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伊尔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挪威的森林我们都是孤独人,苦苦寻找孤 [复制链接]

1#

所有时代和不同文化中的人,都会面临孤独感,而爱就是孤独的解药。——《爱的艺术》弗洛姆

我们好像越来越孤独了,每天刷着手机,翻开长长的通讯录列表,却不知该找谁一起聊天。更不知道,刷完手机后的自己要干什么?或许应该去睡觉吧。可是一觉睡醒之后,又会无聊地打开手机,重复着孤独的一天。

这样的孤独从来不是个例。我们熟知的村上春树,出生于日本的团块时代,那个时代,家家户户都有五六个孩子,而村上春树却是独生子。

他说:“我小时候最讨厌人家说我独生子,看见周围都是兄弟姐妹的家庭,好像只有我一个人是不完全的身体,弄得心里难受。”

作为那个时代罕见的独生子,他敏感,内向,不合群,内心充满了孤独感。

后来村上终于从这种孤独感中走了出来,并将早年的人生经历,融入了《挪威的森林》这本书中,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日本年轻人的迷茫与孤独。

01这个社会中总有人游离在边缘之外,也总有人处在社会的中心

这个社会有着中心人和边缘人之分。“边缘人”这个概念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K勒温提出,是指对于社会参与不完全,而又处于群体之中的人。

他们在社会中生存,思想却游离于社会之外,不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所接纳,似乎只有孤零零的一个人。他们试图在这个自己难以适应的社会中建立起自己的一堵墙,将自己与世界隔离开来。

可他们又是矛盾的,他们隔离了自我却又渴望同外界发生联结,而一旦他试图与外界接触,他建成的围墙便再也不能抵挡外面的风风雨雨,因而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倍感艰辛。

直子青梅竹马的木月,才华和学识都高出他人不少,可他从来不在大家面前展现自己的才华,而只将自己的交际圈限于直子、渡边和他三人之内。

他不愿意屈服于这个世界的规则,固执地建立起包括他自己在内的三人小圈子,可这个圈子终究不能减轻他心中的孤独感,他的心理还是崩溃了,选择了自杀。

而直子的姐姐同样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也是大众眼中的高材生。可就是这样的人,同木月一样,与世俗大众格格不入,不同的是她选择了压抑自己的情感,粉饰太平,最终心理压力过大,也选择了自杀。

而在人群之中还有一批人,与边缘人相对的中心人,他们在生活中如鱼得水。

渡边的情人绿子是无论何时都能积极面对生活的一个人。她的家庭是缺爱的,她爸爸只爱她妈妈,对她不理不睬,甚至在她妈妈走后,毅然决然地抛下了自己。

可她没有郁郁寡欢,而是想得很开,并且只要一进入热闹的人群中,就能忘却一切烦恼,而这些都是边缘人不能做到的。

可这样活泼的绿子,遇上渡边却是她的悲剧。渡边其实也是一个游离在精神崩溃边缘的人,只是他的自我意识没有那么强,也没有很强的对抗感。绿子对于他,可能只是压抑情绪释放的一个出口。

绿子想要的爱情是不管不顾,为她付出一切的爱情,而渡边从来只是觉得她可爱活泼,能够将自己从悲伤情绪中带出来。所以在这段感情中,绿子永远得不到她想要的。

同样在《挪威的森林》中,还有一位女子叫初美,她温婉大方识大体,包容着永泽的一切。永泽也是个边缘人,与渡边不同的是,他主动去适应规则,并为此抛弃了自我,沉溺于酒色之中。初美于他,也只是用来发泄性欲的工具。

绿子活泼开朗,初美温婉大方,明明应该是这个社会上最能体会到幸福的一类人,却因为遇上边缘人而痛苦不堪。

似乎边缘人和中心人之间总存在着种种矛盾,边缘人有着自己厚厚的壳,从来不肯从自己的世界中走出来,去接纳中心人。

而中心人费尽心思地感化他们,可回应她们的只有冰冷的壳,时间长了心也冷了,离开了边缘人。这也进一步导致了边缘人在社会中越来越处于边缘的境地。

02边缘人的挣扎:用虚伪和冷漠伪装自己,却活得像个行尸走肉

在《挪威的森林》中,作为边缘人的木月、直子、直子的姐姐,都遗憾地离开了这个人世,而渡边、永泽和玲子却依旧幸运地活着。

永泽是个智商很高、情商也很高的人。他早早地就看破了这个世界,他懂得如何更好地在这个社会中获得更多的名利,站在最高的地方让大家仰望,但是他从来不肯把自己真实的内心展现给其他人看。

他为自己建了一堵墙,墙内的是最真实的自我,而墙外的不过是他表演出的一种人格状态,为的是释放压抑的真实自我。他把真实的自我锁起来,用一个花花公子的形象来掩饰真实的自我与他人的差别。

不得不说他确实很聪明,有时候,人欺骗自己,会骗得连自己都相信。

如果说,永泽抛弃了真实的自我,那么渡边,则是抛弃了真实的感情。

绿子曾这样形容渡边,在别人眼里,你是个不被人喜爱,也觉得无所谓的角色。

边缘人之所以会感到痛苦,就是因为过于在乎他人的评价,在乎他人的喜爱。而渡边抛弃了这种痛苦的感觉,也抛弃了喜爱的感觉,在常人看来他非常冷漠,缺乏感情。实际上它不过是将自己的感情藏了起来,不让它伤害到自己。

《挪威的森林》的创作背景是日本学潮,当时东大学生罢课,大学长期被封锁,而这批参与学潮的青年人恰恰就是处于社会边缘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却又难为这个社会所容纳。

他们有着非常强烈的自由意识和个体自主性,相信只有在对自己情感意念行为的自主性选择中,他们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保持人格的完整,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

边缘人似乎从未在历史中缺席。在二战后初期的美国文学中,有很多年轻人对主流社会价值观抱有一种逃避的心理。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中的狄安、萨尔等人,正是这一类人物形象的典型代表。

他们是一群彻底垮掉,又充满信心的人。他们一边对当下的生活抱有失望,一边又对别处的生活抱有向往。

他们通常情绪不稳定,会借助于一些行为来释放内心的矛盾,比如性爱,音乐,酒精。

可这样的行为终究只是逃避,发泄完情绪后他们还是会感到空虚,感到生命的无意义。有些人不能与这个现实世界和解,如木月等,于是他们选择了离开,而有些人学会了伪装,却活得像个行尸走肉。

03爱是孤独的解药,逃避和伪装不是边缘人的归宿

对于边缘人来说,从内而外地打破自己的壳似乎非常困难。通常需要外力的帮助,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

主人公渡边的经历,实际上就是一个边缘人渐渐与这个社会和解的经历。

渡边同直子的感情中,直子和他是同一类人,同类之间相互吸引。可是直子并不爱他,对直子来说,渡边就是一个能理解他,给他怀抱的人。渡边在直子身上能得到一份安宁,却不能弥补内心的孤独感。在直子离开后,他便学着永泽一样,放纵自己沉迷情色。

而后渡边遇到了绿子,他沉闷无趣的世界才多了一分精彩。绿子和渡边完全是相反的人,绿子活泼善良,带动他融入这个社会。渡边自白在绿子身上感受到的是站立着的、在行走在呼吸在跳动,能摇撼他身心的爱。我们可以猜想,在绿子身上,渡边是不是感觉到了一丝丝融入社会的美好。

另外渡边还有不少的露水情缘,和她们只有肉体上的关系,而做这些只是他想融入这个社会,想学习永泽一样释放自己,获得内心的安宁。可是他最终还是放弃了永泽那样的生活方式,并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渡边和玲子的一段露水情缘,使他最终明白在这个世上的生存之道。

玲子的经历是一个边缘人,靠着他人的帮助后成长起来的故事。

玲子曾一度到精神崩溃的边缘,可就在这个时候,她遇到了一个全心全意爱她的男人,小心翼翼地照顾她,照顾着她的敏感情绪。虽然后来还是因为一点点小小的矛盾而功亏一篑,但这份爱的力量依然是支撑她活下去的动力。

后来她来到疗养院,和同她一样有着心理疾病的人生活在一起,她们互相扶持,互相帮助,靠着这份爱,她渐渐地走出了心理阴影,病情也在好转。

小说结尾的她虽然青春不在,满脸皱纹,却终于找到了与这个世界和解的最佳方式。只要有爱,所有的孤独和迷茫都可以不攻自破。

渡边看到了玲子脸上的皱纹,也看到了她为适应这个社会所做的种种努力。

是啊,逃避终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所有人,都必须努力地找到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并勇敢而坚强地活下去。

有人说村上春树的这本《挪威的森林》是一部百分百的恋爱小说。我也认同这一点,但是我觉得更为恰当的阐述是一本边缘群体从爱中获得自我救赎、自我成长的小说。

04结语:《挪威的森林》能成为名著,是因为戳中了现代社会中年轻人的孤独和迷茫

《挪威的森林》创作背景是20世纪60年代,日本进入高速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物质生活丰富,可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社会压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外界固然繁华,可年轻人却没有所谓的归属感,感觉自己被“边缘化”了。焦虑、抑郁成为暗流涌动,年轻人在晃荡不安中进行自我探索和救赎。

他们将自己与社会隔绝开来,很少或根本没有社交活动。这种症状被称作是“精神隔断症”或“自我封闭症”。

而这种症状不仅限于当时的日本,也蔓延到了世界各地。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忙于赚钱却忘了要关心身边人,我们越来越不懂爱,却越来越能领会孤独的滋味。很多人都会有那种很孤独、处于社会边缘的体验,而这些恰恰经由村上之笔巧妙地表现了出来。

我们读到《挪威的森林》,就好像遇见了那个孤独迷茫的自己,在一片森林之中找不到出路,可是不论何时,我们都不能放弃自我拯救,逃避和伪装不是出路,懂得爱,学会爱,勇敢去爱,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阳光和希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