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有点意外”的婚姻
杨振宁与翁帆的“老少婚”,尽管许多人都表示了“祝福的心愿”,但不无出于对这位德高望重的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的尊敬和尊重。从媒体报道中,不难看到有许多不愿说出来的话。翁家一些亲戚也有表示了“难以理解”。就是杨振宁未来的泰山翁云光先生也说,“我们觉得有点意外”。
以世俗思维去打量这场“老少婚恋”,当然很俗气。但想来想去,有点“意外”却也不是故意挑剔。这“意外”无非是这对未来夫妻的年龄差距。鲁迅与许广平的师生恋,是18岁的差距;陈香梅与美国飞虎队长陈纳德那场著名的“老少婚姻”不过是23岁差距;曾遭到宋家强烈反对的孙中山与宋庆龄的婚姻,也只有27岁的差距。杨振宁与翁帆的婚姻竟有54岁差距,是不是创下“吉尼斯记录”,我说不清楚,至少是“觉得有点意外”的原因之一吧。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说,“爱情这东西容易迷误人的识别力”。中国作家柯云路说,“男人和女人最难的事情,就是多年在一块儿生活下去”。尽管杨、翁在1995年就认识,那时翁帆只是作为一个年轻翻译担任杨振宁夫妇的接待员工作,以后“有好几年没有联络”。只是到了今年2月,翁帆才给杨振宁发出了第一封书信。“之后几个月杨振宁与翁帆有了密切联络,两人逐渐熟识”,跟着就在“电话上订婚”,堪称“热得快”。当然,对于杨振宁这样的名人,翁帆自然早就熟识而敬慕,然而敬仰不等于爱情。如此迅速升温,快步走进婚姻殿堂,就难免不使人感到些许“意外”了。翁帆父亲说,他的女儿“为照顾杨教授的晚年生活作出牺牲,这是一种美德”。倘若,仅仅只是“一种美德”,前去担当杨教授的生活秘书兼文字秘书不是更好吗?这就丝毫不会让人感到“意外”了。
既然是夫妻,也就回避不了夫妻生活了。说白了,也就回避不了关于性的问题了。恩格斯说:“婚姻不仅决定一个人的肉体生活,也决定一个人的精神生活”,明白说出,性是极为重要的精神生活。鲁迅先生说:“饮食并非罪恶,并非不净;性交也就并非罪恶,并非不净”,实际上就阐释了“食、色,性也”的道理。一位伦理学家说得更明白,“性,是感情的合理的称心如意的礼仪”。年龄的巨大差距,至少在生理上是不可能做到极为和谐的,这是无庸讳言的。因此,听到杨、翁恋情,引发一些“意外”之感是一点不奇怪的。
“意外”也罢,“难以理解”也罢,“不看好这种婚姻”也罢,杨教授连称翁帆是“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给我的老灵魂,一个重回青春的欢喜”。我们衷心祝福他们婚姻未来。
一旦媒体对杨、翁恋是“普及型”的关注,这就不仅是他们两个人的私事,至少会给不在乎年龄差距,依旧追求美满婚姻的人们以示范和信心。南京一位65岁的老教授,原来“怕社会压力,怕人家取笑”,现在他受了杨、翁恋情影响,也坦然满怀自信地走进婚介所,“欲觅一位青春小伴侣”。婚姻原本就是这样,只求两厢情愿。
名人可以老少恋,普通人的老年婚恋,也会少了许多绳索。社会有更多的宽容,生活也就有更多的色彩。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