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伊尔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图说海军详解现代反水雷技术,如何做到
TUhjnbcbe - 2024/10/9 8:43:00
北京治疗白癜风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ge_ala

近几十年来,反水雷技术最重要的发展或许就是精确导航技术的广泛应用,这主要归因于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精确导航造就了一种新的战争方式,或许可将其称为精确战。在这一方式中,目标的定位(此处指水雷)与攻击可以分开进行。在许多形式的战争中,这所产生的结果就是,攻击通常变成了奇袭,因为攻击者对受攻击者的探测不会引起后者的警觉。在反水雷战中,由于攻击对象是水雷,情形则迥然不同。传感器(通常是高分辨率声呐)与灭雷装置首次能够实现分离。

过去,猎雷舰(艇)需要徐徐穿越疑似雷场,将水雷逐个灭除,因为一旦有漏网之鱼,猎雷舰(艇)就会有沉没的危险。对水雷进行查证,并用炸药将其摧毁都要花费一定时间。使这一过程变得更为复杂的是,放置的炸药通常距水雷有一定距离,因而水雷经常会看起来并未受到炸药爆炸的影响(尽管水雷可能已失去了作用)。

许多水雷专门装有钝感炸药,以保护水雷不受其附近炸药爆炸的影响。猎雷舰(艇)需记录下所处理过的每个水下物体的位置,以便其自身或者与其共同作业的其他猎雷舰(艇)不会对该物体进行重复处理。整个过程十分缓慢。如果疑似雷场刚好位于将要进攻的滩头的近岸水域,就会面临一种十分糟糕的情况。水雷清除花费的时间越长,敌人在滩头上集结部队、组织防御的时间就越充裕。

▲图为英国“狩猎”级(Hunt)反水雷舰“赫沃斯”号(Hurworth),摄于年5月。最初服役时,“狩猎”级位居英国皇家海军“每吨”平均建造成本最高的舰艇之列。虽然精确猎雷尚未完全取代传统的扫雷,但是由于专用反水雷舰艇的造价高昂,在当前一代反水雷舰艇需要汰换时,将很可能会被装备反水雷模块系统的通用舰艇取代。

精确除雷则是另一番景象。无人航行器被派往雷场,对疑似水雷物体进行探测和成像。之后,无人航行器或者母船上的人员就可对这些物体进行识别,以判明哪些很可能是水雷。如具备足够的计算能力,无人航行器或许能判断出某个物体是不是水雷。有人称这早在大约十年前就已做到,但许多人仍然对此表示怀疑。

▲两图为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猎雷艇“加斯科因”号(Gascoyne)正在进行艇上猎雷训练。通常情况下,艇载声呐发现可疑物体后,会派出萨博公司研制的“双鹰”(DoubleEagle)远程遥控航行器进行查证。该航行器配有可伸展机械臂,用于向已确认的水雷布放炸药。水雷一旦爆炸,这使航行器能够保持安全距离。

获得疑似水雷的精确位置后,可使用反水雷鱼雷将雷场清除。这种新反水雷手段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反水雷武器能够直达传感器指示的水雷位置。过去,这种精确除雷的方法是难以想象的。虽然使用反水雷鱼雷并不是十分新奇的想法,但它通常装备在猎雷舰(艇)上使用。猎雷舰(艇)上自带的声呐发现水雷后,指挥反水雷鱼雷对其发动攻击。通常情况下,猎雷舰(艇)的高频声呐发现某个疑似水雷的物体后,会派出潜航器对该物体进行查证。潜航器携带有频率更高的成像声呐,多数情况下还会装有水下聚光灯和摄像机。潜航器通过一条线缆与猎雷舰(艇)相连,电力和数据通过这条线缆进行传输。猎雷舰(艇)上的人员对物体进行判别。如认为其是水雷,通常会令潜航器在其附近投放炸药。潜航器不能径直冲向水雷,因为这可能会将其引爆;潜航器的携带数量也并不充裕。在附近放置的炸药能发挥多大毁伤效果取决于水雷的坚固程度。在同类灭雷方法中,反水雷鱼雷被认为是一种更好的手段:鱼雷会径直冲向水雷。如果能将水雷引爆,那就再好不过了。

▲图为英国皇家海军正在使用的“海狐”(Seafox)水雷处理系统。此类一次性反水雷鱼雷的应用已有一段时间。虽然与简单地引爆放置在水雷附近的炸药相比,使用反水雷鱼雷具有更强的毁伤效果,但是如果能在自主式航行器确定水雷的位置后,再向雷场中施放反水雷鱼雷,效能将会进一步增强。

几乎所有国家的海军都是采用这一方法灭雷。其缺点在于,即使是清除很小的一片雷场,也要派出多艘猎雷舰(艇)。猎雷舰(艇)造价高昂。其建造要求高(而且需要维护,成本非常高),在舰载猎雷声呐探测范围内,舰艇的任何一种特征均需达到不会将水雷引爆的标准。“二战”结束后,水雷尤其是磁性水雷的灵敏度大大增强,以专门用于摧毁扫雷舰(艇)。使用木质或塑质船身已不足以解决问题。扫雷舰(艇)需采用特别的建造方式和特殊的消磁手段,最重要的是还要装备传感器和反馈装置,这是因为舰艇磁场的强度会因其在地球上的位置,甚至航向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随着猎雷手段的出现,反水雷舰艇的成本又进一步上升。猎雷需要使用成像声呐,而且还要采取逐个清除的方式。至冷战后期,1艘猎雷舰的成本几乎与1艘护卫舰成本相当。即使是在猎雷舰(艇)出现之前,就每吨的平均建造成本而言,1艘特制扫雷舰(艇)已与1艘潜艇成本相当。然而,随着成本的上涨,猎雷舰(艇)探测与清除潜在雷场的效率并未随之提高。

▲图为年初,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AN/WLD-1遥控猎雷系统正在“独立”号濒海战斗舰上进行测试。精确导航的发展使得探雷与灭雷能够分开进行,其中,自主式无人航行器担负搜索职能。遥控猎雷系统由一具遥控多任务航行器和一部AQS-20A变深声呐组成,能够在距母船很远的地方作业,续航力为24小时。该系统搜集的数据可通过无线电数据链传回濒海战斗舰。

由于水雷通常是在附近被引爆,猎雷舰(艇)需具备良好的抗震能力。猎雷声呐及相关的目标分析电子设备也价格不菲。小型的猎雷艇通常航速较低(挪威使用小水线面双体船船体解决了这一问题)。目前,使猎雷舰(艇)具备战略机动性的唯一手段可能就是通过浮装船进行运送,而后者的航速也并不是很快。

一个简单的解决之道就是采用“遛狗式”。在这一方式中,潜航器不仅会携带近距成像声呐,还将携带猎雷声呐。由于无需过于靠近疑似水雷,因而猎雷舰(艇)也就不必静若处子一般。然而,仍然需要对水雷进行逐个查证,而且遛的“狗”也并不廉价。

如果无人航行器能够搜集到足够的数据(甚至还可能包括光学数据)用于判断某个物体是否是水雷,那么情况又会变成怎样呢?可以向一个潜在的雷场派出多个此类航行器。这些航行器无需具备很高的智能化水平,以至于能够自行判断出某个物体是否是水雷;它们只需向母船提供能够做出此种判断的依据即可。之后,母船(或者可能是1架直升机)会发射一连串反水雷鱼雷或其他武器,将雷场摧毁。这种方法的一个好处在于,无论雷场由谁布设,都几乎不会对清除雷场的企图有所警觉。在攻势作战中,这或许能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发明这一方法的是挪威皇家海军,它们使用的是“休根”无人航行器。与该航行器相配合使用的是一种被称为“水雷狙击手”的反水雷武器。美国海军现有的遥控扫雷系统(濒海战斗舰上装备的一种模块)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两者最显著的差别在于,“休根”完成数据搜集后,需先将其收回,才能进行数据的处理。而对于美国的遥控扫雷系统而言,其航行器是半潜式,能够通过无线电与母船保持联系。

▲图为“寒冷反应-”演习期间,挪威皇家海军支援舰“瓦尔基里”号正在引领猎雷艇“莫吕”号(Mly,M)和扫雷艇“劳马”号(Rauma,M)航行。反水雷手段可分为扫雷、猎雷和防雷三种;与其他一些海军不同,挪威皇家海军仍然维持着专门用于猎雷以及更传统的扫雷任务的舰艇。挪威一直是水雷战技术的引领者之一,其制造的反水雷舰艇采用了气垫船船体,从而增强了其机动性。挪威研制的“休根”(Hugin)无人航行器走在除雷无人航行器的前列,与该航行器相配合使用的“水雷狙击手”(Minesniper)反水雷武器也处在技术前沿。

即使无人航行器仅仅搜集了较为粗略的数据,也可能会大有裨益。敌方通常仅在有限的区域内布设水雷。确定哪些区域未被布雷至关重要。对于某个可能已经布雷或者可能未被布雷的区域,可派出行踪隐蔽的无人潜航器对其进行探测。如果发现大量疑似水雷物体,这片区域就应被视为危险区。否则的话,舰艇就可在这片区域内自由航行。在可能的舰队作战区内,这种水雷侦察可用于取代缓慢的除雷行动。

当然,如果这一过程被水雷布设方发现,那么水雷侦察也就会以失败而告终;水雷布设方只需在已宣布安全的区域内布雷即可。年,在第一次波斯湾战争的部队集结阶段,美国海军开展了其所认为的水雷侦察行动,对伊拉克的布雷活动进行了监视。伊拉克当时有2艘苏联的扫雷艇/布雷艇,都被美军进行了严密跟踪。不幸地是,伊拉克大部分的水雷都是通过小艇布放的,或许是由于美军认为这些小艇只不过是在运送从科威特获得的战利品,因而对它们置之不理。据称,美国海军2艘战舰在貌似安全的水域遭到了水雷攻击。事实上,它们遭到水雷攻击的地方是被认为无雷的区域,但却从未对这些区域进行探雷:似乎(错误地)认为伊拉克根本不会在这些地方布雷。

▲图为装载在重吊船上的美国海军“复仇者”级反水雷舰“先锋”号和“勇士”号,摄于年2月,准备运往远距离外的新地点。传统反水雷舰艇的一大局限在于缺乏战略机动性;由于自主式航行器可装载在通用舰艇上,精确猎雷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

美国海军的解决办法是研制一种由潜艇布放的无人潜航器(BLQ-11无人潜航器),能够隐秘地对某片区域进行探测,当被回收到作为母船的潜艇上时,无人潜航器可带回“一张地图”,描绘出安全区和潜在非安全区。多亏全球定位系统和卫星通信技术,这张海图能够发往正在接近中的舰队,并为其所用。为支持通用无人潜航器项目,该计划被终止。通用无人潜航器或许可用于水雷侦察。美国海军濒海战斗舰当前装备的防区外反水雷模块是一种低可见度的半潜式航行器。该航行器最大的优点在于,通过GPS进行导航,精确导航方式简单,此外,它也易于回收。

▲在对濒海战斗舰反水雷模块进行测试期间,“自由”号(LCS-2)濒海战斗舰正在吊放遥控多任务航行器。它是一种低可见度的半潜式航行器,借助GPS进行导航,且易于回收。它的设计使其能够通过无线电与母船保持联系。

1
查看完整版本: 图说海军详解现代反水雷技术,如何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