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号:社科智讯-08-24
摘要以色列被视为中美关系的“后方渠道”,中以关系的曲折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在西方学者看来,中以联系渠道中最迷人的就是以色列的农业和武器技术,而国际社会的种种猜测和想象使美国对中以联系极为敏感,时常指责以色列向中国输送高科技是非法的“错误行为”,实质而言,美国始终坚守“冷战思维”,意欲对冷战后阻挡美国全球霸权目标实现的中国进行“遏制”;面对美国的压力,以色列面临双重困境,一方面,它要实现自身的国家利益,建立“自尊”;而另一方面,独一无二的美以特殊关系及自身的地缘*治需要又迫使它不得不最终屈从美国的压力。
作者:刘从德、刘玉高,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第4期
在西方学者看来,中美双边关系中存在许多公开或秘密的渠道。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冷战氛围中,北京和华盛顿间的联系途径既隐秘又十分有限。年以前最重要的“后方渠道”或许是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和巴基斯坦总统穆罕默德·叶海亚,他们在这两个意识形态对手间充当了最重要的调解人的角色,并且,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中美双边关系才最终打破坚冰。
至于以色列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事实表明以色列也是“后方渠道”,自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直在以某些方式影响着中美双边关系,中国也有效地利用这一点来实现它在中东地区的战略目标和经济目标。然而,在美国看来,由于以色列的“错误做法”,以色列渠道对中美关系似乎主要起消极影响,例如把战略高科技非法输送到中国,尽管“华盛顿也把以色列与北京的紧密联系看作是与中国交流的一种有用的渠道”。当我们分析以色列作为中美关系“后方渠道”的作用时,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必须涉及:为什么以色列和中国直到年才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尽管以色列是20世纪50年代就承认中国的非共产主义国家之一;以色列是美国的意识形态盟友吗?如果是,怎样去解释其早期在中国问题上的*策决定?如果不是,又怎样说明它同美国的“特殊关系”?为什么美国对中以关系的任何进展都极为敏感?中国会通过与以色列这个中东地区的重要国家发展紧密关系来挑战或损害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吗?以色列在美国和巨大经济利益需求的压力下怎样做出抉择?
1中以交往可被分成四个主要时期。年的西奈战争前是第一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以双方都有机会和可能建立官方关系,但是,他们却没有。在这个阶段,中以间有一些共同的利益。其中之一就是双方都渴望尽快得到国际社会承认。这样,双方早期交往的动力主要始于相同处境下的惺惺相惜,以色列看起来比中国更积极;另一共同利益是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