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或许败北,或许迷失自己,或许哪里也抵达不了,或许我已失去一切,任凭怎么挣扎也只能徒呼奈何,或许我只是徒然掬一把废墟灰烬,唯我一人蒙在鼓里,或许这里没有任何人把赌注下在我身上。无所谓。有一点是明确的:至少我有值得等待有值得寻求的东西。——村上春树《奇鸟行状录》
北京时间10月8日,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结果揭晓: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获此殊荣。9日一大早,#村上春树继续陪跑文学奖#冲上了热搜。
最近几年,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都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但基本次次落空。所以,也有人戏称他为“万年陪跑”。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露易丝·格里克,获奖理由是“因为她那无可辩驳的诗意般的声音,用朴素的美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作为多年的跑者,一向陪跑的村上春树想来已经习惯了,“诺贝尔文学奖那东西政治味道太浓,不怎么合我的心意。”
村上春树,毕业于早稻田大学。他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就获得了日本群像新人奖,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上市至年在日本畅销一千万册。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广泛知名度,代表作品有《刺杀骑士团长》《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1Q84》等等。
l写作的三个抽屉
村上春树说,他写小说的工作方式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尽量积累经验和素材,就像往抽屉里塞备用的东西一样,然后,等待恰当的写作时机到来;施工阶段要一口气写下去,每天要规律产出;在修改阶段,村上把修改看得非常重要,他的作品基本都是改出来的。
准备阶段,村上有一个比喻叫“抽屉”。村上说,他有一个很大的文件柜,柜子里面有很多很多抽屉。抽屉里面有各种各样他为写作准备的经验和素材。他说“必不可少的就是抽屉。如果必要的时候没有必要的抽屉一下子打开,小说就写不成。”
写完长篇《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之后,村上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一个主意,要写一部小说,名字叫《刺杀骑士团长》。这个有点魔性的名字,一直在村上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也就是说,他还不知道要写什么,但是先想好了小说的名字。这是第一个抽屉。
然后,他想到了的第二个抽屉。村上一直很喜欢日本18世纪的一个短篇小说,名字叫《二世缘》,写的是一个即身佛的故事。即身佛,指的是佛教修行者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地下洞穴,绝食修行,最后化成一个木乃伊。
在这个故事里,一个读书人在深夜听到即身佛敲打一种乐器,忍不住好奇,就把他挖了出来。挖出来之后,慢慢给他喂吃的喝的,即身佛的肉体竟然活了过来,但他的精神已经不在,于是,在世上开始了浑浑噩噩的生活。他开始吃肉吃鱼,并且重新结了婚,在世上作为一个普通俗人开始劳作受苦。这个小说就是这样一个讽刺性的故事。村上一直就很想把这篇小说的意境和主题,写进自己的小说里。
接着打开的是第三个抽屉。村上很早之前,就写了两段话一直放在电脑里。这段话后来就变成了《刺杀骑士团长》第一章开头的两段话:那年五月至第二年的秋初,我住在一条狭长山谷入口附近的山顶上……差不多总有风吹来,没有空调也能大体快意地度过夏天。
村上在访谈中说,他经常突如其来写这么一段文字,写完之后,就放在电脑里,时不时还打开文档,修改和打磨,然后看这样的文字是不是能够激发出他新的灵感。当然,也有很多写好的文字到现在也没什么用。但这两段却参与激发出了《刺杀骑士团长》。
l等两年才动笔
村上说,自己是通过写文章来思考的人。他的一个重要的工作方式,就是把一段文章写下来,一次又一次修改。在这个过程里,村上期待会有什么东西自行启动。他作为作家,就是在等待自行启动那一刻的到来。
这三个抽屉里的元素聚集到一起,村上就开始启动写作。用他的话说,就像三个朋友偶然聚集一堂。但是,三个朋友聚到一起,要花很长时间。所以,等待就很重要。
他的习惯是,“等上两年才动笔,花一两年写出来”。小说家等待写作灵感涌现的时机,就像冲浪手在等海浪一样,如果海浪不到,干着急也没什么办法。
在等待的时间里,村上会翻译一些其他作家的作品,或者写一些随笔。这个过程当然同时也是在给抽屉里补充东西。然后,会出一个瞬间,村上这样形容它“忽然有一天,起跑点找到头上来:OK,是时候了,马上开写!”
l从音乐里学会写作
在写作过程里,村上会格外注意两个因素。一个因素他称之为“声音”,另一个因素他称之为“生动”。写作过程就像巫术,故事怎么推演,是作家控制不了的。但这两个因素却是作家可以日常修炼的。
在他看来,读者对一本书有兴趣,原因就在于,作家的声音能够跟读者的声音交融,并且引发回响。如果没有这种声音的交响,村上说,故事再有趣,也不可能引人入胜。村上以自己的非虚构作品《地下》为例。这本书,村上是通过采访奥姆真理教地铁释放毒气事件的亲历者写成的。
采访完之后,村上会把对方的话,通过自己的口再梳理一遍。在事实层面,他没有做任何的增删改动,但是在语句的顺序和说话的语感上,他进行了彻底的重构。目的就是,他要把采访者的声音,变得更容易跟读者产生共鸣。
村上说,这是一个作家之所以能成为作家的关键。他称之为“魔感”。就像古希腊里那个点石成金的国王那样,好的作家,拥有让声音跟其他人产生共鸣的魔感。所以,村上也老说,自己是从音乐里学会了写作。
只不过,这种声音是用眼睛“听”的。不是写完之后读出来,而是用眼睛感受,“用眼睛看,感受其回响,订正其回响,让回响更动听”。
l自律的跑者
村上春树是一个以自律著称的人,在长达四分之一的世纪里,他每天都坚持写作,各色各样的思绪由心里涌现,从夏威夷的考爱岛到的剑桥,从日本村上市参加铁人三项赛到踏上希腊马拉松长跑的古道。
跑步多年,村上春树早已淡然处之,诺贝尔文学奖这身外之物,不会让他因此患得患失,且一心一意写下去,跑下去就是了。就像他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一书中所说:“我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儿,才更为重要。在长跑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
——参考:村上春树、川上未映子《猫头鹰在黄昏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