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伊尔城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冬季进补谨防误入歧途
TUhjnbcbe - 2020/7/7 11:00:00

冬季进补谨防误入歧途


冬季进补谨防误入歧途


俗话说,冬季进补,开春打虎。还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这些都是对冬季进补的褒奖之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此的认识往往不尽一致,尚存在着许多误区。因此,在进补时,首先应当走出这些误区。


误区1:人人都应进补


点评:中医认为,虚者补之。冬季进补主要适用于因自身机能欠佳或营养缺乏的亚健康人群以及必须采取营养支持和饮食疗法的病人,以补充不足和需要,从而提高对寒冷的适应能力,身强体壮,无虚弱症状的健康人,不必进补。孕妇、儿童等进补要谨慎,孕妇滥用补品可殃及胎儿甚至导致流产、早产,儿童滥用某些补品过多可造成性早熟。


误区2:补品可随意用


点评:补品虽好,不可滥用。进补主要作用是补虚益损,而虚又分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四种,各有不同补法。俗话说:药症相符,大黄也补;药不对症,参茸也毒。另外,人的体质有寒热区别,食物也有温凉不同,进补的要领是寒者热之或热者寒之,如果弄反了,寒者寒之,将如同雪上加霜,而热者热之,则无异于火上浇油。因此,进补一定要分清场合,因人而异。


误区3:补品直接进食就行


点评: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有赖于健全的胃肠功能,如果脾胃不好,补得再多、再好,也无济于事。故冬季进补之前,一定要调理好脾胃,对于虚不受补或平时脾胃功能较差的人来讲,则需要事先打底补。作为底补,芡实是较佳食选,可将芡实与薏苡仁、红枣、花生或与百合、冰糖同炖,也可食用百合银耳羹、薏仁山药粥、八珍糕、茯苓饼、桂圆汤等,此后即可进补。


误区4:怕冷者多吃温肾食物


点评:除了温肾助阳食物之外,抗寒产热的食品还有许多,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前者如豆制品等;后者如黑木耳和红枣等。还有,海带、紫菜可促进甲状腺素分泌,产生热量。胡萝卜可增加抗寒能力,芝麻、葵花子能提供人体耐寒的必要元素蛋氨酸,这些都可择食以抵御严寒。


误区5:喝药酒可御寒


点评:其实,药浸泡在酒里,虽然能把药品某些有效成分浸出,但每次饮进药酒中的有效成分还是有限的,如果药酒饮入过量,酒精的危害要远比药效大得多。服用药酒要考虑自身情况,切不可过量。如阴虚发热者应慎用,而患肝炎、肝硬化、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等则须禁用。再有,饮酒后可使皮肤血管扩张,导致体表热量大量散发,所以,酒不散寒,反而散热,饮酒御寒会越饮越寒。


误区6:补品越贵越好


点评:价格高低并不完全代表疗效高低,高价补膏大多加了价格昂贵的中药材,如虫草、藏红花等,对于没有针对性的用药,这些药材一般不会显出特殊效果。还有,一些价格昂贵的传统补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并非是好的营养补品,反而十分平常的甘薯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


误区7:冬补关键在于吃


点评:在冬季生活中,所吃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须及时排出,对身体才有利。进补过多的人往往火热内壅,肠燥便秘。故冬季进补务必重视人体废物的外泄,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及时排便,保持肠道通畅,千万不能只重进而忽视出。


误区8: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补


点评:凡有感冒、发热、不思饮食、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病症,以及急性病和慢性病发作者,都应暂停服用补品,以防补药恋邪,应待病愈后再进补。另外,进补时,最好不要吃生冷和过腻的食物,以免妨碍脾胃消化功能,影响补品的吸收。


误区9:进补可自行调配


点评:无论食补还是药补都应在具有执业资格的中医师和中药师指导下使用,切莫自作主张,随意乱补,以免发生不良反应,甚至毒副作用。另外,根据药食同源的原理,药物和食物可以烹制成各种药膳,但也应在具有专业知识的药膳师和具有实际经验的营养师的指导下使用。


信息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冬季进补谨防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