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伊尔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比亚迪,不止世界五百强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好的正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商业五百强,没有永远的赢家

年,全球电动车出货量增长43%,美国大概只有4%;在充电站规模上,全中国年的数据是55.8万座,彼时,全美私人加公用的充电桩加起来不超过10万个;而动力电池厂美国有4座,中国座,全球动力电池产能,中日韩占比超过95%,而这95%当中,中国的产能占比又超过6成。

全球最大清洁能源媒体CleanTechnica发布的全球新能源销量榜单中,以比亚迪为首的国内8大品牌,占据了全球累积销售额45%。全球前20强电动车企业当中,中国占了八家,全球最畅销10款电动车6款来自中国,比亚迪以59.39万辆的销量排行第二,同比增长%。

年的时候,美国标普的大型企业的平均寿命是61年,而到了今天,这个数字只有18年。也就是说产业创新和颠覆的可能性越来越高,商业和技术的交叉变革速度越来越快。

典型的例子还可以看比亚迪。从年1月1日开始到年中,比亚迪股价上涨了24.38%,估值一度冲上万亿,成为A股为数不多的万亿俱乐部成员。目前,比亚迪是市值全球排名第三的汽车公司。

8月3日,《财富》杂志公开最新年度的世界强,中国共有家公司上榜,上榜数稳居第一。沃尔玛连续第九年排第一位,亚马逊上升到第二位,中国国家电网排第三位,比亚迪排名第位。

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榜单,这表明比亚迪在品牌和产品两个方面,同时实现了国际能见度,让全球的消费者认识这个品牌,并且能够在现实中,接触到比亚迪的实际产品,这是品牌和产品的双重国际化。

而国际化这条路,对中国企业来说,并没有很好的参照案例,尤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无论建立怎样坚固的贸易和技术壁垒,无论是在组织结构或者是行为方式上,颠覆性创新无法被完全阻挡,没有人能够在商业世界里充当永远的王者。

一专多能,强在产品

最早启动中国产品国际化之路的,应该是国内的家电行业。但许多家电厂商的全球化之路,是贴牌代工、出口创汇,的确是实现了产品的全球化,但却没有自己的品牌。

只是让自己成为全球生产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而已,接单而做,缺乏研发能力,更缺乏与外资企业的博弈实力,产品无法本地化,高端化,只能以低廉的价格吸引全球消费者。当然,这样的企业,也很难做大做强。

比亚迪曾经在电池产业上也代工过,当年为诺基亚,摩托罗拉等手机企业生产电池。但转向汽车行业之后,就开始了自主之路,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年就发布了第一代DM混动系统,直到今天的DM-i技术,聚焦的无非就是产品二字。

舍不舍得在产品上花钱?准备在产品上花多少钱?

这不是留给消费者的问题,而是比亚迪留给自己的问题。如果一家企业在自己的产品上舍不得花钱,不能投入技术研发,没有把产品做好,怎么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与买单?

年3月29日,比亚迪()发布了年全年业绩报告,财报数据显示,年,比亚迪研发投入为.27亿元,同比增长24.20%;研发人员数量约4.04万人,同比增加31.52%。截至年6月底,比亚迪在全球已累计申请专利3.7万项、授权专利2.5万项。

这就是比亚迪给出的答案,巨大的产品研发投入,带来旗下产品技术的全面开花。超安全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IGBT4.0等核心技术,获得消费市场的广泛认可。其结果也如财报显示,企业营收.42亿元,同比增长38.02%。

当然,电动汽车只是比亚迪声名最响的产品,其中的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CTB电池车身一体化等技术早已广为人知。而比亚迪的商用车,全球累计销量已达8.5万台,足迹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及地区、多个城市。

年先后斩获了罗马尼亚、德国、英国、瑞典、芬兰等国家的多个大订单。目前,比亚迪纯电动大巴已在欧洲20多个国家、多个城市运营。

此外,比亚迪在轨道交通领域也早已扬帆出海,年4月8日,巴西巴伊亚云轨车辆下线,是全球首条跨海云轨线车辆。

还有,在新能源的储能电池,消费类3C电池,光储一体化等方面,比亚迪也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产品和服务早已触达美日澳等发达国家。

而在电子领域,年成立的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智能产品解决方案提供商。

全球化机会,正当其时

最近萦绕在我们耳边,有关全球灾害的新闻的热点,包括干旱,高温和山火肆虐,还有各种因素引发的粮食危机和能源危机。根据欧洲森林火灾系统的统计数据,截止8月20日,整个欧盟山火的过火面积是72.9万公顷,相当于烧掉了一个大上海的面积。而过去十六年间,这个数据的平均值只有20万公顷左右。

从全球范围来看,根据年签订的《巴黎气候协定》,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是全球共识,全球各国禁售燃油车时间表也在陆续敲定与施行。欧洲预计在年停售所有燃油车辆,新能源汽车销量更是突飞猛进。去年12月,冰岛已实现了新车全面电动化,挪威渗透率已高达90%,荷兰、瑞典渗透率也超过了60%,德国的渗透率也超过了35%。

在中国,年6月份的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也已经达到了27.4%,在行业急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比亚迪先后推出了超安全的刀片电池及颠覆传统燃油车的DM-i超级混动技术,不仅在中国,在全球的业务发展势头都十分强劲。

在欧洲市场,截至年,1台唐EV全部发运挪威,与当地消费者见面。年8月,比亚迪与欧洲行业领先的经销商集团HedinMobility合作,为瑞典和德国市场提供优质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美洲地区,年11月,比亚迪唐EV在巴西正式亮相,是巴西首款纯电动7座SUV。年3月,首批台秦PLUSDM-i和宋PLUSDM-i进入哥伦比亚市场。6月,0台比亚迪元ProEV远销哥斯达黎加。

亚太地区,年2月,比亚迪e平台3.0首款A级潮跑SUV——元PLUSEV登录澳洲。7月,元PLUS在新加坡上市,同月,比亚迪宣布正式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并亮相元PLUS、海豚和海豹三款车型。

如此高密度的国际化布局的脚步,一方面固然是比亚迪自身技术和产品能力的集中爆发力,另一方面也是电动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加剧的表现。

创新合作优于封闭对抗

8月16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一个《降低通膨法案》,虽然名字叫“降低通膨”,但是关键条款聚焦了电动车。规定电动车必须在美国本土生产才能获得最高7美元的购买补贴。此外,拜登表示,要在年达成全球电动车50%美国造的目标,还要构建一个所谓的“友邦供应链”,本质上就是要将中国排除在电动车产业链之外。

比亚迪本身拥有电动汽车全产业布局,从上游的电池锂矿到汽车芯片,除了轮胎和汽车玻璃自己不做,其它的整车制造供应链一应俱全。的确不用太担心相关国家的产业政策问题,但比亚迪还是较早就展开了国际合作之路,广交朋友是对抗封闭的最佳手段。

早在,年,比亚迪就与戴姆勒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推出腾势品牌。而近几年比亚迪国际合作的步伐也明显加快。年7月,比亚迪与丰田汽车签署合约,共同开发轿车和低底盘SUV的纯电动车型,以及上述产品等所需的动力电池。

年3月,与壳牌签署全球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能源转型。年1月,由比亚迪与美国科创公司Nuro联合研发设计的第三代纯电动无人驾驶配送车正式发布。年3月,比亚迪与英伟达(NVIDIA)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达成合作。

很显然,在商业领域,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比亚迪国际化的脚步已然开启。或许,接下来比亚迪应该考虑的不仅仅是如何颠覆世界五百强的格局,而是在未来如何再一次的颠覆自己,成为真正的世界强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