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伊尔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辽宁大连丁照德智捕鯕鳅
TUhjnbcbe - 2020/11/9 20:21:00

(第期)

智捕鯕鳅

文/丁照德

你知道什么是鯕鳅吗?就是在海边长大的人,也未必说得清楚。那就让我告诉你吧!

鯕鳅是产在大洋里的上层洄游性鱼种,成年体长有一米左右,重约十几公斤,每小时能游出30~50千米,是海洋中名副其实的游泳健将。它分布广泛,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都有它的身影。

鯕鳅鱼还有许多别名,有地方叫青衣,有的地方称为鯕鱼,还有的地方叫它阴凉鱼。鯕鳅鱼体长,又侧扁,头大,背部很窄,鯕鳅头部及体背面黑褐色,漆黑的脊背上布满了金光闪闪的斑点,尾鳍大,分叉很深。其成鱼的额部有一骨质隆起,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的,所以成年后的鯕鳅,又有了大刀头和鬼头刀的别称。

鯕鳅除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外,还含有丰富的硒、碘等微量元素,而且鱼肉里富含人体细胞所必须物质核酸,有延缓衰老,辅助疾病治疗的作用,有很高的经济食用价值。

鱼和人相似,也有自己的生活习性,这是大自然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法则赋予的。鯕鳅鱼常集群于开放水域,偶尔也集结沿岸表层,喜生活于阴影下,集聚于海洋中流木或浮藻之下,尤其夏季更为喜阴避光,聚群纳凉是它不变的生活习性。鯕鳅昼行性并贪食,善于追捕沙丁鱼等表层小鱼,有时也会跃出海面捕食,但大部分时间,默默地在水中潜游,有水下狐狸的绰号。渔民通过长期观察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创造出独特的捕捉鯕鳅的方法。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那时渔业资源极为丰富,大连长海县渔民根据鯕鳅夏天爱阴凉的特点,每年的五月份开始,就在近海十多米的水下打桩埋竿,把各竿露头处连接起来,再用破旧渔网搭在上面,给鯕鳅造个凉棚,营造出阴凉舒适的海底世界。凉棚搭好了,喜欢乘凉避暑的鯕鳅,从四处游来,在棚阴里休闲度夏,好生惬意自在。那如何把棚阴下的鯕鳅捕到船上来呢?渔民们自有妙计高招儿。

捕捞鯕鳅的往往是一艘小型机帆船,他们在船舵楼外,绑上一根四五米长的竹竿伸到舷外,竹竿的上头提前栓上一根长十余米的绳子,绳子的末端绑一个白布条,拖在水里,酷似鱼饵,接着船开快车绕阴凉棚转圈。鯕鳅与黄鲣,鲅鱼等上层鱼类相似,游速快,喜欢活食,对追捕小鱼很感兴趣,觉得具有挑战性、刺激性,追起来特别的凶猛剽悍,渔民们正是抓到鯕鳅鱼的这个特性。

白布条在船的带动下,极速飘动,似飞快遨游的小鱼,在白布条的百般诱惑下,鯕鳅耐不住性子,也忘了避暑纳凉了,纷纷从凉棚里冲出,奋不顾身地追捕“白布条”,大有前赴后继,鱼为食亡之势。鯕鳅的大小、数量,被舵楼里的船老大看个清楚。当把鱼群引向远离凉棚,足够渔船施展下网的空间时,船长果断下令,绕鱼群一周投网,围住鱼群,再麻利地抽紧底纲,鯕鳅便悉数入网。一网能捕到四五百斤,旺季时一天多次下网,收获更为可观,渔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完善,新的捕鱼方法逐渐形成了,中国围网渔业就此诞生。他的创造者,是辽渔集团老一辈渔业工人资深船长——周树仁。

渔民智捕鯕鳅的生产实践,再次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规律性,富有生产经验的渔民正是规律的探索者,又是规律的受益者,最终成为利用海洋、发展海洋渔业的主人。

作者简介丁照德,辽宁盖州人,在大连市退休。早年在企业工会从事宣传工作,年开始在《工人日报》《中国工运》《中国海洋报》《图书馆杂志》《辽宁日报》《当代工人》《辽宁职工报》《大连日报》《大连工人报》《老友时代报》和网络平台发表通讯、报告文学,散文、随笔,杂文、诗歌作品多篇,有的在征文中获奖。退休后仍笔耕自乐,热情不减当年。

丁照德本平台推发作品★阿尔山素描(外二首)★文竹絮语★甘青纪行★甘青纪行(续)★初识马加丹★我为珍宝岛站岗★白杨静思★生命的底色★海葵与小丑鱼(外二首)★从柴火说起★蓝天下的思考★大洋夜钓★智利见闻★旅途俯拾★华山土★醉秋★秋叶★又见地瓜登市时★扎蛤蟆★闲话蚊子★葱说★漫话绳子★眉豆

《绝对文学微刊》征稿函

一、推文时间:原则上每周二四六推发作品,如遇重大节假日或平台重要活动,随时调整推出时间。

二、栏目设置:平台开设:小说、散文、诗歌、杂文、文艺评论、报告文学等栏目。

三、投稿要求:1、本平台不讲关系,以质取稿,严禁抄袭和一稿多投,所有来稿文责自负(投稿作者务必添加主编,以便发放稿费)。2、因人手有限,本平台概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投稿15天内未刊发或未接到用稿通知,稿件可另行处理。3、投稿作品必须是原创作品,未在其他

1
查看完整版本: 辽宁大连丁照德智捕鯕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