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荷战争
第一次英荷战争
荷兰崛起
(一)英荷战争是发生于17世纪至18世纪英国与荷兰之间的四次战争,总体而言主要目的是为了争夺海上贸易主导权。17世纪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商业竞争对手荷兰,并力求保住开始建立的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双方互有胜负,实力均受到不同程度伤害。而第二、三次英荷战争的结果是法国在其中渔翁得利,获得大片土地与商贸利益,国力直线上升而超越荷兰,成为欧洲最强的霸权。而在18世纪的第四次英荷战争,英国击败荷兰开始获取世界金融霸权。荷兰取得独立后经济发展迅速,利用西班牙衰落和英国忙于内战之机垄断世界贸易。英国内战结束后恢复扩张路线,大力发展海军。年立法禁止荷兰参与英国海上贸易,两国进行三次贸易战争。荷兰这个面积仅4万多平方公里、自然资源贫乏的小国在历史上却有过一段耀眼的辉煌,荷兰原是西班牙的属地,年才彻底独立。它的造船业极负盛名,仅在首都阿姆斯特丹就有几十家造船厂。全国可以同时开工建造几百艘船,而且船只造价比技术先进的英国还要低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所以荷兰很快成为欧洲的造船中心。那时世界各国间的贸易交往主要依靠海上交通,荷兰的商船队拥有1.6万余艘船只,占欧洲商船总吨位的四分之三,世界运输船只的三分之一,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二)17世纪起经过资产阶级革命而摆脱西班牙统治的荷兰,在短短几十年间就在发展上超过许多欧洲国家,成为17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粮食由它运往地中海,德意志的酒类、法国的手工业品、西班牙的水果和殖民地产品由它运往北欧。荷兰商人从葡萄牙人手中偷来远航东方的航海图,旋即组织商船到达印度的果阿、爪哇和摩鹿加群岛等地。年荷兰商人和贵族联合建立东印度公司,在南亚迅速扩张,建立起一批武装商站。年在爪哇、6年在马六甲先后打败西班牙和葡萄牙海军,年在爪哇建立第一个殖民据点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然后由爪哇向西侵占苏门答腊岛,向东从葡萄牙手里夺取香料群岛(今马鲁古群岛),还相继侵占马六甲和锡兰(今斯里兰卡)。在亚洲东部一度侵入中国领土台湾,在日本九州岛的长崎取得商业据点。年荷兰占领好望角,在非洲南端建立起一个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殖民据点。在北美以哈得逊河流域为基础,建立新尼德兰殖民地,并在河口夺取曼哈顿岛建立新阿姆斯特丹(今纽约),在南美洲荷兰殖民者占领安得列斯群岛中的一些岛屿。荷属东印度是指-年荷兰人所统治的东南亚地区的印尼群岛,首都巴达维亚。印尼群岛被称为东印度,与加勒比海的荷属领地相区分。
(三)荷属东印度群岛是荷兰的殖民地,从荷兰东印度公司控制的年开始到拿破仑战争结束,在拿破仑一世的战争期间由英国人占领并且管理。这一领地包括苏门答腊和邻近岛屿、爪哇及马都拉、婆罗洲(沙巴、沙捞越、汶莱除外)、苏拉维西以及桑义赫和塔劳群岛、马六甲和爪哇东面的小巽他群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除荷属新几内亚南部的一部分外荷属东印度被日本占领,-年是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内荷兰企图重新控制这些岛屿,但是在民族抵抗和国际压力下没有成功,在年荷属东印度作为印度尼西亚独立。早在前2世纪后半期在印尼出现最早的国家叶调,-7世纪印尼分布着很多小王国和部落。到了7-11世纪大国室利佛逝与中国使者商旅不绝于途,而在7世纪到14世纪之间佛教在印尼传播,1世纪末14世纪初在爪哇建立印尼历史上最强大的满者伯夷。郑和下西洋经过印尼,并在马六甲有外交活动。年荷兰人霍特曼率领的一支荷兰船队到达爪哇岛的万丹,年荷兰在爪哇建商站,5年征服盛产香料的马鲁古群岛中的安汶岛、帝利岛。年攻占爪哇岛上的雅加达并命名巴达维亚,作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方的总部。在荷兰人到来之前葡萄牙人已经在印尼地区建立一些商站,之后英国人也登陆印尼建立殖民地。
(四)荷兰人以巴达维亚为基地,采取分化瓦解的战略,相继拿下南北摩鹿加,封锁摩鹿加海峡。此后又在年夺下葡萄牙统治10年的咽喉要地马六甲,彻底控制东印度,荷兰变成这些欧洲国家里面占领最多领土的国家。荷兰最初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对这些地区实行殖民统治,年东印度公司解散后殖民地被荷兰政府接管,史称荷属东印度。荷属东印度殖民当局长期奉行商业垄断和殖民扩张的双重政策,荷印殖民地建立后荷兰人加紧对中国东南沿海的走私和军事骚扰。荷印以东南亚大国自居,要求与中国平等通商,在明清之际中国官方的文献记载中中国当时与荷兰的关系实际上大部分都是通过与荷印的交涉和交往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地人开始争取自治,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当荷兰本土被德国完全占领后荷印殖民政府宣布终止与当时最大贸易伙伴日本的贸易,触发日本对印尼的侵略行动,这可以说是印尼得以独立的原因。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印尼后苏加诺立即在之后一日发表印尼独立宣言,之后在短短五日间印尼全国都宣告脱离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管治。在年8月1日荷属东印度殖民政府在印尼基本上已没有控制管理的能力,并且由于得到澳洲的同情,在年到年这段期间内不断接济印尼,最终使荷兰政府在年宣布放弃对印尼的管治权。印尼得以正式独立,苏加诺当选为印尼第一任总统,就此荷属东印度时期宣布结束。
(五)英国于-年内战后脱颖而出,克伦威尔上台后大肆扩军,原本在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衰落的英格兰军队再一次开始令人生畏。陆军的“铁军”超过三万(作为岛国的英格兰原来基本没有陆军),克伦威尔是伟大的军队缔造者,他以古斯塔夫二世的瑞典军队为模板,并且更加强调高效与纪律性。海军更是扩大三倍多,由40艘主力舰扩大到艘,拥有当时世界最好的舰船与船员。资产阶级出身的克伦威尔是典型的重商主义者,他不能容忍荷兰人垄断全球贸易,于是颁布针对荷兰的《航海条例》。这样在同荷兰殖民强国的斗争不仅不可避免,此时荷兰到处排挤英国商人。在俄国和波罗的海各国、在北美殖民地和东亚各国以及在地中海和西非沿岸地区中荷兰人倚仗自己的海军优势和商业资本,基本上垄断各国的贸易。年又与丹麦签订条约,获得货船免税通过松德海峡的权利,从而掌握这一地区的贸易优势。令英国人不能容忍的是荷兰竟然在英国水域肆意捕捞鱼虾等水产品,甚至把这些水产品拿到英国市场上高价出售来牟取厚利,这些情况早已激起英国资产阶级的愤怒。年英国议会通过新的《航海条例》规定一切输入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或由实际产地的船只运到英国,这就是说不许其他有航运能力的国家插手。
(六)荷兰一向以商船多、体积大、效率高、组织完善而成为贸易中介国家、全世界商品集散的中心,英国的新航海条例显然是对付荷兰,打击它在英国对其他国家贸易中的中介作用。荷兰与英国之间的斗争空前激化起来,荷兰反对英国的航海条例,英国拒绝废除航海条例,这就导致英荷海上大战。十六世纪英荷从一同打击西班牙帝国的紧密的盟友变得渐行渐远,在八十年战争中英国投入大量的金钱以及部队支援荷兰。在4年英国以及西班牙达成和平协议,之后又历经三十年战争的西班牙势力更加式微,不少殖民地例如葡萄牙帝国等开始反抗,这种局是导致西班牙必须和先前发生冲突的国家停止冲突状态。当时的荷兰也不例外,直到年荷兰贸易量不断的增长超过英国,渐渐的引发英国的不满。十七世纪中叶荷兰开始在欧洲建造最大的贸易商船,荷兰的船只慢慢的超越其他国家的总和,他们的经济植基于经贸上,让荷兰成为欧洲的霸权国,特别是荷兰掌握北海海域的贸易。之后荷兰夺取不少葡萄牙在东印度的殖民地以及巴西,甚至逐渐影响英国在北美殖民地,在英国内战中荷兰更是大举从中获利。年荷兰在唐斯之战中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荷兰海军的地位更大大的前进一步。年荷西两国正式达成和平条约,这时荷兰海军的战力反而松弛,之后荷兰开始贩售大型船舰以维持经济。年荷兰只剩55艘武装商船,这些船适航力不佳,火力已经无法和英国的船舰相比。
(七)—年克伦威尔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取得重大胜利,爱尔兰和苏格兰实际上已并入英国,英国的经济和政治实力大大加强。同时国内的相对稳定也使英国获得调整外交政策的最佳时机,尤为重要的是此时克伦威尔拥有与荷兰相对抗的有效工具,就是一支强大的海军。英国海军战舰从年的9艘猛增至年的80艘,其中大部分是二层甲板并拥有60至80门炮的巨型战舰。克伦威尔还加强海军训练和管理,改善水兵的薪饷膳食,制定所谓的“奖金”制度,犒劳俘虏或击沉敌舰有功的士兵。还专门从陆军中选出兵士担任职业海军军人,并任命经验丰富的职业军官指挥海军。英国在完成战备后对于荷兰公然挑衅,英国议会颁布著名的《航海条例》,此条例中的各款明显是针对大量从事“中介贸易”和海运的荷兰,是对荷兰的严重挑战。荷兰提出抗议要求英国废除,遭英国断然拒绝,于是双方都意识到战争的不可避免性。剑拔弩张的形势下两国扩军备战展开,英国在原有的基础上紧急动员艘武装商船,荷兰也在年大量征用商船,使海军舰艇扩充至艘。年5月英国海军将领罗伯特·布莱克率领20多艘舰船在多佛尔海峡巡逻,与荷兰海军上将马顿·特罗普率领的42艘为商船护航的军舰不期而遇。
(八)布莱克要求荷兰海军下降军旗向英国国旗致敬但遭到拒绝,自从1世纪以来英国总是要求其他国家的船只在经过多佛尔海峡时必须向遇见的英国军舰行“升旗”礼,以示敬意承认英国的所有权。原本这一要求无碍大局,但在两国矛盾日趋尖锐、敌对气氛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摩擦自然不可避免地不断发生。英国开炮轰击,于是双方互酬炮弹4个多小时,荷兰损失2艘战舰,布莱克的旗舰“詹姆斯”号被射穿70多个弹孔,第一次英荷战争的序幕被拉开。7月28日双方正式宣战,英国方面制定的战略主要是控制多佛尔海峡和北海,切断荷兰与外界的一切联系,迫使荷兰人投降。为此海军舰队司令布莱克采取集中强大舰队,拦截通过海峡的一切荷兰船只的战术,以确保其的绝对制海权。他大胆地在海军作战中引进陆军作战注意队形和整体效果的战法,发展海军战术。战争的伊始英国便将自己的舰队分成红、白、蓝三个支队以便于指挥,并颁布“第一个海军纪律条令”来整顿军纪。
(九)另外他还派出舰队到苏格兰北部袭击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运银船,到北海击沉或捕获荷兰的捕鱼船,甚至进入波罗的海破坏荷兰和北欧、东欧方面的海上贸易,毫无疑问这种战略战术的运用对于荷兰经济方面的打击是致命的。荷兰制定的战略是以强大的舰队为商船护航,强行通过多佛尔海峡,确保与外界的联系。决定于海军实力的对比,这本就是多少有些消极的战略,然而战略部署的不当却更使之陷入劣势的境地。荷兰在次要战场的地中海战区投入过多的兵力,从而使其在海峡争夺方面的力量显得十分薄弱。荷兰海军将领马顿·特罗普尽管在与法国海盗和西班牙海军的长期作战中积累丰富的海战经验,具有很高的统率艺术,荷兰水兵的战斗素质也比较高。但各舰常常缺乏协调能力,加之装备、数量方面的欠缺,以致在军事方面仍处于劣势,使得英国的海上封锁奏效。第一次英荷战争主要集中在多佛尔海峡战区(包括北海在内)和地中海两大战区,其中又以多佛尔海峡战区为主,这是由两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几乎每次海战双方都要投入2-万名水兵和-门大炮,而其作战次数之多恐怕是历史上所罕见的,仅在年5月至年8月的15个月之内双方舰队作战次数已经不亚于当时世界各海洋历次战役的总和。
普利茅斯海战
(一)年7月19日德·鲁伊特被任命为海军准将,并被派去为一支荷兰商船队护航。8月10日德·鲁伊特在商船队抵达之前,就在寻找乔治·艾斯丘率领的由40艘军舰组成的英国舰队。当时德·鲁伊特的舰队包括2艘军舰和6艘护卫舰,共门炮和人。德·鲁伊特向荷兰议会反应大多数船员接受不良的训练,许多船只维修不善,而且他只有两个月的补给。尽管如此但他宁愿早日投入战斗,而不是护送商船队。到达英吉利海峡后,他很快就发现,乔治·艾斯丘对打败荷兰舰队不感兴趣,更希望能够拦截荷兰商船队。为了引诱乔治·艾斯丘的德·鲁伊特开始在萨塞克斯郡海岸巡逻,引起当地居民的骚动,而乔治·艾斯丘的舰队虽然增加两艘船,但没有什么反应。8月11日德·鲁伊特在北海南部的格拉沃利讷与60艘荷兰武装商船会合,他很高兴的注意到这支商船队带来10艘战舰,使德·鲁伊特的军舰数量达到1艘。德·鲁伊特再次进入加来附近海域,他的任务是护送商船队进入大西洋,这时乔治·艾斯丘的舰队数量也增加到47艘军舰。
(二)荷兰舰队护航商船通过英吉利海峡时受到英国舰队拦截,荷兰著名指挥官米希尔·德·鲁伊特在普利茅斯港外投入0艘军舰和6艘纵火船与英军作战。此战双方实力相近,在舰队指挥、舰船运转技术、海战技术、炮术方面都堪称优秀,被认为是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的海战。此役双方互有伤亡,但荷兰商船队成功地通过海峡。由于英国军舰在装备和数量上的优势,所以预计会在战斗中轻易地击败荷兰人。这场短暂的战斗中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是荷兰战胜英国,英格兰联邦的舰队总司令乔治·艾斯丘攻击荷兰副海军司令德·鲁伊特指挥的一支荷兰护航队,两名指挥官在战前是挚友。荷兰人能够迫使乔治·艾斯丘任务中断,让荷兰护航舰队安全行驶到大西洋,而乔治·艾斯丘则率领舰队返回普利茅斯进行整修。战斗的失利对英国人而言是一个不愉快的消息,荷兰民众对这次战斗的战术平局为德·鲁伊特欢呼,成为荷兰无人不知的英雄。乔治·艾斯丘由于领导力和组织能力不善而被国内指责,这次战斗使他失去指挥官一职。
肯梯斯诺克海战
(一)在战争之前荷兰海军的马顿·特罗普建议荷兰联邦和议会组织一支庞大的舰队,以施展他所热衷的舰船格斗战术,发现英国人后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对于通过一场主要胜利取得政治上的满意解决后特罗普充满信心,他搜寻英将布莱克的舰队,当时他们正在袭击苏格兰岛外的鳕鱼渔场,结果是特罗普在狂风中损失12条船并被耻辱的罢免。不过接下来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船只成功摆脱英国人的追踪,而且荷兰的米希尔·德·鲁伊特在英吉利海峡赢得一场小战役。特罗普被罢黜后海军中将威特·德·威斯被任命为舰队统帅,威特·德·威斯是一名有长期海上经验的海军军人,在反对西班牙的独立战争期间他在一系列海战中获得一定的盛名。但是他一直忽视特罗普统帅舰队的长处,因此威特·德·威斯的气质无法改善。他狭隘、嫉妒、粗鲁、残暴,实施严酷的纪律,这种几率即使在当时盛行鞭挞的酷刑的年代也是过分的。如果说水兵们喜欢特罗普,那么他们则憎恶威特·德·威斯,而且很快就出现极为尴尬的场面。
(二)年10月7日一支62艘战舰的荷兰舰队再次做好准备,威特·德·威斯吹嘘将由他率领作战,只有魔鬼才能使他们脱离战斗。威特·德·威斯选用特罗普的旧舰强大的“布里德罗德”号为旗舰,但是当他度航去该舰锚地时难以设想的事情发生了。“布里德罗德”号的传言拒绝他们的新统帅上舰,甚至威胁如果他坚持一试就要用舷炮轰击他的大舢板。他气得脸发青后只好返回他原来的舰。较小的“威廉殿下”号船上发生的事引起他的愤怒,他发现从舰长以下全体船员斗醉醺醺的,可能是在庆祝除去他这一害。10月8日威特·德·威斯企图趁东风之便,冲入唐斯港以俘获锚泊在岸边避风的英国舰队,而这时风向却一遍为西向,因而阻住威特·德·威斯。与此同时布莱克的舰队却得以顺风满帆,更糟的是威特·德·威斯的许多舰长拒绝作战。英国舰队位于荷兰舰队的南面,他们占据有利的风向。10月8日下午5点英国舰队发动进攻,坐镇“海上君王”号上的布莱克率领火力强大的舰队冲向荷兰人的阵线并形成突破,威特·德·威斯向南抢风航行以期获得风向的优势,
(三)不料遭到佩恩海军中将的分队的截击,战斗很快就陷入混战,两边都无法有效的控制队型,事先商定的作战协同全都被抛诸脑后。凭借强大的火力和坚固的船体,英国人在混战中处与优势,但是荷兰人良好的操舰技术和近战技巧部分抵消英国人的优势,到晚上7点为止荷兰人有一艘战舰被俘获,另一艘被击沉,损失不算严重。从5点开始交火开始战斗只持续个小时,就因为黑夜的降临而终止。第二天清晨有10艘荷兰船只隶属泽兰海军部,他们憎恨着整个荷兰,不愿在威特·德·威斯的指挥下战斗而擅自撤退,荷兰舰队只剩下49艘战舰,而英国战舰数量在夜间增加到84艘战舰,数量上与英国舰队的差距增大。而布莱克也于天亮过后重新率领舰队压了过来,威特·德·威斯还想坚持战斗,但是经过昨天的激战后许多战舰受伤不轻。德·鲁伊特和厄佛仙极力劝说威特·德·威斯撤退,如不撤退恐怕会受到更大的损失,终于荷兰舰队开始有次序的撤退,
(四)在威特·德·威斯和德·鲁伊特的出色指挥下,尽管布莱克全力追击但荷兰人全身而退,撤退过程没有任何损失。两天后英国舰队到达佛兰芒浅滩时才放弃追赶,返航回国后威特·德·威斯一怒之下指控舰长们是懦夫,他怒气冲冲地说:“真是不顾廉耻,使我们在世人面前丢尽了脸,有生以来我从未见过这样表现不好的舰长。”为这件事情而组成的一个包括七名成员的委员会(每省一名)对这次溃散进行调查,但是这一调查并没有解决指控与反指控的问题。威特·德·威斯处于孤立无助、众叛亲离的境地,他成为一只替罪羊,被撤销统帅职务。经过此战荷兰人意识到英国战舰的火力强大,如果要与之对抗就必须加强自己的火力。新的战舰开始设计,他们将在第二次英荷战争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而英国人错误的认为他们在肯梯斯诺克海战中已经完全击败荷兰海军,于是将舰队分成两部分,派出一部分舰队前往地中海,这个错误使得英国人先后在达格尼斯海战和里窝那之战遭到失败。
达格尼斯海战
(一)年10月英国领导者认为荷兰在肯梯斯诺克海战失利后对英国已不再构成威胁,于是派出20艘舰艇进入地中海。与此同时大量英国船只仍在修理和维护中,由于拖欠水手薪水导致水手开始暴动,这使得英国在自己周边海域的控制能力大大削弱。同时荷兰人正尽一切努力加强自己的舰队,荷兰的贸易利益要求海军作出最后的努力,以护送商船到南方。12月10日特罗普出动78艘战舰替拥有00艘船只的庞大商船队护航,布莱克指挥英舰在英格兰东南的邓杰内斯海角拦截。待布莱克明白特罗普的作战舰队这样庞大时他想返航,但为时已晚。这时风突然一转,自西北刮来,风势猛烈,荷兰舰只不得不驶近英国海岸避风。而布莱克紧紧贴在海岸,以免被荷兰舰队包围。两支舰队夜间在唐斯避风处抛泊,又在次日晨同时升帆起航。风仍旧自西北刮来,同时由于海岸弯向邓杰内斯,布莱克被迫直向特罗普的航途驶去。“加兰”号和“波拿文撒尔”号两艘分别装备44门炮和6门炮的主力舰只立即包围轰击,并被靠船跳帮导致两名舰长被杀。装有44门炮的“凯旋”号升旗指挥作战当旗舰,布莱克的战舰被重创且失去前桅,他本人差点牺牲,另外6艘战舰也被为数众多的荷兰战舰打的弹洞遍体。三艘英国战舰被击沉,两艘被俘。英国舰队的残部在天黑无法作战时即迅速掉头返航多佛,获胜的特罗普立即传令给商船庞大的护航队,他们可以安全通过。
(二)英国舰队大败,龟缩于英国南部港口,一时间将制海权拱手相让。这时轮到英国人查找失败的原因,经过深入查找他们做出与新海军发展有关的几个历史性决定。布莱克致函议会抱怨他的舰队士气极不振,不但商船队这样,国家的战舰也这样。为加强指挥并在舰队中进一步实施克伦威尔时代的钢铁纪律,布莱克的一位亲密战友陆军将领理查德·迪恩自苏格兰调到布莱克部下,另一位野战宿将乔治·蒙克也调归他指挥。国会还根据布莱克的要求着急调查委员会,调查在作战时舰长们的行为表现。仍被国家租用以加强海军的武装商船的船长们,在激战时完全可能临阵脱逃,其中许多人或是船主或是享有财产的船东,他们有完全充足的理由,不相信政府会对他们所受的损失给予赔偿。调查委员会同意后商船船长在战时应听从海军军官们的命令,不得自行指挥。国家所有战舰的舰长们的行为表现犹如今后各发展时期的海上战术一样,同属海军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世界上第一批海军不但没有技术也没有传统可循。正是克伦威尔的陆军军官们像布莱克这样的人有他们奠定海军的传统,这些传统在以后数世纪中是英格兰国家荣耀的柱石。布莱克抗议的直接成果是六名在邓杰内斯海面战斗中的临阵脱逃者被撤职查办,被短期监禁在“伦敦塔”。布莱克本着对清教徒的正直无私和刚正不阿,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弟弟本杰明置于名单之中。
波特兰海战
(一)达格尼斯海战的失利使得英国将分散为几部分的海军力量重新集中,加之国内又新建多艘战舰,海峡方面双方军事实力的对比又发生变化。达格尼斯的败北激起布莱克报仇雪恨的强烈欲望,这个时机立即就来到。年2月达格尼斯海战两个月后特罗普又一次衔命护送一支有艘船只的庞大的商船队通过英吉利海峡返航荷兰,当他与商船会合、正护送船队上溯英吉利海峡时在波特兰附近和英国人遭遇,于是商船队驶离舰队向法国海面驶去,特罗普则插入商船队和敌人之间。这次两支舰队的数目相差无几,但英国人因拥有较大型的舰只以及舰长和舰员的良好表现(无疑还是由于年1月份实施的纪律条令所致)而在此居于优势。布莱克迫使特罗普在英吉利海峡上端进行长达三天连续不断的浴血战斗,结果双方伤亡令人吃惊,一艘艘舰只驶回双方各自海岸的港口时都被打得周身着火,满载着死亡和重伤的舰员。第三天荷兰已损失5艘战舰,沉没、烧毁和被俘4艘,每艘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英国也同样遭殃,被击沉一艘,而且到处都可以见到受重创的舰只。布莱克去旗舰“凯旋”号上的舰长牺牲,将军的秘书及5名舰员中的一百人死亡。布莱克本人也负伤,被一根飞来的铁棒打在大铁骨上,但他拒不下舱,继续指挥作战。
(二)第三天下午晚些的时候布莱克集合各中队暂停战斗,筹划另一次进攻。荷兰旗舰“布里德罗德”号上老水手特罗普也正处于困境中,他事后解释说:“如果我们再战斗半个小时,我们就会弹尽粮绝,难免落入敌手。”但特罗普按照传统降下中桅杆向布莱克发出信号,接受他的挑战,这一勇敢的表现使他获救,布莱克由于自己舰队的损失而掉头转行向走。特罗普说:“我们莫大的幸运”,而布莱克的领航员却说:“荷兰人是给自己设陷阱,说这样就可以让舰队稍事休息,以利次日再战。”持续不断的战斗把特罗普和他的舰队逼到法国格利内角,据英国领航员说:“他们根本不能顶着当时强烈的西北风绕海角寻找返航,但领航员错了。”晚上特罗普以惊人的航行绝技熄灯灭火、缩帆迎风,率领舰队绕过格利内角回国,被重创的“布里德罗德”号也完成这一航行。特罗普事后回忆:“在风中晃荡的桅杆开始嘎吱作响、落入水中,他支起应急的所有桅杆抢风直驶,完成最后一段航程。”波特兰海战并未使英国获取英吉利海峡霸主地位,当时荷兰试图通过宣传将这次海战作为荷兰的一次胜利或者“虽败犹荣”,使荷兰民众公开的欢呼将士们的英雄气概。海军上将特罗普和其他海军将领都清楚,这次回国将会带着非常灰暗的心情。他们的结论是英国采用的线式作战将使得荷兰人不可能用更好的航海技术来抵消低劣的火力,并且他们敦促荷兰议会最终开始建造真正的重型战舰,而不是通过招募武装商人来取代损失。
(三)英国人对他们的胜利并不高兴,虽然布莱克设法俘获一些荷兰溃逃的商船队,但荷兰大量的护航舰只在战斗中逃回基地港口。而且特罗普的所有舰只虽然都带有受损,但他仍然率领绝大部分舰只平安的返航。这次战斗和通常的战斗相似仍属一场混战,因此仍然是非决定性的胜利。虽然布莱克采用三中队分列的舰队队形,但他和他的军官们只能在战斗开始时实施最基本的战术指挥。中队的司令官率先投入战斗,但其他舰只则只能挤在后面。各舰长按各自所好选择敌手作战,最后一旦他们看到旗舰脱离战斗也就即刻撤出战斗,因此当务之急是需要一整套有秩序的协同战术以及在战斗中可以实施的信号系统。在此之前从没有人为风帆舰只做过这样的设想,也从没有装备有如此惊人数量的火炮的战舰参战,而且也从来没有过这样熟练,愿意并能够执行一系列作战命令的职业军官队伍。年4月8日海军统帅布莱克正式颁布海军发展史上两个历史性文件,其一是《航行中舰队良好队形教范》,它明确规定舰长在航行和逆风时不得随意抢占有利的顺风位置,而应保持队形并遵从上级指挥,一名舰长决不能抢风到中队长官的面前;另一个文件是《战斗中舰队良好队形教范》,其中包括划时代意义的第三条,一旦进入全面进攻时各分舰队应该立即尽可能地运用最有利的优势与邻近的地人作战,各分舰队的所有舰船都必须尽力与其分队长保持一线队列前进。战斗教范第一次明确确立战列线战术的地位,并说明保持一线队列的各种战斗行动。
加巴德沙洲海战
(一)年2月英国准备再次挑战荷兰,在月的波特兰海战中他们试图突破防线穿出英吉利海峡,这唐突的举动可以看出英国已无和平的渴望。月18日英国将领向国会提出和平方案的细节,而这个法案一再的被拖延,法案必须先通过才能进行谈判,然而这点被忽视他们直接提出在中立国和谈。5月2日克伦威尔解散残缺议会,他直接在伦敦面会荷兰使节,6月5日将领们直接把意思传达给使节们。英国舰队有艘舰船,由乔治·蒙克、理查德·迪恩、约翰·劳尔森、威廉·佩恩指挥。荷兰舰队有98艘舰船,在马顿·特罗普和威特·德·威斯下分为五个中队。在6月12日荷兰舰队进攻英国舰队,但被英国舰队击退,因为英国采取战列线战术使荷兰付出高昂的代价。荷兰舰队因主要由较轻的船只组成,所以遭到严重破坏,英军损失2艘战舰。当布莱克的分舰队于次日加入战斗时荷兰人已经被击败,荷军损失17艘军舰。
(二)与此同时英国海军正在夺取北海的控制权,在7月荷兰舰队返回本土的港口而英国舰队也趁势封锁荷兰沿岸,此举直接导致荷兰的经济崩溃,荷兰甚至无力提供粮食给都市的百姓。这亦是荷兰海军历史上最严重的失败,失败的情绪蔓延七个省份,特别是沿海城市由于在海战中首当其中且损失最大。饥饿的暴动在大城市中屡屡发生,食物价格猛涨,曾经丰衣足食的公民不能获得日常的食物。国会命令特罗普尽可能迅速地打破英国人泰山压顶似的封锁,但特罗普却面临着严重的战术难题,英国海军显然在不断加强曾经和他战斗过的艘舰只的火力。为了获得哪怕是一线希望,他也必须聚集一百艘以上的战舰。
斯赫维宁根战役
(一)年6月英国在加巴德沙洲海战击败荷兰后,荷兰完全失去英吉利海峡的制海权,其海岸受到英国海军的严密封锁造成荷兰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年2月28日到月2日英荷舰队在波特兰海面展开追逐战,英国的火力和纪律发挥决定性的作用。马顿·特罗普发动进攻,并带领护航船队冲出重围,但为此他损失12艘军舰和4条商船。他属下的船长们纪律散漫,削弱特罗普整体指挥的力量,这些船长中至少有20人拒绝作战。这一次英国人又重新夺回对海峡的支配权,特罗普并不气馁,他率领着一支更为庞大的荷兰舰队。6月2日在加巴德沙洲海战与乔治·蒙克和理查德·迪恩指挥的英国舰队再次交战,当罗伯特·布莱克的分队于次日加入战斗时荷兰人已经被击败,荷军损失17艘军舰。接下来英国人封锁荷兰海岸,造成荷兰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他们的一切贸易被迫停止。8月初马顿·特罗普率领着一百多艘荷兰军舰出战,试图英军打破封锁。年8月10日马顿·特罗普与英将蒙克在斯赫威宁根海面交战,战斗刚开始特罗普就不幸阵亡,大部分的战斗是在对荷兰极为不利的情况下进行的,在损失11艘军舰之后荷兰人艰难的返回港。英国人也好不到哪去,由于有5艘遭重创,所以蒙克不得不解除对荷兰的封锁。
(二)在斯赫维宁根中英国人首次正式启用“战列线战术”来最大程度地发挥舰炮的力量,尽量抵消荷兰人船舶驾驶技术的优势,由于庞大的英国战舰笨重而难以转向,利用严明的军事纪律和炮兵的有效攻击来建构自己的战术。双方均宣称取得胜利,英国是因为他们的战术优势,荷兰是因为战略上解除英国对荷兰的封锁。在海战后荷兰内部依然有很多人希望击败英国,但名将马顿·特罗普战死给荷兰心理上造成严重打击。奥兰治派失去政治影响力,而且大议长约翰·德·维特愿意向克伦威尔提供正式签订的条约保证,即同意威廉三世永远不会成为荷兰执政。和平谈判正式开始,最终双方签订《威斯敏斯特和约》。在斯赫维宁根战役后荷兰人转而设法建立一支庞大的波罗的海护航船队,这个战略转换在年防止荷兰走向经济崩溃,不过这一年的前景并不看好。由于荷兰造船原料和火炮均依靠进口,他们无法弥补舰船损失,更不用说建造用以抵御英国的新舰。在英吉利海峡以外荷兰人扫荡英国船只,但是0只荷兰商船在战争中覆灭,这占荷兰商船总数量的8%。克伦威尔自己被激怒,因为两个新教国家居然在他开启的无用冲突中搞得筋疲力尽,而最终获利的是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年6月底他决定与四个使节到荷兰进行认真谈判,双方的敌对行为基本结束。
里窝那之战
(一)英国同荷兰共和国于年爆发战争后两国舰队除在英吉利海峡和多佛尔海峡先后进行多次海战之外,还在地中海、印度洋以及连接波罗的海和北海的各海峡进行海战。在年英国错误的认为荷兰人已经在肯梯斯诺克海战被击败,这导致年达格尼斯海战英国的惨败,这分散他们在地中海和本土舰队的联系,而在年初地中海局势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护本国的海上贸易,英国和荷兰都在地中海部署一支规模不大的舰队。荷兰地中海分舰队由14艘战船组成,船上装有26~0门火炮。这15艘英国战船分编为甲、乙两队,甲队在地中海北部活动,乙队在地中海东部活动。英英荷战争爆发时英国在地中海的甲乙两队战船准备在第勒尼安海会合,但在会合前范·盖伦率领荷兰地中海分舰队试图将其各个击破。年9月6日荷兰分舰队首先在厄尔巴岛以南海域将英国的乙队战船打败,然后将甲、乙两队分别封锁于意大利的里窝那和厄尔巴岛,长达6个月之久。厄尔巴岛海战是第一次英荷战争期间在地中海战场的一次海战,发生于年9月6日,位于厄尔巴岛和基督山之间。年月荷兰地中海分舰队终于设法将英国的甲队战船诱出里窝那港,并在港口附近将其彻底歼灭,这样一来英国的乙队战船只好撤出地中海。英国在地中海的贸易完全陷入瘫痪状态,经过在地中海(特别是在大西洋)的诸次战斗英国也同荷兰一样被战争拖得疲惫不堪,于是同意进行和平谈判。4年4月英荷两国签订《威斯敏斯特和约》,结束第一次英荷战争。
(二)在英国海军绞杀式的封锁之下荷兰表现出经济最薄弱的一面,过度依赖对外贸易的弱点很快就暴露出来。据说当年阿姆斯特丹街道上杂草丛生、乞丐遍地,0所房屋无人居住。封锁几乎使得荷兰处于一种民穷财尽的窘境,于是荷兰被迫与英国进行和谈。从年6月起英荷之间的谈判已在伦敦秘密进行,整个谈判历时一年,新的英国议会的商业集团的势力非常强大,所以英国在谈判中坚持英方以前所提出的和平前提。要求荷兰人承认战争罪责,将其舰队统帅撤职查办,在任何情况下荷兰船只必须首先向英国军舰行致敬礼,赔偿自世纪初以来英荷在印度贸易及殖民斗争中和英荷战争期间英国的全部损失(共计近万英镑),同意与英国合并等。以此为基础的克伦威尔向荷兰提出两国建立紧密联系、共同分割世界殖民地的草案,克伦威尔的建议是基于英荷两国在商业和海军方面所具有的优势而提出的,它几乎是昔日葡萄牙和西班牙凭借教皇权威而瓜分世界殖民地协议的翻版,它集中反映英国在新形势下殖民扩张政策的重大转折。但是同荷兰共同瓜分世界并非是英国的真正目的,实际上英国的建议对荷兰只是一种诱惑,英国的最终目的是取代荷兰,甚至是合并荷兰成为世界贸易和殖民扩张的霸主。荷兰显然已看清英国的真实意图,因此并未被英国瓜分殖民地的计划所迷惑,拒绝克伦威尔的方案,重提在英荷战争爆发前向英国提出的方案。
(三)荷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