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的苏联率先将人类送出地球,在天文领域,当时的苏联也当仁不让的处于世界第一梯队。
往期回顾——
世界天文台巡礼——日本
世界天文台巡礼——印度
世界天文台巡礼:伊斯兰世界
从罗蒙诺索夫到斯特鲁维:俄罗斯天文的萌芽
鼎盛时期的俄罗斯帝国及其势力范围,面积相较苏联有过之而无不及
今天的俄罗斯在数理科学领域非常发达,然而在四百多年前,情况却并非如此。当时的俄罗斯虽然已是欧洲最大的国家,但在科技文化领域,却处于不折不扣的边缘位置。
情况很快就将迎来改变。
圣彼得堡的科学院旧址
年,彼得一世成为俄罗斯唯一的沙皇,全面执掌国*。为了改变国家落后的面貌,彼得以西欧国家为蓝本,开启了改变俄罗斯历史的改革。作为改革的一部分,年,在莱布尼茨鼓励下,彼得在圣彼得堡成立科学院,也就是俄罗斯科学院的前身。科学院创办之初,欧拉、伯努利等知名学者都曾受邀来此讲学,打下了俄罗斯科研的基础。
罗蒙诺索夫,俄罗斯文化领域的“彼得大帝”
年,圣彼得堡科学院开始全面运转,不过当时科学院主要靠从欧洲请来的院士们撑场。为了培养本土科学人才,时任院长科尔夫男爵要求教会学院给科学院输送学生,这批学生中,最著名的就是罗蒙诺索夫,他后来成为科学院的第一位本国籍院士,并参与创办了俄罗斯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综合性大学,也是日后的天文研究重镇——莫斯科大学。
圣彼得堡天文台收藏的古董天文仪器
同一年,在科学院顶楼,建立了俄罗斯第一座正式天文台——圣彼得堡科学院天文台。利用这里的仪器,罗蒙诺索夫于年首次观测了金星凌日,与此同时,另一位科学家鲁莫夫斯基(СтепанЯковлевичРумовский)也参与了金星凌日的观测,6年后,他成为天文台的首任俄罗斯台长,他也被认为是俄罗斯的第一位天文学家。
普尔科沃天文台主楼
年,科学院决定在观测条件更好的郊外建设大型天文台。最终选择了圣彼得堡南郊的普尔科沃高地(其实也就海拔75米高)作为台址。年,耗资.5万卢布的普尔科沃天文台终于建成,配备了当时世界最大的38cm口径折射望远镜,以及各种从德国订购的天文仪器。至此,俄罗斯在天文仪器方面赶上了世界一流水平。
威廉.斯特鲁维
和天文仪器一起搬到俄罗斯的,还有天文世家斯特鲁维家族。当时,为了逃避法国占领,来自荷尔施泰因(当时属于丹麦)的雅各布.斯特鲁维把全家搬到了俄罗斯统治下的多尔帕特(今爱沙尼亚塔尔图)。他的儿子威廉.斯特鲁维(FriedrichGeorgWilhelmvonStruve)后来成了普尔科沃天文台创办过程中的灵魂人物。
由威廉.斯特鲁维发起的斯特鲁维测地弧从北极圈的挪威到黑海,横跨十多个国家,千米,这是涉及国家最多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通过数百个测地标记,斯特鲁维精确测定了地球的子午线长度
年,普尔科沃天文台落成,威廉.斯特鲁维成为首任台长。在这里,威廉首次测量了织女星的视差(用来计算恒星离地球的距离)。他最出名的贡献在于双星研究,著名的斯特鲁维双星表就出自其手。除此以外,威廉还是首批注意到星际消光作用的天文学家。在他之后,斯特鲁维家族陆续出了3代天文学家,包括普尔科沃天文台的第2任台长奥托.斯特鲁维。
卫国战争期间被炸毁的普尔科沃天文台
自成立以来,普尔科沃天文台始终致力于在天文研究领域保持一流水准。年,天文台安装了当时世界最大的76cm折射望远镜。二战时,普尔科沃天文台被德军炸毁,幸运的是大部分仪器经过修复依然可用。此后,天文台开拓了射电天文研究,安装了世界第一台高分辨率厘米波射电望远镜等设施。
年安装的65cm折射望远镜,用来取代二战中受损的76cm折射望远镜
如今,作为俄罗斯科学院下属的独立研究机构,普尔科沃天文台拥有上百名研究人员,以及近名工作人员,在高加索、意大利、美国建立了几个观测站。不过受城市扩张以及附近房地产开发的影响,,俄罗斯科学院决定将普尔科沃天文台搬迁到更适合的观测地点。
按计划办事:沙俄和苏联的天文台建设
斯特鲁维工作过的多尔帕特大学天文台
俄罗斯地域辽阔,为了获得良好的观测条件以及连续的观测记录,早在沙俄时期,帝国就在从中亚到波罗的海的辽阔地域建立天文观测站。比如前面说过的威廉.斯特鲁维,他在建立普尔科沃天文台之前,就是在爱沙尼亚的多尔帕特大学(今塔尔图大学)进行观测的(后来还成为了天文台的台长)。
年,多尔帕特大学天文台安装了由德国人科学家夫琅和费制作的世界首台消色差折射望远镜
*.多尔帕特大学始建于波兰立陶宛统治时期,大北方战争期间,爱沙尼亚被俄罗斯占领。沙俄维持着这所大学的运营,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保证了大学的自治性。波罗的海沿岸原先居住着许多德国后裔,这所学校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用德语授课的。
年,沙俄科研人员在乌兹别克的观测站观测日食
沙俄时代,俄罗斯的科学研究大多是在科学院领导下进行的。为了探索帝国广阔的内陆和海疆,科学院组织了多次长距离科学探险活动。一大批科学家和工程师携带着专业的仪器,穿行于沙漠和冰原,他们建立的观察站,后来成为一些天文台建设的基础。
乌兹别克斯坦Maidanak天文台的1.5米反射式望远镜
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天文台就是其中的代表。年,为了勘测地形,并在中亚进行天文观测,沙俄的科学工作者在塔什干附近建立天文台。这里后来发展成为中亚最古老的现代科研机构,并在苏联时代得到了迅速发展,安装了1.5米反射望远镜等中亚领先的科研装备。
沙俄时代的科学远征,只是序幕,真正大规模的天文台建设,还要看苏联时代。
苏联科学院的标志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让俄罗斯成了社会主义国家。年,在圣彼得堡科学院成立周年之际,科学院被改组为苏联科学院。苏维埃*府逐渐取得了对科学院的全面掌控,并把总部搬迁至莫斯科。年,苏联科学院在乌拉尔和远东地区建立了它的第一个分支机构,此后,又在各加盟共和国建立科学院,大大加速了苏联各地的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
至年,苏联科学院已发展为拥有约个科研机构,5.7万名科研人员以及21.7万从业人员的庞大组织,今天的俄罗斯科学院便是苏联科学院的主要继承者。(作为对比,年,俄罗斯科学院拥有4.7万名科研人员和12.5万名从业者,无法和当时的苏联科学院相比)
苏联和俄罗斯的科学院系统中,与天文学有关的主要机构有——
高加索山脉海拔米的Terskol峰天文台,这是欧洲观测条件最好的天文台之一
天文研究所(ИнститутастрономииРАН,INASAN):前身是年成立的苏联科学院天文委员会,研究方向遍及天文学所有分支,下辖兹韦尼哥罗德天文台、Terskol峰天文台两个观测站。
应用天文研究所的RT-32射电望远镜,口径32米,俄罗斯各地有3台同类装置
应用天文研究所(ИнститутприкладнойастрономииРАН,IPARAS):成立于年,主要负责天体测量、射电天文观测、太阳物理研究以及制定历法和天文年鉴的工作,下辖几个射电天文台。
普希诺射电天文台的DKR抛物面天线,长达米
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ФизическийинститутимениП.Н.ЛебедеваРАН,LPIRAS):成立于年,主要进行物理学以及宇宙射线、γ天文学和射电天文学方面的研究,在莫斯科近郊的普希诺建有射电天文台。
太空研究所(ИнституткосмическихисследованийРАН,IKIRAS):成立于年,负责空间天文设备的研制和使用,进行太阳系物理、空间物理和地球物理方面的研究。
贝加尔湖中微子探测器的想象图
核研究所(ИнститутядерныхисследованийРАН,INRRAS):成立于年,负责粒子物理、高能物理、宇宙射线和中微子方面的研究,在贝加尔湖畔建有中微子探测器。
普尔科沃天文台(Пулковскаяобсерватория,GAORAS),之前已有介绍。
特设天体物理天文台(СпециальнаяастрофизическаяобсерваторияРАН,SAORAS),之后会有介绍。
苏联时代,许多加盟共和国都建造了拥有1米以上口径望远镜的天文台。大科学装置投资巨大,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苏联的存在,许多这样的科学装置都不可能出现。许多装置原本是苏联全国性观测网络的一部分,而随着苏联解体,原本无死角的观测网络也变得支离破碎。
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地区的天文台
加盟共和国天文台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国家奇观:Byurakan天文台
亚美尼亚钱币上的Byurakan天文台
年由亚美尼亚族天文学家,苏联理论天体物理学泰斗安巴楚勉创立。天文台建在亚美尼亚西部海拔米的阿拉加茨山上。正是在这里,安巴楚勉提出了星协这一概念。安巴楚勉后来在Byurakan逝世,他的遗体就葬在天文台大望远镜附近。
Byurakan天文台的1.02米施密特望远镜,苏联解体后停止使用,有修复并恢复观测的计划
年,Byurakan天文台安装了当时苏联最大,世界第3的施密特望远镜(现在还能排世界第5)。利用望远镜宽广的视野,天文台组织了照相巡天,亚美尼亚族天文学家马卡良通过这次巡天发现了异常活跃的马卡良星系。这次巡天也被联合国列为世界记忆遗产之一。
苏联2.6米反射望远镜
年,Byurakan天文台安装了当时苏联第3大,世界第6大的2.6米反射式望远镜。这架望远镜是克里米亚天体物理天文台2.6米Shajn望远镜的双胞胎。由于之前苏联建造的6米望远镜不堪使用,这架望远镜也成为苏联深空观测的主力之一。
年,Byurakan天文台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选为中东中亚区域的天文中心。亚美尼亚将Byurakan天文台视为全国3大国家价值观场所之一,设有天文博物馆等科教旅游设施。对亚美尼亚这样不到万人的小国,这座天文台确实值得被认为是国家的骄傲。
独树一帜:Orgov射电-光学望远镜
还是在亚美尼亚的群山之中,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射电-光学望远镜。年,亚美尼亚科学家ParisHerouni向科罗廖夫提出建造射电-光学望远镜的想法,不过由于苏联官僚体系的拖延,直到十多年后,望远镜才开始建造。
Orgov射电-光学望远镜控制室的彩绘墙
利用阿拉加茨山的天然斜坡,Orgov射电-光学望远镜铺设了口径54米的碗状天线,通过可移动的副镜进行定位,拓展观测范围。天线面板加工精度达到70微米,可进行毫米波段的射电天文观测。这架望远镜在苏联解体后就几乎停止使用,虽然近年来有更新控制系统恢复使用的计划,但亚美尼亚*府难以筹措到修复所需的万美元资金,暂时只能将其封存。
一波三折:克里米亚天体物理天文台
克里米亚天体物理天文台的圆顶们
这是座历史非常曲折的天文台。早在年,富裕的天文爱好者马尔佐夫便在克里米亚的科什-卡亚山上建立了他的私人天文台。他后来将天文台捐给了普尔科沃天文台,逐渐发展为设备齐全的科研中心。二战时,天文台几乎被完全摧毁,于是苏联科学院就在观测条件更好的克里米亚半岛中部重建了天文台。
冬季的克里米亚天体物理天文台
重建后的天文台很快成为苏联规模最大的天文台之一。年便安装了当时苏联最大,世界第3的2.64米反射式望远镜,后来还陆续增加了数架米级反射望远镜,以及大规模太阳望远镜等。为了安置天文台的数百名员工,*府在附近修建了Научный(科学)小镇,虽然居民人数不到一千,但学校、医院、图书馆、酒店、工厂等设施一应俱全。
为了捍卫天文 立地位而举行的抗议
苏联解体后,独立的乌克兰无力维持整个天文台的运营,一些天文望远镜和配套圆顶甚至因为生锈磨损而无法使用。年,乌克兰内阁试图重组天文台,大幅缩减其研究经费,令天文台的处境雪上加霜。一些科学家为此举行抗议,以捍卫天文台的独立地位。情况最窘迫的年,天文台的经费甚至只够维持一个半月的电费。
远眺克里米亚天体物理天文台,连同莫斯科大学的研究机构,这里安放了大大小小二十多架研究用天文望远镜
年,克里米亚被并入俄罗斯,天文台随之成为俄罗斯科学院的下属研究机构。俄罗斯的科研经费比较充足,天文台的状况得以恢复。另一方面,无孔不入的房地产商乘机在天文台的3千米保护区内建设了房产项目。随着附近城镇的发展,光污染也侵蚀着天文台的观测条件。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座天文台也将迎来搬迁的命运。
科学院系统以外,大学科研机构也是苏联和俄罗斯天文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莫斯科大学的斯滕伯格天文研究所(GAISh)。
莫斯科国立大学的Sternberg天文研究所大楼
斯滕伯格天文研究所是俄罗斯规模最大的天文人才培养中心,以列宁和托洛茨基的好友,天文学家斯滕伯格的名字命名。研究所拥有多名研究人员,在俄罗斯各地建有多座观测基地,配备有1.25米反射望远镜、大型太阳望远镜等数十件专业研究装置。在前苏联时期,斯滕伯格天文研究所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都建有观测站,甚至在南半球的玻利维亚也有观测点。
军备竞赛:苏联时代的天文大工程
冷战时代的苏联,事事不甘落于人后,在天文领域,苏联就创造了许多第一。
射电天文学
二战时,射电天文学迅速发展起来。射电天文研究使用的仪器和雷达异曲同工(雷达本身也可用于射电天文研究),很快便与苏联的军事发展联系起来。由于语言隔阂和研究涉密等的原因,西方学者对苏联射电天文方面的研究的所知不多,其实苏联学者在这方面做出了不少杰出贡献,这当然离不开先进仪器的帮助。
RATAN-射电望远镜
全世界口径最大的独立射电望远镜,建造于苏联时代。年,苏联在北高加索泽连丘克斯卡亚建造了口径达米的RATAN-射电望远镜。望远镜包括块宽2米、高7.4米的反射面,排列成圆形。中间则是个平面元件构成的反射器。采用这样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和施工难度,达到和传统抛物面天线类似的观测结果。和贵州的米FAST射电望远镜相比,RATAN-毕竟是上个世代的产物,设计特殊,使用比较受限。
乌克兰的射电望远镜和VLBI
射电望远镜接收的波长比较长,单个射电望远镜的分辨率和普通光学望远镜相比差距甚远,而且只能得到抽象的电信号。为了提高射电望远镜的分辨率和灵敏度,提供成像功能,人们将一堆射电望远镜有规律地排列在广阔的空间,发明了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
冷战时,苏联在乌克兰建立了一系列射电干涉阵列,这些巨大的天线阵列(УкранськрадонтерферометриАкадемНаук,乌克兰科学院射电干涉仪)相距远达一千千米,能够达到极高的探测精度。
UTR-2天线阵列
乌克兰科学院射电干涉仪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位于哈尔科夫地区的UTR-2(乌克兰T型射电望远镜)。UTR-2建成于年,包括个偶极子天线,排列成米长,米宽的T型阵列,有效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至今仍是世界上最灵敏的10米波射电望远镜。
虽然有了天线阵列,但是传统的可动天线还是很有用,因为它们可以自由转动,组成甚长基线干涉测量阵列(VLBI,通过几台射电望远镜的干涉测量,提高射电天文测量精度,俄罗斯面积大,在这方面有天然优势)
熊湖空间通信中心的64米射电望远镜,中国最大全可动射电望远镜在上海,口径为65米
年,苏联在莫斯科近郊ДолгоеЛёдово建立熊湖空间通信中心。年,通信中心的64米RT-64大射电望远镜投入使用,RT-64的最小工作波长为1cm,可自由转动,是世界最大的可动射电望远镜之一。能够控制航天器、进行空间通信、监测空间碎片,也可观测类星体、活动星系核等。第二台同类装置于年投入使用,放在莫斯科以北千米的卡利亚津。
叶夫帕托里亚的RT-70全可动射电望远镜
年,苏联开始在黑海沿岸的叶夫帕托里亚建造更大的70米RT-70可动射电望远镜。虽然开工比RT-64晚,但进度更快,年就竣工完成。不同于普通射电望远镜的是,RT-70带有一台大功率发射器,可以向外太空发射信号,并分析接到的回信。同类的仪器,在美国的戈德斯通深空通信综合体也有,最大的也是70米口径。
苏联原计划建造3台RT-70射电望远镜,第二台位于远东的双城子,目前是东部深空通信中心的一部分;第三台建在乌兹别克斯坦,由于苏联解体而没有完成(乌兹别克斯坦有和俄罗斯合作完成的计划)。上世纪90年代,印度曾计划引进RT-70,看来是没有下文了。
可见光天文学
年,苏联在北高加索的泽连丘克斯卡亚成立了特设天体物理天文台,这是目前俄罗斯乃至欧洲规模最大的地面天文观测中心之一。
BTA-66米光学望远镜,可以留意下望远镜和人的大小对比
特设天体物理天文台最具代表性的仪器,就是口径达6米的BTA-6光学望远镜,这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光学望远镜,四十多年过去了,至今它仍是欧亚大陆口径最大的光学望远镜。不过BTA-6的制造和使用却并非一帆风顺。
年,美国建造了口径达5.08米,名列当时世界第一的海尔望远镜。其反射镜重达14吨,活动部分重达吨,聚光能力是人眼的万倍,堪称庞然大物。美国学者用这座庞然大物获取了众多宝贵的天文观测结果,苏联也跃跃欲试,想要抢到世界第一光学望远镜的宝座。
大望远镜的圆顶,边上的小圆顶里装了一架1米口径的望远镜
年,在亚美尼亚族学者BagratIoannisiani的领导下,普尔科沃天文台开始进行世界最大光学望远镜的设计。望远镜口径被设定在6米,这是当时单镜面望远镜不会发行严重形变的最大口径。与此同时,16支科考队被派往苏联各地,寻找望远镜的落脚之处。最终决定把它安装在北高加索泽连丘克斯卡亚附近海拔米的山上。
加工中的望远镜镜片
望远镜的镜片由列宁格勒光学机械联合体,也就是著名的LOMO工厂制造(苏联时代大部分大望远镜镜片都来自这),其镜坯重达70吨,仅退火就用了2年多,后续的打磨抛光,又磨掉了25吨的玻璃渣。为了加工这块巨无霸玻璃,苏联研制了巨型退火炉、车床和真空镀膜机,耗时近10年,终于完成了镜面的加工。
BTA-6的结构设计
当时,全世界绝大多数光学望远镜都采用赤道仪结构。赤道仪极轴对准北天极,只需调整赤经便可锁定星体,克服地球自转对观测的影响。但是赤道仪结构比较笨重,因此在BTA-6上,苏联人创新地采用了地平式设计,望远镜因此也得名большойтелескопазимутальный(英语缩写为BTA),意思就是大型地平式望远镜。
年,BTA-6望远镜建造成功,其活动部分重达吨,总重达吨,安放它的圆顶高达53米。理论上,BTA-6将会取得比海尔望远镜更好的观测结果。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导致望远镜无法发挥预期效果的原因有很多。首先,BTA-6的镜片非常沉重,重量是海尔望远镜镜片的3倍,很容易变型,其材质也不如海尔望远镜的微晶玻璃,常会因为热胀冷缩而影响精度。其次,望远镜的地平式设计,对于当时的控制技术来说要求过高,不容易控制。最后,望远镜的选址也不利于天文观测,考察人员没有考虑到当地的大风和温差,导致望远镜经常要和恶劣的天气作斗争。过了那么多年,BTA-6也没有取得预想中的重大观测结果。
深空探测
苏联是最早将航天器和人类送出太空的国家,也是最早进行深空探测的国家。一部人类航天史,大半部分的篇幅来自苏联和美国。
月球1号
年,苏联发射了首颗抵达月球附近,脱离地球引力的探测器:月球1号。
同一年,苏联的月球2号探测器首次撞击了月球表面。
月球3号发来的照片
还是在这年,月球3号发来了第一张月球背面的照片。
年,金星3号探测器首次撞击金星表面。
同年,苏联发射了第1颗基本粒子探测卫星:质子1号,携带有伽马射线望远镜、闪烁计数仪等仪器。此后还发射了3颗后继的质子卫星。
年,月球9号探测器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
月面步行者一号
年,月面步行者1号成为首辆能够遥控操纵的月球车。
同年,金星7号首次实现金星软着陆,并发来信号。
年,火星2号成为首个在火星表面着陆的人造物体。
同一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第一个空间站:礼炮一号。
联盟号与礼炮一号对接的示意图
礼炮一号搭载了苏联第1台,世界第2台紫外线太空望远镜:猎户座1号,航天员ViktorPatsayev成为第一个在外太空使用望远镜的人类。(望远镜由亚美尼亚Byurakan天文台设计,也可以说是该国的骄傲了)
面向大众:苏联时代的公共天文普及
作为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建立了高效集中的教育体系,既确保了所有公民的基础教育,也兼顾了培养高水平人才的精英教育。高度教育投入之下,无数少年宫、博物馆、剧院在各地建立,文化资源之充沛、普及,至今令人称羡。
莫斯科天文馆的首任馆长及建筑师
苏联是少数在中学阶段开设天文课程的国家(今天的俄罗斯,天文课程被合并为物理课的一部分,但仍旧有独立课纲),由此可见其对天文的重视。年,德国的蔡司公司制造出第一台可以投射全天星空的天象仪。几年后,为了普及天文学,开拓劳动人民的视野,莫斯科*府决定建立一座天文馆。并从德国的卡尔蔡司公司那儿购买了当时最先进的天象仪。
莫斯科天文馆的天象厅
年,莫斯科天文馆竣工,成为世界第13座天文馆(此前的12座天文馆,10座位于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各有一座)。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为此赋诗一首,鼓励广大无产者前往天文馆参观。年,天文馆研发了声光交融,融合星空变换、极光闪现、彗星划过、日月交食和火箭升空的天象剧场。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以外才出现了类似的科普节目。
20世纪30年代,莫斯科天文馆的青少年观测活动
还是在年,莫斯科天文馆成立了第一个科学俱乐部和变星观察组织,邀请知名学者为好奇少年讲解天文知识。这是世界最早的,面向年轻人的天文科普组织之一,每年约有名年轻人参与到俱乐部的活动,不少人都成为了苏联科研的后备人才。
莫斯科天文馆的天文公园
年,莫斯科天文馆建成面向公众的天文公园。天文公园再现了赫利奥波利斯的神庙群、英国的巨石阵、亚历山大里亚的天文台、北京古观象台、印度简塔曼塔天文台和第谷布拉赫天文台的经典场景,使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
今日莫斯科天文馆
莫斯科天文馆的历史和苏联发展紧密相连。20世纪30年代,科罗廖夫、格鲁什科等科学家曾在天文馆讨论火箭推进原理,还在地下室建造了苏联第一批液体火箭。卫国战争期间,天文馆保持运营,交替举办科普和军事讲座。二战后,天文馆定期举办航天课程,成为苏联宇航员的启蒙之地。近百年发展史上,莫斯科天文馆曾创造了许多第一。
目前,俄罗斯各地共有25座面向公众的天文馆,其他前苏联地区国家也有十多座对公众开放的天文馆,这些天文馆大多都是苏联时代修建的。
莫斯科高尔基公园的人民天文台
除了天文馆,20世纪30年代-50年代,苏联还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地的公园里修建过一些观测站。这些观测站由天文馆和天文俱乐部的学生们运营,向全社会开放,因此被称为人民天文台。几十年过去了,仅有2座人民天文台存留至今,其中的一座位于莫斯科的高尔基公园。
帝国余辉:今日俄罗斯天文观测
苏联解体之后,如今的俄罗斯无论是在科学研究,还是在科普教育方面,投入都无法和苏联时代相比。如今的俄罗斯,比较有代表性的天文装置有这些——
贝加尔深水中微子探测器(BaikalgigatontheVolumeDetectorin,Baikal-GVD)
贝加尔深水中微子探测器构想图
这是全球中微子探测网络的一部分。探测器始建于年,0年以来,探测器不断升级,目前规模已经达到和全世界最大的南极的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相近的水平。中微子探测器主要用来探测中微子,研究宇宙中极高能量的天体物理现象。
Квазар综合体
Квазар综合体使用的32米射电望远镜
这是一组用于VLBI测量的射电望远镜。项目开始于苏联时代,原计划建造12台32米射电望远镜,以提供极高精度的定位和干涉测量结果。苏联解体后,计划建造的射电望远镜数量急剧下降到3台。目前,3台望远镜分别安放在列宁格勒、北高加索和西伯利亚。
俄罗斯正在建设Квазар综合体的升级版,准备建造4台13米射电望远镜作为扩充,前3台已竣工,位于和32米射电望远镜相同的位置,第四台计划建在俄罗斯远东地区。
Spektr-RG高能空间天文台
Spektr-RG高能空间天文台
这颗天文卫星由俄罗斯和德国共同开发,年发射升空,重达2.7吨。携带着德国制造的eROSITAX射线探测器,以及俄罗斯制造的ART-XC掠射式X射线望远镜,计划用4年的时间完成X射线巡天,绘制出包括所有大型星系团的宇宙地图。
在Spektr-RG之前,俄罗斯已发射了几颗Spektr天文卫星。Spektr是光谱、X射线、γ射线的合称,该计划可追溯至天文学家苏尼亚耶夫提出的包括5台望远镜的大型空间天文台计划。苏联解体后,这一计划被放弃,直到3年才以精简版形式复活。
Spektr-UV紫外线空间望远镜
Spektr-UV紫外空间望远镜
由俄罗斯担纲主力,西班牙、日本共同开发的紫外线空间望远镜,重达2.8吨,预计将于年发射。Spektr-UV将携带一台1.7米的RC结构紫外望远镜,配备紫外光谱仪、相机等探测装置,从紫外波段对宇宙进行观测。
Гамма-γ射线天文卫星
由俄罗斯担纲主力,乌克兰、意大利参与开发的γ射线天文卫星,重达4吨,预计将于年发射。Гамма-的目标是研究宇宙中的暗物质,探寻高能宇宙射线的起源,探索天体的γ射线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