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俄乌战争爆发后,瑞典、芬兰对俄罗斯的忧虑与日俱增。5月18日,两国一同递交了加入北约的申请。此举打破了芬兰奉行半个多世纪的中立*策,瑞典更是为此“丢弃”了已有上百年的中立国身份。▲两国领导人同时递交申请芬兰人对俄罗斯的抵触是刻入骨髓的,芬兰在年被沙俄征服,直到年沙俄在一战中灰飞烟灭,芬兰人才借机独立,建立起一个面积超过38万平方公里的现代民族国家。▲芬兰、瑞典(浅蓝色)申请加入北约(蓝色)独立伊始,芬兰便宣布自己为中立国,但20世纪30年代,崛起的苏联再度对芬兰产生巨大威胁。通过年的冬季战争,苏联从芬兰身上割取了大片国土,并入苏联下辖的俄罗斯加盟共和国。可苏联没有满足,甚至成立了与俄罗斯、乌克兰等加盟共和国平级的“卡累利阿-芬兰共和国”,准备借此吞并芬兰全境。▲俄境内的卡累利阿共和国此后,芬兰与纳粹德国结盟,结果在对苏作战中再度失败,被迫割地求和。至年,芬兰总计有12%的领土丧于苏联手中。芬兰经济严重受挫,甚至失去了北冰洋出海口。现在的俄罗斯联邦境内依旧还存在“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国”,是联邦的21个自治共和国之一。▲失去的领土(橘色)芬兰民族记忆中究竟留下了哪些不堪回首的“俄式印记”?芬兰又是如何丧失12%的领土的?一、俄芬“孽缘”高福利、高税收是如今北欧国家最显著的标签,人们很难在国际风云中见到他们的身影,但历史上的北欧也曾是弱肉强食的修罗场。10世纪后,瑞典与丹麦相继崛起。瑞典在13世纪末征服了芬兰并继续向波罗的海东岸扩张。大量芬兰人被征召进瑞典军队,为瑞典建立北欧霸权提供了力量支撑。▲瑞典在17世纪达到鼎盛18世纪初,崛起的沙俄在大北方战争中击败瑞典,迫使瑞典割让波罗的海东岸领土。瑞典保住了芬兰,但失去了北欧霸主的地位。到19世纪,俄国已成为欧陆一支重要力量,瑞典则沦为了欧洲二流国家,退出了对地区霸权的争夺。自年起瑞典开始执行中立*策,但这没能为它换来安全保障。▲大北方战争的结局年,俄国在未经宣战的情况下入侵芬兰,瑞典军队奋力抵抗,终因力量悬殊而失败。俄国成立芬兰大公国,由沙皇兼任芬兰大公,瑞典对芬兰余年的统治宣告终结。芬兰人保留了一部分自治权,但由于紧邻俄国首都圣彼得堡,沙皇*府从未放松对芬兰的管控。▲吞并芬兰俄国在19世纪80年代开始压缩芬兰的自治权并推行俄罗斯化。这激起了芬兰人的民族意识,甚至发生了俄国驻芬兰总督被民族主义者刺杀的事件。年,俄国卷入一战。俄军在战场的糟糕表现进一步激化了其国内矛盾。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推翻了沙皇*府。不久后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无产阶级发动十月革命又推翻了资产阶级*府。▲俄国西部的主要民族俄国国内局势一片混乱,芬兰地方*府抓住时机,于年12月宣布独立。刚刚夺取俄国*权的布尔什维克立足未稳,为集中精力稳定国内局势,布尔什维克领导的苏维埃俄国迅速承认了芬兰独立。芬兰为了在强国环伺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宣布将奉行中立*策。二、换地风波年苏联成立,其版图由俄罗斯、乌克兰等十余个加盟共和国组成。弱小的芬兰对身旁这个红色巨兽产生了忧惧。20年代,苏芬两国保持着外交关系,但两国彼此抱有敌意,经贸和人员往来十分有限。▲一战后的欧洲进入30年代,在全球经济大萧条背景下,法西斯主义横行欧洲。希特勒领导德国再度武装,对苏联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对此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提出“东方战线”构想,即拓展苏联西部国境线、扩大苏联势力范围,增加苏联的战略纵深。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是苏联的第二大城市,是苏联面向西方的重要战略支点,但当时的地缘环境对于列宁格勒却很不友好。▲列宁格勒对苏联来说十分重要列宁格勒深居芬兰湾内部,苏联想借此向外延伸势力,势必要控制整个芬兰湾,芬兰湾南北两岸的芬兰与波罗的海三国就成为斯大林“东方战线”的重要一环。从陆地上来看,苏芬边境距离列宁格勒仅32公里。一旦发生战事,列宁格勒几乎没有回旋的防守空间,芬兰的*治倒向决定着苏联经济重镇的安全。▲芬兰湾是波罗的海的一部分斯大林知道芬兰不可能乖乖投入苏联怀抱,他提出以平方公里的领土来换列宁格勒北部平方公里的土地。用斯大林的话来说“我们无法挪动列宁格勒,那我们就挪动边境线”。从年4月起,苏芬两国接连举行两轮会谈。芬兰以中立为由,拒绝同苏联签署经济军事援助条约,也不同意将芬兰湾中的几个岛屿租借给苏联。但为了不激怒苏联,芬兰书面承诺不会同其他国家缔结类似条约。▲斯大林与换地方案年,苏芬开启第三轮谈判。苏联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换地、取得芬兰汉科港的驻军权。虽然苏联提供的领土是索取的芬兰领土的两倍,但大都是苦寒之地。而芬兰被换土地上则分布着大量城镇,还有芬兰耗费12年时间修筑起的长公里,纵深达95公里的“曼纳海姆防线”(以时任芬军总司令之名命名)。▲曼纳海姆防线残存的堡垒一旦换地,曼纳海姆防线将落入苏联手中,就等于向苏联敞开了芬兰的门户。被沙俄统治的记忆、苏联的现实威胁让芬兰人果断拒绝了“换地计划”。年11月13日,苏芬谈判破裂。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威胁道“外交官已无能为力,接下来该军队发言了”。莫洛托夫的话很快就成为现实。年11月30日,芬兰各大主要城市突遭空袭。45万苏军在余辆坦克掩护下对芬兰发起全面入侵,苏芬战争爆发了。▲莫洛托夫苏军在梅列茨科夫将军统帅下,自北向南对芬兰的佩琴加地区、拉多加湖沿线、卡累利阿地峡发起猛攻。人口仅万的芬兰(苏联当时人口1.7亿)迅速组织起33万人的军队抵抗苏联入侵。苏军经过20年代的大清洗,缺乏有经验的军官,军事理论的落后和单兵素质的差异致使苏军进攻几度受挫。▲卡累利阿地峡是苏军的主攻方向由于兵员不足,芬兰选择将兵力集中在苏军主攻的卡累利阿地峡。此时战区的平均气温已降至零下30度,皑皑白雪覆盖了芬兰大地。身着白色伪装服的芬军脚踩滑板,在寒冷的战场上神出鬼没。芬军发挥本土作战优势,在正面战场大量击杀苏军士兵,上百辆苏军坦克被击毁。酷寒和芬军的袭扰让苏军的后勤难以为继,大批苏军因冻伤失去了战斗力。至年底,苏军伤亡人数超过5万,如此大的损失是苏联领导层始料未及的。▲冰雪中的较量盛怒的斯大林改用铁木辛哥为将。年1月,苏军开启第二阶段进攻,铁木辛哥集中兵力对卡累利阿地峡发起猛攻。在苏联的强大攻势下,曼纳海姆防线被突破。芬军无力再战,其他国家为免遭苏联报复也拒绝支援芬兰,芬兰被迫同苏联签署了《莫斯科条约》。▲芬兰领土损失(橘色)苏联付出了巨大代价,自然不肯轻易放过芬兰。芬兰被迫割让4.2万平方公里领土,是当初换地面积的15倍。芬兰东南部海岸线曲折,只能依靠塞马运河和维堡港出海,结果维堡和塞马运河下游都被苏联割走,致使芬兰东南部出海困难。▲出海困难芬兰还须修建一条连接苏联和瑞典铁矿区的铁路。苏军进驻战略位置重要的汉科港,苏联波罗的舰队得以前出到更远的海域,而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则暴露在苏军威胁之下。在苏芬战争的同时,苏联凭借《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势力范围划定,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与亡国命运相比,割地保命的芬兰似乎还算是“幸运的”。▲苏联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橘色)斯大林将原属俄罗斯的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国升级为卡累利阿-芬兰加盟共和国,芬兰割让的领土被并入这个苏联的第16个加盟共和国,芬兰裔苏联*治家库西宁成为该共和国领导人。之所以加入“芬兰”的国名,就是想让其成为芬兰人的“祖国”,为苏联最终并吞芬兰打下基础。战争让芬兰损失了12%的工业、17%的铁路以及近30%的财富。被逼签订城下之盟的芬兰人倒向纳粹德国,苏联的国防形势进一步恶化了。▲卡累利阿-芬兰加盟共和国三、极地血雨年初,纳粹德国也对西欧发起攻势,短短几个月内就横扫西欧。这刺激了希特勒的胃口,他将苏联定为下一个目标。年6月22日,余万德军对苏联发动了全面进攻。3天后,芬兰军队也侵入了苏联。苏军在德军的闪击战下节节败退,难以分兵抵御芬兰的入侵,开战2个月后芬兰就夺回了苏芬战争中的失地。芬兰人将这场战争看做是苏芬战争的延续,称其为“继续战争”。战场上的胜利鼓舞了芬兰民族主义者,他们希望占领原属苏联的东卡累利阿(该地区的卡累利阿人是芬兰人分支),实现“大芬兰”的设想。▲大芬兰年9月,芬兰占领东卡累利阿。苏芬战争中产生的40余万芬兰难民,在时隔1年后又返回了位于卡累利阿地峡的家乡。10月1日,芬兰军队占领了苏联卡累利阿-芬兰加盟共和国首都彼得罗扎沃茨克。此时列宁格勒(圣彼得堡)就暴露在南线芬军眼前,北线芬军也逼近了苏联在北冰洋沿岸的唯一不冻港摩尔曼斯克,凯歌高奏的芬兰军队却突然停了下来。▲芬兰的进攻和占领区(橘色)芬兰认为本国的目标是夺回在苏芬战争的失地,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大芬兰”计划。既然目标已经实现,芬兰人不想扩大战争规模。年底,苏联在莫斯科城下挫败德军攻势,德军闪击战计划破产。此后2年间,苏军先后通过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等战役逐步夺回战场主动权,由于德国渐显败像,芬兰自年起尝试与苏联议和。苏联坚持以苏芬战争和约为谈判基础,芬兰难以接受,双方战事继续。年6月,苏联集结45万军队,配备1.05万门火炮和架飞机,对芬军固守地区发起“维堡-彼得罗扎沃茨克攻势”。芬兰调动27万人进行抵抗,但无论是兵力还是装备数量都不及苏军。▲极地对决苏军夺占了卡累利阿地峡等地区,芬军主力得以幸免,但这场北欧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仍带给芬兰人巨大震撼。为免遭灭顶之灾,芬兰决定尽快达成对苏和约并退出战争。此时德军正遭受苏军的大规模反击,无力援助芬兰,更无力阻止芬兰与苏联媾和。年8月,坚持对苏作战的吕蒂总统辞职,芬军总司令曼纳海姆出任临时总统。9月初,苏芬两国宣布停火。▲曼纳海姆从苏芬战争到继续战争,苏联凭借体量优势获得胜利,可坚守祖国阵地的芬兰士兵却让苏联人付出了更大的代价。苏芬战争中芬兰以7万人的伤亡让苏联付出了32.3万人的伤亡代价。继续战争中,借助早期德军的支援和苏军的混乱。芬兰最终以22万人的伤亡,杀伤、俘获苏军超过65万人。但作为小国,芬兰终究无法击败苏联,只能选择向强权低头。▲被击毙的苏军,苏联赢得的是苦涩惨胜利芬兰同意:承认苏芬战争后的边界线、赔偿3亿美元、将通往北冰洋的出海口——佩琴加地区(面积1.04万平方公里)割让给苏联。该地区镍矿储量巨大,而苏联的军工产业亟需大量优质镍。获得佩琴加也扩大了摩尔曼斯克的战略纵深,苏联实现了与挪威的领土接壤。苏联要求芬兰境内的德军全部撤离,为了不给苏军进驻的借口,芬军武力驱逐了领土上的德军。二战结束后,世界进入冷战新格局。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地理上与苏联接壤的芬兰开始摸索自己的生存之道。▲芬军将德军驱逐出境四、摇摆的“中间人”二战后,芬兰一方面坚持与西方国家保持密切的经贸联系,同时又在东西方两大阵营间保持平衡。即便国内因战争千疮百孔,芬兰还是拒绝了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和苏联的“莫洛托夫计划”,不想因为经济援助而被某一阵营绑架。为避免苏联再度入侵,战后出任芬兰总理(-年又出任总统)的巴锡基维制定了一系列亲苏*策。▲巴锡基维年,苏联提出以7亿芬兰马克(约合1.2亿美元)购买一块面积为平方公里的芬兰领土。该地紧邻芬兰割让给苏联的佩琴加地区,拥有一座大型水电站,可以为佩琴加的苏联镍矿厂提供电力。芬兰没敢计较旧怨,痛快地与苏联达成购地协议。次年,苏芬两国签署友好合作条约。芬兰置身大国博弈的希望得到苏联认可,但条约中一些模糊的表述为苏联干涉芬兰内*埋下伏笔,芬兰被要求国内刊物不得出现反苏内容。芬兰还采购了少量苏联武器,成为少有的配发苏式装备的西方国家。▲年出售的土地(粉色)年,吉科宁出任芬兰总理,他延续了巴锡基维的亲苏*策。芬兰的“顺从”换来了苏联的认可,年苏联同意将汉科港归还芬兰。年苏联一改过去的反对态度,芬兰得以加入联合国。同年,苏联彻底放弃了合并芬兰的想法,卡累利阿-芬兰加盟共和国被降级,重新并入俄罗斯加盟共和国。虽名为卡累利阿共和国,但当地卡累利阿人口规模不足10万且大都俄罗斯化,当地9成居民为俄族(自70年代后当地人口呈下降趋势,如今约65万)。▲如今俄军中的卡累利阿人苏联的“善意”不是免费的,年秋,由于苏联不信任当时由社民*领导的芬兰*府,采取召回大使、冻结贸易谈判等一系列针对芬兰的制裁。迫使这届*府执*不到5个月就垮台,直到年,社民*改变对苏态度才结束了在野身份。该事件在芬兰史上被称为“寒夜事件”,在芬兰*治中首开“得不到苏联信任的**不得入阁”的先例。年,苏联以“柏林危机”为由照会芬兰,实际上是不满亲西方的总统候选人洪卡,最终洪卡退出竞选,吉科宁当选。吉科宁一方面延续中立*策,同时积极向苏联示好,终于在年从苏联手中租借了塞马运河南段使用权。年租金30万美元,租期50年,解决了因苏芬战争造成的芬兰东南部出海困难的问题。▲吉科宁(右)会晤美国总统(左)吉科宁的总统任期一直持续到年,成为迄今在任时间最长的芬兰总统。巴锡基维奠定的*策基础被吉科宁严格执行了30余年,这也被称为巴锡基维-吉科宁路线,即“芬兰化”。有人认为“芬兰化”是向苏联出卖芬兰的主权利益,诚然冷战期间芬兰为该*策付出了不少代价,但也赢得了稳定的发展环境。“芬兰化”并不意味着芬兰一味听从苏联,“芬兰化”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小国和社会主义大国成功和平相处的典范,使芬兰逃脱了其他波罗的海国家的命运,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波罗的海三国成为苏联的一部分到上世纪70年代,凭借良好的外部环境,芬兰的工业生产增长5倍,形成以森林工业和金属工业为经济支柱的现代化国民经济结构。年底,苏联的红色大厦在寒冬中倒塌,芬兰的邻居从苏联变成了在经济泥淖中苦苦挣扎的俄罗斯。芬兰旋即在年与瑞典、奥地利一道加入欧盟。芬兰在经济上强化了与西方的联系,在军事领域仍恪守中立。为缓解经济危机,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曾非正式的提出想把苏联割占的领土出售给芬兰,但俄芬两国最终并未就此展开对话。如今的芬兰民众有近7成不支持收回被割占领土,因为当地的经济落后,融入芬兰需要花费约0亿欧元,芬兰人不想为此买单。而且此地的居民已换成俄族人,如果人随地走,那么俄裔人口将占到芬兰人口的15%左右,将会带来不少的*治问题。▲芬兰依赖俄罗斯的能源21世纪前20年,俄芬之间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双边关系,两国能源合作尤为密切。截至年,芬兰每年总能源消耗的34%进口自俄罗斯,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短时间内无法消除。俄芬两国在年续签了塞马运河租借协议,租期延长50年,但年租金上涨到万美元。▲维堡(原芬兰第四大城市,今属俄罗斯)年俄乌战争爆发后,芬兰再度感受到威胁。俄军在战场上不尽如人意的表现也打消了芬兰的芥蒂。芬兰认清如今的俄罗斯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红色巨兽”,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军事上,都不能再对芬兰指手画脚,芬兰在5月份正式提出了加入北约的申请。虽然土耳其、克罗地亚等北约成员国出于各自利益宣布反对,但芬兰仍得到了美英等国的鼎力支持。芬兰与邻国的瑞典放弃了悠久的中立*策,彻底倒向西方,给欧洲地缘格局带来了新的变数。▲北约秘书长与芬兰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