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伊尔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英国历史沿革第六期
TUhjnbcbe - 2023/6/13 8:03:00

卡迪根之战

(一)11-12世纪来自法国西北部的诺曼人已大体征服英格兰全境,但渴望获得更多封地的贵族骑士与佛兰德斯雇佣兵却并不满足于现状,很快就将临近的威尔士地区也纳入攻击目标,并顺着古罗马与撒克逊先辈的步伐踏入这片山区,在那里他们将受到超乎想象的强劲抵抗。早在1世纪入主不列颠的罗马军团便曾控制过威尔士地区,但随着当时仍可开发的矿藏资源耗尽,帝国的官吏与士兵也很快放弃大部分定居点。等到全岛在年遭皇帝放弃后许多来自周遭山区和对岸爱尔兰的移民便迅速填补人口空档,在后来的几百年时间里他们会彼此分成数个不同的敌对阵营,也要抵御撒克逊-英格兰和维京海盗的双重夹击。好在有复杂多变的山林拱卫,才始终能确保大部分区域留在自己手里。新来的诺曼骑士远比旧式征服者更为可怕,这些法国化的北欧蛮族后裔不像维京亲戚那样乐于呆在沿海岛屿,也不像古代的罗马人那样习惯集中居住中心城市。甚至因内部的封建制度成熟,不容易像之前的盎格鲁-撒克逊人那样遭内斗分心,加上更为强大的骑兵战术与筑城技巧,足以在短时间内就竖立起多座石头城堡。依然停留在部落与早期国家阶段的威尔士人,自然难以在初期形成有效的反抗实力。

(二)外部威胁也促成威尔士各主要地区的团结,许多小型部落被迫抱团取暖并尝试再建立跨区域的共主王权,诸如欧文·格温内德这样的地方亲王就产生于这个动荡年代。尽管权力和享受的资源肯定不如封建化国王,但他们的确能在战时状态中调拨力量,形成对诺曼征服者的巨大威胁。在年1月的冲突中他们就以埋伏和突袭手法,击败获得中部塞迪贡封地的理查德公爵,不仅将之阵斩还顺手打死他麾下的名职业军人。这场战失败的消息很快随着罗马旧路传遍半个英格兰,此前的诺曼征服者还从未在不列颠遇到如此重大的损失。为了尽快惩戒叛军并夺回几座沦陷的城堡,担任封地治安官的罗伯特-菲茨从周遭区域招募援军,并带着足有1万人的部队重返当地。其中既有个慕名而来的骑士或扈从,也有领地内外的征召民兵,以及名来自弗兰德斯的雇佣兵。年10月他们翻山越岭进入威尔士地界,却在塞迪贡东北2英里的卡迪根发现有大批敌军活动。那是欧文利用个人威望从南北两头集中的名士兵,其中包括名传统重步兵、名尚不引人注意的长弓射手和人的辅助骑兵。考虑到当时的威尔士沿海尚存在不少维京或爱尔兰移民据点,这些人也可能以雇佣兵的方式参加战役。

(三)为了稳妥起见的罗伯特在率军度过一座桥梁后便到班茨沃伦附近的圆形山丘上布阵,较为善战的弗兰德斯雇佣军被安排在最前沿位置,包括配备弩的射手和使用短矛的重装步兵。在他们身后则是大量来自骑士封建领内的征召民兵,除部分弓弩手外也都是普通步兵。至关重要的诺曼骑士位于全军最后,作为将要发起决定性冲击的三线力量。欧文在目睹诺曼人列阵后也马不停蹄地下令全军展开为作战队形,大部分步兵组成庞大而单一的中央阵线,并由前方的长弓射手和两翼的骑兵提供必要掩护。自己则与少量亲卫队一起留在后排,作为能执掌全局的总预备队。尽管人数少于对手且单兵战力也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但阵营里的长弓却是诺曼骑士所不曾遇到的强劲武器。按照原先的计划罗伯特实际上希望战斗首先由威尔士人发起,这样既可以居高临下地运用弓弩,也能充分消耗那些蛮族勇士的宝贵体能。当个威尔士人率先靠近山丘便用手里的长弓开始抛射这个举动完全超出诺曼领主预料,也在最前列的弗兰德斯步兵中引起骚动,等对方逐步前进入自己的武器射程后他们才尝试用自己从欧陆上带来的弩开始还击。此时的长弓威力也随距离拉近而更加恐怖,甚至可以击穿小型盾牌或单层锁子甲,再加上威尔士射手数量更多和弓箭的射手速率更快,出现非常罕见的下坡压制上坡情况。诺曼将领只能不断让二线的征召民兵上前填补空缺,但这些人手里的普通猎弓也无法同威尔士长弓相提并论。尽管北欧系军队也确实有长弓类武器,但却不是以当地山区的紫衫木制造,所以还是在性能上落入下风。

(四)加上大部分民兵本身就缺乏头盔与盔甲,就在威尔士人的火力覆盖下损失更大。眼看自己的步兵损失巨大后罗伯特只能提前动用手里的王牌,名诺曼重骑兵开始迂回到两翼,然后向着山脚下的威尔士人发起大步冲锋。结果后者再次向着来犯之敌进行短距离平射,直接打断许多马匹的加速度运动。此时担任主力的名重步兵也逐步靠拢上来,长弓射手们便立刻退到他们身后躲避,于是被迫减速的诺曼贵族就以最为不利的方式撞入盾牌阵之间,开始异常艰苦的人马撕斗。欧文也适时地下令骑兵出动,从侧后方逐步包围了对手。诺曼骑士再善战也无法在大量步骑兵的夹击中反败为胜,最后依旧留在上坡的英格兰步兵开始为眼前的不利局面而自行撤退,他们的动摇也意味着整支诺曼军队的瓦解。除了罗伯特等少数人得以逃到附近城堡,更多人都转身奔向河流上的那座桥梁。结果因为人马数量太大而直接压垮这条救命通道,很多人只能脱下铠甲涉水游到对岸。威尔士人也绝不愿意放弃这种机会,以骑兵为先导追杀过来,造成诺曼-英格兰人阵亡。欧文则更是因为这种正面会战胜利巩固自己在威尔士大部分地区的威权,虽然他们对防御严密的大型城堡没有什么办法,却足以在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横行乡间。至于对长弓的大规模集中使用,也将在后来改变整个英格兰和半个欧洲的军事发展史。

金雀花王朝历程

(一)金雀花王朝在法国又名安茹王朝,王室家族是一个源于法国安茹的贵族,从12世纪起统治英格兰,首任英格兰国王是亨利二世。除家族原有世袭领地安茹伯国(年–年)外该朝曾统治过诺曼底公国(年–4年,年–年)、英格兰王国(年–年)、阿基坦公国(年–年),一度拥有从比利牛斯山到苏格兰边境的广大统治版图,后世称此时期的英格兰王国为“安茹帝国”。金雀花王朝的正式君王有八位,在年–年统治英格兰。年理查二世逝世后的英格兰由该朝的两分支系——兰开斯特王朝和约克王朝,这两家族因为王位争夺而爆发15世纪后半叶的玫瑰战争。金雀花王朝期间英国文化艺术逐渐成形,最能表现中世纪文学精神的诗人杰弗里·乔叟便处于这个时代,哥特式建筑在这时期盛行,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和约克大教堂正是根据该建筑形式重修的。*治、社会形态也在发展,如宪法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大宪章》便是约翰王签署的,英格兰议会、模范议会源于该朝。较专门的教育机构也建立起来,包括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金雀花”是亨利二世的父亲安茹伯爵若弗鲁瓦五世的绰号,据说若弗鲁瓦在帽子上插以金雀花,直到15世纪中期约克公爵理查将“金雀花”冠为姓氏,此后“金雀花”被作为安茹的若弗鲁瓦家族的代名词。安茹伯爵是宣誓效忠于法兰西国王的一个封建领主,第一代伯爵是法兰克贵族安热尔热。十字军东征时期安茹伯爵富尔克与梅利桑德共治,成为耶路撒冷国王。富尔克和梅利桑德的长子鲍德温继承王位,而富尔克和原配所生的长子若弗鲁瓦继承安茹。

(二)年若弗鲁瓦与亨利一世的女儿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五世的遗孀马蒂尔达成婚,由于马蒂尔达的弟弟早在1年因沉船事故去世,她被亨利一世及其封臣承认为英格兰王位继承人。年亨利一世去世,马蒂尔达的表兄斯蒂芬乘其身在海外之机率先加冕为王,此后两人在各自势力支持下掀开为时19年的王位争夺战,英格兰陷入无*府状态。年马蒂尔达一度俘获斯蒂芬并被承认为英格兰女王,但她因未能收拢人心而未及加冕,私生子哥哥兼盟友格洛斯特伯爵罗伯特即被斯蒂芬的军队所俘,她被迫释放斯蒂芬作为交换,斯蒂芬于年复辟。年两派达成协议,斯蒂芬仍是英格兰国王,但死后由马蒂尔达皇后的儿子亨利继承。年斯蒂芬去世,亨利继位,是为英王亨利二世。亨利二世继英格兰王位时还拥有诺曼底公爵领、埃莉诺带来的的嫁妆阿基坦公国和从父亲继承的安茹伯爵领,在英吉利海峡两岸都有大片土地,缔造名副其实的安茹帝国。亨利是个精力充沛的人,受过良好的教育经常和学者们商讨问题,他鼓励城市的发展,并亲自督导经济的增长。亨利二世是现代的法律系学生所熟知的中世纪英国国王,在他的统治下英国习惯法的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习惯法是由大法官法庭制定并执行的法律,它超越地方法庭和贵族法庭使用的种种不同法律,国王的主要封臣及其各自的小封臣之间的矛盾和争执一并归大法官法庭解决。习惯法是独立于国家制定法之外,依据某种社会权威和社会组织,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既非纯粹的道德规范,也不是完全的法律规范,而是介于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准法规范。

(三)9世纪晚期盎格鲁-撒克逊国王们就实现*治统一,现代国家实现司法上的一致。12世纪中期的教会与国家之间充满各种矛盾和问题,而亨利和时任坎特伯雷大主教的托马斯·贝克特在国王是否应该控制教会、国家法庭与宗教法庭之间的关系上存在分歧。年亨利手下的骑士谋杀坎特伯雷大主教,因而震惊基督教世界。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威胁要对亨利二世处以绝罚,亨利不得不屈服,他赤身表示悔罪并表示要领导十字军去巴勒斯坦。亨利着手于挽回斯蒂芬王时期英格兰的丧失的疆土,7年他施加外交压力,迫使苏格兰王归还坎伯兰、威斯特摩兰和诺森伯利亚。7年和5年亨利无法对付圭内斯的欧文和德赫巴斯的里斯的游击战术,对威尔士的征战无功而返,这些封地主要位于岛的东部,这些伯爵们在这里建立许多城堡来保护他们的封地。亨利的晚年遭到儿子们和王后埃莉诺的的反叛,其中理查王子与法兰西王腓力二世联合击败亨利,年亨利在希农逝世。狮心理查是亨利的次子,于年继承王座。理查不像他将时间花在英格兰事务上的父亲,在英格兰呆的时间并不多,他的声望来自于作为一名军事领袖所取得的伟大战绩,包括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战胜萨拉丁的穆斯林军队。理查一度还是塞浦路斯国王,年他将该岛售予亲戚耶路撒冷国王居伊。1年理查王因在战乱中受伤而英年早逝,理查死后事迹在英国民间广为流传,他的名字成为勇敢和勇气的代名词。

(四)理查的弟弟约翰是亨利二世的第四个儿子,先前因法国的领地已被全部封予他的几个兄长,没有可继承的土地留给他,故被称为“无地王”。由于兄长们已全部死去他于1年登基继承整个安茹帝国,亨利二世的第三子乔弗雷当时如果还在世将成为理查的继承人,但他早在年就病逝。乔弗雷的儿子亚瑟之前一度被理查立为王储并继承安茹伯国,法王腓力二世支持他接管金雀花王朝的欧洲大陆领地以及英格兰王位,因而与约翰发生军事冲突。但约翰将亚瑟杀害,并将亚瑟的姐姐埃莉诺软禁至死。约翰虽然因此坐稳王位,但诺曼和安茹的领主们发生叛变,法王腓力二世出兵征服金雀花家族在诺曼底和安茹的领地。约翰不甘失败于年联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兰德伯爵、布洛涅伯爵等向腓力二世进攻,联军在布汶战役中被腓力二世的法军击败,他最终丧失在法国的这些世袭领地。他还困扰于英格兰动乱,在贵族们的逼迫下于年签订具有限制王权的法律文件《自由大宪章》,这被认为是早期民主*治发展的标志。但约翰王力图摆脱大宪章的拘束,不久与辅助法兰西王太子路易侵略英格兰的贵族们发动战争,第一次诸侯战争爆发。开战后路易轻松占领几乎整个英格兰南部,年约翰王在陷于叛乱和分裂的国家中去世,他年幼的儿子被立为亨利三世。拥护新王的势力取得优势,次年路易王太子的军队撤出英格兰。

(五)威廉征服后建立起的强大王权对巩固封建秩序起了积极作用,虽有大封建诸侯时起背叛终未能压倒王室,但国王们连年对外征战需要诸侯们提供越来越多的军费。到金雀花王朝的失地王约翰统治时期(1~在位)君臣之间矛盾尖锐化,诸侯们要求维持封建的权利义务,约翰王却肆意践踏既成的封建秩序。他又在对外战争中失败,丢失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因此不仅大封建主,就连支持王权的中、小领主乃至市民也投入反抗国王的行列。在联合压力下约翰被迫于年6月接受《大宪章》与封建主妥协,大宪章本质上是一个封建性文件,是保护封建领主的利益,但也有如保护市民贸易自由这样有进步意义的条文。但约翰不久就否认宪章,君臣之间内战连绵不断。年亨利三世(~在位)为干预意大利战争又向诸侯索取军费,在年爆发的内战中孟福尔在一些诸侯、骑士和市民支持下获胜,一度俘虏亨利三世和王子爱德华控制国家。5年孟福尔召集有僧俗贵族、骑士和市民代表参加的大会,此为议会的胚胎。年国王爱德华一世(~在位)为筹集战费再次召集议会,除僧俗贵族外还有每郡骑士代表2人、每市市民代表2人参加,史称“模范议会”。议会此后经常召开,年获批准赋税权,14世纪又获立法权。从14世纪中叶起贵族和骑士、市民逐渐分别开会,慢慢演变出上下两院,议会的出现对以后英国历史发展有积极意义。

(六)模范议会是英国封建贵族的代议机构,中世纪时期的大会议、模范议会及14年由两院组成的议会都只是封建性质的等级代议机构,还不是近现代意义上的议会。但是模范议会本身还是有着重大的意义,因为它标志着英国等级君主制的形成与确立。5年1月德·孟福尔依靠贵族、教士和市民的支持战胜国王之后,以摄*的名义根据《自由大宪章》的规定在威斯敏斯特宫召集大会议,它创立英国议会的雏形,是英国议会的开端。年英王爱德华一世为筹集战争经费又召集议会,仿照大会议的代表成分,出席议会的除大贵族、教士外每郡有2名骑士代表、每个大城市有2名市民代表,有余名议员出席。此后议会仿此例经常召开,这次议会被称为模范议会。由于贵族议员和市民、骑士议员在根本利益要求上各不相同,每当这种议会召开时各郡骑士代表和市民代表经常单独在一起。亨利三世继位时年仅9岁,朝*最初由贵族彭布鲁克的威廉和德布尔伯爵主导,直到年国王才亲*。亨利未能成功恢复金雀花王室在法国北部领地,而他把不少头衔授予外戚(来自普罗旺斯的王后埃莉诺的亲戚),从而引起本土贵族的不满。年亨利不得不签订一项由孟福尔伯爵领导发起的旨在限制王权的《牛津条例》,同时由显赫人士组成的“十五人议会”协助国王治理国家,被后世认为是英国议会的起源。后来亨利三世故态复萌,贵族公然反叛,引发第二次诸侯战争(4年—7年)。4年孟福尔擒获亨利三世,成为国家的实际统治者。15个月后重振旗鼓的保王*在爱德华王子率领下在伊夫舍姆战役中击败孟福尔军队,叛乱逐渐被平息,亨利复位。亨利三世对美学富有热情,西敏寺和约克大教堂采用哥特式建筑风格重建。

(七)伊夫舍姆战役是英格兰第二次贵族战争中的战役,5年被孟福尔所俘的爱德华王子(即后来的爱德华一世)从监禁地逃脱后组织一支军队展开反攻,同年8月4日在伍斯特郡的伊夫舍姆与孟福尔军交战。此战持续时间不长,但死伤惨重。最终孟福尔被击毙,爱德华获胜,基本上粉碎由孟福尔领导的反叛,救出仍被关押的英王亨利三世。继任的爱德华一世绰号“长腿爱德华”,在位期间颁布大量法律法规,改善司法系统,使英国在其后的一个世纪没发生太大的改变,因此又被誉为“英国的查士丁尼”。自诺曼时代以来英王逐步在威尔士建立起领主权,由于圭内斯的格鲁菲德国王卢埃林拒绝效忠,年爱德华与之发生军事冲突并迅速取胜,缔结阿伯康威和约。然而卢埃林及其兄弟戴维德不久便撕毁合约继续抗争,爱德华王便在年—年开始发动对威尔士的征服战争,最终将它置于英格兰的直接统治下,年封爱德华王子为威尔士亲王。中世纪时候威尔士由许多地方公国分别统治,几乎没统一过。当英格兰受到诺曼人侵入时威尔士人也南进接邻英格兰的边界地区,在当地和威尔士东部建立一些贵族统治。威尔士北部和西部则逐渐统一在罗埃林大王等人之下。年英格兰王爱德华一世征服最后一个威尔士北部和西部的威尔士公国,两年后以《罗德兰法令》确立自己在该地区的统治。年2月7日他为了平息当地威尔士人而册封其出生于威尔士的儿子为威尔士亲王(后来继任为爱德华二世)。此一将威尔士亲王头衔封给英国君主长子的传统,至今持续实行。英王室直接统治这块地区,故称之为威尔士公国(4年—年),该公国之外的威尔士东部和南部地区仍然不受英王管辖。

(八)威尔士东邻英格兰,南临布里斯托海峡,北与西滨临爱尔兰海。威尔士公国的历史要比英格兰更加古老,前年时就有凯尔特人从欧洲大陆中部来到这里。此后威尔士的西北部地区最早出现称霸势力,祖先是西留尔人。西南方被爱尔兰人侵占,建立布莱秦尼奥克王国。中部地区的主要势力则是科诺伟部族,这些势力后来都被罗马帝国攻灭。4年~年威尔士是罗马帝国不列颠尼亚行省的一部分,后因日耳曼蛮族侵犯欧洲让罗马帝国被迫抽调不列颠尼亚的军队前去迎战,致当地防守空虚。东南沿岸屡屡遭受苏格兰地区的皮克特人的侵扰,当地的罗马贵族雇佣日耳曼人中的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帮忙防守,谁知这些雇佣兵突然叛变,反而开始攻击罗马贵族的统治区。而欧洲大陆的罗马帝国则对这一情况视而不见,不肯派兵救援。如此混战到公元6世纪初,不列颠人陆续退往岛西威尔士地区的群山之中,其中的布立吞人开始自称威尔士人,同时建立格温内斯王国这一罗马帝国继承国,其国王享有“不列颠人王”的尊称。威尔士人不断抗击盎格鲁-撒克逊人一事,孕育出亚瑟王的精彩传说。威尔士的凯尔特人在罗马帝国时期曾被罗马人统治,但并未被盎格鲁萨克逊人征服过。在中世纪时威尔士曾有众多凯尔特系小部族国家。威尔士人长期以来都对外来侵略进行顽强抵抗。年威尔士公国正式成立,年后威尔士被纳入英格兰的支配里,年威尔士和英格兰签署《联合法案》,自此正式和英格兰统合。威尔士虽然和英格兰统合,但威尔士人始终有很强的自国认同感。

(九)此后英格兰地区由盎格鲁-撒克逊人主导,开始所谓“七国割据”的历史阶段,威尔士同样群雄林立,格温内斯王国和先后出现的德赫巴斯王国、格温特王国、布雷切尼奥格王国。年英格兰七国之一的麦西亚国王奥发在英格兰和威尔士之间的海域筑堤,这个奥发堤坝是两地间第一个永久性边界。年开始维京人渡海攻击不列颠岛,称霸东南地带,直到年方被英格兰南部威塞克斯王国的阿尔弗雷德大王挥师击破,维京人被迫与之订立和约。阿尔弗雷德不断进取,将势力范围推至英格兰的东部和北部,后更以英格兰国王自称。他儿子长者爱德华继承父业,几乎将维京人彻底赶出英格兰地区,只留下诺森布里亚南部的约克地区尚存一息,史称斯堪的纳维亚约克王国,威尔士的小国王纷纷向他称臣。年长者爱德华去世,继承者艾塞斯坦灭亡约克的维京人王国。年7月12日苏格兰国王和格温内斯国王等出席会议,都表示追随艾塞斯坦。会后艾塞斯坦陈兵赫德福德地区的威河沿岸,迫使威尔士其余割据势力向他称臣纳贡,同时首次规定以威河作为威尔士和英格兰的边境。威尔士得到一段和平安稳的时光,诸侯基本服从格温内斯国王指挥。年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征服英格兰建立诺曼底王朝,他援引艾塞斯坦的史事降伏威尔士诸侯,以后威尔士诸侯长久附庸英格兰国王。年10月威尔士王公欧文·格温内德在卡迪根之战中率领威尔士军队迎击罗伯特-菲茨率领的一万诺曼王朝入侵军队,最终获得胜利,杀死敌军。

(十)年格温内斯王国的罗埃林大王征得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同意,把威尔士境内的全部王国撤销,同时成立威尔士公国并由罗埃林大王统治。年亨利三世的后继者爱德华一世动兵攻打威尔士,至4年征服全境,同年颁行“威尔士法”。爱德华一世接受威尔士人的要求,同意由一位在威尔士出生、不会讲英语、生下来第一句话说威尔士语的亲王来管理威尔士人,他把即将分娩的王后接到威尔士,生下的王子便是第一位“威尔士亲王”爱德华二世。英格兰国王和后来的大不列颠国王总是把“威尔士亲王”的头衔赐给长子,久而久之这个头衔就成“英国王储”的同义词。1年9月16日波厄斯亲王欧文·格兰道尔不满英格兰国王亨利四世的统治公开叛乱,年自封威尔士亲王,这是历史上最后一位持有威尔士亲王头衔的威尔士人。年他被英格兰军队打败并失踪,此事直接加强英格兰对威尔士的管理。年第一个《联合法案》在英格兰和威尔士通过,两国彻底联合。回到现在爱德华一世同样具有行使对苏格兰最高领主权的计划,但苏格兰跟威尔士不同,处于坎莫尔王室统治下。6年苏格兰王亚历山大去世,他年幼的孙女玛格丽特继位,爱德华抓住时机提出玛格丽特与自己的儿子、英格兰王位继承人爱德华王子结婚,苏格兰贵族同意这个提议(《博格姆条约》),但坚持一些苏格兰主权独立的主张。

(十一)年年仅6岁的玛格丽特去世,爱德华一世接受苏格兰“王国监护者”的邀请仲裁王位继承问题,他选择约翰·巴里奥作为新王。然而爱德华插手苏格兰事务、架空巴里奥的权力的做法引起苏格兰的不满,年苏格兰-法兰西同盟成立剑锋直指英格兰,随后持续三十多年的第一次苏格兰独立战争爆发。爱德华随后即行军事反扑,夺得象征苏格兰王权的斯昆石,在福尔柯克战役中战胜威廉·华莱士。但爱德华一世始终没能获得苏格兰的王座,年爱德华在对苏格兰发动第六次远征的途中逝世。王位继任者爱德华二世在国务上与父亲唱对台戏,爱德华二世不是精干的军事统帅,在班诺克本战役中败于苏格兰王罗伯特一世。由于对加弗斯顿这样的宠臣的滥加赏赐也激怒其他权贵,一些封建贵族聚集在国王的表亲托马斯周围谋杀加弗斯顿。爱德华二世具有他父亲的顽固个性,形成一种绝不受那些谋杀者们的控制的决心,另一个宠臣德斯彭瑟则引起更大的斗争。年爱德华的军队在巴勒布里奇打败托马斯领导的贵族叛军并处死托马斯,年王后伊莎贝拉与她的情夫马奇伯爵联合起来发动*变,在爱德华另一表亲亨利的帮助下罢黜爱德华。爱德华同意放弃王位以让他和伊莎贝拉的儿子爱德华王子继任,接着爱德华被押送到伯克利城堡,5个月后被谋害。

(十二)爱德华三世即位后由伊莎贝拉和马奇伯爵把持朝*,10年18岁的爱德华发动*变亲*,处死马奇伯爵并囚禁伊莎贝拉王太后。他推翻年承认苏格兰独立的《爱丁堡-北安普顿和约》,支持爱德华·巴里奥称苏格兰王与当时苏格兰的布鲁斯王朝的国王大卫二世抗衡,第二次苏格兰独立战争爆发。而这次战争是依据苏格兰-法兰西同盟关系的,与百年战争相呼应。年大卫二世在内维尔十字之战中被俘虏并被囚禁在伦敦塔中,直到年的伯威克条约签订后才被高价赎回。14世纪初法兰西王位继承问题浮现,年法王腓力四世有三个儿子,而他们没有留下任何男性继承人。年腓力四世的第三子查理四世去世,王位传予其堂兄瓦卢瓦王朝的腓力六世,标志着卡佩王朝的结束。根据封建法作为当时唯一在世的腓力四世的子女伊莎贝拉(爱德华三世母亲),爱德华三世声称其有权继位,而萨利克法典明确女性无权继承。随后腓力六世以爱德华“抗命”为由没收英王在阿基坦的领地,爱德华三世决定以武力实现王位继承的主张,直接引发金雀花王朝与瓦卢瓦王朝的百年战争。百年战争可分为三个阶段,17年——年是为第一阶段,这时期的战场上金雀花王朝占优势,年法兰西被迫签订布勒丁尼和约。

(十三)尽管当时黑死病一度席卷不列颠,但在爱德华三世在位期间英格兰法制和*府职能仍取得很大的进步。英格兰民族的认同感增强,这部分是由于对外战争的持续。爱德华三世还创立嘉德骑士勋章制,这被认为是贵族体制成型的一个重要标志。嘉德勋章是授予英国骑士的一种勋章,它起源于中世纪,是今天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骑士勋章和英国荣誉制度最高的一级。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获得这枚勋章,仅限于英国国君、威尔士亲王以及少数特例成员。只有国君可以授予这枚勋章,英国君主还可以授予少数超额佩戴者(包括王室成员和外国君主),英国首相无权建议或者提名佩戴者。与内阁任命仪式不同的是嘉德授勋仪式是完完全全的皇家私人事务,连掌管国家实权的英国首相也没有发言权。过去假如有一名佩戴者逝世的话,其余的佩戴者每人可以提名九名候选人(其中三名必须有伯爵或更高的衔,三名必须有男爵或更高的衔,三名必须有骑士或更高的衔)。君主可以在这些提名中选择必要数量的颁发嘉德勋章,但君主不一定需要选择受到提名最多的候选人。年维多利亚女王废弃这个提名形式,从此仅国君本人选择受勋人。从18世纪开始*府对向谁颁发嘉德勋章进行顾问参考,但是年乔治六世觉得嘉德勋章和蓟花勋章获得者太受*治关系影响,他与当时的首相和反对派领导人商讨后将这两枚勋章改为国君的个人礼物,因此国君在授予这两枚勋章时不必与*府商量。嘉德勋章还有一些特例佩戴者,这些人不算在上述的24名佩戴者的局限中。这些特例佩戴者包括王室成员,年乔治三世建立这个特例以使他的众多儿子不受这个局限限制,年他又将这个特例扩展到乔治二世的后代里,年这个特例再次被扩展到所有乔治一世的后代。

(十四)外国君主也可以成为特例嘉德勋章佩戴者,过去每次颁发这样的特例勋章需要一个特别的法令,但是从年开始英国国君不必特别的法令可以自行向外国国君颁发嘉德勋章,第一位获得特例嘉德勋章的外国君主是年俄罗斯帝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假如一个佩戴者犯了巨大的罪行比如背叛罪的话,那么英国君主有权剥夺其嘉德勋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数个帝国君主由此被剥夺其嘉德勋章,其中包括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和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参战后昭和天皇也被剥夺其嘉德勋章,但是战后伊丽莎白二世再次为昭和天皇颁发嘉德勋章,因此昭和天皇成为两次获得嘉德勋章的外国君主。获得嘉德勋章的人较其他骑士优先,其妻子、儿女和女婿也享受优先,但是女性获得者的亲属没有优先权。骑士团法官也享受优先权,不过这只是理论上的,因为所有的法官均获得嘉德勋章,由此就已经较其他骑士优先。而且过去总是一个英国国教会的主教任法官,而英国国教会的主教本身就已经享受优先权。晚年的爱德华逐渐变得老态龙钟,不仅难以妥善处理国内问题,而在对法关系上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年约翰二世在囚禁中死去,导致法国出现一个更加精干的国王即查理五世。百年战争的第二阶段于年开始,金雀花的军队由黑太子爱德华和冈特的约翰领导。年因为患上癌症的黑太子去世,次年爱德华三世也因病去世。

(十五)爱德华三世去世后王位由黑太子唯一存活的儿子10岁的理查二世所继承,理查二世初年由叔父冈特的约翰摄*,而议会一些人试图约束其*治影响,上层阶级存在着权力斗争。与瓦卢瓦王朝的战争是一项成本巨大的风险投资,为筹措资金时人头税此时被强行征收,而且税率逐年提高。年征税遭遇巨大的阻力,相当大程度上导致当年声势浩大的暴动。时年14岁的理查二世不得不跨上马背,会见起义军领袖时表现出超乎其年龄的*治家素质。年的议会中一些权贵们(包括格洛斯特公爵、沃里克伯爵、阿伦德尔伯爵、诺丁汉伯爵和国王的堂兄德比伯爵)对理查二世的顾问提出控告或上诉,甚至威胁到国王本人。次年国王最亲密的朋友牛津伯爵被击败,国王不得不屈服于这些权贵的要求。年理查二世开始进行报复,一些贵族遭到处决或流放。年冈特的约翰去世,他受驱逐的儿子、曾被理查剥夺继承权的亨利发动兵变废黜理查二世,是为亨利四世,兰开斯特王朝时代开始。因为理查二世没有子女,根据长子继承制爱德华三世的次子克拉伦斯公爵莱奥内尔王子的外孙、理查二世的表外甥、第四代马奇伯爵罗杰于年被确立为王储。年罗杰在爱尔兰为当地氏族所杀,他年仅6岁的儿子埃德蒙·莫蒂默继承王储,然而埃德蒙还只是个孩子,他的年纪不能为他自己树立威望。

(十六)年作为在世的最年长的爱德华三世之孙兰开斯特的亨利夺取王位,埃德蒙及其弟弟罗杰受新王监护,尽管针对亨利四世的叛乱随时可能发生,但他们还是得到体面地对待。亨利四世上台后首先面对的是欧文·格林杜尔和诺森布里亚的珀西,这二人分别在威尔士和英格兰的叛乱,王室最终在年的布拉默姆莫尔战役中取得胜利。而王后乔安娜被指修炼巫术,约克大主教理查德被国王处死等事件使得兰开斯特王室的声誉日下,当亨利四世因癫痫病死去时有人认为是上帝对他的惩罚。亨利四世为王的最后两年健康状况差,国王的职责大部分已落在威尔士亲王蒙茅思的亨利上。亨利五世14岁起从军,16岁时便指挥过对抗珀西反叛势力的什鲁斯伯里战役,年领导粉碎剑桥伯爵企图将埃德蒙·莫蒂默推上王位的南安普顿阴谋,展现祖先们的*治军事才能。什鲁斯伯里战役是英王亨利四世镇压贵族叛乱的战役,年诺森伯兰伯爵亨利·珀西与其子性急者亨利·珀西等发起叛乱,7月21日亨利四世率军在什鲁斯伯里以北与叛军交战,最终大获全胜。性急者亨利·珀西阵亡,其叔伍斯特伯爵托马斯·珀西在两天后被处死,但诺森伯兰伯爵不久被赦免。亨利五世有着恢复金雀花王朝早期庞大的安茹帝国版图的抱负,而那些失地都已纳入法国瓦卢瓦王朝的领地。亨利首先使用外交手段提出与查理六世的女儿凯瑟琳结成连理,当这一要求遭到拒绝后百年战争第三阶段(—)拉开序幕,这次金雀花王朝与勃艮第公国组成对法同盟。

(十七)对亨利来说这场战争有着两大*治动机,一是获得领地,二是团结王室成员一致对外,防止国内贵族伺机叛变。亨利表现出虔诚和亲近大众的姿态以弥补自他父王统治以来的国王形象,在阿金库尔战役中亨利领导远少于敌方的军队取得巨大的胜利,英格兰占领诺曼底、庇卡底和法兰西岛省的大部分,军事占领通过年的特鲁瓦条约获得确认。亨利五世如愿迎娶凯瑟琳,然而该条约没有得到查理六世跳过儿子查理七世的认可,年亨利五世在加冕为法兰西国王前的两个月在文森森林去世。年8月1日仅出生九月的亨利六世加冕为英格兰王,10月21日即法兰西王位,这是首次以法律文件的形式承认金雀花王朝对法兰西王位的主张后的登基,而且英王已占领法国北部地区,故而此次称王具有实际意义。亨利六世在位初年仍是个孩子,由其叔父格洛斯特公爵汉弗莱、贝德福德公爵约翰和博福特的亨利进行摄*。贞德和瓦卢瓦王朝的查理七世致力于收复失地展开大反击,将百年战争带入最后阶段(年到年),布列塔尼、诺曼底、加斯康涅相继被收复,英王在法国的属地只剩下大陆尖岬加莱。亨利六世性格温和,相较于发动对外战争他更注重于发展教育,创建伊顿公学、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等教育机构。此时的英格兰宫廷官员数量庞大导致王室支出过大,因此民怨四起,肯特和苏塞克斯发生杰克·凯德领导的民众叛乱,内部矛盾激化。

(十八)年开始亨利六世发生间歇性精神崩溃,约克公爵理查便被任命为摄*王和护国公,理查有着沃里克伯爵内维尔等*治盟友的支持,理查及其支持者们萌生约克王朝主义的思潮。当亨利六世神志不清时理查及其支持者们跃跃欲试于将这种思潮付诸行动,约克公爵理查有着足以对王座提出要求的王室血统,祖父是为爱德华三世第四子第一代约克公爵兰利的埃德蒙,母系出自爱德华三世次子克拉伦斯公爵莱昂内尔。王后安茹的玛格丽特较亨利六世机智果敢,对理查怀有敌意,动用兰开斯特王室贵族在朝中排挤约克家族势力,兰开斯特王朝与约克家族的纷争已经箭在弦上。5年—0年是玫瑰战争的第一阶段,5年首役圣奥尔本斯之战由约克方获胜,双方很快进行达成调解。安茹的玛格丽特坚持不让儿子威斯敏斯特的爱德华被剥夺继承权,紧张局势没有结束,*治斗争与暗杀行动没有间断,不久理查势力卷土重来导致战火重燃,0年北安普敦之役中约克方获胜,亨利六世被俘并被带回伦敦,兰开斯特控制区被限制于英格兰中北部。国会通过《调解法案》让亨利六世在世时保留国王称号,但由理查及其后代继承王位,兰开斯特方面是无法接受的,对南方发动进攻。在随后的韦克菲尔德战役中理查战死,首级被展示于城墙上,他的儿子埃德蒙和索尔兹伯里伯爵内维尔被兰开斯特*俘获并斩首。

(十九)约克王朝事业的领导落在理查的儿子爱德华肩上,玛格丽特与苏格兰王后盖尔德斯的玛丽结成联盟继续抗衡,苏格兰军队一度劫掠南英格兰迫使伦敦城门紧闭。约克的爱德华到伦敦时得到热烈的欢迎,约克方面宣布爱德华登基为王。1年陶顿战役约克*胜利后爱德华在西敏寺正式加冕,是为爱德华四世。亨利六世此后被监禁于伦敦,屈居苏格兰的安茹的玛格丽特母子,不久流亡至法国。爱德华四世比前任国王更勤*,而为约克王朝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沃里克伯爵内维尔不满爱德华四世迎娶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的婚烟决定,认为未能取得与自己功绩相称的器重和奖赏。沃里克伯爵内维尔的反叛计划被爱德华四世粉碎,内维尔逃至加莱。年内维尔帮助兰开斯特*人东山再起,成功进军伦敦,亨利六世短暂复辟,爱德华四世与弟弟理查前往勃艮第避难。年爱德华四世兄弟在勃艮第的帮助下登陆英格兰,在巴内特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并复位,亨利六世与安茹的玛格丽特之子威斯敏斯特的爱德华在之后的图克斯伯里战役战死,亨利六世被谋杀。爱德华复位后加强对*府的控制以谋求*治稳定,于是与法国签订皮吉尼条约。之后爱德华加强国有财产的管理,投资公用事业,如出版印刷界的威廉·卡克斯顿引进英格兰第一台印刷机。爱德华四世逝世后其长子爱德华12岁就加冕为爱德华五世,摄*权托于叔父爱德华四世弟弟格洛斯特公爵理查。

(二十)理查与爱德华四世王后的伍德维尔家族存在矛盾,也认为另一哥哥克拉伦斯公爵乔治的死与伍德维尔家有关。在理查的操控下英格兰议会通过一份确认爱德华五世与其弟什鲁斯伯里的理查私生子身份的决议,理由是爱德华四世迎娶伊丽莎白·伍德维尔时曾与他订婚的塔尔博特郡主还在人世。又因乔治因叛国伏诛议会禁止乔治子女继承王位,理查名正言顺地继承王位,是为理查三世。此后爱德华五世和约克公爵理查兄弟成为囚禁在伦敦塔的“塔中王子”,他们的最终下落不明,很多人认为他们死在伦敦塔中。理查三世在北英格兰有着坚实的*治基础,还设立北方委员会加强统治,英国纹章院也是他在位时期设立的。就在这时威尔士亲王米德海姆的爱德华于年夭折,而理查三世已是没有继承人的鳏夫,除了其兄乔治的弱智儿子爱德华外约克王朝乃至整个金雀花王朝都已没有直系男性继承人。就在这时打着兰开斯特家族旗帜的亨利·都铎这时突然冒出来声称有王位继承权,亨利·都铎的母亲玛格丽特·博福特夫人是冈特的约翰私生子之后,此前藏身于布列塔尼、巴黎一带。亨利集结法国雇佣兵,在得到苏格兰和威尔士的一些贵族支持后于年在米耳弗德港登陆,随后与理查三世展开博斯沃思原野战役。理查三世遭到诺森伯兰伯爵亨利·珀西反叛,同时德比伯爵不肯发兵,理查三世与效忠自己的诺福克公爵约翰·霍华德一同战斗至死。

(二十一)年亨利·都铎加冕称王,是为亨利七世,结束金雀花王朝及其支系的统治,开创都铎王朝。次年亨利七世与爱德华四世长女、约克的伊丽莎白成婚,虽说亨利七世属于兰开斯特派是牵强附会的(无继承权),但象征着兰开斯特家族与约克家族结合的都铎玫瑰即源于此。年有人冒充约克王朝继承人爱德华·金雀花的第十七代沃里克伯爵、约克*的残余支持者(如理查三世生前确立的继承人外甥林肯伯爵约翰·德·拉·波尔等)发动反叛,但在斯托克战役中战败,被亨利七世镇压下去。年第十七代沃里克伯爵被亨利七世处决,金雀花王朝的男性后裔断绝。年第一代克拉伦斯公爵的女儿索尔兹伯里伯爵夫人以叛国罪被亨利八世处死,金雀花家族血脉至此断绝。1~14世纪英国封建经济发展到极盛,农业耕作技术改进,城市发展,商品货币经济渗入农村。封建领主要求更多的货币,在农村开始用货币地租代替劳役或实物地租的“折算”过程。折算使少数富裕农民赎得人身自由,但广大农民群众纷纷破产,沦为农村的雇佣劳动者。~年横扫欧洲的黑死病夺去英国近半人口,由于劳动力短缺,国王爱德华三世(~在位)颁令规定劳动者必须接受低工资雇佣,否则予以监禁。城乡穷苦人民走投无路,被逼揭竿起义,牛津大学神学教授威克里夫和保尔等下层教士“罗拉德派”的改革宣传为起义作了思想准备。

(二十二)年国王理查二世(~在位)为征集英法百年战争战费增收人头税,导致起义于年5月爆发,因领袖是泥瓦匠瓦特·泰勒而史称“瓦特·泰勒起义”。起义虽遭失败但震撼英国的封建农奴制度,14世纪末英国农奴制实际上已经解体。15世纪时绝大多数农奴赎得人身自由成为自耕农,他们在法律地位上分为自由领有农和公簿持有农,货币地租成为地租的主要形式。封建主阶级也发生变化,从富裕农民、占有土地的商人以及中小贵族中产生新贵族,他们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旧贵族的统治陷入危机,封建骑士制度日趋解体。经过5~年的玫瑰战争旧贵族力量大大削弱,为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得到新贵族和资产阶级支持的亨利七世即位(~9在位),开始都铎王朝的统治。17年-年英格兰和法国之间为争夺领土而进行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之一,长达年,也是中世纪结束的标准之一百年战争对英格兰和法国的人民都是大灾难,期间又逢黑死病爆发,两国受到战争和疫病双重打击,普遍经济重创导致民不聊生。英格兰丧失所有的法国领地,但也使英格兰的民族主义兴起。之后英格兰对欧洲大陆推行“大陆均势”*策,转往海外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帝国。

金雀花王朝世系

一、亨利二世

亨利二世改革

(一)亨利二世(11年月5日—年7月6日)是金雀花王朝的首位英格兰国王(年10月25日—年7月6日在位),还是诺曼底公爵(0年—年7月6日在位)、安茹伯爵(1年—年在位)和阿基坦公爵(2年—年7月6日在位),外号“短斗篷亨利”。亨利二世所创立的金雀花王朝是英格兰中世纪最强大的一个封建王朝,该王朝本名叫安茹王朝。但是因为纹章用金雀花的小枝做装饰,所以通常人们叫它金雀花王朝。从他开始的几位国王也被称作安茹国王,因为英格兰只是他们那没有多少实际统一性的巨大领地的一部分。他与同时期的德皇腓特烈一世和罗马教皇亚历山大三世,被认为是全欧洲最有权力的三个人。亨利二世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的儿子,生于法国曼恩-卢瓦尔省的勒芒,他的父亲是安茹伯爵(美男子)戈德弗鲁瓦五世(他是玛蒂尔达的第二个丈夫),因此亨利几乎可算法国人。19岁时在他还是安茹伯爵时他与阿基坦的埃莉诺(0岁)结婚(后者因生育问题刚与法国国王路易七世离婚),亨利从母亲处继承诺曼底,从父亲处继承安茹,又得到阿基坦作为嫁妆。这使他实际上成为法国最大的领主,也造成他与路易七世的宿怨。在亨利的大部分生命里他企图以武力或智力战胜路易七世,亨利第一次来到英格兰是在年,以支持其母对英格兰王位的要求,但玛蒂尔达最终未能从布卢瓦的斯蒂芬手中夺得王位。不过根据斯蒂芬与玛蒂尔达的一项协定,亨利于年加冕为英格兰国王。

(二)亨利二世在英格兰进行一系列改革,加强王权的同时也将征收盾牌钱固定下来。他采用陪审制,提高王室法庭的地位,把大部分司法权力集中于国王手中,实际上亨利二世对英国习惯法的形成起到很大作用。5年英格兰籍的教皇艾德里安四世在一份文件中把爱尔兰赠给亨利二世,这份文件后来被认为无效,这很可能是亨利的*治阴谋,从此以后爱尔兰的命运就与英格兰紧紧相连。4年当亨利二世试图把教会的司法权也收回时,他与昔日的密友和顾问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贝克特发生冲突。贝克特请求教皇的干预,这触怒亨利二世。年12月29日四个男爵骑士显然是在亨利支持下在坎特伯雷大教堂刺杀贝克特,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威胁要对亨利二世处以绝罚。亨利不得不屈服,他赤身表示悔罪,于年5月21日在法国阿夫朗什大教堂公开忏悔,并表示要领导十字军去巴勒斯坦。年亨利二世首次侵入爱尔兰,令在都柏林之围中获胜的理查·德·克莱尔臣服于自己,年亨利二世在英格兰推行什一税。在亨利二世晚年时他的几个儿子争权夺地,因与后代争权夺位而在精上神饱受摧,而且时常发生叛乱。亨利二世认定自己的妻子怂恿儿子们反对他,遂秘密请求教皇允许他与阿基坦的埃莉诺离婚但未获同意。年7月6日他在悲痛中去世于法国希农,享年56岁,其遗体被葬在法国。

(三)亨利二世司法改革是英王亨利二世对英国司法制度所进行的改革,改革的内容包括:进一步完善法院组织体系,从御前会议中分设出专门处理民刑案件的普通诉讼法庭(后设在威斯敏斯特),并进一步扩大巡回审判的范围;在原有的基础上创立陪审制度,即通过《克拉灵顿诏令》(6年)建立负责起诉的刑事陪审团;通过颁布《武器条令》(1年)调整和充实地方警察和防卫力量的物质手段;通过制定《克拉灵顿宪章》(4年)妥善处理教俗司法管辖权的争端。通过改革英国法律获得重大发展,普通法在此基础上得以形成。克拉灵顿诏令是英王亨利二世颁布的有关陪审制度的法律,4年颁布的诏令规定王室法院的巡回法官在各地审理土地纠纷案件时,须从当地骑士和自由农民中挑选12名知情者做证人向法庭提供证言。这12名证人就是陪审员,如果证言一致时案件便据以解决,否则要重新增选陪审员,直到某种意见得到12人证实为止。后来英国诉讼中陪审员结论必须一致的原则正是从此时开始的,最初陪审制度只适用解决土地纠纷案件。6年亨利二世再次于其克拉灵顿行宫发布诏令,规定凡属暗杀、强盗、抢劫、窝藏罪犯、伪造货币和文件、纵火等重大刑事案件均须从当地居民中挑选12名陪审员向法庭控告,不仅要证明犯罪事实,而且要呈请法庭将被告逮捕审判,至此英国的陪审制度初步建立。克拉灵顿宪章是英王亨利二世为限制教会法庭权限而颁布的法律,4年于英王克拉灵顿行宫制定故名。宪章规定凡经教会法庭判决有罪的教士,必须移至普通法院进行审理和惩罚。教会法庭已经判决的案件,非经国王许可一律不得上诉于罗马教皇等,宪章的颁行加剧亨利二世与教会间的矛盾。

(四)其中有一条法令规定如在神明裁判中被判无罪的被告人必须在40天内离开其生活的地区,从这条法令可以看出当时的人民对神明裁判所决定的结果表现出怀疑甚至抵触。诺曼征服标志着英国历史上大变革时期的到来,威廉竭尽所能巩固自己的权利防止贵族们挑战他的威权。威廉于年在诺曼底离世,他有三个儿子。根据威廉遗嘱他的大儿子罗伯特得到诺曼底,二儿子“红脸”威廉获得英格兰,而他的三儿子亨利则得到一笔钱财。“红脸”威廉在一次狩猎中意外被一只箭射中身亡,于是亨利自己就于公元年8月在西敏斯特教堂加冕为亨利一世。亨利一世的女儿和法国安茹的伯爵“金雀花”杰弗里结婚,他们的儿子也被取名为亨利,年加冕为英格兰王亨利二世。在英国历史上亨利二世是“金雀花王朝”的建立者,他于2年和法国阿基坦女王埃莉诺结婚后,拥有整个法国西部(从诺曼底到西班牙边境)的领土。在亨利一世死后和亨利二世加冕前这段时间里英格兰国内的领主就支持谁继承王位分成几派,英格兰为此陷入持续十多年的内战。许多贵族利用混乱的时机巩固自己的地位,扩大自己的控制范围。当亨利二世继位(-)时王国已陷入混乱状态,许多严重的问题亟待解决。为了减少贵族的权利并防止以各种私人名义为借口发动战争,亨利二世迫使外国雇佣军离开英格兰。他还摧毁大量贵族自己非法修建的城堡,并扩大自己郡长的权利,同时他以民兵为武装依靠,这些民兵由英格兰自由民组成。以“hide”为基础的土地年税被取消,代之以一个臣民的年租金动产的一定比例为税收评定标准。

(五)在亨利二世即位前已经存在两种庭审方法,一是盎格鲁—撒克逊的“酷刑”审判法,二是诺曼人的“决斗”审判法,在两种庭审制度下证人们都被传唤到一起断言某人是否无罪。亨利二世的庭审制度改革产生一种新的庭审系统——巡回法庭和陪审团制度,在巡回法庭制度下亨利二世派出的法官到整个王国各个地方巡视以审查案情,这些法官被称为“巡回法官”。陪审员由当地的自由民中选出,他们组成的陪审团同巡回法官会面以审判某人。陪审员由12人组成,最开始他们只是作为证人,并不听取证据和作出裁决。但是到了后来证据的重要性在判决中越来越重要,到了最后陪审团承担听取证词以及做出法庭裁决的职责,原始的庭审方式最终被陪审团制度取代。亨利二世的巡回法官们作出的法庭裁定的依据主要以盎格鲁—撒克逊的传统和风俗为基础,因为当时没有成文的法律条文告诉他们如何处理案件以及惩罚违法者。法官作出的判决被称为“先例”/“判例”,所有这些“先例”反过来构成英格兰“不成文法”,又被称为“官制法”。不成文法是指国家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条文形式的习惯,习惯法是不成文法中常见的一种。由于它不是经国家机关制定的,所以也称为非制定法,有的法学著作把判例法也称为不成文法。它包括习惯法、判例法和法理三种形式,不成文法主要不仅指判例还包括惯例。

(六)英国的宪*体制决定他们就没有成文的宪法,这种形式的优点是不需要用词准确考虑周全地制定成文法,减少歧义的可能性。同时通过传统的惯例在出现危机的时候也可以做出迅速的反应,具有很强的弹性。当亨利二世准备改革教廷时遇到困难,在亨利二世的时代教会被看成是学术自由的守护者。被控有罪的牧师、僧侣在教廷接受控诉,但并不会受到体刑。被判有罪的人也要求获得神职人员的特权,只要他们能懂得一点拉丁文。亨利二世坚持在宫廷而不是在教廷审判有犯罪嫌疑的神职人员,他的改革计划和坎特伯雷教堂的大主教贝克特发生冲突。贝克特是诺曼商人的儿子,亨利二世亲密的朋友,他于年被任命为“英格兰总理大臣”。2年亨利二世任命贝克特为坎特伯雷大教堂的主教,以为能帮助自己改革教会。一年后一个被控谋杀的神职人员在林肯主教的教廷被无罪释放,亨利二世要求这个人应该在国王的宫廷再受审判,但贝克特拒绝。为了解决危机的亨利二世起草提高世俗法庭权力降低宗教法庭权力的“克拉伦登章程”,贝克特不情愿地签了字,但很快就反对该法律。亨利二世对贝克特的行为十分生气,有一次说道:“难道就没人替我除掉这个爱管闲事的牧师吗?”四名皇家骑士把国王的话当了真,在坎特伯雷教堂圣坛的台阶上谋杀贝克特。次日贝克特的遗体被葬于地穴里,他的墓地很快就成朝圣之地。亨利二世也在贝克特墓地前忏悔,贝克特在遇刺三年后的年被追封为圣者,这个事件被看作是教会的一次重大胜利。

都柏林之围

(一)9年首批盎格鲁-诺曼骑士登陆爱尔兰岛,但他们并非不请自来,而是受雇于失势的伦斯特王国君主迪亚拉米特。后者被从国王的位置罢黜,沦为自己所属小部落的酋长。为此他一度流亡到法国西北部的布列塔尼半岛,随后向当时的英王亨利二世求助。此时的亨利二世正统治着一个从英格兰横跨整个法兰西到比利牛斯山脉的庞大王国,但他并不满足于现状,时刻准备为自己开拓新的领地。因为现有的土地虽然在名义上臣服自己,但实际执掌者是各级封建贵族。国王若要增加自己的收入就必须扩充王室领地,爱尔兰人的求助让他看到自己征服西面大岛的希望。在流亡者向自己宣誓效忠后亨利二世允许他在自己治下的任意地区招募雇佣兵部队,首批人马包括0名骑士、60名侍从或平民重骑兵与60名配有乘马的弓弩手,这是诺曼骑士机动军队的标准配置,已经在历次战争中获得考验,迪亚拉米特就用这支小部队联合依然忠于自己的名爱尔兰土著士兵一起杀回岛屿东部。第二年更多盎格鲁-诺曼军队在东海岸登陆,他们当中就包括雄心勃勃的第二代彭布罗克伯爵--理查德-克莱尔,这名绰号“强弓”的贵族武士麾下招募个骑士和人的步兵部队。克莱尔希望为自己赢得一片新的封地,而他麾下的军队则来自英吉利海峡两岸的众多封建领和自由城市,他们同样为了封地、军饷和战利品而来到陌生的爱尔兰岛。

(二)面对内奸和诺曼征服者的联盟时岛上的爱尔兰人与维京人也立刻形成联合阵线,但他们之前还未遇到过诺曼人的骑士军队,在数次交锋中都败下阵来。入侵者也顺势洗劫大量乡村部落,并一举拿下非常重要的港口城市--都柏林。当时的都柏林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殖民城市,主要贵族和上层都是2-个世纪前来到爱尔兰的维京海盗集团后裔,他们不仅和本地的爱尔兰君主有联盟关系,还受到挪威老家的君主认可。都柏林也因为其贸易重镇地位,成为当时岛上最富裕的几个城市之一,因此在诺曼征服者占据当地后势必引起超乎以往的强烈反弹。年5月引来诺曼人的迪亚拉米特病死,已经和他女儿结婚的克莱尔马上宣布自己是新任的伦斯特国王,这种不符合爱尔兰习惯法的举动,很快引起全岛人的抗议。一个庞大的反诺曼联盟迅速形成,并决心用重兵夺回都柏林。首先行动的是被逐出都柏林的维京君主阿斯卡尔,由于自己还是挪威国王的封臣,所以他亲自赶到斯堪的纳维亚求救,因此获得一批挪威来的军队支援。在回程路上他经过苏格兰北部的奥克尼群岛与赫布里底群岛,又从当地的维京后裔中募集一批战士。最后又得到爱尔兰岛上其他几个维京城市与东部马恩岛维京人的支持,从而组建数千人的维京大军。一行人乘坐超过60艘北欧长船,浩浩荡荡地开抵都柏林城下。维京人很快就兵分两路展开行动,0艘由挪威雇佣兵控制的战舰在城市的东面海域巡弋,阻止任何来自英格兰方向的援军进入。其余的0艘以上船只则顺着利菲河抵达城市北部,并在那里建立营地。

(三)由于维京船只的载重有限,制造攻城武器的木料需要在本地搜集,阿斯卡尔的大军便开始缓慢的围城布置。此时驻守在都柏林的诺曼军队只有多人,他们当中既有来自英格兰和法兰西的骑士,也有随着骑士一并到来的布列塔尼与佛兰德斯雇佣步兵,甚至一些留下来效忠新领主的维京人和爱尔兰人。由于希望自己成为伦斯特王国的主人,克莱尔甚至与英王亨利二世也产生矛盾,后者下令断绝雇佣兵和物资输入,让已经登陆的诺曼军队成为瓮中之鳖。但在面对阿斯卡尔的逐步包围时克莱尔并不想在城里坐以待毙,一支骑士部队便主动走出北门列阵向维京人发起挑战,虽然规模不大却吸引来几乎整支敌军注意。诺曼人将骑士和重骑兵集中在中路,弓弩手和重步兵分居两翼,一切就如同他们早先征服英格兰时的那样布置。维京人则立刻集合其自己的经典盾墙方阵,在身后的弓箭手掩护下缓步前进。在面对少量骑士冲锋时他们的密集阵有效地顶住攻击,并在高强度的厮杀中将对手赶了回去。出击的诺曼军队只能立刻退守到城门口,在城头弓弩火力的支援下抵抗维京盾墙的推进。克莱尔立刻派出留守城里的0名骑士,让他们从南面的城门出击,绕道杀入维京人的河岸营地。这一举动很快让缺乏重兵防御的营地搅得鸡飞狗跳,原本就要杀入城的维京人也被迫返身增援。抓住机会的诺曼人重新组织溃兵再战,利用维京步兵正在集体调整方向的混乱时机从正反两头发起致命冲锋。

(四)这一做法很快收到奇效,维京人在混乱中开始逃跑,只留下少数菁英武士继续徒劳的反抗。结果大部分人逃入河边的营地,开始驾船离开都柏林。而阿斯卡尔在周围扈从都阵亡后沦为诺曼人的俘虏,为了以儆效尤的克莱尔毫不犹豫的将其处死,原本的维京-都柏林王室也随着他的死而彻底断绝。然而盎格鲁-诺曼人还无法庆祝自己的胜利,他们很快发现阿斯卡尔的军队只是整个大反攻中的序曲,一支更大规模的军队正从爱尔兰内陆赶来,而港口外的挪威舰队还在保持封锁态势。年7月号称多达万人的爱尔兰军队来到都柏林城下,他们的最高统帅是当时爱尔兰各土著君主推举出的最高国王奥康纳,所率领的部队也由全岛的部族菁英们为之提供。甚至还有不愿意看到布莱尔成为自己国王的斯特林贵族武装,包括0船挪威人在内的维京残部也与之达成合作协议。虽然爱尔兰人不会像维京人那样建造攻城武器,却有着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因此奥康纳的部队在都柏林城外展开,几乎毫无死角地对其进行封锁。加上维京战舰在海上的威胁让城内的诺曼人感到自己大限将至,整整两个月里他们的食物逐渐耗尽。一直呆在城里的本地大主教还一直试图利用教会的便利同外界联系,要求更多爱尔兰人与维京人来加入围城部队,最后克莱尔不得不派人向对面的至高君主请求和谈。奥康纳根据过去和维京人的交流经验给出非常宽厚的条件,他要求诺曼人将自己的领地限制在都柏林城与其他几块已经占据的飞地里,至于克莱尔对于伦斯特王国的大位要求则不可能给予认可。

(五)诺曼人也不得继续扩充自己的领地规模,但他没有想到盎格鲁-诺曼人作为典型的封建军事贵族绝不等同过去的维京海上殖民团,所以维京人可以安于自己的沿海据点,但诺曼人却无法接受自己不能获得土地的现实。谈判就这样不欢而散,奥康纳的军队继续留在城外的各处营地,坐等诺曼人因饥荒而乖乖就犯。但克莱尔还是不愿意就这样放弃抵抗,在和谈破裂后他马上召开军事会议并作出出城突袭敌军的大胆计划,将几乎全部的守军都分为三个独立分队,并为带头的骑士们分配弓弩手、维京裔步兵和爱尔兰附庸。由于奥康纳的爱尔兰联军实际上各自为战,所以兵力都分散部署在不同方向的营地内,不仅彼此之间有一定距离,本身离开都柏林城墙也不是很近。加之他们不善于城市围攻,所以在部队纪律与警戒方面做得很差。很多人已经在漫长的围困中变得异常懈怠,只期望战争尽快结束,好让自己回家收获粮食。维京战船也不可能一直在海上保持警戒,经常在人困马乏时到附近的海岸休整,这些情况都给突围者以巨大机会。这年9月的一个下午克莱尔下令全军开始行动,20名骑士领头的右路分队从南面悄悄出城,0名骑士带领的左路分队则从靠近河岸的北门出动。人数最多的中路分队由克莱尔等40名骑士牵头稍后也从西边的城门杀出,其中左路军要通过利菲河上的一座小桥,绕道攻击敌军的身后弱侧。随着诺曼骑士的标志性冲锋开始,缺乏准备的爱尔兰联军们也被突如其来的威胁给瞬间打懵。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是缺乏护甲的轻步兵,只适合在山地战场上进行伏击作战,在匆匆赶来迎战时根本挡不住欧陆王者骑兵的强势践踏。

(六)一旦队伍被冲出缺口,为诺曼领主而战的维京人和爱尔兰步兵也会跟着突破进来。一些爱尔兰菁英武士是配有乘马的骑兵或受维京人影响而使用重型战斧,但他们的数量很少,也根本挡不住诺曼人的集团冲击。不少人在战斗开始时就选择奔逃,而留下来的人会进入营地选择躲避,但已经士气大跌的他们又将遭遇弓弩手的射击和其他步兵的强攻。营地本身也被建造的缺乏防御工事支持,只能任由溃兵和追杀者在其中来回穿梭。作为最高统帅的奥康纳此时正在利菲河中洗澡,克莱尔策动的进攻让他的联军瞬间崩溃。在他还来不及做出任何决策之前,一队骑士已经冲到跟前将这位爱尔兰人的至高领袖俘虏,他的手下则在混乱中遭到大肆屠杀。诺曼人直到夜幕降临才不得不收兵返回都柏林,他们不仅击溃整支围城大军,还从对手的营地内获得大量补给品与财物,对城市的围攻也就宣告瓦解。挪威舰队选择原路返回,其他维京人也陆续回到他们在英伦三岛各处的留居地。但爱尔兰人的噩运其实才刚刚开始,年10月17日决定亲自插手爱尔兰事务的英王亨利也岛上登陆,他不仅带来盎格鲁-诺曼骑士,还有4专业步兵和巨大的攻城塔。克莱尔被迫再次向自己的国王宣誓效忠,因此获得整块伦斯特王国的领地所有权。但早期诺曼人为之搏杀过的成果,包括都柏林这种沿海城市一起成为英王的直属领地。

幼王亨利

(一)亨利出生于5年2月28日,他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的次子,由于长兄早夭实际上是亨利二世的继承人。小亨利结婚和加冕前的事迹几无记载,他的母亲阿基坦的埃莉诺先前和法国国王路易七世结婚,生下他两个同母异父的姐姐香槟伯爵夫人玛丽和布卢瓦伯爵夫人阿利克斯。他唯一的兄长普瓦捷伯爵威廉九世于6年早夭,弟妹有萨克森公爵夫人玛蒂尔达、英格兰国王理查一世、布列塔尼公爵若弗鲁瓦二世、卡斯蒂利亚王后埃莉诺、西西里王后琼和英格兰国王约翰一世。年6月小亨利在父王生前被加冕为英格兰国王故称幼王,这是卡佩王朝的一项传统,在先王斯蒂芬时期也被采用。小亨利在加冕礼上的形象在当时的一首拉丁诗中得到表现,这位15岁的王子被描述得很英俊。高大但匀称,肩膀宽大且脖子长而优雅,皮肤苍白长着雀斑,蓝眼睛又亮又大,还有金红色的厚重头发。为与父王区别他被称为幼王亨利,因不是统治的国王,他不被列入英格兰王系序列(即不称亨利三世)。根据托马斯·贝克特的一名信使的说法,他在加冕为王前就被亨利二世封为骑士,但威廉·马歇尔的传记却说他是在年叛乱时被威廉封为骑士的。

(二)小亨利在父王的*治中起到重要作用,0年11月2日他才5岁就和至少2岁的法国公主玛格丽特订婚,玛格丽特是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和第二任王后卡斯蒂利亚的康斯坦萨的女儿。这次婚姻是解决安茹伯爵和法国国王关于诺曼属韦桑边界地区的领土争端的一次尝试,这些地区是路易在年从小亨利的祖父安茹伯爵若弗鲁瓦五世手中获取的,而诺曼属韦桑的城堡将作为玛格丽特的嫁妆赠予小亨利。但亨利二世为了得到这些城堡敦促两个孩子早日完婚,因此与路易七世不合。年8月27日小亨利与玛格丽特在温切斯特大教堂正式结婚,17岁的小亨利再次被加冕为英格兰国王,玛格丽特也一并加冕,由鲁昂大主教罗特鲁主持。年小亨利因为权力和金钱问题和父王闹翻,得到母后埃莉诺和弟弟理查、若弗鲁瓦以及苏格兰国王威廉一世、法国国王路易七世、诺曼人和对国王不满的贵族们等的支持,盎格鲁-诺曼、诺曼、安茹、普瓦图、布列塔尼的领主们组成强大的联盟。这场历时1年的内战险些推翻亨利二世,亨利二世仅仅依靠忠臣对英吉利海峡的掌控才得以幸免,还击败并俘虏苏格兰国王威廉一世。由于母后阿基坦的埃莉诺被俘导致叛乱失败,小亨利寻求和解,作为和约的一部分,此后七年他用于比武的钱大大增加。这次叛乱摧毁很多城镇,这使小亨利备受谴责。

(三)1年6月19日小亨利的儿子威廉出生,是个早产儿,天后就夭折。这是他唯一的后代,艰难的生育过程可能对小王后玛格丽特造成不孕,因为她再也没有生育。9年11月小亨利代表父王出席腓力·奥古斯都在兰斯被加冕为副国王的仪式,全程运送*,后来他在马恩河上的拉尼的庆祝性比武中成为主角,并且在随行人员身上花了大把的钱。年小亨利的状况突然急转直下。他和家庭比武领队威廉·马歇尔闹翻。《威廉·马歇尔的履历》不知名的作者说威廉和小王后玛格丽特有私情,威廉的主要作传者大卫·克劳奇说威廉被控不敬,这是他傲慢和贪婪的后果。威廉被控私通只在《威廉·马歇尔的一生》中有所提及,在该事件版本中他很可能有罪。年小亨利将妻子送回法国宫廷,但这更多是为了在他对弟弟理查作战时保证她的安全,而非惩罚她的不贞。年夏天小亨利在利穆赞准备对父王和理查的作战时病亡,年仅28岁。

(四)当时为了支付给雇佣兵的工资,他刚劫掠当地的修道院。6月初他患上痢疾,他的身体很快衰弱,被送到利摩日附近的马特尔。6月7日垂死的小亨利开始忏悔和举行死前仪式,为了表示与父王作战的忏悔,他的遗体拜倒在十字架前。他把斗篷给威廉·马歇尔,请求威廉把斗篷送到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临终时他请求和父王和解,但亨利二世认为他在耍花招而拒绝见他。6月11日小亨利去世,紧攥着亨利二世给他的一枚戒指,那是亨利二世原谅他的象征。小亨利死后他的母亲和一些朋友试图让他成为圣徒,韦尔斯的执事长厄利的托马斯在布道中详细描述随从们将小亨利的遗体北上运至诺曼底时发生的种种神秘事件。小亨利生前下令将内脏等埋在沙鲁修道院,遗体其余部分葬在鲁昂大教堂。但在葬礼进行中因为小亨利生前欠了雇佣兵的钱,一部分家产被雇佣兵头目抢走,陪伴他的遗体的骑士也没钱了,只能由维热瓦的修道院救济。这个骑士团体很庞大也很情绪化,当遗体行至勒芒时当地主教拦下队伍,命令把小亨利葬在他的教堂,可能是为了化解小亨利之死在民间造成的骚乱。一个月后鲁昂的主任牧师找出小亨利的遗体,以使得按他生前遗愿将他葬在诺曼底,他的遗体葬在鲁昂大教堂,小亨利的两个弟弟后来成为英格兰国王理查一世和无地王约翰。

二、理查一世

(一)理查一世(7年9月8日-1年4月6日)因骁勇善战而被称为“狮心王”,在10年国王生涯中理查一世将几乎全部时间都花在戎马弓刀之上,身为天主教教徒曾加入教廷发起的十字军东征,为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将领。于阿苏夫会战中以少胜多击败萨拉丁指挥的穆斯林军队,在劣势兵力的情况下先后三次击败萨拉丁,被公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时期最杰出的军事指挥官之一。理查的父亲亨利二世是安茹王朝的创始人,他统治着地跨英国和法国西部广阔领地的“安茹帝国”,对内采取许多加强王权的措施,是当时欧洲强大的君主。理查是亨利二世的第三子,出生于其父登上英国王位以后的第三年(7年)。理查从小在后宫长大并受到良好教育,他学会拉丁语并且能够用法文和普罗旺斯语写诗,不仅如此还积极参加骑士训练。作为次子的理查将获得母亲阿基坦的埃莉诺的遗产,而祖传财富将归其兄小亨利。8年时年11的理查受封为阿基坦公爵,为了得到阿基坦他向法王路易七世效忠并与法王的女儿艾丽斯订婚,四年以后到封地就任。金雀花王室内部由于争夺权力和封地,经常出现父子反目、兄弟阋墙的局面。理查自年16岁起就卷入这种连绵不断的纷,因为父母失和导致小亨利、理查和若弗鲁瓦三兄弟站在母亲一边对父亲开战,但是很快他们就被国王打败。国王宽恕他们兄弟几个,却囚禁了他们的母亲。

(二)理查在4年内战中的顽强抵抗给父亲亨利二世留下深刻印象。从5年开始亨利二世便赋予理查指挥阿基坦军队的全权,命令他维持阿基坦的*治稳定。其后理查集中精力整治阿基坦,在这里不安定的*局和大量的山顶城堡成了理查训练的最严酷的场地,最后让他成长为优秀的骑士。1年理查平定安古莱姆伯爵和利摩日子爵的叛乱。在三个月时间内理查率军连续攻占叛军的十座城堡,最终成功攻占叛军的据点安古莱姆城。9年阿基坦南部再次爆发叛乱,理查在三周内攻破里什蒙、根扎克、马西亚克、格鲁维尔、昂维尔五座城堡之后,又成功占领连父亲亨利二世都没能攻克的重要要塞塔耶堡。-年理查与父亲亨利二世联手平息他的兄长小亨利和弟弟若弗鲁瓦发起的叛乱,7年夏季还是王子的理查访问巴黎,法王腓力二世对他大献殷勤、百般邀宠。据豪登的罗杰记载:“腓力二世对理查极其尊崇,他们每天在同一张桌子上用膳,夜间他们在同一张床上睡觉。法兰西国王爱他如同爱自己的灵魂,他们互相之间的爱如此深厚,令英格兰国王陛下瞠目结舌”。年理查为夺回年时被图卢兹伯爵雷蒙德占领的领土率领大军大举进攻图卢兹,他迅速攻占17座城堡,成功夺回被雷蒙德占领的凯尔西地区。

(三)小亨利和若弗鲁瓦先后于年和年死去,但是亨利二世刻意避免确立理查为继承人,而且对约翰越来越宠爱。理查因坐立不安而急于离开欧洲去东方参加十字军运动,在自己的继承人地位得到确定以前他是不能出征的。在法王腓力的煽风点火之下父子之间的冲突又起,并在年11月决裂。年6月12日理查在勒芒大获全胜,一兴奋竟然扔掉武器,结果被埋伏在一旁的威廉·马歇尔打落马下,差点被俘。年7月日亨利二世与腓力二世谈判,并答应腓力二世的所有条件,其中就包括确立理查为继承人。回到希农后亨利二世无力承受自己最宠爱的儿子约翰倒戈到理查那边的打击,因此病情恶化而陷入幻觉且胡言乱语,在年7月6日与世长辞。理查也于同年的9月1日即位,号称理查一世。理查一世在位10年仅到过英国两次,一次是举行加冕典礼住了四个月,另一次是在被虏获释后回到英国住了两个月,其余时间除参加十字军东征外主要是住在法国的领地上。他把治理英国的事务委托给亲信大臣,起先是担任*府和教会首脑的威廉·马歇尔,随后是任坎特伯雷大主教兼监督长的休伯特·沃尔特,自己则全力投入十字军东征和大陆上的军事活动。马歇尔对理查极为忠诚,休伯特·沃尔特的治理则有明显的*绩,他沿袭亨利二世的改革措施并对许多城市颁发特别许可状,在农村依靠乡绅以维持治安,因此尽管理查长期远离国土但英国境内仍能保持大体安定的局面。

(四)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以毫无结果收场后穆斯林世界的势力日益增强,年埃及大臣萨拉丁夺取*权后统一埃及、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在埃及和西亚建立阿尤布王朝。7年萨拉丁攻取耶路撒冷,迅速占领地中海东岸的许多城市。耶路撒冷的沦陷使教皇和欧洲各国帝王大为震惊,教皇克雷芒三世遣使四出,在欧洲煽动群众性的宗教狂热组织第三次十字军。宣誓参加东征的有三位有名的欧洲君主——德皇“红胡子”腓特烈一世、法王腓力二世和英王理查一世,德皇腓特烈在年5月以劣势兵力攻占罗姆苏丹国的首都科尼亚,整个伊斯兰世界为之震惊,然而腓特烈一世于年6月在小亚细亚的一条山溪里溺毙。法王腓力二世在攻占地中海东岸的阿卡城后先行回国,只有理查一直同萨拉丁军队作战,在这次东征中起着组织和领导作用。出发之前理查采取种种手段筹措战争费用,他在英国征收名为“萨拉丁什一税”(其父亨利二世曾经用此积攒10万镑巨款)的一般动产什一税,他不仅大量卖官鬻爵还兜售城堡、城镇、土地,据说理查曾经开玩笑称只要有适当买主时他愿将伦敦卖掉。年7月英法两军分道南下,9月先后抵达西西里岛,由于运输的困难迫使理查和腓力二世决定在此过冬。

(五)理查的一个妹妹琼是西西里国王威廉二世的王后,年威廉死后未有子嗣,西西里人支持威廉的堂兄坦克雷德夺取王位并囚禁琼。在英国舰队抵达西西里后理查的军队攻占西西里的重要城市墨西拿,并在城头升起英格兰国旗,经过反复交涉坦克雷德释放琼。理查则承诺出征后将墨西拿交还给坦克雷德,并正式承认后者的合法地位。年月理查在与西西里王国恢复和睦后率军离开墨西拿东进,不久舰队遭遇风暴,有25艘船只漂流至塞浦路斯。塞浦路斯岛的统治者伊萨克·科穆宁扣押英格兰士兵,还企图虏获正在塞浦路斯利马索尔港外下锚的王妹琼与准王后贝伦加丽亚的座舰,让怒发冲冠的理查向他开战并身先士卒带领军队夺取塞浦路斯岛。5月21日理查在此地娶贝伦加丽亚为后,6月抵达阿卡城外参加对该城的围攻,7月攻下该城,夺取塞浦路斯对于以后一代又一代的十字军来说都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年6月理查从塞浦路斯到达阿卡,本来阿卡的穆斯林驻军被基督教世界的军队包围,而萨拉丁率领的更强大的穆斯林军队又包围基督教世界的军队。理查到来后不久就攻取阿卡,攻取阿卡后理查又与奥地利的利奥波德伯爵发生矛盾,加之腓力回国导致十字军东征的领导层遭受重大打击。这次十字军的领导者法王腓力二世和英王理查之间芥蒂甚深,腓力处心积虑要夺回英王在法国的领地。理查自幼聘订腓力之妹艾丽斯为妻,但是理查的父亲亨利二世却不肯让理查和艾丽斯结婚,而且理查认为艾丽斯是其父的情妇并与其父有一个私生子而坚决不娶。腓力在攻陷阿卡之后于年8月初率军回国,准备对理查进行报复。

(六)理查在年9月7日的阿苏夫会战击败萨拉丁的军队,此战过后萨拉丁无力继续对峙,率部南下迈季代勒与自己的辎重部队会和。冬季来临时萨拉丁收缩防线并实行焦土*策,率军撤至拉特伦,十字军占领拉姆拉与雅法。年12月22日来自埃及的穆斯林援军抵达耶路撒冷,三天后十字军攻占拉特伦,萨拉丁被迫继续后撤,倾盆大雨导致道路泥泞不堪。年12月28日十字军再次前进,穆斯林竭尽所能地袭扰他们,但是理查的军队士气依然高昂。不过面对恶劣的气候与交通条件,理查敏锐地察觉到补给线有被切断的风险。年1月日十字军抵达贝特努巴城堡,此处距离耶路撒冷仅有12英里。营地内普通英法士兵士气高涨,虽然条件艰苦、伙食奇差,但他们依旧枕戈待旦,坚信圣城唾手可得。两大骑士团与本地贵族不断向理查进谏,他们说萨拉丁的埃及援军已经抵达,贸然出击有腹背受敌的危险。即使理查重现阿苏夫的胜利,若不能和萨拉丁达成某种协议的话耶路撒冷也难以坚守,因为欧洲的十字军终有回国的一天,耶路撒冷王国本地军队尚未恢复元气。经过长达5天的考虑理查于1月8日下令放弃贝特努巴向海滨平原后撤,一些当代历史学家对此颇为不解,认为理查错过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教皇西莱斯廷三世也对理查的“优柔寡断”十分不满。

(七)十字军退回拉姆拉,尽管有着合理的原因,但许多士兵仍对此感到难以接受。英国人低声抱怨,但出于对国王的敬重还保持着纪律,而法国人的回应则是大面积地开小差,勃艮第公爵休也率领亲兵擅自回到雅法。理查重建重镇亚实基伦,为此他四处奔走鼓励士兵与工匠,甚至亲手搬运石块和瓦砾。在理查的表率下心生羞愧的一部分法国人终于重返“狮心王”的阵营,在整整4个月中理查以惊人的毅力推行着这项工程,最终令亚实基伦再度成为巴勒斯坦沿海最坚固的要塞。理查与萨拉丁之间的谈判依然在继续,气氛十分的祥和,但是双方围绕亚实基伦的归属产生争议。年4月理查接到来自英国的坏消息,他的弟弟约翰推翻他任命的摄*威廉·朗香,已经对自己的统治构成严重的威胁。他立即派遣林肯主教回国稳定局势,同时他意识到自己可能必须提前回国。年5月中旬理查向穆斯林控制的最后一座巴勒斯坦沿海城镇达鲁姆进军,于5月2日攻占达鲁姆。年6月7日十字军从亚实基伦出发,4天后再度回到耶路撒冷的门户贝特努巴。令人费解的是理查的军队在这里驻扎足足一个月之久,与此同时萨拉丁则在耶路撒冷不断接受来自杰吉拉、摩苏尔等地的援军。

(八)年6月20日理查与将领们商议是继续向耶路撒冷进攻还是南下埃及,天后他痛击萨拉丁同父异母的兄弟法拉克丁的部队,十字军获得大批补给物资和上千的驮兽,并且几乎毫发无损地返回贝特努巴。眼见形势严峻的萨拉丁堵塞或污染贝特努巴与耶路撒冷之间全部的水源,同时因为战场上的失败和对局势的担忧,萨拉丁军队中的库尔德人和突厥人之间也爆发冲突。年7月4日理查考虑到周围的水源均已无法使用,并且如何在攻占耶路撒冷后长期坚守依然无解,不久下令全军撤出贝特努巴退往雅法。萨拉丁如释重负后亲自来到耶路撒冷城外的小山目送理查离去,几天后理查和萨拉丁再次开始谈判,双方争论的焦点还是亚实基伦,因此谈判陷入僵局。因为国内局势而归心似箭的理查不待条约签署便准备提前回国,他和英格兰部队撤回阿卡。年7月27日晚萨拉丁开始围攻兵力空虚的雅法,经过天的投石机轰炸穆斯林士兵攻入城内,并抢劫战利品和杀死试图阻止的市民。理查接到消息后立刻发兵救援,为了争分夺秒的他率少数部队从海路进发。“狮心王”身先士卒第一个涉水登上雅法滩头,身后有着80名下马作战的骑士和名弓手以及名比萨和热那亚的十字弩手。面对“狮心王”的雷霆一击时散在城里未成队形的穆斯林失去斗志而四散奔逃,萨拉丁还在阵中却无力回天,只能和少数马穆鲁克骑兵体面地撤退,多数穆斯林士兵一路逃至5英里外的阿西尔才停下脚步。

(九)年8月5日的战斗中理查以少量兵力(当时理查麾下的骑士中只有54人能立即投入战斗,总兵力也不到人,战马也只有15匹)击退萨拉丁主力的攻势并保住雅法,萨拉丁明白无法战胜理查,便在当天夜里一路退回耶路撒冷并下令紧急加固圣城城墙,唯恐理查乘胜追击。此刻的萨拉丁担心圣城不保而有意议和,理查虽然在穆斯林中也树立起自己的威名并让圣地的基督徒欢欣鼓舞,但也对弟弟约翰忧心忡忡。年8月28日互相怀有敬意的双方达成和约,基督徒可以保有先前收复的国土,耶路撒冷对基督徒开放,十字军国家与伊斯兰国家互开商路,双方停战5年。9月日《雅法和约》正式批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悄然落幕。理查与萨拉丁约定再战,萨拉丁表示自己想不出会有哪一位君主比理查一世更有可能夺取他的帝国,凭借理查力挽狂澜让耶路撒冷王国的国祚又延续一个世纪。理查的“狮心王”称号也产生自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这一称号来自于当时军中的吟游诗人安布鲁瓦兹,他在描述理查首次目睹被围攻的阿卡城以及遍布城边山丘的那些“怀有摧毁基督教之心”的萨拉丁士兵营帐的情景时第一次用“狮心”的绰号来称呼理查。

(十)阿卡包围战时虽然战况惨烈,但是腓力、理查、萨拉丁之间不乏风度,三国使节往来于两军大营,送来各自主公的礼物、问候和祝福。理查因水土不服很快患上某种坏血病,但他依然坚持工作并写信给萨拉丁,希望他能送来帮助退烧的水果和冰块并展开秘密谈判。萨拉丁如约送来救命的礼物,二人通过书信往来开始建立起惺惺相惜的情谊。年10月初理查派遣托隆的汉弗莱与萨拉丁的弟弟萨法丁在卢德进行谈判,理查最初要求萨拉丁割让约旦河以外的全部巴勒斯坦土地并归还“真十字架”,后来他游说萨法丁改信基督教并迎娶自己的妹妹琼,由夫妇二人共同统治圣地。萨拉丁半开玩笑地同意,但是琼发誓绝不嫁给一名异教徒。年月20日萨拉丁的弟弟萨法丁回访“狮心王”的大营,“狮心王”给予高规格接待,甚至破例授予萨法丁的一个儿子骑士身份,更为了尊重其信仰特意省略仪式中基督教色彩浓厚的部分,这是至高的荣誉。萨拉丁则投桃报李开出优厚的条件,基督徒可以占据他们迄今为止征服的所有土地,“真十字架”将被归还,穆斯林将尊重和保护拉丁人前往耶路撒冷朝圣的权利。谈判的气氛十分祥和,主要争议是穆斯林不同意十字军控制亚实基伦。

(十一)理查撤军后以新任耶路撒冷国王亨利一世(理查的外甥)的名义向萨拉丁派出使团,血气方刚的亨利企图向萨拉丁索取整个巴勒斯坦,可理查告诫他萨拉丁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对手,不能过分挑衅。于是经过修改的条款温和许多,保障拉丁修士在圣地传教的权力,归还巴勒斯坦沿海地区。萨拉丁虽然同意但双方还是围绕亚实基伦陷入僵局,甚至萨拉丁提出额外割让卢德也不能令理查回心转意。雅法战役时萨拉丁发现“狮心王”的战马倒毙后,风度翩翩地派遣马夫为“狮心王”送去两匹良驹。“狮心王”笑纳萨拉丁的厚礼,继续投入指挥作战中,这一幕成为双方诗人多年的素材。“狮心王”在雅法取得胜利后再度患病并发起高烧,退回耶路撒冷的萨拉丁送来退烧的桃梨和冰块,也送来和谈的使节。“狮心王”已经决定要尽快启程回国,年8月28日两人终于达成合约。理查虽想急于回国但深有“行路难”之感,此时的欧洲已经充满对他不利的谣言。不但法王腓力二世对他必欲得之而甘心,新任德皇亨利六世也仇恨理查,而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德五世更是对他恨之入骨。德国皇帝腓特烈在小亚细亚溺毙后德国军队大部分散去,利奥波德所部继续留在十字军中,当阿克城被十字军占领时利奥波德公爵在城上升起自己的旗帜并与理查的旗帜并列。英格兰士兵将此举视为忤逆,他们拔掉公爵的旗帜,将它掷入护城河中,这对利奥波德是莫大的耻辱。因此理查的归途上危机四伏,随时有遭到袭击的可能。

(十二)奥地利大公国是神圣罗马帝国最重要的邦国之一,为哈布斯堡王朝的权力核心,奥地利帝国的前身。近七百年来奥地利公国从一个神圣罗马帝国的普通诸侯国成为整个帝国的中心,奥地利大公国以维也纳为中心,涵盖整个维也纳盆地。其范围相当于今日奥地利的下奥地利邦,以及几乎全部的上奥地利邦。大公国位于神圣罗马帝国的东南方,和匈牙利王国以莱塔河为界。与施蒂利亚公国之间隔着赛梅林山口,和北方的波希米亚王国以波希米亚森林和塔亚河为界,西边和巴伐利亚公国接壤。奥地利起源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二世创设的巴伐利亚东部边防区(马克),其统治者(来自于巴本堡家族)在年被给予藩侯称号。年巴本堡家族的亨利二世被任命为第一代奥地利公爵。该家族统治奥地利公国直至年。巴本堡王朝的腓特烈二世去世后没有留下儿子,奥地利的统治权随着他的女儿奥地利的格特鲁德传到巴登藩侯赫尔曼六世手中。但该家族未能在奥地利站稳脚跟,他们不久被驱逐。年奥地利被强大的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征服,8年哈布斯堡伯爵鲁道夫一世在当选为皇帝后打败奥托卡二世,并夺取奥地利公国作为哈布斯堡家族的世袭领地,此后奥地利的统治者常常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年奥地利公爵鲁道夫四世试图将奥地利升格为一个大公国,大公的头衔最终在2年为恩斯特(“钢铁”)首先使用,但直至年才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三世正式承认。

(十三)年马提亚·科尔温击灭下奥地利,迁都维也纳。年腓特烈三世设法安排其子马克西米连与勃艮第公国公爵大胆的查理的惟一继承人玛丽联姻,获得勃艮第的全部领地。年匈牙利国王马提亚逝世,马克西米连收复下奥地利和维也纳,统一哈布斯堡家族领地。年马提亚与捷克兼匈牙利国王亚盖隆王朝的拉迪斯劳斯二世达成协议,如果他没有直系男性后代则由哈布斯堡家族成员继承其领地。年腓特烈三世去世,马克西米连继位成为皇帝。4年他再娶米兰女继承人为妻,将势力渗入意大利,这招致法国国王查理八世率军入侵意大利。马克西米连遂与教皇、西班牙、威尼斯和米兰结成神圣同盟,对抗法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同盟。6年西班牙女继承人疯女胡安娜与马克西米连之子菲利浦联姻,年二人之子查理登基成为西班牙国王,同年查理之弟斐迪南迎娶捷克兼匈牙利国王路易之妹,确立两国王位继承人的身份。年查理登上所有哈布斯堡家族领地的君主宝座,此时他是西班牙的卡洛斯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的卡尔五世、西西里的卡洛一世、那不勒斯的卡洛四世、尼德兰和西属美洲的统治者以及其他许多小国的君主,他无愧为当时欧洲最为强大的封建领主。年查理将奥地利诸邦以及家族在北意大利的领地分给其弟斐迪南,哈布斯堡家族分裂成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

(十四)年在第一次摩哈赤战役中拉约什二世阵亡,斐迪南立刻根据先前的协定继承捷克王位,并与奥斯曼帝国支持的约翰·扎波利亚展开匈牙利王位争夺战。年奥斯曼帝国苏丹苏里曼一世第一次围攻维也纳,年奥斯曼帝国苏丹苏里曼一世第二次围攻维也纳。年奥土达成协议将匈牙利分为三部分,西部由奥地利统治,中部由土耳其统治,扎波利亚之子日格蒙德则成为土耳其庇护下自治的特兰西瓦尼亚君主。年斐迪南又将奥地利领地一分为三(奥地利、提罗尔和施蒂里亚)交给三个儿子,年全部奥地利领地在斐迪南三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治下统一,但他旋即又将上奥地利分封给他的弟弟利奥波德。弗朗茨二世在4年自称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一世,此后他便以这个名义统治哈布斯堡王朝剩余的领土。7年奥地利与匈牙利合并为二元帝国奥匈帝国,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兼任匈牙利国王和第一位奥匈帝国皇帝。直到18世纪末之前奥地利是没有正式的海军的,虽然在与奥斯曼帝国的长期较量中奥地利发展在多瑙河作战的水上力量,在奥属尼德兰(今比利时)也有保护商船队的军舰,但并无海军建制也没有统一指挥。

(十五)-的七年战争中奥地利商船因为没有海军保护而饱受私掠船之苦。于是奥地利开始组建以护卫舰为主的海军。年时任法军的意大利方面军司令的拿破仑挥师在意大利战场取得决定性胜利,奥地利军队遭到重创,威尼斯共和国被灭亡。年10月17日法国与奥地利签署坎波福尔米奥条约,条约决定奥地利向法国割让多块领土,包括奥属尼德兰(即比利时)、地中海若干岛屿(包括科孚岛及其他威尼斯共和国在亚得里亚海的岛屿)。威尼斯共和国则被法国和奥地利瓜分,其中威尼斯、伊斯特拉半岛和达尔马提亚(今克罗地亚沿海一带)归属奥地利。原属威尼斯共和国的海上力量与设施都随之归属奥地利,并成为此后奥地利与奥匈帝国海军的基础。2年奥地利在威尼斯建立皇家海军学院,4年改为奥地利帝国海军。奥地利大公国基本稳定形成并统领着整个哈布斯堡王朝和神圣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解体后奥地利大公国仍然作为奥地利帝国及后来的奥匈帝国的主体存在,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取缔,奥地利大公国也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年秋他与少数随从化装成朝圣者回国,但在维也纳附近被人识破,成为利奥波德的俘虏。次年初利奥波德把他解送给德皇亨利六世,月击败萨拉丁的英雄以谋杀康拉德、私自与萨拉丁缔约等罪名被送上法庭,但是理查慷慨陈词,最后帝国法庭无法证明理查有罪。

(十六)腓力二世企图引渡理查至法国受审的阴谋也被理查挫败,但要重获自由必须向亨利六世缴纳高额的赎金,虽然约翰从中作梗但是大部分英格兰贵族依然支持自己的国王,理查在国民心中的地位依然崇高,年2月4日理查终于恢复自由。理查之弟无地王约翰利用其兄被俘密谋发动叛乱夺取王位,休伯特·沃尔特依靠忠于理查的诸侯和伦敦市民的支持将约翰战败。年月理查回到英国,伦敦市民热烈欢迎他的归来,约翰投降并得到赦免。但是因为法王腓力二世不断蚕食英格兰王室在法国的领地,理查返回英国以后只作短暂停留,又重返大陆继续同法王腓力二世角逐。年5月理查率军击退法王腓力围攻韦尔纳伊的军队,年7月4日理查在弗雷特瓦勒打败腓力,法军的运输车队悉数落入理查之手。理查缴获的战利品中不仅包括大量马匹、帐篷、攻城器,还有腓力本人的许多珍宝。另外理查还俘虏腓力的王家唱诗班,缴获部分法兰西王室文书。他为防御法军对诺曼底的进攻,于年夏季开始在塞纳河上修建雄伟险峻的加亚尔城堡(盖拉德城堡),这是中世纪最著名的要塞之一。

绵延不绝的军事行动使理查常感匮乏,1年月理查率军包围叛乱的利摩日子爵艾马尔五世的城堡。他在战斗中身先士卒,不料被堡中一支弩箭射中肩头,箭伤本身并不致命,但是伤口却发生坏疽。1年4月6日理查一世在母亲埃莉诺的怀抱中与世长辞,时年42岁。在之前他亲自赦免射中他的“凶手”。临终前他要求将遗体分为三份,心脏、头、身体分别埋葬,其中身体埋在其父亨利二世脚下以示忏悔。理查与贝伦加丽亚没有子女,私生子腓力不能继位。他最初以自己的侄子,后来成为布列塔尼公爵的亚瑟为储,后又改以幼弟约翰为储并由他继承王位,为日后叔侄相争埋下祸根。当时继承法不完善,诺曼继承法支持约翰,而安茹继承法支持亚瑟。腓力二世也从中作梗,先是支持亚瑟夺取王位,后又联合亚瑟讨伐约翰。约翰于2年俘获亚瑟及其姐埃莉诺,并于次年谋害亚瑟。亚瑟之死让法国封臣更加憎恨约翰,腓力二世也打着为亚瑟报仇的旗号攻占英格兰在法国的诺曼底等领地,英格兰的法国领地只剩下阿基坦。约翰挟持埃莉诺逃回英格兰,将她软禁至死(年)。

#世界历史#

1
查看完整版本: 英国历史沿革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