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baidianfeng.39.net/繁星推书第二弹
“远古的壁画张扬图腾,上古青铜礼器祭天,秦汉浪漫,盛唐恢宏,雕塑的佛眼,漠然地看向流离的红尘,那魏晋风流下的山水,远远地荡漾到了宋元,明清的余响只今犹在……”这是本期一位同学关于《美的历程》的推荐语,我读到此处不禁感慨,一首诗可以引起另一首诗,一本好书也能造就一段美文。读书可以是闲事,也可以是对手中之笔的磨炼,故邀请大家,趁初夏清风徐徐,共赏一段书上的月光。
壹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作者:米兰·昆德拉
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版
推荐人:高晶晶
这本书是一本哲理小说,重和轻作为两个对立面,重便真的残酷?而轻便真的美丽?在我看来,重和轻可以代表生命中的绝大部分对立。那么,我们在生命中,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消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当然我也认为重和轻没有绝对的界限,截然相反的事物亦能互相转换。
本书围绕着四个主人公的生活故事:追求灵与肉分离、流连于众多女人的托马斯,追求灵与肉相统一的特蕾莎,追求“轻”、不断背叛的萨比娜,“梦想家”弗兰茨,并通过他们的故事作者对于人生的价值等做出了哲学阐释。小说的旁白是我认为最为精彩的部分之一,语言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讲述了很多富有哲理的概念。最后作者对于媚俗进行了批判,“令她反感的,远不是世界的丑陋,而是这个世界所戴的漂亮面具,换句话说,也就是媚俗”,“人类的博爱都只能建立在媚俗的基础之上”。
其中我比较赞同的对于爱情的几个观点/p>
①爱情不是通过性的欲望而体现出来的。
②爱情一旦公之于众,会变得沉重,成为负担。
③两类追逐众多女性的男人:一种是在所有女人身上寻找他们自己的梦,一种是人被欲念所驱使。
④爱开始于一个女人以某句话印在我们诗化记忆中的那一刻。
这是当初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一段:
她们初遇时,一次,弗兰茨用一种奇特的语调对她说:“萨比娜,您是个女人。”她不明白,他为什么会以哥伦布刚刚望见美洲海岸一样庄严的声调向她宣告这个消息。后来她才了解,他特别强调说出的“女人”这个词,对他而言,不是用来指称人类的两种性别之一,而是代表着一种价值。并非所有的女人都称得上是女人。
贰
《灵山》
作者:高行健
版本:漓江出版社版
推荐人:杨喜
我阅读《灵山》是好奇引起的,偶然在某个地方看到一句关于它的评论——“这本书能拓宽你的中文视野。”我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于是就去读了。这本书的叙事结构极为简单,涉及的人物很少,故事性也不强。主要人物是“我”“你”“他”,其中,“我”和“我”的影子叙事角度是割裂开的,作者使用第一人称叙述时,读者需要辨别视角是“我”还是“我”的影子。除此之外,由于故事是割裂成碎片式的,在阅读时需要读者在脑中进行拼图。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也理解了为什么有人说它能“拓宽中文视野”,从叙事上来说,高行健将文字打碎、重构的能力。会让人读完之后不自觉的想到“原来还可以这么写”,让人有种似有似无的明悟,这份明悟,在读王小波《青铜时代》双雪涛《飞行家》和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时我也曾隐隐感觉到。
我们常说,写作的过程是塑造人物的过程,再曲折离奇的剧情,都是为了塑造人物服务。我第一次接触的长篇小说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那时候,保尔的经历令我感动不已,他是个趋近完美的人物。后来再读,保尔这个理想式的典范人物却不再能让我感动了:一本书最先感动的读者,是作家自己,余华在写《活着》时,是边哭边写的。热爱文字的人,大多都是敏感、小心翼翼、甚至是怯弱的。躯壳厚重的人写出的作品,会让人看出他书中“真诚”的缺乏。两年前读余秋雨的书,我能明显的感觉到,这种既想要抒发某种情感,但却难以摆脱浓浓考究气的作品,是很招人厌的——它不够真。纳博科夫说过“任何一本想清账的书都不是好书,无论是清历史的帐还是现实的帐。”我不再为保尔感动的原因,应该就是如此,故事过度服务主角,让我感受到了刻意。回到《灵山》,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么一座灵山,追寻灵山的过程,也是寻找人内心的的过程。我们从主角的故事中能看到,高行健写这本书,不是为着批判,而是为着自赎去的。这注定了灵山的的表达,是难以用宏大叙事的口吻来进行的。“我”是在经历自己的心路,寻找救赎之道。作者也是在将自己剖开,将真实展露。
书中“我”一直在找,为了摆脱*治道德的束缚,“我”刻意避开人群,进入到远离主流的蛮荒地界中去,越走越远,在那些荒芜的深山远地之中,流传着各种故事和角色,有乔装村妇引诱过路男子的巫女,有落水死掉的亡魂,有只劫富不济贫绿林好汉,有道教硕果仅存的传承人。“我”疲于奔命,越来越远离主流群体,走向边缘化,对异性不再有好感,只是单纯的有原始欲望存在,对社会道德越来越漠视,走向了某一种极端,越接近“真实”与“自然”则越像野兽,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而“我”却逐渐成为了一座孤岛,以极度的自我主义将外界隔绝,这似乎有着某种悲剧的味道。故事的最后,以一个孤独的魂灵的角度叙述出来。让人感到空旷、荒凉以及摆脱不掉的孤独感,孤独始于遗弃,自我对自我的遗弃。
读完《灵山》,我感到空旷茫然,和突然的难过,这份难过来自与从盲目、狂热的对宏大叙事的迷信中醒悟的疲惫感。我第一次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五年级,我记得很清楚,保尔和冬妮娅初识,俩人追逐,保尔从后面猛然抱住她,“抓到你了,小妖精。”保尔说。读到这一段,我面红耳赤,羞涩的同时也懵懵懂懂的明白了什么东西,那就是我知慕少艾的伊始。当年老师要求我们从他手里买下一套必读书目,他说,这些书能使你成长。他说得很对,我成长了,虽然这成长超脱了这本书所教育的范畴,但确实是成长了。我开始知道男女有别,牵女孩子的手,时有着朦胧的羞涩和喜悦,对异性柔顺的长发有着期待和向往。也是那时,我读书时并不怀疑其真实性,我不理解何为“小说”,我单纯的如饥似渴的看,迷信着书里的一切。并用摘抄本记录下来所有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却毫无实际作用的名言警句。一直到大学入学。那一年军训,隔壁班一个性格奇异的男同学引起了我的注意,他骨瘦如柴,像一具上了发条的骷髅。一板一眼的练习着军体拳,他打的很烂,神色却极为认真,甚至连休息的时间都不放松。我给他外号叫“发动机”,他好像永远不知疲倦,后来我加上他的联系方式。看见他个人主页转载着各种伟人诞辰、军武科技,我坚信他就是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中“敢死队”一角色的原型。我俩互不对付,我笑他蠢,他笑我坏。
但突然想到,他至少是令人敬佩的,他自始至终都在践行着他相信的东西,而我白白抄录了好几年的屁话。于是,寒假回家,我翻出了六七年的十几个摘抄本,将他们扔进了垃圾桶里。同年,大学朋友家里来电话,告诉他,家里一个初中的表弟开始信佛,嘴里念叨着各种玄学词汇,开始看一些令常人头痛的佛家典籍。被家长责骂就愤愤的说,你们不理解我。朋友来问我该怎么劝他。我告诉他,我高中时,同学有人喜欢王小波,囫囵吞枣读完大部分作品之后。模仿王小波的笔调写了一篇满纸脏话,不伦不类的小说。那同学知道我也看书,于是兴冲冲的和我分享,我看完之后认真地告诉他,你写了一堆差劲的作品出来。他极为愤怒,同样也是指责我,说我一无所知,但是后来就没见他宣扬过自己的行为了。青春期的人会迷恋某些东西,但是由于自身的懵懂无知,只能简单的故作姿态而不能接触实质,不用过多干预他就会自动放弃。
我猜,很多时候,我们会走向些极端,迷恋宏大叙事、走向极端的个人主义,或者两者都有。但是我相信,读完《灵山》,会让人明悟,在其中找到平衡点。
往期推荐
繁星推书(第一期)
朋友,吃我一记安利!
-05-06
“繁星”计划系列分享会
“夜晚我用呼吸点燃星辰”——共读海子
-05-11
-END-
供稿
江苏省高校文学社团联席会繁星计划成员
排版
王涵
审核
王涵、姜雅平、沈树威
图片来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