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革直击顽症
组合*策能否为A股唤来红五月?
对于A股市场而言,这或许是最值得玩味的“五一”假期。从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到重建主板退市机制,再到大幅降低股市交易费用,多项新*策密集出台。
制度变革直击困扰股市多年的高成本、低效率顽症。这也让数以亿计的A股投资者热切期待,*策“组合拳”能否为震荡不止的A股唤来“红五月”?
把好“进出”关
重塑A股定价功能
4月28日,中国证监会公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一天之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就完善主板退市制度公开征求意见。先行一步的创业板退市规则,则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
从上市到退市,管理层正试图通过把好“进出”关,重塑A股理性运行的形象。
回顾中国股市的20余年发展历程,久治不愈的“三高”发行,频繁发生的业绩“变脸”,绩差股的屡屡“不死”……扭曲的市场定价功能,不仅衍生了“炒新、炒小、炒差、炒短”等种种非理性交易行为,更大大降低了资本市场应有的资源配置效率。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评价说,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具备三大亮点:淡化监管机构对拟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判断,全过程、多角度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引入存量发行,扩大下配售供给量,取消下配售股3个月的锁定期,扩大上市流通量;强化间接“股价监管”。
在视新规为“重大利好”的同时,董登新也坦言,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并非灵丹妙药,要治愈中国资本市场投机猖獗的痼疾,仍需要配套改革、综合治理。
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剑指“源头”的同时,接踵而至的创业板和主板退市制度,将矛头对准了长期失灵的优胜劣汰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创业板和主板退市制度都不再允许亏损公司借用“非经常性损益”来玩弄“扭亏为盈”的把戏,这将对长期以来爆炒垃圾股的不良风气形成极大的抑制和打击。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