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平安医院”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69824.html好人简介/p>
刘震,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从医26年,他始终坚持生命至上,救死扶伤,挽救了无数个生命和家庭。在年抗洪、年汶川地震的救援前线上,都曾有过他不畏艰苦、忘我工作的身影。年3月26日,为响应援疆号召,刘震不远千里奔赴新疆喀什,医院挂职心血管内科主任,开展为期一年半的帮扶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他与各族同胞并肩抗疫,书写济世情怀。
本版文、图
信息时报记者李丹
通讯员穗文明
“好人说
当医生是特别有满足感的职业,因为你救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庭。”
赴喀什帮扶奋战抗疫一线
“医院号援疆的通知后我就报名了,希望能为当地做点贡献。”刘震是一名有着26年*龄的老*员,哪里有需要,他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他的父亲是军医,母亲曾经是警察,外公曾是全国劳动模范,家人对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的影响。在耳濡目染中,刘震也走上了救死扶伤的道路。
在援疆的日子里,医院挂职心血管内科主任,年上半年刘震主要做好提升临床医生能力和科室管理水平的工作,每天上午查房,下午检查每位医生的医嘱,这样有规律地过了半年后,刘震终于觉得工作捋顺了,可以稍微松口气。然而不久后,当地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
“因为疫情防控需要,所有人都不能离开所在地。”刘震和一起援疆的医生从那医院。“疫情发生的最初两个星期,后勤保障出现了一些困难,物资难以及时送达,援疆医疗队首先面临的是吃饭问题。但不论是否习惯,一定要让自己吃饱,解决温饱问题才能有体力投入抗疫战斗。”刘震回忆。后来,广州援疆医院所在地的各族干部群众,千方百计要到了一口大锅,医院里多人的吃饭问题。
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刘震和同事还面临高强度的工作。“没有上下班的概念,六小时一轮换,睁开眼睛就工作。”加上疫情期间人手紧缺,医院科室合并,刘震要负责六七个楼层的病人,40多天下来瘦了8斤。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当地用40多天时间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年12月,刘震医院“抗击疫情先进个人”;今年1月,他又被评为该院“抗疫优秀*员”“优秀临床带教老师”。
抗洪地震前线救人于危难
除了奋战抗疫一线,勇于担当的刘震还曾冲锋在年抗洪、年汶川地震支援前线。
年,刚参加工作的刘震去往江西九江的江新洲支援抗洪,他和另外两位同去的医生一起挤住在村长家还没被水淹没的三楼小房间里,吃自带的土豆、冬瓜等容易存放的食物。最让刘震印象深刻的是,“那时候当地老百姓都自发给抗洪抢险的解放军送水送方便面,也给我们送来食物。他们说,洪水来的时候真的是手足无措,但看到我们,心就定了。”
年的抗洪救灾经历,在刘震心里埋下了救人于危难的种子。年汶川发生地震后,医院工作6年的刘震又去往汶川支援灾区前线。“在当地我们就住在漩口中学的空地上,现在的地震遗址公园附近。起初睡帐篷,后来搭了简易房,住了一个多月。”刘震说。
由于帐篷和板房没有地基,行军床的下面就是草,潮湿、蚊虫无法避免,开始时他们每天都吃方便面和八宝粥,后来和附近盖房的工人一起搭伙吃饭。虽然生活条件不太好,但在刘震看来这不算什么。他一心扑在救援上,只为帮助更多人。
每年数百台手术挽救患者生命
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20余年,刘震每年都要做数百台手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医术精湛。他曾挽救过无数患者的生命,年龄最大的手术患者已有岁高龄。在小小的办公室里,刘震办公桌的塑料板下压着几张患者寄给他的贺卡。其中一张小猫追蝴蝶的明信片,让刘震想起了一名来自东莞的患者——建华。
“建华年幼时因为房室传导阻滞,必须装心脏起搏器,否则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小时候的第一次手术,是市一心内科的老主任给他做的。”每隔十年八年,心脏起搏器必须更换,建华20多岁的时候,刘震接手又为他做了两次手术。“二十来岁的大男孩就要装心脏起搏器,我们可能无法想象。但他在接受手术后仍然健康地生活,现在已经40多岁了,并且有了自己的宝宝。”刘震很为建华感到高兴。年4月,建华到了挪威的朗伊尔城,在“世界上最北端的邮局”给刘震寄来这张很有意义的明信片。
“我觉得,我真的比较适合当医生。”刘震笑着说,他小时候学习成绩一直排在中游,但从大三进入临床开始,成绩就稳步上升,随后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江医院。工作四年后,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刘震又考入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攻读研究生。年研究生毕业后,他来到医院心内科工作。
由于长年无规律作息和紧张的工作,刘震患上了高血压,失眠也长期困扰着他,需要服用安眠药才能睡个好觉。“在病人没痊愈之前,我还是担心其病情会不会突然变化,所以一直很警觉。”尽管如此,刘震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其实当医生是特别有满足感的职业。因为你救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庭。”如今,刘震依然坚守在喀什开展援疆工作,为当地百姓送去优质的医疗服务。
本文来源: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