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伊尔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为什么柏林战役前希特勒不把驻扎在境外的德
TUhjnbcbe - 2023/5/10 20:14:00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年4月30日下午3点30分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在德国总理府地下室开枪自杀。当晚21点50分苏联英雄米哈伊尔·耶果罗夫中士和麦利唐·坎塔里亚下士将苏联的红旗插上了国会大厦主楼的圆顶。5月2日柏林卫戍司令H·魏德林率部投降,然而柏林战役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战争就此终止。年5月6日—11日苏联乌克兰第1、第4、第2方面军对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德军集团发起了布拉格战役。

布拉格战役打响时希特勒已自杀近一周,柏林卫戍部队也已投降4天。事实上布拉格战役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最后一次进攻战役。在希特勒已自杀、纳粹德国首都已被攻陷的前提下布拉格战役的爆发本身就说明这时德军并没全部被消灭或已投降。直到年6月10日被困在海峡一边的25万挪威德军才最终投降,那么当年4月16日柏林战役打响时希特勒手中有多少兵力呢?

柏林战役打响前守卫柏林的德军有维斯瓦集团军群及大量独立部队约55万人、中央集团军群第四坦克集团军约15万人以及柏林卫戍部队约12万人。这些守军加起来有80多万人并配属有门火炮和迫击炮、辆坦克和强击火炮、架作战飞机。除了柏林守军之外德国当时在挪威境内还有30万部队没动用;在捷克境内尚有90万德军;在南斯拉夫也还有45万德军......

如果把这时尚存的德军加起来约有万兵力。当然这个数字其实是有很大水分的:柏林守军中大部分是临时招募来的壮丁。80多万柏林守军中真正具备实战经验的老兵大约只有15万。相比之下驻留在挪威、荷兰、丹麦、捷克、南斯拉夫等地的德军基本上是没遭到战争破坏的具备完整战斗力的部队。年6月10日装备完整的挪威德军投降时甚至有的大炮连保护膜都没撕开过。

这些部队加上柏林守军中15万左右有作战经验的老兵一共有多万人。说到这儿可能很多人都会有一种疑惑:希特勒为什么不把这些部队调回去防守柏林呢?要知道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所动用的总兵力也不过多万人。那么希特勒在最后关头为什么不利用自己手中尚存的百万大军放手做最后一搏呢?为什么要在手里明明还有底牌的情况下急着自杀呢?

希特勒之所以没能在柏林战役打响前调集驻扎在各地的德军回援柏林首先是因为东、西两线盟军的进展是不一致的:年2月1日东线的苏军在奥得河西岸建立桥头堡后距离柏林只有60公里了,可此时西线的美英盟军主力部队距离柏林还有六百公里以上。这时德军在荷兰、丹麦、捷克斯洛伐克、挪威等地都还控制着一部分占领区。就当时的形势看起来西线盟军在短时间内难以攻破德军的西部和南部防线。

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希特勒把外线部队调回柏林就相当于放弃德军在外围的占领区。当时的希特勒并没下定这样的决心,而等到他后来再想这么做时已来不及了。我们作为事后诸葛亮当然会觉得放弃外围占领区、全力防守柏林是当时希特勒最现实的选择,可身处其中的希特勒却是当局者迷。我们当然认为柏林比外围的占领区更重要。如果柏林守不住,那么外围的占领区最终也会失去。

这就像股市中为避免更大的损失及时割肉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止损办法。可为什么现实中有很多人却没能及时割肉止损呢?这是因为未来可能的更大损失仅仅只是一种可能性而已。当损失还没真正发生时就让人用主动放弃已到手的一些东西这种方式来避免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总会令人感到多少会心有不甘。我们作为事后诸葛亮看到了柏林陷落这一既定事实,可希特勒在战役打响前能未卜先知预测到柏林一定会陷落吗?

在柏林战役打响前希特勒其实怀有一种赌徒身上典型的侥幸心理。之前一系列战役的不顺利使希特勒形成了强烈的翻本心理:既然自己都输得这么惨了,那么这局会不会时来运转翻本呢?既然希特勒还指望在柏林城下绝地反击来翻本,那么这时就要他先放弃外围占领区能甘心吗?有这种赌徒心态的其实不只是希特勒。当时亚洲战场的日本不也没把中国、东南亚的驻军调回本土防守吗?

直到日本战败投降后中国才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地区,可日本直到投降为止从未放弃过任何一处占领区。就在日本投降当日还从国军手里夺取了最后一座城市。那你说为什么日本不愿放弃在中国和东南亚的占领区从而全力防守本土呢?说白了当时日本还没意识到自己一定会战败,所以要主动放弃已占领的地区是舍不得的。同样柏林战役打响前的希特勒也没下定放弃在挪威、丹麦、荷兰、捷克等地占领区这样的决心。

不过当时德国也有人对危险的认识比希特勒认识得更为深刻。古德里安大将就强烈要求从各地调回军队全力防守柏林。希特勒这时的打算是:在顶住西线进攻的同时在东线尽量消耗苏军有生的力量。这样做最好的结果是通过拖延时间等待英、美和苏联起内讧;最差的结果是在东线顶住苏联、在西线跟英美做有条件的投降。如果把外线主力东调就等于放弃了跟盟国的谈判资本。

意见相左的古德里安和希特勒就柏林的防务问题屡屡争吵。在这种争吵中逐渐崩溃的希特勒索性直接罢免了古德里安的职务。这下没人会再阻挠希特勒按他的意图进行部署了,只不过最终的结果远比希特勒所设想的更惨——德军在东、西两线都彻底崩盘了。事实上柏林战役前夕的德军在兵源素质、武器装备等各方面都已与二战爆发之初不可同日而语了。

这时德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原料生产地都已被占领,所以已没工厂能为德军提供武器、药品等后勤补给物资。德军在阿登战役中把最精锐的装甲部队消耗掉了,所以等到柏林战役打响时德军已高度缺乏重型武器,各部队手上的军用物资也几乎快要打光了。这时的德国已再也无法施展自己拿手的闪电战了,只能打游击战和巷战之类的肉搏战。况且这时德军的储备油也已耗尽,所以即使装甲部队还在也运转不了。

这时德国所谓的“百万大军”分散在挪威、捷克、南斯拉夫等地且几乎都处于苏联红军和美英盟军的包围威胁之中。处于分散状态的德军在丧失制空权和缺乏后勤补给的情况下是很难形成合力的。分散在各处的德军已无法组成一个有力的拳头,而只能是以一个个分散的巴掌这样的形式打人。这些军队其实不过是陷在穷途末路之中的数字而已。这时德军将领们大多也已认清了德国注定战败的命运。

尽管这时的德国说起来还有成建制的百万大军,但既没掌握制空权,又缺乏后勤保障。别说外线德军在这样的状态下难以调回柏林参战,即使赶回去也得面对柏林附近要吃没吃、要喝没喝的局面?难道让部队赶回去喝西北风吗?因此这些外线德军即使回援恐怕也只会落得被苏军包饺子全歼的下场。指挥这些外线德军的将领们也很清楚回去就是死,所以纷纷开始为自己谋划战后的出路。

当时被希特勒奉为大救星的沃尔特·温克上将就是这样的典型:早些时候希特勒还打算负隅顽抗绝地反击就不让温克的十二集团军回援柏林,而是让温克率部在西线跟美英盟军死扛。等到柏林危在旦夕的时候希特勒才赶紧让温克回援。温克在回援柏林的途中差点被苏军包了饺子。临危之际温克率部向西突围冲出易北河向美英盟军投降。希特勒这边还望眼欲穿等着温克来救驾,可温克那边直接率领一个集团军投降了。

柏林战役打响时德军在捷克还有一支规模超过五十万的中央集团军群余部。这支部队一大突出特点就是:这支部队中除了德国人以外还有大量的外籍雇佣军。这支德军中的外籍军团主要是由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立陶宛人、鞑靼人等东欧民族组成。这些人要么是苏俄革命以后反对红色苏维埃*权的白俄,要么是乌克兰、立陶宛等地主张独立的民族主义者。

这些人在苏联人眼中可都是地地道道的叛国者。当初德军势如破竹打进苏联时这些外籍士兵也跟着一起踏上过苏联的领土。这些人与红色苏维埃*权存在着你死我活的尖锐矛盾,所以当初这些人在苏联的土地上可没少干过杀人放火的恶行。这些人也知道如果自己向苏军投降一定没什么好下场。柏林战役打响时这支部队曾试图回援柏林并向北实施了数次反击。他们的这些行动曾给苏军侧翼造成较大压力。

可德军没掌握制空权,而且部队又缺乏补给。盟军的飞机在他们头上天天丢炸弹。最终这些人没能突破苏军的防线,所以只得眼睁睁看着柏林陷落了。柏林陷落后这些人就打定主意要拼死顽抗到底。为什么这些人在希特勒已自杀、柏林已陷落的前提下还要坚持和苏军打最后一仗呢?这貌似除了让自己多死几个人之外没起到任何作用嘛。这些穷途末路的德军其实不是不想投降,只不过他们不愿向苏军投降而已。

事实上这些人是寄希望于西线的美英盟军。当时美、英等西方国家和苏联的关系已变得颇为微妙:表面上苏联红军和美英盟军仍是共同打击德国法西斯的盟军,然而双方其实都在为争取尽可能扩大自己的战后势力范围暗暗竞争。诺曼底登陆后美英盟军开辟了欧洲大陆的西线战场。从此苏联红军从东往西打和美英盟军从西往东打的行动实际上就构成了一种竞争关系。

捷克斯洛伐克所处的地理位置更靠近苏军,但在所有东欧国家中捷克斯洛伐克离西线盟军的地理距离是最近的。尽管我们作为过来人知道捷克斯洛伐克在战后成为了苏联的势力范围,但在当时东线苏军和西线盟军围绕捷克斯洛伐克是存在一定竞争博弈关系的。这时驻守捷克斯洛伐克的德国中央集团军其实除了投降之外已别无出路,而他们唯一所能选择的就是向东线的苏军投降还是向西线的盟军投降。

我们在上文中已提到驻捷克斯洛伐克的德国中央集团军与苏军可是有血海深仇的,因此他们出于求生的本能自然希望能向西线的美英盟军投降。对他们而言最好是尽可能拖延苏军进入捷克斯洛伐克的脚步,从而尽量拖到西线的美英盟军赶来。驻捷克德军总指挥费迪南德·舍尔纳跟军中高层们开会合计多次决定尽一切可能向盟军投降。德军试图拿城中数十万捷克老百姓作为要挟跟来“接收”的苏军讨价还价以拖延时间。

正处在胜利巅峰的苏军才没那么好的耐心跟舍尔纳在谈判桌上折腾。年5月6日苏军发起了旨在合围粉碎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德军集团和解放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的战役。年5月8日德军最高统帅部派出了以威廉·凯特尔元帅为首的代表出席了在柏林近郊卡尔斯霍尔特正式举行的德国无条件投降仪式,然而舍尔纳麾下的德军靠着90多万人的兵力和较为精良的装备仍在跟苏军和捷克游击队打仗。

尽管5月9日舍尔纳就已收到了继任元首邓尼茨下达的“停止一切抵抗”的命令,可他麾下的部队一直同苏军、捷克游击队打到了5月11日。希特勒自杀了、柏林沦陷了,甚至德国*府都正式在投降书上签字了,可这支部队仍在做最后的负隅顽抗。最终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德军集团几乎全被合围,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5月11日彻底失去突围西逃的希望后驻捷克的德国中央集团军还是向苏军投降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柏林战役前希特勒不把驻扎在境外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