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明:让孩子养成自己动手包书皮的习惯
厦门各中小学校开学的时间又快到了。最近,不少学生趁着返校日,领到了新课本和练习书,我市中小学附近的文具店沉寂了两个多月后,终于又开始搞起了“新创收”——定制各种带姓名科目的书皮、姓名印章、姓名贴纸……生意相当火爆。甚至,连平时不少摆摊做“手机贴膜”的摊主,也摆出了“包书皮”的服务。(8月19日《厦门》) 记得小时侯上学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发新书的时候,崭新的书皮,淡淡的墨香。印象最深的还有全班同学一起动手做书皮的情景,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摆出小剪刀和胶带,仔细地用准备好的牛皮纸、旧挂机或者废报纸包上书皮,然后在课本上写上书名、名字,才开始翻开课本阅读。其实,让孩子从小养成自己动手包书皮的习惯,真可谓是好处多多。一方面,培养了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孩子在包书皮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了劳动所带来的快乐。另一方面,废旧物品能够得到循环使用,也培养了孩子的节约意识。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是越来越高了,孩子们手中的零花钱也多了起来,这也给众商家们带来的市场,有句话不是这样说:孩子的钱最好赚。新书发下来之后,许多孩子更倾向于买现成的书皮,掏钱体验“包书皮”服务。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计算,一个书皮售价1元到5元不等,而学生每学期发的课本、练习册加起来就有十来多本,按照这个价格一一包装下来,估计也得花费几十块甚至上百元。花钱买“包书皮”服务看似是一个小问题,但应注意到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容易养成坐享其成、胡乱花钱的坏习惯,给家长增加经济负担不说,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俗话说:“孩子身上有父母的影子”,“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到老也改不了”。对家长来说,不能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更应该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其实,包书皮学起来很简单,对于家长们来说抽出来几分钟时间就学会了。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笔者希望家长们不妨和孩子一起动手包书皮,一家人抽出时间一起劳作也是一种亲子互动。另外,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劳动的积极性。学校可以借开学之机,将堆积起来的废旧报纸拿出来,分发给孩子们,并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一次包书皮活动,这样一来既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培养了孩子良好的习惯。
作者:王学明
: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