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文笔?
从写人来看,是人物要能立起来。
简单说,就是一部小说或者一篇文章,那个重要人物有了生命力,音容笑貌、性格脾气、为人处世以及一切行为都能像一个真实的人,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没知识没文化,心地善良却命运多舛。
她逢人就说那时候自己真傻,白白地让毛毛(孩子)被狼叼走了。
这人物,至今记忆犹新。
金庸笔下的洪七公武功盖世,乐观开朗,心地纯良,有酒有肉就是不把生死放在心上;老顽童天资过人,却玩世不恭,一幅大智若愚的样子,见了瑛姑就跑。
看过的都不会忘。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男主角是渡边多次想拯救在自我迷失中的直子,但有时甚至他也迷失了方向。
生活在都市中的年轻一代,在都市空间愈狭小与人的疏离愈大的对比中,失去与人接触的欲望,彷徨、恐惧、摸索、迷惑是他们留给读者的强烈印象。
人物能在文中(书中)立起来,能在读者的脑海中立起来,这就成功了!
初学写作,无论是写单篇小小说,还是连载系列小说,比较容易踩的一个坑是什么呢?
一开篇就写众多人物,每个人物都蜻蜓点水,结果很可能一个人物都难以站立起来,全都是模糊的。
具体说,大致有:
1.人物多,各个单薄
主要原因就是采用了笔力不够的白描。白描这种手法的确高明,可是新手不好把握。
文学大师鲁迅把白描手法概括成十二个字,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如鲁迅小说《孔乙己》: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就这么朴朴实实的几句肖像描写,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勾神摄魄地把孔乙己的身份、社会地位、性格一针见血地展现了出来,揭示了孔乙己的不幸遭遇。
生活穷愁潦倒的孔乙己不肯脱掉长衫,仍要维护那读书人的架子,以显示他在精神上还是比短衣帮略高一筹,足见他的迂腐和虚荣心,用今天的话说叫“装X”;
孔乙己的长衫“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活脱脱立在我们眼前。
新手如我,写小说开篇人物多了,眉毛胡子一把抓,失了重点,人物形象疲软无力。
2.人与事分离
故事情节的推进,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换句话说,不要为了单纯讲一个故事,而让人物退居二线。
一旦人物稀薄了,就有点像寓言故事。可是好的寓言故事,三言两语也能点染出人物的特点,人物依然是鲜明的。
比如寓言故事《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南郭处士从一开始请为王吹竽,到后来逃。人物特点比较明了。
而糟糕的小说或者叙事文,事件讲述过于直白,人物成了其中的点缀,好比故事成了水流,人物则是浮在水面的白色垃圾。
举例说,我在大学期间曾经写过一篇微型小说,讲了大学毕业季男主角和女主角闹别扭了。
女主角想请男主帮忙,在英语等级考试中给自己好朋友透露答案,并告诉男主帮忙有好处。男主没答应。
之后女主离开了男主,去了另一个城市,后来得知女主好朋友得了重病,女主为了安慰好朋友,故事把男友“让”给好友。这就是纯粹为了讲故事。
人物究竟如何活动的,如何在小说里活着的,几乎顾不上。
这就是个失败的小说。
3.缺少必要的设计
网文小说是需要对人物进行必要的设计的。
人物设计,包括最外层的肉眼可见特征、行动轨迹、内心世界、性格气质和重大变化等。
如果没有设计,人物很可能就会脸谱化,就没有吸引人的力量。
反面例子:
写一个职场成功人士,穿着打扮只是西装革履,然后开着宝马奔驰,出入于各种会所和咖啡厅。说着这一类人都有可能会说的话。
这就脸谱化了,读者会无感。
要怎么做?
必须写出独独属于这一个的特色。
比如,喜欢穿蓝色西服;很少开车,偶尔打不到车就开越野车出门;约人谈事,除非对方比较特殊,否则就喜欢到街角的蓝山咖啡。
这样一来,是不是有些许不一样了,辨识度就更高。
猜你想看:
猜你想看:
01写小说如何打造人设?结合热播剧《小舍得》来谈最关键的2点
02想有效提升文笔,读这三本书少走很多弯路:大作家深入浅出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