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如何养老
摘要:
李先生退休前是工厂的一名管理人员,退休已经10年了。在退休前大部分时间就一直与老伴单独住在省会的一个社区,膝下虽有一男一女,但女儿与女婿在北京工作,平时很少回来。
儿子儿媳虽在本市工作,但他们在工作单位有住房,工作单位距老人家住的地方较远,儿子儿媳都是单位的骨干,平时工作很忙,且周末经常加班,所以,老两口基本上是单独居住和生活。虽然孩子们经常打过来,但每周能抽出时间过来一次就不错了。常常是过节了全家人才能聚到一起。每到这个时候是李先生老两口最快活也最忙活的时候,也是最高兴的时候。但孩子们一走,老两口的心里空荡荡的。孩子们虽然很孝顺,但不在身边,老两口总感到有些孤独、寂寞与失落。“我老伴平时喜欢打牌,虽然经常抱怨活动场地太小,但每天还要到楼下的活动室去打两圈麻将。我平时没什么爱好,在家就干些家务什么的,有时出去转转,晚上看看电视,子女不在身边,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感到很冷清,很孤单”。“我老伴患有高血压和气管炎,脊椎也不太好,要经常打针吃药。虽然社区有医疗等多项服务,但服务的项目还很少,况且小区服务人员少,且大多没有受过专业培训,服务水平和质量上不去。没有孩子在身边感到不踏实”。当问到,再过几年,干不动了怎么办时,李先生说:“到时候再说。孩子这么忙,他们平时是不会有时间照顾我们的。我去问过养老院,目前来看,收费高,服务达不到。再说老了老了去一个新环境,也一下子难以适应。我和老伴都不愿意去,孩子们也不主张我们去。还是我们这儿,环境熟、人熟。在这儿工作、生活这么多年了,对这儿也有感情。”
肖先生与李先生略有不同。肖先生退休前是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退休不久就被一个民办大学返聘,现在已经干了五年了。肖先生称这是再就业,“退休了,比在原来的单位还忙,但很充实。”“像我这种有些专业知识的人,在退休人员中占的比例相当高,60到65岁年龄段,不去找个事干,把一辈子的积累一下子放下怪可惜的。”
像李先生、肖先生这样的情况告诉我们:在城市,近年来经过各级*府努力,缓解了“老有所养”的矛盾。但是,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老有所乐”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我国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在家庭生活中,子女主要强调对老人物质生活的满足,而能够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很少,只有10.39%的子女能注意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目前我国老龄人口的精神生活比较单一,多数老年人就是看电视、看报纸,主要活动是扭秧歌、打牌、散步或聚在一起聊天、晒太阳。多数子女对老年父母只是一味给钱送东西,却在精神生活方面疏于关心。不要以为老年人吃饱了、穿暖了就满足了,他们也需要精神追求。
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强,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或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随之而来的是他们的精神需求更趋强烈。因此,仅靠投入和制度还不够,我们在关注他们物质需求的同时,更要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