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伊尔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走进青春迷惘的森林
TUhjnbcbe - 2023/5/27 20:41:00

近日,随手翻开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我竟被作者诗意般洗炼优美的语音,书中哀婉凄迷的爱情,和在那座充满了沼泽泥泞的幽暗青春森林里的寂寞与感伤、孤独与放荡、救赎与迷惘深深吸引。正如越川芳明所说:“小说此故事向彼故事的推进与跨越竟如抹了油的钢轨一样光滑流畅。翻开书页,我们就像坐在下坡时的喷气式过山车一般体味到一种风驰电掣的速度感。”作者似剥茧抽丝,把青春期的茫然惆怅描述得淋漓尽致。与其说它是一部恋爱小说,倒感觉更像是让内心不断成长的青春物语。

细雨霏霏,楼上的一位耄耋老人走完了她一生的坎途,哀乐阵阵,空气中飘荡着无尽的哀愁与感伤。那些在我们生命中留下深刻印记的流年往事,那对已逝亲人和朋友的追忆与缅怀,也让我们对本书的题词“献给许许多多的祭日”有了更贴近人心的解读。故事是以主人公渡边唯一的好朋友木月,在17岁毫无征兆出人意料地自杀开始的。踏进青春这座似迷宫般扑朔迷离的森林,渡边像瞎子过河般摸索着前行,他特立独行而寂寞迷惘。死亡俘获了木月,也让渡边在活得好端端的青春时代,头脑中凡事居然都以死为轴心旋转不休。他深刻领悟到,“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与木月青梅竹马感情甚笃、优雅娴静的直子,早已把对木月的爱融入了生命。木月的死,让直子的内心跌入了那个“混杂了这世界所有黑暗的一种浓稠黑暗”的野井中,她像个失魂落魄的魅影,痛苦而哀怜地活在自己的悲惨世界中,那种内心撕裂般的痛楚,折磨得她精神恍惚,幻听不断。她让渡边爱怜而心碎,渡边使出浑身解数,希冀她恢复正常和自己共同生活。但直子在数度挣扎与煎熬中,在如同她内心世界一般昏黑的森林深处勒紧了脖子香消玉殒。

在这部小说中,渡边身边的人一个个在青春的旅途中似误服了“迷魂丹”般失魂丢魄,丧失了生的勇气。17岁,一个像被诅咒的年龄,它像横亘在人生之路上的一个陷阱,活生生吞噬了木月和直子品学兼优的姐姐,让他们在花季年龄绝尘而去。渡边深爱的直子死了,被他视为女神般优雅高贵的初美,在无力改变恋人永泽的放荡不羁后,也绝望地割腕自杀。这部小说“既是死者的安魂曲,又是青春的墓志铭”。

所幸的是渡边穿越了幽暗的森林,遇到了阳光坚强的绿子,犹如听一曲低缓哀绵、压抑悲怆的音乐,绿子的出现,让乐曲瞬间变得明快、欢畅起来,她“简直就像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她独立有趣而活力四射,如寒冬逝去枝头的一抹新绿,她偶然闯入渡边的生活,却如一束阳光遍洒他幽暗而霉迹斑斑的内心丛林,他让渡边胸中升腾起一种希望和对生活的憧憬。

也正是这个明朗率真、像一朵傲迎灿阳绽放的太阳花般热情奔放的女孩,在矫正和修复渡边那扭曲的灵魂,驱散他心头蔓缠已久而挥之不去的阴霾。绿子说:“人生就像饼干罐,里面有喜欢的也有不喜欢的,当生活很难的时候,就好像在吃不喜欢的饼干,那么剩下的就全是喜欢的了,总会苦尽甘来。”这段精妙的比喻,让读者也是莞尔遐思。迷失的人终归是迷失了,而生命中注定相逢而牵手走下去的人,却是生命中最美的遇见。

《挪威的森林》心理学价值也不容小觑。耳畔不时传来青春期自戕的惨案。阅读中,总能拨动内心共鸣的琴弦,让我敲骨吸髓般往回追溯,追忆我多年前,那段荒诞而悲惨的青春往事。我也曾像直子的姐姐一样,让雾霾弥漫整个心灵,固执而作茧自缚地沉湎于病态的抑郁与焦虑中,似傀儡般被负面情绪操纵侵蚀,让毒素在内心一点点渗透,蔓延。那种即使站在灿烂的阳光下,内心依然阴暗漆黑的感觉,是那么悲凉无助,它把人之为人的活力与灵气一丝丝消耗殆尽……

经历了地狱般的心灵历练,那种青春期的羁绊与迷失,已恍如一场梦魇。它虽带走了我的健康,但在不断地抗争与疗愈中,我内心的抗压能力也逐日提升。回首往事,竟有种卸掉包袱、破茧而出的蜕变感。当生命再次注入活力,那种重生的沧桑与觉醒,也丰富了人生阅历,充盈了心灵的色彩。

本文来自《心理与健康》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进青春迷惘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