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伊尔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故事站在地球的南北极上迎接北极的第
TUhjnbcbe - 2020/11/20 17:19:00

编者按:地球的南北极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也许总是笼罩着一层神秘感,你对它们的印象是什么?你能想象它们面临的最大的考验是什么?这两期采访到的两位分别去过南极与北极的朋友,将把他们的亲身经历与感受分享给更多的人。

“国际极地年”是一项国际南北极科考的重要活动,由国际科学理事会和世界气象组织主办,约五十年举办一次,而最近一次是在-年。我们这次采访的欢欢同学,就曾参与当时中国和挪威外交部组织的中国大学生北极考察活动。不仅如此,她还曾在年自行前往阿拉斯加,第二次进入北极圈。

全国选拔出十个人参加的这次考察活动,所处的时间恰是北极的极夜即将过去,而他们就站在北极迎接了年的第一缕曙光。

欢欢此前是在报纸上不经意看到了比赛消息而报名,通过道题的初选赛,作为年纪最小的一位,和拥有各种不同背景的其他29名半决赛选手争夺最后的10个名额。半决赛中,他们经历了体能测试(长跑)、拓展训练(“孤岛求生”)、极地知识笔试、个人课题展示(presentation)、英语能力测试和滑雪比赛。总决赛更是有趣,首先就是一场生存能力测试,要求2个小时内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用滑雪板、冰镐、绳索、水桶和雪杖建造一个可容纳两人的雪屋,接下来是“极地闯关”游戏和再一次的课题展示。2月16日,经过连续几天高强度的竞赛,欢欢同学最终成为了北极使者之一。

“其实大部分人对极地是不了解的,此行的目的带有科普性,通过我们的比赛和后面的活动,引起公众对极地的认知,和传播极地方面的知识。毕竟,我们是作为一群普通人来北极亲眼看看。”

2月28日,全队从北京出发,飞到挪威奥斯陆,之后一路向北,到达北纬78度的朗伊尔宾(Longyearbyen),这个世界最北的人类聚集地。之后,搭乘小型直升飞机前往黄河站,一路颠簸。等到他们回来,这世界一定会有一点不一样。

考察队参观了很多包括黄河站在内的科考站,也随着驻守的科学家们出行,看看例行的科考到底都做些什么。

科学家们向他们展示了很多高清的天文望远镜、极地观测台,也讲解挖出来的石头上被冻住的植被;他们会往很深很深的地下打冰柱,拿上来判断一层层不同的年代以及研究不同的污染程度;他们还教这个年轻的考察队,在冰面上如何打洞以躲避突发的暴风雪,在真的遇到有攻击性的北极熊时如何开枪。

他们还介绍了一个“种子银行”,在北极的冰川上,有个地方储存了世界上各种濒临灭绝的植物的种子,以防止当有一天他们真的消失的时候,还有种子留在这里以不致灭绝。当然,考察队最北也只到达了黄河站附近,极点那边是真的要非常严肃的科考轮才能够去到的。

(北极极光,摄影来自新华社记者孙闻,图中建筑即为中国北极黄河站)

欢欢深深地感叹,科研人员的生活很规律,也很单调。

“他们真的很苦。大家觉得到南极北极这种地方搞科研肯定很好玩儿,但是一般被派过去就要呆个一年半载,也就是一定会经过极夜。极夜的时候人其实很容易得抑郁症,所以北欧很多人到了极夜就跑去其他地方度假。只有科考人员一定要守在那里,太寂寞了,所以我们去参观他们都很开心。”

住在黄河站的日子里,他们第一次体验了全部生态系统化的供电供水,也第一次接触了严格意义上的垃圾分类。比如一包泡面,外面有一层塑料,上面有个价格签,分类的时候需要把纸的那层撕下来放在纸的分类里,塑料再归去塑料类。就这样所有的东西都要完全彻底地拆除,凡是可降解的都会直接在当地处理掉,不能降解的垃圾要直升飞机运出去。

她也曾以为科考站跟我们普通人的关系不大,也耳闻过有人说国家是在浪费钱……在这里,她慢慢感受到这也是一种战略上的需求。“北冰洋是重要的航线,也有很多自然资源储备,它是一个战略要地,建立考察站、插上国旗,这一块地方就有了归属。”

我问她,去了之后发现跟你想象的最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欢欢首先想到了温室效应和环境污染。没错,这两个词语在从小到大的求学路上、在日常听到的新闻报道里,总是有很高的出镜率。但是,不到亲眼所见,你永远不会感受到那样的震撼。

“我看到石油漂在北冰洋面上,导致很多鸟死掉。”而导致她面前这个场景的石油事故但是已经发生了一两年,时间过去了那么久,眼前的污染却仿佛一点也没有消散,它导致的影响是可以多么严重而深远。

这是我们都不想看到的北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另一个震惊的就是亲眼看到大块的冰川变成碎冰——温室效应的影响在这一刻显得尤为恐怖。更恐怖的是对北极熊的严重影响,作为北极最大的标签之一,欢欢却说,全程没有看到过任何一只北极熊,它们其实是非常不容易被见到的。据说,那一年报道被人类观测到的北极熊只有30多只。

一位科研人员讲到他唯一一次见到北极熊的经历,朗伊尔宾曾经有一只闯进村落里面的北极熊,虽然没有攻击人类,但因为直接闯入了人类居住区,最后还是被打死了……经过解剖和研究发现,这只熊已经三个月没有进食,之所以闯进村落,大概是真的饿得迫不得已才来找吃的。

“主要的原因就是温室效应。冰层较厚的时候,熊在冰上,鱼在冰下,熊一掌下去就把鱼抓住了,现在冰层太薄,导致在没有出手的时候鱼就看到上面有熊,有了足够跑开的时间,北极熊就没有办法捕食了。”

我们也许是没有承担气候变化严重后果的最后一代,那也让我们努力成为全力保护极地的第一代人吧。

欢欢是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到达了黄河站,不过如果你通过个人旅游的方式,还是可以到达朗伊尔宾,或者阿拉斯加的北部,都是在北极圈以内了。

北极旅游有两种方式,冬天和夏天。年的这一次欢欢是冬天去的,真的是很冷很冷,还在朗伊尔宾的时候,有一次晚饭后选择步行回酒店,风大到几步就会被吹倒,眼睛被吹得生疼,并不长的一段路,感觉走了很远很远,到现在都记忆犹新。不过看到的极光真的非常明显,现场比照片还要壮观很多倍。

(摄影来自新华社记者孙闻)

而年她去阿拉斯加选择了夏天,这个时候动物都比较活跃,可以出海捕鱼,也可以去爬冰川。下图就是他们出海捕到的一种叫做“哈利波特鱼”的深海野生鱼。

那么现在,你是不是对北极的了解更深入了呢?如果你想要继续了解南极考察的故事,别忘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故事站在地球的南北极上迎接北极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