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它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单纯地只从其中一个方面去评价事物的好坏,炸药的发明和使用也正是如此。炸药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虽然不可否认的是它在历次战争中造成了不计其数的人员伤亡和不可估量的破坏,但更重要的是,它为人类的工业生产创造了更大的生产力,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面,笔者就给大家讲述关于炸药发明者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一些事。
年,九岁的诺贝尔和母亲离开了故乡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来到了沙皇俄国首都圣彼得堡去投奔他的父亲伊玛纽尔.诺贝尔。由于成功发明了新式水雷而得到沙皇尼古拉赏识的伊玛纽尔.诺贝尔在这里把一家小作坊创建成了了“诺贝尔父子机械加工铸造公司”。在父亲身边,年幼的诺贝尔获得了早期教育并在家族的熏陶下培养出了他对化学浓厚的兴趣。年,年轻的诺贝尔来到了法国师从石油和亚硝酸盐专家于勒.佩鲁兹学习并远赴美国求学。几年后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诺贝尔父亲公司生产的新式水雷在喀琅施塔得保卫战中表现优异,帮助俄军击退了来犯的英法联合舰队。后来随着俄国在整个战争中最终的战败,导致国内经济持续恶化,诺贝尔的父亲不得不选择关闭了公司,带着家人于年回到了故乡斯德哥尔摩。
诺贝尔奖这时的诺贝尔已经对炸药的研究十分痴迷并获得了许多经验。在这里,诺贝尔开始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硝化甘油炸药的实验。最初的实验全部都以失败告终。但在期间,诺贝尔成功发明出了起爆剂,就是现在俗称的“雷管”。直到年9月3日,斯德哥尔摩的一声巨响震彻云霄,爆炸声惊动了整座城市。诺贝尔的实验室被炸得粉碎,几乎夷为平地。包括诺贝尔弟弟在内的五人在爆炸不幸中身亡。当前来救援的人们正在惋惜之际,老天护佑,诺贝尔却奇迹般地从爆炸的废墟中爬了出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也没能让诺贝尔打消完成胸中伟大理想的决心。从年起,他奔波于欧洲大陆去四处推销他的这种“会爆炸的油”,但却处处碰壁。最后,诺贝尔来到了美国。可能上天为了再次磨炼诺贝尔,一起发生在纽约港装载硝化甘油船只的意外爆炸,促使美国当局颁布了取缔硝化甘油的法案。虽然,诺贝尔告诉美国人,自己正在发明一种可以避免任何意外事故的硝化甘油炸药的制造方法。但由于硝化甘油的不稳定易爆性质使得固执自负的美国人不相信他,并让他“滚回自己的老家去”,可怜的诺贝尔无计可施,无奈只能回到了家乡瑞典继续他的研究。
一连串的打击依然没有让诺贝尔放弃自己的理想。皇天不负有心人。年,诺贝尔终于成功的将硝化甘油和可溶性硅藻土融为一体,发明出了用雷管才能引爆的硝化甘油炸药,“安全炸药”终于得以制造成功。硝化甘油炸药及后来的胶质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为诺贝尔后来的工业王国打下了坚定的基础。诺贝尔一生拥有多达多种发明创造,诺贝尔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发明家和化学家,同时他也是一位具有杰出商业头脑精明的商人和实业家。把这两种才能完美地结合于一体的科学家放眼世界也屈指可数。后来,诺贝尔在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希腊、美国等国陆续开办了众多的制造公司,由此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被欧洲人称为“最富有的流浪汉”。他发明的炸药不仅在军事领域,更多的在民用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推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去世。当人们打开他在去世前一年立下的遗嘱时,个个瞠目结舌。他在遗嘱中写明,要把他的财富作为一笔基金,奖励给那些在物理学、化学、生理或医学方面最重大的发现和发明者,奖给那些以理想为灵感的最杰出的文艺作品的作者,奖给那些善待亲近人民、取消或消减军队使得和平主义思想得以传播并为此做出最大贡献的人(和平奖从后来的获奖人看,其评定标准是否正确贯彻了诺贝尔的本意,笔者认为很值得商榷)。当时在场的人一片哗然,包括诺贝尔亲属在内的几乎所有人普遍认为“恣意挥霍这笔财富并把它散发给其他国家的人是不可思议的事”。在此后的三年多时间中,诺贝尔的遗嘱执行人忠实的遵循了他的遗愿。抵抗住了逝者亲属和舆论界的抗议,甚至是挪威国王奥斯卡尔二世的巨大压力(当时瑞典和挪威是一个国家),将诺贝尔所有在外的产业兑换成了现金。在瑞典皇家科学院的主导下成立了“诺贝尔基金会”(根据“诺贝尔基金会”成立时制订的章程,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举的五人委员会负责确定人选并颁发),并在年获得批准。从——年,由于颁发奖金,“诺贝尔基金会”的财富缩减了三分之一。为保证基金会长久的运作,“诺贝尔基金会”于年修改了成立时的章程。基金会把三分之一的资金变成了股份投入到了瑞典的工业部门,三分之一作为基金会的固定资产,三分之一投入到了股票和债券市场。至此,“诺贝尔基金会”的财富获得了良性的增长,以前使用掉的资金又逐渐补充了回来并不断增值。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颁奖领域最重要的奖项。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至今日,一项重大的科学发明已经几乎不可能像诺贝尔时代那样仅依靠个人的才华闪现勤奋了努力就可以实现,它常常是许多人共同努力研究的结果。把奖颁给一个或几个人是否合理?许多人都有疑问。实际上这种争论在“诺贝尔基金会”的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合理的解释是,诺贝尔奖的奖金不过只是一种象征,诺贝尔所希望的只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提起公众对个人在科学研究领域所获得成就的重视。实际上,的确许多获奖者都承认研究的成果属于团队。笔者很认可这个解释,大家怎么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