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伊尔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英国历史沿革第四期
TUhjnbcbe - 2023/5/14 8:25:00

十七、克努特一世

人物生平

(一)克努特(—年)是英格兰国王(—年在位)、丹麦国王(—年在位)、挪威国王(—年在位),丹麦历代王者所发展起来的海盗帝国(即北海帝国)终于在克努特手里达到顶峰。他是哈拉尔蓝牙王之孙,斯凡八字胡须王之次子。斯凡八字胡须王在年征服英格兰大部,成为第一个被英格兰人承认为国王的丹麦人。克努特是当时西北欧真正的霸主,是诺曼人征服时代的风云人物,他使丹麦国势达到鼎盛,史称“克努特大帝”。斯凡留下两个儿子——哈拉尔和克努特,兄弟瓜分父亲的帝国,哈拉尔当丹麦国王,克努特当英格兰国王。但英格兰民心所向尊崇阿尔弗烈德大帝的后人,拒绝丹麦人克努特来当他们的国王,克努特被迫回到丹麦。第二年(年)在其兄支持下他率领一支共有艘海盗船的船队来到英格兰,并得到尤姆斯维京战士的帮助,双方展开激战且互有胜负。由于丹麦海盗骁勇善战、十分勇猛,终于打败英格兰人,但未能彻底令英格兰人屈服。年他与英国人达成协定,英国以泰晤士河为界一分为二,他与阿尔弗烈德的后代埃德蒙二世分治,并且两位君王之间先离世的那一位要把自己的土地让给另一位活着的君主,后者后裔将统治整个英国。这也是丹麦海盗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远征,同年11月在战争中身负重伤的埃德蒙二世去世,克努特成为英国惟一的国王。克努特刚刚巩固他在英格兰的统治,年丹麦的哈拉尔国王突然去世,克努特回国继位,同时成丹英两国的国王。

(二)正当克努特的声望如日中天的时候,挪威国王奥拉夫二世的统治却出现危机,挪威人对其极大不满。年克努特在挪威贵族的支持下,乘机进军挪威打败奥拉夫。奥拉夫逃亡国外,克努特又当上挪威国王,同时统治瑞典南部地区。年又击败奥拉夫二世的反扑,使奥拉夫战死沙场。这样克努特建立包括今丹麦、挪威、英格兰、苏格兰大部和瑞典南部的大帝国,被尊称为“克努特大帝”,他的帝国也被称为“北海帝国”,是历史上仅一个几乎统一北海沿岸地区的帝王。在他的大帝国中克努特更喜欢英格兰,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住在英格兰。在英格兰他开始时以征服者身份强硬统治,但后来渐渐转而采用绥靖*策,给寺院以大量捐款,取得当地教会的信任和支持。他还为消除丹麦人和英格兰人之间存在的差别而努力,自他的祖父蓝牙王起丹麦王室就以基督徒的身份治国,克努特多次派牧师到丹麦传教布道,在他统治时期丹麦的基督教发展迅速。克努特住在英国时他就让他的妹夫乌尔夫伯爵在丹麦当副王,乌尔夫企图利用丹麦人对克努特的不满阴谋夺取权力,克努特大帝闻讯后迅速回到丹麦粉碎这一阴谋。乌尔夫逃进一所教堂,他以为教堂是圣地,克努特不会来杀他。但是克努特的士兵在教堂里抓住乌尔夫,并在圣坛前杀死他。克努特虽然因此向他的妹妹和教堂付一大笔罚款,但还是可以看出克努特的思想中有基督教忏悔的一面,也仍留存有奥丁神好勇斗狠的一面,他正好反映此时丹麦两种宗教交替时代的复杂性。

(三)克努特大帝先后有过两位王后,与第一位王后北桑普顿的艾尔夫吉夫生有两个儿子,即斯韦恩·克努特森和哈罗德一世(即兔足王)。与第二位王后诺曼底的埃玛(生有一儿一女,即哈德克努特(英格兰王,-年在位)和丹麦的贡希尔达。克努特是个有手段的统治者,他制定《克努特法典》,曾因自己违反纪律而当众处罚自己。克努特的一个臣下谄媚说克努特是海洋的统治者,连海洋也会听克努特大帝的命令。克努特于是下令将椅子放在海边,命令海水不准打湿椅脚,结果申斥大臣的胡说,称上帝才是大海的统治者,国王的权力只是很小的一点点。克努特主持编纂《克努特法典》,明文规定国王的权力。为了拉拢人心的克努特在英国设立四个伯国,其中威塞克斯伯国由丹麦人戈德温统治,四个伯爵都是一方诸侯,都有很大权势,而威塞克斯伯爵戈德温在四个伯国里势力是最强的。此时的英国已经统一,所以此时的威塞克斯伯国是英国国王分封给大臣的,与以前的独立的威塞克斯王国截然不同。年克努特去世,他的北海大帝国很快就分崩离析,成为历史上的昙花一现。他的统治是北欧海盗最后的辉煌,自此之后海盗王国再也没有取得过骄人的战绩。作为几乎一统北海帝王的他的统治大大促进北海沿岸各国的交流,一个例子就是北欧国家基督教的传播速度的加快,当代英格兰、苏格兰和丹麦、挪威的语言文化之间还是可以找出众多的相似之处。

尤姆斯维京战士

(一)尤姆斯维京战士是维京雇佣兵组织,中世纪的维京时代整个欧洲都笼罩在北方人带来的恐惧之中,以龙头为饰的船头一旦出现于海平面则意味着一场血腥浩劫即将来临。这些来自北方苦寒之地的武士们以强壮的身躯、优秀的近战格斗技艺和悍不畏死的作战精神令所有敌人闻风丧胆,他们以"战团"为单位,或以猛烈的冲锋,或以坚固的盾墙浴血奋战,用滴血的矛尖和闪亮的斧刃歌颂雷神托尔的荣耀。其中除了享誉东欧、名震拜占庭帝国的"瓦兰吉"卫队外在西欧世界也活跃着一支高度专业化的维京铁血战团,即"尤姆斯"维京武士。0世纪的斯堪的纳维亚是风起云涌、风云际变的一个世纪,经过一个世纪的海外劫掠后维京世界已经与百年前大不一样,从海外掠夺的大量财富开始从根本上改变维京社会的*治经济结构,外来的基督教也开始转变部分维京人传承千年的传统信仰,这片千年来未曾激变的土地已经到达历史的转角。掌控着惊人财富的维京领主摇身一变成为国王,频繁的征战掠夺让他们身价倍增,其所持有的经济、军事资源已经远超自己寒酸的祖先,旨在统一地区的国战成为10世纪斯堪的纳维亚的战争主旋律。他们之中少数幸运儿在战场上常胜不败、开疆拓土、建立基业,但是更多的维京领主则被更强一级的对手消灭。他们原先的土地被敌人兼并,人口被敌人虏获,财富被敌人瓜分,吟游诗人悠扬的琴声中不再出现他们曾经脍炙人口的鼎鼎大名。

(二)然而这些败亡的维京领主们不曾在这个世界上完全消失,因为昔日忠心耿耿的战团伙伴们依旧感念着他们已故主人生前的知遇之恩。幸存下来的他们怀揣着对生存和复仇的强烈渴望,凭借身经百战的丰富阅历和令人胆寒的高超战技,搭把伙建立起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独立武装组织——尤姆斯维京战团。任何组织都要有一个根据地,这些桀骜不驯的武士们选择与斯堪的纳维亚一海之隔的文德兰建立起属于他们的家——尤姆斯堡。文德兰位于波罗的海以南地区,因当地土著居民文德人而命名。与维京人不同的是文德人属于斯拉夫人,与属于日耳曼人的维京人区别明显。在斯拉夫人的土地上扎根立足,足以高调表明尤姆斯维京武士们的独立性。面对混战频仍的斯堪的纳维亚时他们在*治上不站立场,转而成为超脱于*治之外的雇佣兵,出价者高得之。谁愿意拿出丰厚的金钱赏赐,谁将会得到他们的绝对忠诚,因此尽管他们表面上不站队伍,但是实际上依旧是影响斯堪地纳维亚地区*治格局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尤姆斯维京武士是一群无家可归的流浪战士,昔日的主人已经被对手消灭,忠诚让他们不屑于向胜利者投降。在加入旧主人的战团时他们曾经许下忠诚的诺言,已经没有效忠对象的他们决定余生为两样宝贵的事情而拼搏奋斗——财富与兄弟。尤姆斯维京武士的来源决定这个组织对忠诚这个品质极为看重,只有忠实可靠的维京人方有可能被吸纳进组织。除此之外战团的加入还有许多非常严苛的准入条件,唯有符合所有条件的维京人才有资格最终踏入尤姆斯堡的大门。

(三)年龄18到50岁的勇毅之士,只有年富力强的成年男性才能加入。不过在尤姆斯维京人的历史上只有一次破例,那就是年仅12岁的瓦根·阿克松,他是尤姆斯战团创始人之一"神箭手"阿克·帕纳托基之子。即便是亲爹是组织的"总裁",小伙子也要参加招聘试炼,因为尤姆斯战团对个人的勇武和战斗技巧极为看重,弱者哪怕是拼爹也只能被拒之门外。他的考试内容是与战团成员西格瓦德·哈拉德松进行决斗,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的是瓦根赢得决斗。他在决斗中表现出来的技艺震惊四座,裁判团最终为其破例,准许小伙子成为组织的一分子。团成员彼此之间严禁争吵、中伤、械斗,团结是尤姆斯战团的灵魂,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但任何内斗的现象都三令五申严格禁止。团组织在建立之初就知道内讧的危害性,团队的人数本来就不多,如果发生分裂那将是不可挽回的损失。任何成员都有义务保护团内兄弟,为战死的兄弟复仇。战团珍惜每一位队员的生命,因此每一笔命债都会记得清清楚楚,任何人如果明知对手是杀死团内兄弟的凶手而不去复仇将会被视为叛徒。团内的所有矛盾纠纷由团长及其委员会仲裁,解决队员之间的矛盾纠纷是团领导的职责之一,领导人不仅要作战勇猛、一马当先,在处理平常日的矛盾时也要表现得当、公平公正、令人信服。

(四)在面对人数与己方持平或少于己方的敌人时严禁从战场逃跑,不过如果敌人数量远远超过己方数量可允许择机撤退,尤姆斯维京战士不会在人数并不占优势的敌人面前做出有损荣誉的事情。但是在面对数量过于庞大的敌军时谁也不是无脑硬刚的傻子,明智地撤退、保存有生力量是所有人的应该做出的选择。所有战利品平均分配,尤姆斯维京战士是高度自律的组织,团队相信所有战士都是在战场上拼尽全力地战斗,当然每个人的表现都被其他队友看在眼里。因此战利品以平均的原则进行分配,这种"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作风在该组织表现的淋漓尽致。所有队员外出必须请假,如果超过三天缺席而没有事先说明和合理解释则予以开除。尤姆斯战团讲究严格的纪律,队员们平时生活在一起,如果无故消失则会背上通敌逃跑的嫌疑。营地和城堡内严禁出现妇女和孩子,尤姆斯战士对男女关系管理严格,组织不会禁止队员们的男女私生活,但是携带妇女入营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尽管他们对妇女不会失礼。受这条规定的限制,战团营地只有男性。以上的8条规定是尤姆斯维京战团的基本招募条件,加入者必须发誓严格遵守以上规定,如果发生违规行为则甘愿无条件被团组织依法处置。在加入团队后等待队员的将会是无情残酷的日常训练,队员之间互相频繁切磋战斗技艺,成为高度职业化的菁英武士是所有人始终不渝的目标也是他们立身的根本。

(五)尤姆斯维京战团有许多杰出人物,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高个子"托基·哈拉徳松。托基拥有王族血统,他的祖父是丹麦历史上首位统一全国的维京首领老戈姆,著名的"蓝牙王"哈拉尔德(哈拉尔一世)是他的叔叔。由于他身材十分高大,力量无与伦比,作战非常凶悍,因此在战团中脱颖而出,很快成为战团首领。在当时挪威与丹麦之间的战争主导斯堪的纳维亚的战争主基调,托基率领战团参加许多对斯堪地纳维亚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影响的维京人内战,例如斯沃德海战(斯伏尔德岛之战)。在这场海战中尤姆斯维京战团加入丹麦国王"八字胡"斯韦恩(思凡八字胡王)的军队,将挪威国王奥拉夫·特里戈维松(奥拉夫一世)的舰队全部歼灭。托基本人是信奉奥丁与托尔的多神教徒,而斯沃德海战的双方是信奉基督教的两位君主,由此可见他本人对信仰和利益划分得非常清楚。尽管效忠的君主与自身信仰迥异,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对基督徒的鼎力相助。在丹麦人赢得对挪威人的战争后内部暂时稳定的维京人开始将他们的注意力转向北海对岸的英格兰,以战争为营生的尤姆斯战士们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托基开始充当丹麦入侵英格兰的急先锋。这不光是因为他们渴望从英格兰掠夺更多的财富,而且还是出自丹麦国王斯韦恩的战略考虑他早就打算全面入侵英格兰,先派遣不安分的尤姆斯战士们去探探对方的实力和情报不失为一个很奈斯的选择。

(六)自9年开始尤姆斯战团的旗帜就成为盎格鲁撒克逊人挥之不去的梦魇,他们频频出现于英格兰东海岸,东盎格利亚、肯特和威塞克斯地区成为他们的主要猎物,这让英王埃塞尔雷德二世头痛不已。与战团随行的还有丹麦国王斯韦恩的小儿子克努特,他就是日后的"北海大帝",当时还是个少年。斯韦恩想让他在海外历练一番长长见识,由尤姆斯战团来保护,他比较放心。为了让这群入侵者停止脚步,英王埃塞尔雷德二世采取绥靖*策,他从财*中拨出一部分资金用于贿赂丹麦人,通过这种类似"岁币"的东西换取和平。由于是支付给丹麦人的,因而史称"丹麦金"。在尤姆斯战团来到英国前这种以钱换和平的举措曾经存在,但是这次英格兰人提供史无前例(高达磅银币)的丹麦金,这是有记载中最高额度的一次赔款。能支付如此巨额的丹麦金,可见托基与他的尤姆斯战团给英格兰造成很大的损失和破坏,以至于必须要尽量满足入侵者贪婪的胃口。不同于以往的维京劫掠者,所有的战团战士都是高度职业化的精锐武装力量,个个都是老兵。相比起那些亦农亦兵的普通维京人,他们的作战技艺明显要高出很多。在历史记载中这群入侵者除了在攻打伦敦这种城防非常坚固的大城市时无计可施之外几乎未尝败绩,在野外战场上他们罕逢对手。通过尤姆斯战团在英格兰的初步立足,丹麦国王斯韦恩对英格兰的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他随后于年全面入侵英格兰。但是托基的立场却发生改变,或许是因为英格兰的富饶让他可以在这里获取更多的财富,或许是出于旧主人势力膨胀、卸磨杀驴的担忧,他这次选择为英王效力。

(七)斯韦恩的征服很成功,但是却在第二年去世,他的儿子克努特即位为斯堪地纳维亚共主与英格兰国王。托基与他的战士们被新国王视为急需拉拢的一支力量,因为他们的强大武力能很好地为新登基的国王提供强大的威慑力和武装保护,震慑任何潜在的反叛分子。尽管他们曾经背叛过自己的父亲,但是新王打算冰释前嫌与他们重修于好,由此可见即便是权势庞大的"北海大帝"也对尤姆斯战士们尊敬有加。托基由于是战团首领,先后被克努特国王封为东盎格利亚伯爵、丹麦伯爵甚至王子哈德克努特的监护人,几乎成为斯堪的纳维亚的"无冕之王"。因为克努特国王的领土横跨北海,英格兰和斯堪地纳维亚都处于他的统治之下,国王常年在英格兰统管事务。分身乏术的他决定让托基替自己代为管理丹麦,直到自己的儿子成年,这是尤姆斯战团从普通的雇佣兵组织上升为皇家卫队的开始。尽管自己正处于人生巅峰,但是此时托基已经是年过半百的老年人,深感精力不济的他决定卸任退隐,回到尤姆斯堡安度余生。尤姆斯战团的首条规定就是队员的年龄是18到50,托基依旧严格遵守队规在超龄后退出战团,从此消失在历史的记载之中。

(八)尤姆斯战士们在信仰上始终保持着祖先古老的信仰,即便在基督教来临的时代他们依旧不曾改变,这让他们一直保有鲜明的异教符号。他们认为相比起基督教,祖先的信仰能让自己获得更为强大的战斗力,拥有火爆脾气的雷神托尔赋予他们无尽的战斗怒火。荣登瓦尔哈拉英灵殿的吸引力让他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在维京人的精神逐渐被基督教侵蚀的时代他们依旧固守自己的信仰阵地。托基卸任后尤姆斯战团逐渐走向衰落,因为如此强大的非*府武装组织让任何当权者都十分忌惮,旧恩主"北海大帝"克努特去世后他们失去最后的靠山。尤姆斯武士只追随竞价最高的出资人,坚守自己的独立性,而且桀骜不驯难以管制,这些特质让国王们都视之为破坏权力平衡的潜在威胁。在半个世纪后信奉基督教的丹麦国王马格努斯倾全国之力向尤姆斯战团发难,他们的根据地尤姆斯堡被攻破,所有防御工事被拆毁,人员要么战死要么被俘,从此这个曾经牢不可破的组织最终走到命运的终点。同样与之随风而逝的是维京人千年以来的古老信仰,在尤姆斯战团解散后不再有任何的维京组织带有如此鲜明的异教信仰,基督教的浪潮席卷整个北欧,因此说他们是瓦尔哈拉神殿中古老诸神的最后一批座上宾亦不为过。

十八、哈罗德一世

(一)哈罗德一世(年-年月17日)又称飞毛腿哈罗德,外号“飞毛腿”来自于他打猎时的速度和技巧。他是英格兰、丹麦和挪威国王克努特大帝最小的儿子,年克努特死后其合法继承人是克努特大帝和诺曼底的爱玛所生的儿子哈德克努特,但哈罗德趁其不在英格兰之机抢先加冕成为英格兰国王,年月17日哈罗德在哈德克努特准备入侵前去世。

十九、哈德克努特

(一)哈德克努特(年~年6月8日)是丹麦国王和英格兰国王,丹麦统治英国时代的末代君主。年哈德克努特继承克努特一世其父当上丹麦国王,是为克努特三世。后来他于年当上英格兰国王,称作克努特二世。年哈德克努特病逝,丹麦时代结束,由忏悔者爱德华继位,韦塞克斯王朝复辟。

二十、忏悔者爱德华

威塞克斯王朝复辟

(一)忏悔者爱德华(1年-年1月5日)因为对基督教信仰有无比的虔诚被称作“忏悔者”,或称“圣爱德华”。1年爱德华诞生在11世纪初的英格兰,当时正处于丹麦人大肆拓殖掳掠英国时期。在面临抗争、赎买和平等手段依旧无法促使丹麦人停止掳掠的脚步,而且害怕臣民的背叛的情况下,时任英国国王的埃塞尔雷德出逃诺曼底。在埃德雷德二世流亡诺曼底之前,他已将爱德华母子送往诺曼底。在丹麦国王克努特一君临英国之后,为防止诺曼底公爵护送英国王子回国复辟。克努特一世向公爵的妹妹埃玛王后求婚(即爱德华的母亲),并许诺让这次联姻中所诞生下的子女继承英格兰。诺曼底公爵接受这个要求,此后爱德华一直生活在诺曼底公国。克努特一世去世后他的三个儿子斯温、哈罗德一世、哈德克努特分别加冕为挪威国王、英格兰国王、丹麦国王。然而克努特一世却没有遵守与诺曼底公爵的约定,让其与埃玛王后所诞的子女继承英格兰,而是让与第一位王后艾芙温所出的儿子哈罗德所继承。由此而引起国内极大的不满,最后两派达成妥协分邦而治,泰晤士河以北连同伦敦归哈罗德一世,其余归哈德克努特。

(二)这时恰逢诺曼底公爵罗伯特在朝圣途中去世,爱德华与其兄阿尔弗雷德率领自己的扈从返回英格兰,投奔自己母后的温彻斯特宫廷。不久哈罗德一世便盛情邀请阿尔弗雷德王子到伦敦赴宴将其谋害,然后裹挟大军攫取哈德克努特分内的国土。埃玛王后与爱德华王子渡海逃亡,先是投奔诺曼底,然后到弗兰德。哈罗德逝去后哈德克努特继承哈罗德的王位,并将爱德华王子邀请回国,但哈德克努特前往英格兰时已经患上重病。不久哈德克努特去世,爱德华加冕称王,标志着威塞克斯王朝的复辟。统治期间由于爱德华非常看重诺曼人,因此在英国宫廷中充满许多的诺曼人。而诺曼人的语言、习俗等也很快得就在王国里流行开来,在英国人当中学习法语蔚然成风,大臣们竞相模仿法国的服饰、游艺等,律师也在他们的诉讼和文件中使用法语等。

哥德文伯爵叛乱

(一)凭借着爱德华信任的诺曼人掌握王国的很多公共事务,这激起英国人(尤其是大臣哥德文伯爵)的嫉妒和不满。哥德文伯爵的势力在英格兰国内根深叶茂、盘根错节,其长子塞维涅据有牛津、贝克斯、格洛斯特郡等地,次子哈罗德以东盎格利亚伯爵兼领埃塞克斯。由于不满诺曼人在王国中的影响力,布洛涅伯爵在拜访国王后准备在多佛渡海回国的同时,哥德文伯爵领地内的英国人对其发动攻击。布洛涅伯爵及其手下在英国人的围攻中成功突围后,仓惶回到英格兰宫廷中向国王控诉自己的遭遇,国王大怒并命令哥德文伯爵惩办肇事者。但哥德文伯爵希望煽动而不是压制国人的情绪,因而拒绝国王的命令,并且将责任推到布洛涅伯爵的身上。对此爱德华国王极其愤怒,准备惩戒哥德文伯爵一番。然而哥德文伯爵与国王之间的矛盾早已势如水火,为此哥德文伯爵先于国王一步,秘密集结大军控制住爱德华国王的所在。爱德华国王一边急招诺森伯兰公爵和墨西亚公爵发兵勤王,一边以议和争取时间稳住哥德文伯爵。就在哥德文伯爵以为胜券在握之时,勤王军队如潮水而来将其包围。敌众我寡之下哥德文伯爵只得仓皇逃亡于海外,由于哥德文伯爵的儿子托斯蒂乃是鲍德温伯爵的女婿,因此接纳他们。

(二)英格兰国王在哥德文父子逃亡出国后没收其所有的封地以及官职,王后埃迪莎也被送进瓦尔维尔修道院,一度声势显赫的哥德文家族似乎已经被连根拔起。但不久之后哥德文伯爵再次集结一支实力可观的舰队兵发怀特岛,在怀特岛伯爵与其子哈罗德二世从爱尔兰带来的一只军队会师。叛军掌握整个英国的制海权,封锁英国南海岸的各个港口。由于哥德文家族长期统治者南方各郡而*羽众多,很快哥德文伯爵就得到南方各郡的响应,进军泰晤士河兵临伦敦城下。最终双方达成和约避免这场内战的爆发,虽然在和约中哥德文伯爵须送人质与国王作保,似乎国王一方占据着上风。但其实王室的威权大受损害,甚至可以说扫地已尽。哥德文伯爵不久后便辞别人世,其子哈罗德(即哈罗德二世)入掌枢机。哈罗德的野心不亚于自己的父亲哥德文伯爵,尤其是在各方面上尤胜于乃父。在哈罗德入掌枢机后恭谦敬上,大为缓和国王与哥德文家族之间的宿怨,然而在表面恭谦敬上的脸面之下,是不动声色的逐渐增加他在王国之中的威权。

(三)面对哈罗德逐渐增长的威权时爱德华国王无法直接反对节节进逼的哈罗德,只得采取权宜之计为哥德文家族树立新的敌人,以达到各大家族势力平衡的目的。然而出乎国王所意料的是不仅希望中的几大家族势力均衡并没有实现,而其哈罗德的权势依然居于压倒性优势,还导致国内大量出现朋*和内乱。由于当时的大贵族麦克白不满辅佐于王家,觊觎苏格兰王国王位,在其夫人的怂恿下谋杀国王邓肯,并将苏格兰王国的继承人驱逐到英格兰,还篡夺王位。在苏格兰国王邓肯的继承人请求援助下爱德华国王命令诺森伯兰公爵西沃德率军前往讨伐苏格兰叛军,西沃德的大军很快便开进苏格兰,在与麦克白叛军的战争中其长子奥斯本不幸阵亡。随后不久西沃德便大破麦克白军,平定苏格兰王国的叛乱,恢复苏格兰王室正统地位,这场战役的胜利为英格兰获得极大的荣誉。

留下的隐患

(一)爱德华在法国流亡的时期曾许下一个愿,假如将来国运好转往罗马伯多禄陵墓朝圣,登基后召集大臣宣布拟往罗马还愿。众大臣表示假如国王出门,一些不良分子可能发动内战,颠覆王位。爱德华觉得他们的话也很有道理,就上书教宗圣良九世请教宗决定。教宗审视情形宣布爱德华王免除执行圣愿的义务,但应将朝圣旅行所需的费用拨充善举,并建造修道院一所,奉圣伯多禄为主保。爱德华就在伦敦附近拟定一个修道院并予以重建,这修道院取名威斯敏斯特(一称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以示与伦敦东部的圣保禄大堂有别。年至年间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修建,现代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就造在爱德华那座修道院的原址,是公元十三世纪建成的。年诸圣婴孩瞻礼,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唱诗班举行隆重的典礼。那时候爱德华病势沉重,不能亲自出席参加。一星期后的年1月5日逝世,遗体葬在西敏斯修道院内,死后无嗣。年被罗马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封圣,其*“圣爱德华皇冠”也被视作英格兰国王权力的象征,每每于皇室成员加冕时被使用。爱德华非常热心治理国*,处处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所以深得民心。他将国库捐税收入的盈余全部拨充善举,全力辅助修院的发展,对贫人和外乡人非常慷慨。

(二)爱德华很爱打猎,可是他出门打猎,每天早晨准时参与弥撒。爱德华一生都是在治理英格兰,被喻为在威廉一世前最英明的帝王。在年金雀花王朝的爱德华三世确立以更加具有战神特征“圣乔治”作为英格兰的保护神之前,他一直都被当做英格兰的守护神来景仰和膜拜。比如金雀花王朝的亨利三世就十分崇拜他,而且还以他的名字给自己的长子命名的,即后来以勇猛闻名的“爱德华一世”。登基初期爱德华注重英法联姻,但此举最终酿成未来的大乱。征服者威廉是爱德华表亲(爱德华的母亲是威廉父亲的姑姑),在1年威廉访英时曾答应让威廉继承他的王位,而爱德华的内弟、另一个王位的有力竞争者哈罗德被困在诺曼底公国时也曾承认过威廉对英格兰王位的继承权。年忏悔者爱德华去世,贤人议会推选威赛克斯家族最后的男丁、爱德华的表亲爱德加继承英格兰王位。但是哈罗德没有遵照议会的决定,也没有循守同威廉的誓言,他集合自己的*羽在约克大教堂举行加冕仪式自立为王。哈罗德的行为引起威廉的震怒,遂起兵夺取英格兰王位。同时哈罗德的兄长托斯蒂格也以平分英格兰为条件获得挪威国王哈拉尔三世的支持,从而引发英格兰王位争夺战的三方争霸。

苏格兰王国

(一)苏格兰王国(84年—年)是位于西欧的一个古国,最大版图包括大不列颠岛北部以及周围的数个群岛,大致相当于今联合王国的苏格兰地区。苏格兰王国最早建立于84年,王国的主要行*中心在爱丁堡,年苏格兰和英格兰组成共主邦联。共主邦联又可译作君合国、身合国或人合国,是指两个或以上被国际公认为主权国家,共同拥戴同一位国家元首所组成的特殊国与国关系。共主邦联和联邦制国家的不同是在于共主邦联的成员维持各自的独立,而且这种关系没有永久性,但联邦制国家在国际上则会被视为一个国家,而且通常还有一个强大的中央*府。由于共和国的元首多由选举产生,因此共主邦联多在君主国之间产生。在古代欧洲多数共主邦联的形成往往是由于某国君主绝嗣,而另一国的君主以他的血缘亲戚关系继承某国的王位。当然有些君主在联姻后嫁娶一国之君以兼并更多领土。在议会制兴起也有些国家通过立法的手段,成立一个共主邦联达致两国合并。往往未经法律手段定义的共主邦联,成员之间保持著很松散的关系,甚至还不及一个国际联盟。往往*治、法律、人民诉求的差异,如继承律例的不同会导致这种邦联的解散,也被称为共主联邦。《年联合法案》通过后苏格兰王国与英格兰王国正式合并为大不列颠王国,年联合法案是年和年英格兰国会和苏格兰国会分别通过的一对国会法案,当时英格兰王国和苏格兰王国两国谈判后订立《联合条约》。法案把条约里的条款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使两个王国(那时已经由同一个君主管治,但立法机构还是分开)共主邦联式的结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

(二)大不列颠王国曾为英国历史上的正式国名,位于西欧大不列颠岛及其附属岛屿,存在于年至年。是根据《年联合法案》由苏格兰王国与英格兰王国所共组的单一王国,新的单一*府与单一议会设立在伦敦的西敏寺,而自从年苏格兰王詹姆士六世成为英格兰王詹姆士一世以来这两个王国就有共同的君主。英格兰王国和爱尔兰于年组成共主邦联,至《年联合法案》通过后大不列颠王国又与爱尔兰王国合并,在年大不列颠王国就被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给取代。《年联合法案》于年8月1日经王室同意通过,年1月1日联合爱尔兰王国和大不列颠王国(根据《年联合法案》合并英格兰王国和苏格兰王国而成)成立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在此项法案出台前爱尔兰与英格兰自年起一直是共主邦联,当时新教徒占主导的爱尔兰议会宣布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为爱尔兰国王。18世纪前的英格兰王国和年后的大不列颠已经成为一个有着世界影响力的殖民大国,是法国在殖民竞争中的主要对手。年之后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在美洲、非洲和印度迅速扩张,很快地便成为大英帝国经济和人口的中坚地区。使王国*治一体化是安妮女王的一个重要国策,这使得原两个王国的斯图亚特王朝成为大不列颠王国的第一个王朝。年联盟条约在英格兰议会与苏格兰议会之间的谈判中顺利通过,接着两个议会分别通过联盟单独的法案来批准这个条约。该法案于年5月1日起生效,英格兰和苏格兰各自独立的议会由此合并,形成统一的大不列颠王国议会。安妮女王成为了统一的大不列颠王国的第一任女王。苏格兰派出45名议员与所有的英格兰议员加入新的大不列颠议会。

(三)苏格兰王国有自己独立的法律系统,原则上法律体系是依照罗马法及其经典民法大全。苏格兰的历代法学家中有很有多去欧洲大陆学习法律的经历,回到祖国后他们的学说和著作也将罗马法引进到法律系统中。苏格兰古老的法律体系在于英格兰王国合并后得以大致保留,苏格兰的最高法院按双方协议规定将永远保持其权威。苏格兰民事案最高法院是英国的上议院,只有刑事案件终审权在苏格兰的最高法院。由于合并后习惯法的影响,原本属于罗马法系统的苏格兰是全世界最著名的混合法律系统之一。年11月1日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卡洛斯二世去世,在他的遗嘱中他将西班牙帝国的头衔留给法兰西国王的孙子安茹公爵的腓力五世,提出法国与西班牙及其殖民地统一的前景。这对于其它的欧洲列强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认为西班牙的王位应由同是哈布斯堡王室的奥地利大公查理六世继承,并因此积极寻找盟友以对法宣战。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爆发,英格兰王国和葡萄牙及荷兰共和国站在神圣罗马帝国一边共同对抗西班牙和法兰西王国。年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为大不列颠王国,而且仍然留在战争之中。直到年法国和西班牙战败并签订乌德勒支和约,腓力五世放弃他和他的后裔对法国王位的权利,西班牙在欧洲帝国的地位丧失。虽然西班牙仍保持其在美洲和菲律宾的大片殖民地,但这场战争不可逆转地大大削弱西班牙的国力。

(四)而新的大英帝国在年之后一直在扩展其领地,英国从法国手中夺得纽芬兰和阿卡迪亚,并从西班牙的手中夺得直布罗陀和梅诺卡岛。直布罗陀因此成为英国一个重要的海军基地并持续至今,使英国控制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的重要水道直布罗陀海峡。年安妮女王驾崩,根据《嗣位法》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一世·路易继承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的王位,是为英王乔治一世。自此斯图亚特王室男嗣对英国的统治正式终结,改由斯图亚特家族女儿后裔的汉诺威王朝统治。嗣位法是英国议会于年通过的“嗣位法”,在英国立宪君主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法案规定威廉三世死后王位应传给詹姆斯二世的第二个女儿安妮,由于安妮没有直接继承人,在她之后王位应传给斯图亚特王朝的远亲德国的汉诺威选帝侯,这样就杜绝斯图亚特王朝占有英国王位的野心。同时法案还规定英国王位不能传给天主教徒,凡英国国王必须参加英国国教会。直接依附于国王的人不能担任下议院的议员,国王所作的一切决定和*府的命令,必须有同意该项决定的枢密院成员,即*府的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此外法案还规定以后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是属于议会,以后凡议会谴责、定罪的人国王都不能任意赦免等。所有上述这些措施都对王权作具体的限制,并把包括国王继承权等重大问题掌握在议会手中,这就确立议会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从而奠定资产阶级所一向向往和追求的立宪君主制度的基础。年下院多数*领袖财*大臣,领袖罗伯特·沃波尔爵士被英王乔治一世任命为内阁首领,是为英国首相一职之始。

(五)首相为“首席宰相”的缩写,是君主立宪制国家中内阁首脑。君主立宪制*府中*府执*是靠参院选举产生领导人,然后领导人组织内阁来进行国家管理,这样的领导人叫首相。是国家*权管理的执行者,但是在名义上比较大的*策是要咨询国王,并得到国王允许才能生效(仅是名义上,没有法力效力,但有舆论和精神领袖作用)。在君主立宪制下首相多为国会多数*的*魁或多数派的首领,在君主独裁制度下首相通常由君主任命,替君主执行命令的内阁最高官员。在议会制中例如英国的西敏寺制度中首相是*府的首脑,而国家元首(国王或总统)只有仪式上的职能。在一些君主立宪的国家中首相可实行宪法上授予君主的权力,而无需经国会批准。首相除了是*府首脑,首相也有其他职能。例如英国的首相兼任第一财*大臣,而在二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兼任国防大臣。威斯敏斯特模式又称为西敏寺模式,主要内容是对议会制的确立。威斯敏斯特模式是以英国西敏寺宫的名字命名的。即内阁是国家最高的行*机构、国家首脑为首相,而女王只是国家的虚位元首,礼仪上代表国家。首相和内阁对议会负责,对民主*治在民主国家中国家领导人是选民用选票选举出来的。然而有这样一个国家,其国家元首不是由选民选举产生的,该国的公民也从未投票选举过*府首脑。这个国家正是世界上的第一个代议民主国家英国,在英国作为国家元首的国王(女王)是世袭的,作为*府首脑的首相是由议会中的多数*领袖自动担任,为何还称英国为民主国家?因为英国的议会是由选举产生的。

(六)说到英国议会不能不提到一幢特殊的建筑,它就是坐落在泰晤士河畔的一个由教堂与宫殿组成的金色哥特式建筑群,始于十三世纪并延续至今的英国议会就设在其中的威斯敏斯特宫,因此英国的这种议会制度又被称作是威斯敏斯特体制。英国议会被称为议会之母,起源于英国的议会制度,今天在世界各地已经遍地开花结果。英国第一任首相罗伯特·沃波尔当时担任财*大臣的职务,由于乔治一世对英国事务不感兴趣也不懂英语,不能参与内阁讨论,因此首席大臣罗伯特·沃波尔主要负责国家的*治事务。在罗伯特·沃波尔之前英国君主自己行使首相的职责,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与组织*府。从罗伯特·沃波尔之后君主的影响力衰退,首相的职务逐渐由议会中多数*的领导人担任。“首相”最初被用来形容专制君主的首席大臣,也用来指国王的走狗。像罗伯特·沃波尔、乔治·格伦维尔和诺斯伯爵都强烈抗议自己被称为首相。年议会通过《国王的大臣法》后“首相”这个称号被正式定下来,同时首相兼任第一财*大臣的职务。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习惯用第一财*大臣的称号胜于首相的称号。在君主立宪制下首相多为国会多数*的*魁或多数派的首领,在君主独裁制度下首相通常由君主任命,是替君主执行命令的内阁最高官员。

(七)首相的产生各国规定不一,英国首相只能由下院多数*领袖担任并由英王任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议会中占多数议席的**(执**)的领袖(总裁)是当然的首相。首相是内阁的首脑,享有非常广泛的权力。英国首相有权任免内阁成员和其他非阁员大臣,领导内阁,决定内阁议事日程,主持内阁会议;用自己的观点归纳内阁会议的讨论,形成内阁决议;在议会中代表*府为*府的决策辩护;代表*府向英王汇报*府工作;提请英王任命高级法官、主教和其他高级官员;决定*府各部的职权的划分,决定部的合并、成立和撤销,对各部的业务进行指导,解决各部的争议等等。年开始的七年战争是历史以来首个波及到全球范围的战争,英国在欧洲、印度、北美洲、加勒比海地区、菲律宾群岛及非洲沿岸地区均发生战斗。年法国再次战败,其签订的巴黎和约是英国迈向大英帝国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合约中法国在北美的大片领地被割让予英国,其中包括相当多的讲法语的人聚集的地区,西班牙割让佛罗里达予英国。而在印度法国被迫从中撤出,只保留5个飞地市镇。英国也因此在殖民地争夺战中大胜法国,成为世界上占霸主地位的殖民势力。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这场战争主要是始于为了对抗英国的经济*策,但后来却因为法国、西班牙及荷兰加入战争对抗英国,而使战争的范围远远超过英属北美之外。

(八)年11月0日英国新*府与美达成停战协议,年9月日双方在巴黎签订和约《巴黎和约》,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年联合法案》通过后大不列颠王国又与爱尔兰王国合并,在年大不列颠王国就被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给取代。英爱合并是爱尔兰通过《合并法》并入英国的事件,年爱尔兰发生起义,英国*府不得不注意爱尔兰问题。英国首相小皮特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合并,他提出取消爱尔兰议会,由爱尔兰派出4名神职贵族、28名世俗贵族和一百名下院议员参加伦敦的英国议会。他声称双方合并既可加强两国之间的联系,又可使爱尔兰获得发展经济的机会。在爱尔兰议会中合并提案遇到强烈反对,但英国*府以金钱或爵位为诱饵公开收买议员,终于在英国和爱尔兰的议会都取得多数,年8月1日《合并法》通过并于次年1月1日生效,此后君主称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国王(或女王),合并一直维持到年12月《英爱条约》承认爱尔兰自由邦(不包括北爱尔兰)为止。《英爱条约》是英国与爱尔兰签订来肢解爱尔兰的条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爱尔兰争取独立的斗争更加高涨,新芬*在都柏林召开国民议会发表独立宣言,宣布成立共和国并开展游击战争。年夏英国自由*劳合·乔治*府被迫与爱尔兰签订停战协定,年7月双方在伦敦开始谈判,与新芬*谈判代表格里菲思和柯林斯于12月6日签订此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把统一的爱尔兰分割为两部分,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北部6郡则划归英国。

(九)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指的是大不列颠王国与爱尔兰王国的联合体,年8月1日经王室同意通过《年联合法案》,于年1月1日联合爱尔兰王国和大不列颠王国(根据《年联合法案》合并英格兰王国和苏格兰王国而成)成立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由大不列颠王国(根据《年联合法案》合并英格兰王国和苏格兰王国而成)与爱尔兰王国组成,联合王国随着年12月6日英爱条约的签订与爱尔兰自由邦成立而结束,英国在年才正式把她的国名改名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年合并爱尔兰,英国的正式名称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年6月18日美国向英国宣战,至年美国攻击英国北美殖民地加拿大各省。年10月至4年月英国在欧洲击败拿破仑·波拿巴,将更多的兵力增援北美战场。英国占领美国的缅因州,并且一度攻占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但是英国陆军在美国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战场、尚普兰湖战役、巴尔地摩战役、新奥尔良战役中多次遭到挫败,并且海军也遭受败局。5年双方停战,边界恢复原状。

(十)19世纪中叶英国发动两次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参与镇压中国太平天国运动,镇压~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强化对印度的统治。年保守*迪斯累里内阁为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使其成为印度女皇,此后英国又称为大英帝国。此外在伊朗、缅甸、南非、埃及、东非以及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也扩大侵略,还逐步对南美洲进行渗透,成为那里最大的投资者。年加拿大成为英国第1个自治领,19世纪末期英国殖民扩张的重点转移到非洲。它从法国手中夺得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进而占领埃及()和苏丹()。英国积极参加殖民列强瓜分西非、东非和中非的争夺战,参加~年列强分赃的柏林会议(~)。为实现帝国主义分子的罗得斯提出的修建一条从开普敦到开罗纵贯非洲大陆的大铁路的所谓"二C计划"(开普敦和开罗的英文写法第一个字母都是“C”),加紧侵略南非。年爆发英布战争,英国并吞奥兰治和德兰士瓦。19世纪末在亚洲控制缅甸、阿富汗,年参与镇压中国义和团运动,并染指中国西藏。

(十一)截至年英国的殖民地已广布世界各大洲,殖民地面积计达50万平方公里,殖民地人口达.94亿,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向帝国主义过渡,年国内已出现57家托拉斯及其他垄断组织,某些部门还加入国际垄断联盟。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溶合,财*寡头与大银行控制一切。资本输出大量增加,年时食利者收入超过外贸收入的4倍。为对付德国的英国放弃19世纪奉行的“光辉孤立”外交*策,年以后英、法、俄“三国协约”实际上形成。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年英国最终击败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维护它的制海权。战争中英帝国参战人员阵亡总数达50万以上,大战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的失败告终,也是美国的一大胜利,联合王国随着年12月6日英爱条约的签订与爱尔兰自由邦成立而结束。前00年苏格兰开始有人类居住,第一批居民从爱尔兰、不列颠或者北海(当时还不是海)而来。苏格兰当时被浓密的森林覆盖,其中又有很多湖泊河流,所以当时的苏格兰居民只能在沿海一带定居并以打猎为生。到了新石器时代随着制造工具技术的发展,苏格兰人开始向森林发起长期而持久的进攻,并最终将人类的足迹一点一点的延伸到了苏格兰内陆。有了土地和更大的生存空间,苏格兰史前居民的生活也和世界上其它地方的居民一样开始转型,谋生手段从单一的打猎变成半游牧式,农业也开始逐渐变得重要。

(十二)由于苏格兰地广人稀,苏格兰人并不需要太高级的农业技术就足够填饱肚子,所以苏格兰的农业发展十分缓慢。前0年青铜术传到苏格兰,炼制青铜需要锡和铜,苏格兰虽然铜矿很丰富但几乎没有锡。同时在康沃尔锡矿已经得到开采,对锡的需求使得苏格兰人开始增加跟康沃尔人的接触和贸易。康沃尔人是一支凯尔特人,在当时央格鲁撒克逊人还未到达不列颠。前0年起源于中欧的凯尔特文明逐渐影响到苏格兰,至于凯尔特文化是如何传到苏格兰的尚无定论,一种观点是凯尔特人入侵苏格兰,并凭借当时最先进的炼铁术征服并统治苏格兰。另外的一些人认为凯尔特文化是通过贸易等接触逐渐渗透到苏格兰的,不管怎样从此苏格兰成了凯尔特文明的一个分支,仍被认为是6个现存的凯尔特国家之一,苏格兰的传统文化大多起源于凯尔特文化。前一世纪强大的罗马帝国开始入侵不列颠岛,并成功征服英格兰人。苏格兰人虽然武器落后,跟罗马帝国的军队比起来简直就是一帮原始人,但凭借苏格兰复杂的地形和苏格兰人骁勇善战的传统,还是没有轻易的被罗马军队征服。虽然最终罗马帝国的军队成功消灭当时苏格兰的主要王国的军队,但罗马帝国的指挥官仍然决定不占领苏格兰,而是在苏格兰和英格兰的边界上修一条长城,这就是哈德良长城。

(十三)罗马帝国的入侵给大不列颠岛带来先进的文明(包括文字),所以罗马入侵正是大不列颠岛的文字历史的开端。后来罗马帝国分崩离析,军队也从大不列颠岛撤走。这引起一段权利的真空,趁这个机会一支从爱尔兰来的同样属于凯尔特文化的部落到苏格兰并定居下来(奇怪的是这些人被称为Skots)。北欧的维京人开始入侵,占据沿海一些小岛,并建立自己的王国。直到苏格兰北部海边的一些地方,那里的人像北欧人多过苏格兰人,文化传统也相当北欧化。至此苏格兰存在三股相对稳定的势力,即被称为Picts的苏格兰居民和后来的Skots苏格兰人以及维京人。西罗马帝国崩溃后罗马势力从大不列颠岛撤出,控制力量的真空引起西北欧其它势力的兴趣。维京文明盛世时期,现今挪威地区的诺斯人经常对苏格兰沿海进行跨海侵略,并最终长期占据今天的设德兰群岛和奥克尼群岛。传说中的国王肯尼思一世征服周围的地区的皮克特人,建立第一个真正的苏格兰王国,,时间在九世纪上半叶。年邓肯一世继承阿尔巴王国时其领土基本已包括今天苏格兰在大不列颠岛上的范围,此后在这次继承中未能得势的麦克白起兵反抗邓肯并获胜夺得王位。不过邓肯的儿子马尔康姆三世(在十余年后复仇成功,重新夺回王权。

(十四)年征服者威廉率领的军队入侵英格兰,击败英格兰原有的势力。原势力的继承人之一逃亡到苏格兰,并将妹妹嫁给国王马尔康姆。这一行为激怒征服者威廉,他的军队在年入侵苏格兰。马尔康姆被迫投降,宣布苏格兰王国的臣服,并送儿子邓肯到英格兰为人质。年马尔康姆死后他的弟弟继位,而英格兰王国却支持已经做了几十年人质的邓肯继承王位,邓肯夺权后仅几个月就被谋杀。此后几个世纪苏格兰王位争分不断,英格兰王国则往往根据自己利益,借机公开或暗中影响继承问题。而两个王室家族的血缘关系也随着婚姻逐渐建立,嫁入苏格兰王室的英格兰王族逐渐将欧洲贵族文化等传教到苏格兰。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尤其在意对于苏格兰的直接和间接控制,通过不同手段削减苏格兰王权和其影响力。年苏格兰国王与法国签订盟约,史称“老同盟”。老同盟是指欧洲中世纪时期苏格兰与法国之间长达两个多世纪的针对英格兰的同盟关系,包括一系列攻击性和防卫性的双边条约。同盟开始的标志是年10月2日在巴黎签署的条约,直到年的爱丁堡条约才中止两个国家之间的特殊同盟关系,持续时间年。年约翰·巴里奥继承苏格兰王位,称约翰一世。但是他懦弱无能,苏格兰主权受到野心勃勃的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的严重威胁,约翰几乎承认自己是爱德华的属臣,招致苏格兰国内的强烈不满。苏格兰贵族随即指派一个十二人的议事会,基本架空约翰的权力,同时向外寻求盟友以求维护国家的独立。

(十五)年10月2日正在与爱德华一世交战的法兰西国王腓力四世与苏格兰的代表在巴黎签署条约,达成同盟意向并商定让约翰一世的长子爱德华·巴里奥迎娶腓力四世的侄女。腓力四世表示会帮助苏格兰,但是条约也使得苏格兰形同向英格兰宣战,此后英格兰正式出兵进攻苏格兰,引发第一次独立战争。约翰一世很快被迫退位并离开苏格兰,国家到了灭亡的边缘。年腓力四世在军事失利后却与英格兰议和,彻底断绝帮助苏格兰复国的可能。在整个苏格兰独立战争期间腓力四世只是一个旁观者,最多曾经写信鼓励反抗运动的领袖罗伯特·布鲁斯,甚至还邀请他放弃在苏格兰的抗争加入到十字军东征中,但是被布鲁斯婉转拒绝。年已登基为苏格兰国王的布鲁斯在班诺克本之战大败英军,取得决定性胜利,苏格兰实际上确保自己的独立地位,而腓力四世则在同年去世。布鲁斯在此后十多年内并未对盟友表现出太大的兴趣,直到他的幼子大卫于年诞生并成为他的继承人。布鲁斯为了确保大卫登基后能得到足够的支持和帮助,于是派出使者前往法国寻求再续前约。年新的法国国王查理四世面临着重新与英格兰开战的可能,与苏格兰签订科贝尔条约,答应在和平与战争中向苏格兰提供帮助与建议,苏格兰则答应如果英格兰与法国开战将派军队进攻英格兰后方。

(十六)年查理四世去世并无男性继承人,法国王权转到瓦卢瓦王朝。年布鲁斯一世去世,苏格兰王位由五岁的大卫二世继承。英格兰新国王爱德华三世支持约翰·巴里奥的儿子爱德华·巴里奥争夺苏格兰统治权,后者与英军进攻苏格兰,第二次苏格兰独立战争开始。法国新君腓力六世一开始拒绝按照条约援助苏格兰,避免其与同样有法国王位继承可能的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的矛盾升级。直到14年苏格兰局势万分危急时,他才同意让10岁的苏格兰国王大卫二世到法国避难。随后英法之间的矛盾逐渐升级,腓力六世没收英格兰王室在法国的封地,并放弃十字军东征的计划,命令法兰西地中海舰队开赴英吉利海峡对峙英格兰。爱德华三世不得不开始针对法国备战,无力再支持自己在苏格兰的傀儡巴里奥,苏格兰反抗军开始扭转不利局面。17年英法百年战争正式开始,这也成为苏格兰独立战争的转折点。年在法国居留七年的大卫二世回到苏格兰,正式领导独立战争,并不断骚扰英格兰边境,声援法国。腓立六世写信给大卫,以血脉与友谊等言辞恳求大卫对英格兰进行更大规模的进攻,以帮助其越来越不利的战局。年法国军队遭遇克雷西惨败,而不到两个月如约进攻英格兰的大卫也在内维尔十字之战大败,自己都被英军俘虏。老同盟双方同时遭遇决定性失利,同盟陷入休眠状态。幸而爱德华三世也无力乘胜追击,在取得大片法国领土后与法国议和。而且也并没有再度支援其傀儡巴里奥,只是将大卫二世收押并索要赎金,之后二十年内三个国家都处于休整期。

(十七)年苏格兰斯图亚特王朝的第一代君主罗伯特二世登基,再度寻求与法国的合作,双方签订文西内条约。年军事成绩显赫的爱德华三世去世,法苏两方都开始策划新的举动。年查理六世继承法国王位,并于18年以四万金法郎、一千套盔甲、一千名士兵的条件使得罗伯特同意重新向英格兰开战。不过这些士兵以及他们的随从在苏格兰的日子并不太平,由于当时苏格兰远远比法国贫穷、落后,这些人在苏格兰与当地的人民和军队不断发生矛盾,而且苏格兰军队惯用的运动战游击战也是这些法国正规军完全不能适应的。不过最终英格兰军队没有占得任何便宜,这也是双方在老同盟中第一次真正近距离合作。年英格兰此后威名远扬的亨利五世继位,开始大力针对法国进行军事行动。而患有精神病的查理六世则完全不是他的对手,法国军队屡屡在重大战役中失利。年查理六世签订条约将亨利宣布为法国王位继承人,法国几乎与一百多年前同盟刚刚建立时的苏格兰一样到了亡国的边缘,在此最危难的时刻查理向苏格兰求援。9年至年间有1.5万名苏格兰人来到法国参与对英战争,他们彻底改变法国由于当年那些在苏格兰的不愉快经历而产生的不良印象,以在战场上的骁勇而闻名,并协助赢得关键性的博日之战。苏格兰军团成为法国皇家军队的正式编制,并有多人在法国获得封地,直到年苏格兰军团在之前多次战斗中伤亡渐多才正式解体,但是小股苏格兰人的武装力量仍然留在法国对英作战。一般认为总计有万名苏格兰人在这段时间来到法国帮助其维护独立状态,是法国国家和民族最危难时刻不可忽视的重要依仗力量。

(十八)年法国新君查理七世派遣使者要求为其子迎娶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之女玛格利特,双方达成协议。苏格兰答应的嫁妆是六千名士兵,而法国则允诺詹姆斯在获得对英胜利后的封地。不过此时英法百年战争的焦点已转移到圣女贞德身上,她率领的军队中也有大量的苏格兰人。年玛格利特正式出嫁,老同盟双方完成第一次王室联姻。年百年战争结束,老同盟不再是双方生死攸关的联系,英、法、苏三国关系也开始发生微妙的转变。路易十一在位期间苏格兰多次获悉其在与英格兰的交涉中表现出对于苏格兰的漠视,苏格兰权贵对于法国的情感第一次发生动摇,三国的关系不再是清楚的法苏同盟对抗英格兰。年詹姆斯四世与法国签订新条约,再续老同盟,但是年他又与英格兰国王亨利七世签订“永久和平条约”。虽然他拒绝亨利提出的中止老同盟的要求,但詹姆斯也答应之后的法苏同盟条约不应该针对英格兰。年英格兰历史上最具盛名的君主之一亨利八世登基,重新开始称霸一方的计划。英法关系破裂下苏格兰不得不再次做出选择,年詹姆斯最终决定按于法国之前的约定入侵英格兰,结果在弗洛登战败身死,被称为苏格兰历史上最无意义的一场战役。4年法国路易十二却与亨利八世和解,并且拒绝派遣他手下具有苏格兰亲缘的阿尔巴尼公爵到苏格兰,协助解决詹姆斯四世战死后其年仅一岁的儿子詹姆斯五世继位后的混乱局面,苏格兰人对此形同背叛的行为大为恼火。

(十九)年詹姆斯终于长大成人并开始亲*,年他迎娶法国王室贵族之女玛丽,老同盟似乎又重现复苏的机会。此时欧洲各国最大的争端已经转向宗教改革,苏格兰国内的基督新教势力不希望看到与法国的进一步联合。年詹姆斯五世去世,仅留下一个几天大的女婴,即之后的玛丽一世。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试图通过武力为其子迎娶玛丽,从而继承苏格兰王位。但是玛丽一世的母亲玛丽王太后却将她送回自己的故乡法国,并于年嫁给法国王储弗朗索瓦,后者于次年继法国王位,玛丽同时成为苏格兰女王和法兰西王后。由于法国是坚定的天主教势力范围,这次婚姻引起苏格兰国内新教支持者的忧虑,他们开始积极的寻求终结天主教通过法国对苏格兰持续施加影响的办法。年属于新教的伊丽莎白一世登基成为英格兰新君主,英格兰突然因为宗教原因成为盟友而不是对手。年宗教改革下的苏格兰议会在玛丽远在法国时单方面拟定爱丁堡条约,明确表示要终止与法国的同盟关系。虽然这一条约始终没有得到玛丽女王的正式批准,但是却实际上迫使所有法国在苏格兰的天主教势力撤离,两个国家长达年的同盟关系也由此终结。爱丁堡条约是英格兰与法国之间有关苏格兰的条约,年,苏格兰女王玛利之母洛林的玛利企图镇压新教改革者,引起新教贵族的公开反抗。法军进入苏格兰进行干涉,英军亦应新教贵族之请于年进入苏格兰。7月6日英法双方在爱丁堡达成该约,同意双方军队从苏格兰撤出,法承认伊丽莎白一世为英格兰女王,此后苏格兰新教贵族控制*局。

(二十)而玛丽在返回苏格兰之后也被新教势力的*变推翻,被迫传位给其一岁的幼子詹姆斯而自己则流亡英格兰多年,直到被伊丽莎白下令处决。伊丽莎白死后在新教下长大的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继承英格兰王位,苏格兰与英格兰开始迈向联合王国,与法国的特殊联系彻底成为历史。回到现在爱德华一世于次年起兵进攻苏格兰,推翻当时的国王并将苏格兰国王加冕时必须的命运之石夺走,送回西敏寺。但是此后苏格兰著名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聚集民众,在斯特灵桥击败英格兰大军。8年爱德华一世亲征,最终彻底粉碎苏格兰的抵抗,苏格兰几乎成为英格兰王国领土的一部分。年爱德华一世去世,苏格兰贵族和原王位继承人之一的罗伯特·布鲁斯加大反抗独立运动的力度,并被地方势力认可为苏格兰的新国王。年布鲁斯在班诺克本大败英格兰军队,取得实际上的独立,年苏格兰的地位获得罗马教皇的认可。年爱德华一世之孙爱德华三世签订协约承认苏格兰是独立国家,并许诺妹妹与罗伯特·布鲁斯的四岁的幼子大卫联姻,第一次独立战争结束。年罗伯特·布鲁斯去世,其子大卫二世继位且年仅5岁。英格兰又以继承权纠纷为由支持试图夺取王权的傀儡人物爱德华·巴里奥,于12年再次进攻苏格兰开始第二次独立战争。英格兰军队攻占领苏格兰许多城镇,并将其中的八个郡通过新拥立的傀儡国王的名义正式转让给英格兰。14年10岁的苏格兰国王大卫二世与12岁的王后(爱德华三世的幼女)到法国避难,苏格兰又一次处在被彻底征服的边缘。然而苏格兰当地贵族始终没有放弃抵抗,17年英格兰与法国长期的纷争终于升级为战争。爱德华三世不得不从苏格兰调回主力军队,对于苏格兰的控制逐渐减弱。年17岁的大卫二世返回苏格兰正式领导独立战争,国内士气大振兼之与法国同盟取得不小成绩。

(二十一)年大卫二世率大军入侵英格兰北部,在英格兰后方声援法国的行动。不过苏格兰军队此次在内维尔十字之战中遭遇惨败,大卫二世被俘虏后押送到英格兰关押,但是英格兰也无力再大举入侵苏格兰,其拥立的傀儡王巴里奥不久宣布放弃继承王位的要求回到英格兰隐居。年双方签订和约,大卫二世被释放回到苏格兰,但是苏格兰必须向英格兰支付高额赎金且分期偿还。年大卫二世去世,无子嗣。其父罗伯特·布鲁斯的外孙罗伯特·斯图亚特继位,称罗伯特二世,开始斯图亚特王朝。斯图亚特各任君主在位期间试图巩固王权,削弱过去百余年间经常掌握朝*摄*贵族的权利。不过最主要的是这个王朝奠定一个比较稳定的王室家族,之后几代君主都是父子直系传承,基本改变苏格兰之前数百年继位混乱的局面。15世纪和16世纪初经历数百年外国侵略后的苏格兰在各方面都有巨大发展。苏格兰从丹麦王国获得奥克尼和设德兰群岛的主权,最终确立迄今为止的疆界。文化教育上苏格兰建立四所古大学,在数量上一度超越英格兰。和英格兰的关系也很微妙,双方虽然心存敌意但是出于利益又不得不互相约束,更加在王室和贵族间通过婚姻加强联系和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一次联姻是詹姆斯四世迎娶英格兰都铎王朝的第一代国王亨利七世之女,此后斯图亚特王朝的后裔也同时有都铎王朝的血统。

(二十二)年詹姆斯四世为了遵守两百多年前与法国建立的“老同盟”同意入侵英格兰北方,帮助法国在欧洲大陆与英格兰的战事。苏格兰军队在英格兰境内遭遇惨败且全军覆灭,詹姆斯四世丧生,其子詹姆斯五世继位且年仅1岁,国家的实际控制权又落入摄*大臣之手。詹姆斯五世继承父亲遗志,继续亲和法国与英格兰为敌,虽然他先后两任妻子都是法国王亲贵族,但是有几个私生子。詹姆斯五世唯一的合法继承人却是在他临终前几天出生的女儿玛丽,詹姆斯五世在病中听到王后生的是个女儿是曾经说过一句非常出名的话:“因女孩而来,由女孩而去。”指斯图亚特氏的王位来自罗伯特·布鲁斯的女儿,却也要由他的独女而送给他人。年出世六天的玛丽一世继位,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决心让自己的幼子将来迎娶玛丽一世,从而名正言顺的获得苏格兰王位,但是玛丽一世的母亲却在其年幼之时就将她送回自己的故乡法国抚养。年15岁的玛丽一世嫁给了法国当时的王太子,一年后她的丈夫弗朗索瓦二世登基,玛丽一世同时成为法国王后。但是次年弗朗索瓦二世便去世,苏格兰与法国之间两百五十多年的“老同盟”关系也基本到此结束。年18岁寡居的玛丽一世回到苏格兰开始履行女王的权责,由于玛丽一世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刚刚即位为英格兰女王的伊丽莎白一世视她为重大威胁。因为伊丽莎白一世的*权信奉新教,而英格兰国内有大量天主教的支持者。同时玛丽一世由于其祖母的关系,也是伊丽莎白一世的表侄女,有继承都铎王朝王位的资格。伊丽莎白一世多次想为玛丽一世指定一个合适的丈夫缓解这种危机,但是都被玛丽一世拒绝。年玛丽一世与同属斯图亚特王族的堂弟达恩利勋爵(亨利·斯图亚特)结婚,并很快生下一子,即将来的詹姆斯六世。

(二十三)玛丽一世在不久后的内乱中被苏格兰贵族推翻,几次试图复辟无果后她不得以逃亡到英格兰,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因惧怕玛丽一世在天主教徒中的号召力和她对自己王位的继承资格将其拘禁18年多。年玛丽一世最终被处决,但是由于“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无后,玛丽一世的长子、已经继位苏格兰国王的詹姆斯六世也是英格兰王位的第一继承人选。玛丽一世在被囚禁期间曾穿的衣服上写着:“我的末日正是我的开始。”指她的儿子终将继承英格兰王位。年伊丽莎白一世逝世,指定继承人正是苏格兰在位国王詹姆斯六世(英格兰的詹姆斯一世),英格兰王国与苏格兰王国从此形成共主联邦。虽然仍然是两个独立国家,但是元首和最高权力的掌控却是同一个人,不过当时还没有联合王国的形式或者名称。年詹姆斯六世之子查理一世继位,不过英格兰要求*体改革的愿望已经很强烈,不久之后英国内战爆发,苏格兰各势力也积极参与其中,查理一世成为苏格兰各代君主中唯一一个被处决的国王。光荣革命后英格兰和苏格兰的王位继承曾经出现再度分化的可能,为了从此确立两个地区的关系,君主立宪制下的英格兰议会与苏格兰的议会达成协议,两个国家的议会正式合并。两个国家去除独立称号,改称大不列颠联合王国。两国公民享有共同国籍,商贸自由流通。这次合并在苏格兰争议极大,所以能最终实现的主要推动力是英格兰当时越来越强大的经济实力。持续八百多年的苏格兰王国从此消失,但已经是大不列颠群岛至今为止存在时间最长的*权。

二十一、哈罗德二世

谋继王位

(一)哈罗德·葛温森(2年-年10月14日)又称为哈罗德二世,是盎格鲁-撒克逊时期韦塞克斯王国的末代君主。在哈罗德一世统治时期哥德文伯爵曾与哈罗德一世密谋除去拥有英国血统的阿尔弗雷德王子和爱德华王子(即忏悔者爱德华),伯爵有理由相信不论自己以后立下什么功劳,爱德华永远也不会饶过自己的。因此在哈德克努特国王逝世之后,极力反对此时正在英格兰王国宫廷,享有近水楼台之利的爱德华王子继承英国王位。虽然爱德华王子的继位在国内受到广泛的欢迎,但无奈于反对者哥德文伯爵在英格兰王国的实力和影响力非常巨大,因而爱德华王子一直迟迟不能继任为国王。最后双方在共同的朋友出面调停之下,以爱德华和哥德文伯爵的女儿埃迪莎结婚作为不计前嫌的保证,爱德华才得以加冕称王。爱德华年轻时曾经流亡法国,在那里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因而非常重视诺曼人的语言、习俗等,这直接使得英国宫廷中不久之后充满许多的诺曼人。由于过于宠幸诺曼人导致后来诺曼底公爵威廉对英国的野心,大举入侵英格兰王国。凭借着爱德华信任的诺曼人掌握王国的很多公共事务,这激起英国人(尤其是大臣哥德文伯爵)的嫉妒和不满。

(二)在英格兰国内根深叶茂、盘根错节的哥德文伯爵势力,决定向这些国王的诺曼幸臣展开报复(当时的哈罗德二世在国内以东盎格利亚伯爵兼领着埃塞克斯),随后不久在布洛涅伯爵事件一事上,正式公开决裂哥德文伯爵与爱德华国王之间一直以来微妙的关系。哥德文伯爵早知决裂不过迟早,因而借口在威尔士边境御敌,秘密集结大军挥戈行在。国王当时驻跸格洛斯特不知有变,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国王急召诺森伯兰公爵西沃德、墨西亚公爵利奥弗里克发兵勤王。然后派人假装去向哥德文伯爵商讨议和,使他自以为国王已在掌中,迫于无奈不得不签下城下之盟。就在哥德文伯爵以为胜券在握之时勤王大军蜂拥而来,面对强大的王师在加上己方军心不稳,迫于局势压力的哥德文伯爵父子不得不仓皇逃亡弗兰德伯国。佛兰德伯国也称法兰德斯伯国,是在低地国家历史上存在过的一个古国,包括如今比利时东弗兰德省和西弗兰德省、法国的诺尔省以及荷兰的泽兰省南部。从年起佛兰德伯国的统治者佛兰德伯爵就成为法兰西王国最初的12个贵族之一,几个世纪以来他们在根特、布鲁日和伊珀尔等城市周围的庄园构成欧洲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在罗马时期弗兰德地区位于比利时高卢和下日耳曼尼亚省,居民为凯尔特人,直到日耳曼人攻占该地区并结束罗马帝国。

(三)流亡不久哈罗德二世便带回一支军队在怀特岛与重振旗鼓的父亲哥德文伯爵所率军队会合,这一次他们掌握制海权,封锁所有英国南部港口,英国的船舶都成为他们的俘虏。由于哥德文家族长期统治南方各郡而*羽众多,大军在南方补充整备后一路攻城略地,兵临伦敦城下。面对强大的叛军军势,爱德华国王不得不向其妥协。之后不久哥德文伯爵便离开人世,其子哈罗德入掌枢机。哈罗德入掌枢机后恭谦敬上,大为缓和国王与哥德文家族之间的宿怨。然而在表面恭谦敬上的脸面之下,是哈罗德不动声色的逐渐增加他在王国之中的威望,在掌职期间哈罗德运筹决策将领有自己原有领地东盎格利亚的墨西亚公爵的儿子阿尔迦驱逐出英格兰国境。5年阿尔迦逃到爱尔兰雇佣18艘战船的军队试图反攻并与威尔士人联合,在墨西亚公爵的斡旋下哈罗德不得不向墨西亚公爵妥协,恢复其子在东盎格利亚的统治。但没持续多久墨西亚公爵便离世,哈罗德抓住此机会再一次将阿尔迦驱逐出境。然而没过多久阿尔迦率领一支挪威军队重返东盎格利亚导致举国骚动,这让哈罗德愁烦不已,就在哈罗德苦无对策时阿尔迦不久也去世(年),消息传来后让哈罗德如释重负。威尔士的统治者格鲁福德·埃普·卢埃林在年击杀阿尔迦的叔叔埃德温,但在5年10月下旬卢埃林与阿尔迦联合,越过威尔士边境进入赫里福德郡击败拉乌尔伯爵攻陷赫里福德城,并在哈罗德伯爵率兵赶到前撤退。由于他的压力。阿尔迦重返东盎格利亚伯爵位置,8年阿尔迦再次被流放后卢埃林又帮助阿尔迦复位。

(四)年圣诞节后不久哈罗德奇袭威尔士王廷所在地里兹兰,卢埃林设法坐船逃脱,哈罗德破坏国王的宫廷和剩余的舰队。年哈罗德率军攻击威尔士南部海岸,其弟托斯蒂格则率领另一支队伍直驱威尔士内地,这次联合行动给予威尔士很大打击,年8月卢埃林被部下杀死,首级被送给哈罗德,并转送给忏悔者爱德华。哈罗德的野心一直不亚于自己的父亲哥德文伯爵,他处心积虑的不断增加自己在英格兰的权位,便是打算在爱德华逝世后抓住王位空缺的机会,继承爱德华的王位君临英格兰。但哈罗德二世知道爱德华一直排斥以及强烈憎恶自己和自己的家族,一直想方设法减弱自己的权势以及确立一个有资格的合法继承人,以免王位落入自己的手中。爱德华年事已高而朝不保夕,这一天在哈罗德看来已经并不遥远。但还有一个障碍有待于他去解决。哥德文伯爵恢复其权利和财产时曾经送人质给爱德华国王作为保证,包括一个儿子和一个孙子,爱德华为了安全起见将人质送往诺曼底公国监护。哈罗德害怕诺曼底公爵威廉支持年幼的埃德迦,用这些人质作为对付他觊觎王位的筹码,然而他并不知道的是威廉一世早已经对英国起了野心,成为他的竞争者之一。

(五)哈罗德在抵达诺曼底公国后威廉以最高的敬意和友谊款待哈罗德,交出人质,处处配合。并且向哈罗德透露取得英格兰王位的意向,开出诸多好处给哈罗德,请求他帮助自己。哈罗德被公爵的要求大为惊诧,但他不动声色还假意支持威廉,宣传自己对王位没有觊觎之心,甘愿辅弼诺曼底公爵成就王业,这让威廉非常的高兴。为了彻底笼络住哈罗德,威廉将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他,并且敦促他立下誓言。离开诺曼底公国后哈罗德继续在国内收买人心,壮大自己的*羽,并且唤醒国人对诺曼人的旧恨。在哈罗德看来誓言出于胁迫做不得数,况且置英国在外邦之下在所必毁。此后哈罗德的权位在国内逐渐增强,韦塞克斯成为哈罗德的私邑,诺森伯兰在其妹夫摩卡掌中,小舅子埃德温坐镇墨西亚,几乎整个英格兰的人民都拥戴于他。在国内如日中天的哈罗德已经觉得没有必要再掩饰下去,不久便公开宣布鉴于王室的唯一继承人埃德迦无能,禅代易统势在必行。在爱德华去世后哈罗德不等全国会议自由审议,也没有循例咨询全国会议的决定,便集合自己的*羽从他们的手中接受王冕。哈罗德在约克大教堂举行加冕仪式,正式称王君临英格兰。

诺曼人入侵

(一)由于英格兰国王忏悔者爱德华于年1月去世,这就触发一系列围绕英国王座的战争,这些觊觎王座的人遍布西北欧。他们中的挪威国王无情者哈拉尔·哈德拉达集中00艘船只、携带1.5万人的军队入侵英格兰,他于9月抵达英格兰海岸并汇合由托斯提·葛温森带来的更多的来自于弗兰德和苏格兰的补充兵员,托斯提在与他的长兄哈罗德(当时已被选为国王)争吵后被剥夺诺森伯兰伯爵的爵位后并于年被放逐。托斯提参与年春天以来的在英格兰的一系列失败的进攻,年夏末在前进到约克前入侵者沿乌斯河航行,在城外他们于发生在9月20日的BattleofFulford击败由墨西亚伯爵埃德温和他的兄弟诺森伯兰伯爵摩卡带领的北部英国军队。由于这次胜利入侵者得到约克的投降,入侵者在短暂的占领该城并掠走人质和给养后,又回到Riccall的船上。入侵者与诺森伯兰媾和以换取其支持哈拉尔德登上王位,同时也要求从整个约克郡给予更多的人质。此时哈罗德二世正在南英格兰防御从法国而来的由征服者威廉带领的入侵者,威廉是另一个英国王座的觊觎者,当得知挪威的入侵后他带着他的侍卫以及尽其所能召集来的领主日夜不停的一起快速向北。在4天内他的队伍从伦敦到约克郡一共行进英里,这速度绝对可以让挪威人大吃一惊。当得知挪威人已经要求在斯坦姆福德桥交接其他人质和给养,哈罗德二世迅速穿过约克郡并在9月25日于约定交接地点攻击挪威人,直到英军出现于入侵者的视野中入侵者才发现敌军已在眼前。在此次战役中挪威人大部被歼灭,哈拉尔三世也在战斗中阵亡。

(二)哈罗德虽然在斯坦福桥战役大破挪威军队,但自己的军队也是元气大伤。国王的兄弟曾直谏过哈罗德:“诺曼底公爵空国远来,孤注一掷,利在速战。但英格兰国王自战其他,有臣民拥戴,粮秣补给无难事。为确保胜利,国王理应尽量避免冒险犯难。”但哈罗德对这些忠谏一概置若罔闻,哈罗德急忙召集他所能找到的所有军队,然后南下御敌。在黑斯廷斯至伦敦的道路上布置他的军队。英王的军队为八千人以上且全部为步兵(英国士兵骑马到战斗地点,但到达之后下马步战),其中包括正规兵(通常为土地拥有者),专业战士包括皇家卫队,还有一些临时征集的农民士兵。前锋是一排用盾牌结成的盾墙,前锋之后是正规军,最后是农民,整个军队沿山脊布阵(阵亡士兵倒下之后,后面的士兵可填补空缺)。10月14日早晨威廉公爵亦将他的军队在英军阵前展开,诺曼底军队的军队数量与英军相仿,军团包括威廉自己的诺曼军团、盟军布列塔尼军团和法国与佛兰德军团,甚至还有来自意大利的诺曼海盗。诺曼贵族们提供威廉物资支持对英格兰的入侵以换取在英格兰的领地和头衔,诺曼军队以经典中世纪阵型展开,三个诺曼军团在中心,布列塔尼军团在左翼,法国-佛兰德军团在右翼。每个军团包括步兵,骑兵和弓兵并有弩兵,战斗开始时弓兵和弩兵站在战阵的最前列。

(三)战斗由诺曼弓兵和弩兵的齐射开始,但是由于诺曼弓威力不强,诺曼弩兵也未装备绞盘装置,所以无法穿透英军的盾牌,并且大部分弓箭飞到英军后方的地上,此轮弓箭攻击未对英军阵线造成任何伤亡或影响。诺曼军通常依靠拣敌人射来的箭以维持攻击,但是英军由于匆忙行军并未带弓兵迎战。接下来诺曼步兵和骑兵进行冲锋,由公爵本人和公爵的两个兄弟巴约的厄德和罗贝尔带领。在前锋线上步兵和骑兵与防守的英军正面交锋,但是由于英军使用威力强大的丹麦长斧导致这一轮攻击被击退,英军的盾墙仍然坚不可摧。然后左翼的布列塔尼军团与英军盾墙接触,由于对英军威力强大的防守没有经验和没有准备,布里多尼士兵迅速溃退。英军的右翼,在英王哈罗德的兄弟的带领下冲出阵型,下山进行追击。但是在平地上没有盾墙的保护的情况下,此部分英军迅速被诺曼骑兵冲垮并屠杀。诺曼领主们注意到英军士兵喜欢无意义追击的心理,开始命令诺曼骑兵重复使用“诈败”战术。在这一天中诺曼骑兵在英军防守阵线前多次进行攻击和溃退的表演,每次英军都会有一部分士兵追击看起来正在溃败的敌人,但每次都被诺曼骑兵回头歼灭。

(四)诺曼军终于停止攻击并重新集结,开始正面全力攻击英军盾墙,每次攻击都让盾墙弱一分,并留下大量的英军和诺曼军士兵的尸体。在这一天快结束时英军的防线已经几乎要崩溃,诺曼底军队的步兵和骑兵的多次冲锋已经令英军防线极其薄弱,英军的防线已经充满战斗力较低的农民军。但是威廉开始担心如果夜晚来临,那么他自己同样疲惫的军团必须休整,也许必须回到船上,那时他们将成为英国海军的猎物。为此诺曼军准备进行孤注一掷的最终冲锋,威廉命令其弓兵和弩兵再次站到前列。这次弓兵调整射击角度,大部分弓箭落到后方农民军的头顶,造成大量的伤亡。正当诺曼步兵和骑兵接近时,英王哈罗德因身先士卒而中箭身亡。君主殒命后英军气夺而全线撤退。诺曼底公爵威廉赢得黑斯廷斯战役的胜利,英国的前途从此刻得到决定性的决定。年10月14日哈罗德二世本人亦战死,诺曼底公爵威廉进入伦敦加冕为英格兰国王。

英格兰王国

(一)英格兰王国(年-年5月1日)是位于西欧的一个国家,在大不列颠岛的南方,包含英格兰与威尔士。年与爱尔兰王国组成共主邦联,年与苏格兰王国组成共主邦联。皇室的首要居住地原本是位于汉普郡的温切斯特,但伦敦和格洛斯特被授予同样的地位-特别是伦敦,从12世纪初开始已成为事实上的首都。伦敦成为王国的首都直至年,并继续保持英格兰首要城市的地位。该市亦是大不列颠王国(年–年)和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年–年)的首都,今日仍然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的首都。年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年和爱尔兰组成共主邦联,年合并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年12月6日英国被迫允许爱尔兰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但北爱尔兰六郡仍属英国。英国和苏格兰王国于年组成共主邦联,至年两国正式合并。在19世纪权力达巅峰时它统治的帝国跨越全球,伦敦是首都和最大的城市。英格兰王国并没有正确的成立日期,其明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七国时代开始,这七个小国家分别是肯特王国、东盎格利亚王国、诺森布里亚、麦西亚王国、埃塞克斯王国、苏塞克斯王国与威塞克斯王国。在8世纪时期在“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土地”上七个小国家,在不列颠沿海的劫掠的丹麦人和挪威人为主的维京海贼上岸建立丹麦区成立王国更让盎格鲁-撒克逊人谈虎色变。

(二)8世纪下半叶威塞克斯王国从众小国之中脱颖而出、日渐兴盛,其统治权也渐渐的压过其它在王国,这种情况则持续到9世纪。国王阿佛列率先以“全盎格鲁-撒克逊人土地之王”称呼自己,意思是英格兰的王。他的儿子长者爱德华在军事成就上超越他的父亲,对维京人成立的王国用兵,攻下丹麦区不少土地,建立起自己的统治权。年爱德华姊姊艾尔芙达的死,导致他年从他的外甥女艾尔夫韦安中夺取对麦西亚王国的统治权。年英格兰的最后一个王国诺森布里亚王国被长者王爱德华的儿子威塞克斯国王埃塞尔斯坦攻灭,威塞克斯国王彻底统一六国。埃塞尔斯坦是统一英格兰的第一人,他并不是法律上第一个英格兰国王,但事实上却是第一个。埃塞尔斯坦于年成功征服斯堪地那维亚约克王国的维京人,使其成为整个英格兰的第一位统治者。他成立威塞克斯王朝,在他的统治期间王室一直是英国的中心,王位由他同父异母的兄弟爱德蒙一世继承。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盎格鲁人和维京人间发生不计其数的战争,直到年威塞克斯王国将丹麦区上的斯堪地那维亚约克王国吞并战争才暂告一段落。英格兰仍旧保持着*治上的统一,然而在10世纪末期丹麦的维京人开始入侵英格兰,埃塞尔雷德二世在2年下令屠杀所有在英格兰境内的丹麦人来作为响应,这只是引起斯万一世和挪威的注意和战争行动。

(三)斯万一世于他余下的生命之中对英格兰筹划了四次全面入侵,年斯万被宣称为为英格兰国王与埃塞尔雷德二世抗衡。斯万于年2月2日逝世,他的儿子克努特大帝继续对英格兰作战。威塞克斯国王埃塞尔雷德二世于年4月2日逝世,他的儿子埃德蒙二世很快就被克努特打败。克努特同意与爱德蒙共治英格兰,但很快后者于年11月0日逝世,令英格兰置于丹麦的统治下。自此英格兰完全由克努特统治,是为丹麦王朝。丹麦王朝的统治直至年6月8日哈德克努特逝世为止,他是克努特大帝与埃塞尔雷德二世前妻,寡妇诺曼底的埃玛的儿子。哈德克努特没有自己的继承人,由埃塞尔雷德二世的儿子、他哥哥忏悔者爱德华继位,威塞克斯王朝复辟,盎格鲁-撒克逊人再度取回*权。年1月5日忏悔王爱德华驾崩,他并没有留下任何子嗣,王位由他的内兄弟哈罗德二世继承。而位于欧洲大陆上诺曼底公国的国王威廉立即宣称自己是忏悔王爱德华的姑表侄,拥有王位继承权。威廉率领一支由诺曼人组成的大军发动入侵英格兰行动,并于年9月28日在萨塞克斯地方登陆。年9月25日)哈洛德二世与他的军队在约克的斯坦福德桥之战获得胜利。他们行军穿过整个英格兰来对抗诺曼底公国的入侵,年10月14日两军在黑斯廷斯战役取重要的结果,哈洛德二世不幸兵败阵亡,其两位弟弟也战死沙场。威廉获得最后的胜利,自此威塞克斯王朝灭亡。诺曼底公国成功征服英格兰,他在年12月25日加冕为英格兰国王,建立诺曼底王朝。

(四)威廉一世即位后在*治上依附法国,下令编辑末日审判书,相当于现在人口、财产普查,通过此书他可以得到甫征服的国家的资讯,以便日后管理英格兰。《末日审判书》其正式名称是《土地赋税调查书》或《温彻斯特书》,又称“最终税册”,是由英王威廉一世制作的书籍。英王征服者威廉一世下令进行的全国土地调查情况的汇编,目的在于了解王田及国王的直接封臣的地产情况,以便收取租税,加强财*管理,并确定封臣的封建义务。年由国王指定的教俗封建主在全境进行广泛的土地调查,把全国划分为7~8个区,每个区包括若干郡,按郡、百户区、村的系统了解情况。调查内容包括当地地产归属情况,每个庄园的面积、工具和牲畜数量,各类农民人数以及草地、牧场、森林、鱼塘的面积,该地产的价值等。调查结果汇总整理,编定成册,称《末日审判书》。“末日审判书”这个名字意指它所记录的情况不容否认,犹如末日审判一样。还有说法是由于他派出的调查员个个如凶神恶煞,调查内容又极细致,使被调查者如履薄冰,好像在接受上帝使者的末日审判一样,所以调查结果被称为《末日审判书》。为了镇压国内盎格鲁-撒克逊人叛乱的威廉一世引入欧洲大陆的分封土地制度,将英格兰的五分之一土地作为自己的领地,同时藉由领主效忠、强化英王王权,引入法语和法国的生活习惯。诺曼人的征服整个改变英格兰的文化,甚至是其语言、习俗。

(五)威廉征服后建立起的强大王权对巩固封建秩序起了积极作用,他并没有计划将王国与诺曼底公国合并一起,不过身为诺曼底公爵的威廉仍然对法王腓力一世有效忠之心,独立的英格兰可以让他的统治不受到干扰。威廉一世死后相继由两个儿子威廉二世和亨利一世继位,年亨利一世驾崩外甥史斯蒂芬继位,欧洲大陆上的安茹国王若弗鲁瓦五世遂宣称其妻玛蒂尔达皇后有权继承英格兰王位,此后两人在各自势力支持下掀开长达19年的王位争夺战,英格兰陷入无*府状态,两派之间各有输赢,斯蒂芬一度被俘虏。年两派达成协议,规定斯蒂芬死后王位须由马蒂尔达的儿子安茹国王儿子亨利继承,次年斯蒂芬死亡后亨利即位,从此金雀花王朝取代诺曼底王朝。安茹国王亨利二世的即英王大位建立金雀花王朝,又名安茹王朝。他即位之后的领有诺曼底、安茹的领地,领地是英国中世纪时其他任何一代国王都无法比拟的。他执行制定法典,改革军队等一系列改革,使得当时的英格兰成为除神圣罗马帝国之外最强大的国家。自约翰一世继位后屡战屡败,广大领地由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兼并,包括家族起家的安茹国领土也只剩下海峡群岛。安茹帝国是12世纪后半叶开始由英王亨利二世及其直系继承人理查一世和约翰统治的帝国,安茹帝国幅员从苏格兰直到比利牛斯山。因为亨利之父为安茹公爵,因此三位国王都称为安茹国王。

(六)亨利于0年为诺曼第公爵,1年为安茹公爵,2年与埃莉诺结婚取得阿基坦公国。年亨利一世征服布列塔尼,1年亨利二世之子杰弗里任布列塔尼公爵,因此布列塔尼最后也并入安茹帝国。虽然这些土地原来都是法国国王分封的采邑,但是集中到一个人手里,对法兰西王国就是个严重威胁。4年亨利成为英格兰国王,直接统治全英格兰和南威尔斯,并对北威尔斯亲王的领土圭内斯拥有宗主权。安茹王国于1年吞并爱尔兰,直接控制该岛东隅,并在名义上统治其他部分。年苏格兰王狮子威廉一世在遭遇战中被俘,~年向亨利称臣纳贡。亨利想叫几个儿子分治他的帝国,这个计划引起多次内讧和战争。年亨利去世时,仅剩下理查和约翰二人。约翰从1年起为爱尔兰伯爵并臣属理查。理查除爱尔兰外拥有其父的所有领地。之后英国数次以收复失土的名义向法国开战,约翰在攻法国的战役中不停失利,他被迫向法国支付赔偿金。约翰被迫于年6月接受《大宪章》,与封建地主妥协。大宪章本质上是一个封建性文件,是保护封建领主的利益,但也有如保护市民贸易自由这样有进步意义的条文。但约翰不久就否认宪章,君臣之间内战连绵不断。他的孙子爱德华一世在2年击败威尔士王国末代王子卢埃林,他在年将威尔士亲王的封号赐给他的长子爱德华二世,从此以后威尔士亲王成为英国皇太子的封号。年法国由瓦尔德克王国接掌王位,英王爱德华三世依母亲血脉声称有法国王位继承权,开启英法百年战争。

(七)年国王理查二世(-年在位)为征集英法百年战争战费增收人头税,导致起义于年5月爆发,因领袖是泥瓦匠瓦特·泰勒而史称“瓦特·泰勒起义”,起义虽遭失败但震撼英格兰的封建农奴制度。年理查二世在远征爱尔兰王国时被兰开斯特公爵亨利四世囚禁至死,亨利四世夺去王位建立兰开斯特王朝。百年战争之中英国各地领国的旧贵族们建立起自己的武装,自兰开斯特王朝自成立起反对派约克家族因为无法接受而互相打不停,断断续续的玫瑰战争造成开斯特王朝和约克王朝轮流执*的情况。英法百年战争是17年-年间英格兰和法国的为了领土扩张和王位争夺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长达年。当时又是黑死病流行的时代,在战争和疫病的双重打击下英法两国的经济大受创伤导致民不聊生,英格兰几乎丧失所有的法国领地,但也使英格兰的民族主义兴起。14世纪末英格兰农奴制实际上已经解体,15世纪时绝大多数农奴赎得人身自由成为自耕农,他们在法律地位上分为自由领有农和公簿持有农。货币地租成为地租的主要形式,封建主阶级也发生变化,从富裕农民、占有土地的商人以及中小贵族中产生新贵族,他们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旧贵族的统治陷入危机,封建骑士制度日趋解体,经过5-5年的玫瑰战争旧贵族力量大大削弱,为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得到新贵族和资产阶级支持的亨利七世5年在波斯沃平原之役打败约克王朝的理查三世,随即称王即位,建立都铎王朝。

(八)亨利七世建立都铎王朝,通过迎娶约克王朝的伊丽莎白统一约克家族和兰开斯特家族两个家。玫瑰战争中大批封建旧贵族在互相残杀中或阵亡或被处决,新兴贵族和资产阶级增长为都铎王朝的君主专制*体的建立提供支柱。战争结束时英国已走上中央集权的道路,之后英格兰对欧洲大陆推行“大陆均势”*策,转往海外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家。在都铎王朝的开国国王亨利七世去世后其子亨利八世即位,亨利八世因为离婚问题和罗马教廷闹翻,于是成立英国新教且自己当教主,开始在全国强推宗教改革。查抄全英格兰多个教区,以改革的名义捣毁教堂,还通过圈地和围田侵占民用耕地手法积累大量金钱。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年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15~16世纪毛织业成为英格兰的“民族工业”,对羊毛的需求成倍增加。英格兰征服威尔士战争是年英格兰对威尔士的征服战争,1年后威尔士开展复兴运动,卢埃林·阿普·格利菲斯时达到高潮。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要卢埃林举行效忠礼,并于年发动对威尔士的征服战争。年1月爱德华征集40名步兵以及各种民工,采用罗马人的战略战术,在有利地点建筑城堡,并用交通网联结起来。威尔士被打败,卢埃林被开除教籍,向爱德华举行效忠礼。2年2月卢埃林之弟大卫向英格兰发动战争,开始时取得一些胜利。7月爱德华集结名重装骑兵、0名步兵和0名弓箭手打败威尔士,12月11日在比尔思附近的战役中卢埃林被杀。次年6月大卫被捕,10月被数马分尸,威尔士被征服

(九)地主把农场改为牧场,还通过圈地围田或侵占公地把小地产集中连成大片,这样一来大批自耕农失去土地而破产沦为流浪人。国王从年起颁布一系列血腥立法,迫使流浪人受雇于新贵族和资本家,海外掠夺和贸易也是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16世纪以后英国陆续组织许多贸易公司,进行海盗掠夺,码头官吏、海关人员、海军官兵甚至地方高级官吏都勾结海盗。海盗霍金斯贩运黑人致富,德雷克则在伊丽莎白一世赞助下劫掠西班牙美洲殖民地,伊丽莎白一世颁发“私掠许可证”,从此英国开始明目张胆,公开合法地抢劫西班牙来往于新大陆和欧洲的商船,并于7-年间进行震惊欧洲的环球航行。年英国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捍卫英国本土安全和宗教改革的成果。年伊丽莎白女王死后无嗣,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继承英国王位,称詹姆士一世(-年在位),开始斯图亚特王朝统治(-年,-年)。斯图亚特王朝首任君王为詹姆士一世,其母遭苏格兰贵族驱逐,流亡英格兰,后来因为暗杀伊莉莎白女王被处死,詹姆士低头讨好伊莉莎白。在伊莉莎白女王死后继承成为英国国王,是为斯图亚特王朝。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前半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实力日益强大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越来越不能忍受封建王权的专制统治。但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无视这些变化,坚持“君权神授”,致使矛盾激化。年11月议会向国王提出《大抗议书》,翌年1月国王企图逮捕议会反对派首领未逞而逃出首都,8月在诺丁汉向议会宣战。

(十)大抗议书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文件,年11月22日国会通过,同年12月1日向英王提出。文件比较集中地反映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利益和*治要求,揭露英王査理一世(—)即位以来的残暴统治,提出一系列的改革要求。如要求建立国王大臣对国会负责制度和限制主教权力,建议工商业自由发展等,是革命初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治纲领。该抗议书共条,皮姆起草,经过激烈的讨论议会终于以微弱的多数通过。《大抗议书》成为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上层分子长老派的*治纲领,列举查理一世近十年来的一系列罪行,指出天主教复辟的危险,提出进一步改革的要求。如实行工商业活动自由,建立大臣对国会的负责制度,限制主教的权力等等,于是《大抗议书》成为(英国革命初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治纲领。查理一世拒绝签署《大抗议书》并且撤销国会卫队,于年1月4日亲率几百名卫队士兵闯入国会企图逮捕皮姆、汉普敦等五名反对派领袖,结果遭到二千名武装市民和许多群众的拦阻,国王的阴谋遭到失败。议会成员围绕着《大抗议书》辩论得焦头烂额。最后赞成者占压倒性优势,《大抗议书》最终被通过并要求国王批准。查理一世看到《大抗议书》后暴跳如雷,立刻下令逮捕皮姆等人。但闻讯后情绪激昂的群众立刻行动起来保护这些议员,并且将王宫包围得水泄不通。由于伦敦及其周围地区已经成为议会的囊中之物。查理一世仓皇逃往英国北部的诺丁汉。年查理一世在诺丁汉竖起王军大旗向议会宣战,英国内战爆发,查理一世纵然拥有强大的王军,但向新世界宣战就意味着选择一条不归路。

(十一)克伦威尔率领的主要由信仰清教的自耕农和手工业者组成的一支骑兵队伍,新模范军在年6月纳斯比战役中击败王*军队。翌年国王被俘,年底查理国王逃跑。年2月王*势力乘机又挑起内战,在独立派、平等派联合打击下王*势力复被击败,第二次内战结束,年12月克伦威尔清除议会中的长老派,年1月0日查理一世被斩首,克伦威尔成为没有国王名头的国王,年克伦威尔成立英格兰联邦。由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支持让克伦威尔鼓励重商主义并大刀阔斧地实行改革,把清教徒的规定强行推行到全国。年4月克伦威尔驱散残余议会,12月建立护国*府,自任为护国公,将国号改为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联邦,实行军事独裁。克伦威尔在年去世,他的儿子理查·克伦威尔继承护国公一职。理查无法控制*府和军队,并于9年5月下台,各地陷入混乱。年2月流亡的查理二世回来重掌大权,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英格兰联邦灭亡。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查理二世巧妙维持着国内平衡,直至去世由他的弟弟詹姆士二世,由于詹姆士二世想重新信奉天主教。英国议会新教徒不满密谋,请荷兰执*者威廉三世派兵入侵英国,年威廉三世率两万精兵渡海攻入英国发动“光荣革命”。-年爆发的“光荣革命”,它所宣布的《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奠定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此后英国议会君主制逐渐形成和发展,与苏格兰合并为大不列颠王国。

#世界历史#

1
查看完整版本: 英国历史沿革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