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阿德勒写的《自卑与超越》,书中有一段话:有的孩子在有人时时刻刻强迫他们去做该做的事情时能够完成,可一旦被留下独自面对问题就会迟疑失败,这样的孩子只适合被支配,自由让他们无法适从。
但却有另一类学生,在疫情期间,不断阅读,不断调整学习方法,充实自己,而这两类学生有着截然相反的生活态度,因为他们对生命赋予的意义不同。就像康丽馨对《挪威的森林》的感悟那般:青春是一段孤独旅程,也许在这段人生之路中,我们会孤独,会迷茫,会在黑暗的森林中迷路,但其中更重要的是成长。
阅读可以改变生活。朱永新老师曾经说过:“当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成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时,我们就会发现,不必刻意为阅读寻找时间,身边时时都能阅读。”而如果你一旦喜欢了写作,那意味着你走向了真正意义上的思考。
迷茫的是过程,刻骨铭心的才叫成长
-------读《挪威的森林》有感
题记: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只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
有人说这本书像小河虾纤细的触角刺破自己的泪腺,有人说这本书像静夜如水的月光抚慰自己孤独的心灵,有人说这本书引领自己走出四顾茫然的青春沼泽,有人说这本书让人刻骨铭心的懂得了什么叫成长……当年《挪威的森林》迷如今已三四十岁,而现在,又一代人跟它涉入青春的河床。
两天花了几个小时看完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在叛逆而张狂的年龄里,一个仅仅十三岁的女孩多少有点自负,也许我的心态,在这个年龄,注定读不懂村上春树,读不懂书中一个个走入又寒又冻的森林里的孩子们。可是放眼这个社会,还是觉得一代代的年轻人就渴望像彼得·潘一样,永远不要长大,于是,我们在社会的巨流面前感到孤独,感到无助,就像主人公渡边。对此有的人麻痹自己,迷失自己。但终有一回,我们得面对自己的心,这其中的孤独也好,生死也罢,都是在成长过程中展开的,唯有透过成长,方有可能阐释这本书中的死亡,孤独与迷茫。
主人公渡边的第一个恋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学木月的女友,后来木月自杀,直子一个人生活着,一年后的一天,直子与渡边的相遇使他们开始了交往,此时的直子性格也变得腼腆娴静,在陪直子度过她20岁生日的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几个月后,直子来信说,她在深山里的一座精神疗养院疗养。渡边前去探望,便认识了与直子同住的玲子,渡边在离开疗养院时,表示自己会永远等待最美的直子。
后来的一天,渡边又在一家小酒店认识了绿子,越来越熟,绿子与内向的直子性格完全相反,清纯活泼。渡边忘不了直子的柔情,却又难以抗拒绿子迷人的活力,在这种矛盾中苦恼不已,然而不久却传来直子自杀的噩耗,渡边失魂落魄地四处徒步旅行,最后才在玲子的鼓励下重新面对生活。
“我也好,直子也好,总以为应该还是在18岁,19岁之间徘徊才是。”虽然我没有到那个年龄,但都觉得看到的是学哥学姐们的幻觉,也许每个人在那个年龄都会觉得时光再匆匆,我们也应该永远留在这个花一般的年龄,但一切,能如愿吗?还没转过神来直子就过了20岁生日,一眨眼,渡边也迈入20岁的殿堂,珍惜世间的一切吧,因为青春的光环,总有一天不再会像曾经那般闪耀。一切记忆的碎片都会在时光的切割下越来越碎。
“让直子的面影在我脑海中浮现出来,总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而且随着时光的流逝,所需的时间越来越长……它延长得如此迅速,竟同夕阳下的阴影一般,并将很快消融在冥冥夜色中。”也许你我都是过路人,但是对于生命中的某些人,我们也渴望像直子一般,告诉他们:“希望你能记住我,记住我这样活过,这样在你身边呆过……”“希望你能记住我,记住我曾这样存在过……”,有些事情过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即使留下的,也不过是浅浅的印痕罢了,“缘浅此生难相见,相见只在奈何边”啊……珍视一切,一如珍视心中曾怀念过的那些爱。
“从纯粹的孤独到打折的孤独”是这本书的最好写照,渡边唯一的朋友木月自杀后,渡边便以百分百的孤独活着,渡边自称并不孤独,但他的生活方式表现的却是他乐意栖息于孤独之中,而纯粹的孤独又极其危险。木月离世后,直子就迷失在了阴冷黑暗的挪威森林中,绕来绕去,也建立不起与这个世界的联系,后来在森林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想起多情的纳兰公子那句诗“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想到直子痛重后,渡边也一度失去了与世界的联系,倘若没有绿子来信,他也将继续迷失在挪威森林里。而绿子的来信又不禁使他想起同学永泽的话"不要同情自己,我猛然记起永泽的话,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当”一个孤独的人,仅靠朋友,虽然他无法走出孤独,却重新建立起了与这个世界的联系,纯粹的孤独早已成为打折的孤独。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靠自己的力量度过,又何苦陷入一人的世界呢?生而为人,一生注定要与你不愿意的人打交道,生来要融入所谓的社会,否则将坠入自我深渊,《挪威的森林》中,孤独火焰般存在,失去孤独的光辉,自我将迷失在众人之中,过于靠近,却会有烧身之虞。
书中出现的另一个人可能对每个读者来说都印象深刻,那就是渡边的舍友敢死队。他如同一个机器般存在,他是一个生活及规律的人,日常运转如同机器作业,不加一点思考。他每天雷打不动地做早操,其中的跳跃运动,使本来睡得晚的舍友渡边无法平静地睡觉,渡边起来抱怨,请他去掉其中跳跃的环节,敢死队却奇怪道“跳跃?跳跃是什么?”他不由自主地跳跃,可以说是习惯了传统的条条框框,甚至忘记了这是规矩,这是束缚。就像我们日常呼吸,甚至忘记了空气的存在,在离开宿舍之前,他用瓶子装了一只萤火虫送给渡边,不仅是敢死队,其实我们不也像这个瓶子里的萤火虫一样吗?"过了很久很久,萤火虫才起身飞去,它忽有所悟似的,蓦然张开双翅,旋即穿过栏杆,淡淡的萤光在黑暗中滑行开来”。随着年龄的成长,传统在我们身上留下的印记也越来越明显,有时甚至掩盖地自己都没了踪影。书中的绿子,她却没有,旁人让她做淑女,她偏抽男士香烟,旁人想让她在葬礼上落泪,她却偏一滴不落,若是没有这不遗余力的斗争,绿子怎么会还是绿子。而我们呢,在生活和学习的压力下,越来越腐朽,越来越麻木,越来越没有思想,不再去动脑思考,不再有拼搏的动力,成为世界戏台上的一个再平凡不过的被别人牵着走的木偶人。有人想过吗?又有人想改变过吗?
其实这本书里很重要的一个主题就是谈到“自我”,很多人大约都有过这种体验:纠结于要用社会的标准,还是按照自我意愿来生活。当我们选择用社会的标准时,我们会狂叫着“这个生活我不想要!”但当我们选择自己内心意愿时,我们又在考虑社会是否接纳我们。生命中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或事情,就像书中的绿子,她虽然勤劳叛逆率真,但人间烟火味浓重,甚至有点粗俗,但这种不完美,才是生命的真面目。
看看文中几个主人公的一生吧:木月和直子的姐姐都自杀了,直子在姐姐和男友都自杀的双重打击下,不知道如何活下去,她在疗养院中情绪起伏不定,对生命的绝望、对现实生活的恐惧使她发现:即使在渡边的爱中,还是无法自信地生活下去,最终选择了自杀。他们的生命,也许一点也不符合村上春树的价值。可是他们也是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类型。
这就不禁让我们去思考:人存在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呢?细细想来,不其实也只有两种:一是按照社会的标准,二是遵从内心意愿,而人生最难的莫过于平衡两者。谁的青春不迷茫?迷茫是过程,成长才是最终的方向,而所谓成长,就是找到内心与世界的平衡点。有的人走到这一步时,会因为理想,因为所爱之人坍塌,不知如何生活下去:直子死了,渡边坚强地活下去,玲子走出疗养院,勇敢地寻找新的生活。
回想起来,村上在书中让想活的人活下来,不想活的人死去,村上表达的也是他自己的价值观:人应该听从内心的意愿,去活自己最独特的一生。
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最低沉,最沉重的字眼“死亡”,成长总伴随着死亡的阴影。人,越成长,距离死亡就越近,人的一生与死亡就是一个从彼岸到此岸的关系。童年时代是永生的时代,少年虽有死亡的概念,却总是那么模糊,是那么摸不到看不清,然而再长大,很多人却距离死亡越来越近,多多少少的人都经历了亲人友人的死亡。死亡已以真实的形状存在。死亡在《挪威的森林》投射的阴影似乎更加真切,更加令人绝望:木月、直子、初美竟自愿按下死亡的按钮。村上笔下,死亡,甚至已不再是生的对立面。
青春是一段孤独旅程,也许在这段人生之路中,我们会孤独,会迷茫,会在黑暗的森林中迷路,但其中更重要的是成长,是在森林中,在孤独中,寻找自己所爱之人,寻找内心的灯光。
未尝不可断言,《挪威的森林》将作为青春旅程中一段凄婉而迷人的风景线,陪伴一代又一代人走向成长,走向远方……
后记:倘若周围一片漆黑,那就静等眼睛习惯黑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