类的身体,而作家是探索人类的精神和心灵。

此外他抛出了他的第二个观点:人生的原点就是爱。只要人活着就应该有爱,没有了爱,人生就也失去了意义和方向。

仔细一想,还真是这样,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因爱而来,最终因爱而去。我们这一生难道不是在努力学习爱的过程吗?

所谓的禁忌、不伦只是外衣,剖去外衣,才能见到爱的真相。

相仆运动:以一种信仰的方式存在

在日本有一种运动叫相扑,有点像我们国家的摔跤。但是日本的相扑运动,其实融入了他们的文化以及信仰。

你可能想象不到,在日本国民心中,相扑运动拥有崇高神圣的地位,就连日本天皇也为之着迷。

在日本,相扑是一种古老的运动,有着来年的悠久历史。初期它只是一种敬神的仪式,后来才演变成为宫廷和民间的娱乐形式,大概在18世纪中期发展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竞技体育。

而相扑的训练也带有浓厚的传统色彩。比赛之前,选手们都要进行热身仪式,热身仪式如下:

脚踏地板以驱除魔鬼;高举双手,掌心对外,表示没有携带武器;用清水嗽口,寓意洗去尘垢;最后还要撒盐以示驱除恶魔。

一个优秀的相扑运动员,必须拥有坚韧不拔的性格、朴素的品质、超凡的意志。已退役的相扑运动员舞之海无比骄傲地对日本相扑这种古老的运动重新做了定义:相扑不是运动,而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它能让人的心灵得到锤炼,训练出一种既刚且柔的内心。

这有点像我们国家的太极拳,都是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体育运动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一种久富生命力的运动,从而磨练了人们的性格和品质,更加领会了武即道的本质。

环境保护:强大到逆天

日本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成就,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逆天。

在我们国家刚刚兴起垃圾分类的时候,日本就已经领先我们几十年。

日本有一家垃圾处理厂,外表美丽得像安徒生童话里的庄园,这个位于日本大阪的舞洲垃圾处理厂号称是艺术与科技的完美融合。

现在这个垃圾处理厂已经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有无数游客前往观光游览,垃圾厂开放了公共区域以供游客观光。最能感受到日本环保教育的良苦用心的地方,就在于他们在设计垃圾处理厂的时候,考虑到小学生就有垃圾环保的课程,为了呼吁小学生保护环境,于是特别设置了他们感兴趣的内容。

垃圾处理的流程是这样的:

将已经分门别类的垃圾送到工厂,投放到垃圾坑里。

用直径6米的大爪子将垃圾抓起来,投进焚烧炉焚化。

将经过焚烧炉焚化之时的气体经过高科技的处理,从烟道排出无害的物质。

舞洲垃圾处理工厂的另外两个功能,是印钞机,也是儿童科技馆。

说像一个印钞机,是因为它能够发电,它发出来的电量千瓦,每年创收6亿日元。

说它像一个儿童科技馆,是因为他将垃圾处理的环节进行了透明化的密封,在外面建立了科普观光走廊,还有很多关于环保的科普动漫,很受孩子们喜爱。

日本的垃圾分类的观念也深入到每一个家庭,在源头上就对垃圾进行分门别类。在日本的我孙子市从年开始就已经实行垃圾分类回收了。当初只有七类,而到现在有将近20个类别。

像生活垃圾一般是一周回收两次,其它种类的垃圾,回收周期则要长得多。一周或者一个月收集一次。

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居民们的生活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会有意识的提醒自己少生产垃圾,并且会尽量不浪费资源,保护环境,因此城市显得很干净整洁,生活在这里心情也会变得更好。

联想到自己连最普遍的垃圾分类都分不明白,什么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都傻傻分不清,这样的人在我们国家不算少数,看来我们国家在普及垃圾分类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需要改进和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爱恨之间的选择

正如本书的书名《行走在爱恨之间》而言,日本与我们之间有太多复杂的纠葛,使得我们很多时候并不能冷静理智地看待我们的这位邻居。

事实上,日本有很多地方都做得比我们更好,他们在文化传承和保护、在环境保护和防灾意识上的宣传和努力,都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地看到并承认别人在某些方面比我们更优秀,也许我们才能真正放下爱与恨,去学习它们强大的地方,然后,让自己变强大。

我知道这很难,但是却是我们不得不去修炼的功课。如此,我们才有可能去超越日本。

只有我们变强大了,才有可能获得对手的真正尊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