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慵懒地洒满了恬静的小镇,天空中淡淡的云和袅袅炊烟相拥着飘向若隐若现的皑皑雪山之巅,空气里飘荡着丁香花的清香,窗外好听的鸟鸣声带着我的思绪飘向久远的回忆,翻开发黄的回忆,时间的闸门随之打开,往事越过时光的隧道在眼前铺展开来。
青海湖北岸鲜为人知的那仁草原上有我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碧绿的草原上蔚蓝色的青海湖碧波荡漾。悠然自得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像小草野花一样在岁月里牧羊牧云牧童年......固然没有进过幼儿园,8岁那年背着母亲缝制的有两只小猫图案的书包,父亲骑着枣红色的马送我到刚察县寄宿制民族学校上学,从此懵懵懂懂地走上了思念和寄宿上学交织相厌的日子。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到了小学四年级,那年我读了平生第一本小说,书的来源我记不清了。但书及书的内容至今记忆犹新——是一本讲述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年轻人保家卫国的自传体小说,书名叫《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作者是柳·科斯莫杰杨斯卡娅。从此和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喜欢阅读的潜能开始显现,后来断断续续地读了几本书,印象深刻的有《耶稣寓言故事》。自己买的第一本书是一部格萨尔王的长诗,文字很优美,现在想来应该是一部叙事性诗歌。书被一名高年级的同学借阅之后没有归还。
七十年代我能读的书和杂志刊物少之又少。每每新学期开学我最期待的是语文书发放到手,一拿到书别的同学忙着包书皮,我已经是急不可待地一篇一篇把语文教材读个干干净净。
八十年代人们逐渐从那种物质匮乏的生活中走出来了,我也步入初中。家里有了用木板钉在墙上的书架。上面摆放着父亲的三角字典、《红岩》《铁道游击队》和三哥买来的《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几本书。父亲文化水平不高,但也喜欢读书,这几本书当时是我和父亲的精神食粮。我白天上学,下午放学后干完家务,在煤油灯下写完作业,就开始读书。那时候除了课后练习以外没有更多的作业,像我一样喜欢阅读的人有很多闲散的时间用来看课外读物。初中毕业之前我和父亲还读了《李自成》、魏魏的长篇小说《东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等书......和父亲共同阅读过的书籍深深烙印在心中,怀念父亲的情愫始终在心头萦绕。
高中生活,我没有更多的时间读课外读物了,新建的牧场中学在西宁城北区,是一所高级中学。新学校没有图书室,当时的情况也不容许我读一些和课程无关的书了。高中课时很紧张,我们这些来自不同牧场的孩子都卯足了劲要高考改变命运。所以,高中三年我几乎没有读过除课本以外的其他课外读物,只有语文教材能解我的阅读之渴。
功夫不负有心人,尽管考的不是很好,但我也是鲤鱼跳了龙门。步入了大学的校门——青海师范专科学校政史专业,确切地说是政教专业。读这个专业唯一的好处就是时间多。上课、社会实践、写短论文之外,就是自己的时间了.......阳光暖暖地照在阅览室偌大的桌面上,下午的时光泡在阅览室阅读外国文学,让经典文学作品的文字清香侵染身心,灵魂自由地在文字的海洋中飞翔,别有一番惬意自在。
在师专的三年我读了大量的外国文学。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作品有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一句“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引人如神,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罗切斯特伯爵和间的曲折跌宕的爱情故事使人心潮彭拜,雨果的《悲惨世界》、小仲马的《茶花女》、但丁的《神曲》、英国女小说家间·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等文学作品使曾经的自己充满书香气息。
当时风靡一时的台湾作家琼瑶的言情小说《窗外》《穿紫衣的女人》《月满西楼》和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荷西,我爱你》《背影》等作品是在枯燥的马哲课上,老师滔滔不绝地分析马哲理论时,我和几个要好的女生把琼瑶和三毛藏在讲义下面尽情陶醉......三毛的文章我至今都喜欢,闲来无事还是会随手翻翻。
步入社会后阅读是断断续续的。但也没有放弃阅读的习惯,坐月子的时候忍耐不住文字的诱惑,有一天还是不顾眼睛看了两本杂志......姑娘三岁时我给她订了第一本叫《幼儿画报》的刊物,《少年文摘》陪伴小姑娘走过了小学时光,姑娘从上初中开始就和我一起读《读者》和《读者文摘》,这两本刊物是我们全家人都喜欢的书,曹文轩的《草房子》是我和姑娘共同阅读的第一本书。《第十三个星期日》《自由》《百年孤独》等书是在后来的岁月里我俩共同阅读的文学作品。陪伴姑娘一起阅读是我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爱的最好的表达方式。姑娘从小养成了阅读的良好习惯,那些年和姑娘一起读书成了我们一家人最温馨的时刻。
在工作岗位上的几十年,平时教学工作繁忙加之班主任工作。在写教案批试卷的间隙看的书也是提高业务素养的专业书籍及班主任工作方面的一些读物。只有等到寒暑假才有时间读书,每每放假之时我给学生按排的作业是读两本书,开学时和学生共享假期读的书。用寒暑假作业的方式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一个一个学期,一届一届学生,在三尺讲台上挥洒时光的同时,我也利用假期读了一些书,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钱钟书的《围城》、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等文学作品的魅力让人有一种高山流水般的情怀。
自从在语文课上接触到诗歌开始,诗歌的魅力在我眼前如花朵般灿烂绽放,我的灵魂拜倒在诗词歌赋美文的石榴裙下。唐诗宋词之美像一朵朵荷花淡雅清新,让人陶醉于其中欲罢不能。喜欢李白的“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悲壮豪迈的《将进酒》。杜莆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无奈,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晚秋之美,“惶恐滩头说惶恐,伶仃洋里叹伶仃”文天祥的那种孤苦伶仃的情怀。南宋诗人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莫莫莫”描写了诗人和唐婉的爱情悲剧。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些古诗词的优美和对她们的眷恋之情,连自己都难以言表。当然我也喜欢徜徉在林如茵的最美人间四月天,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波光里的眼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歌如生活的佐料,在平淡的生活里一首美轮美奂的诗歌让人可以为之癫狂。
退休后有了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最喜欢做的事情莫过于读书,抓紧岁月的尾巴读几本好书也是人生之幸事。退休后除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