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电影铺子→主页右上角→设为星标
★
这几年,恐怖袭击越发猖獗。
光是近三个月,就有两起大规模的恐怖袭击——
新西兰枪击案,斯里兰卡连环爆炸案。
其中,斯里兰卡在一天内遭受了多起袭击,数家酒店、教堂和车站发生爆炸。
整座城市一片火海。
这让铺子想到了另一起相似的恐怖袭击。
发生在年11月末,被称为印度“”的孟买恐怖袭击。
同样是在多处人流密集处,同时发起袭击。
同样是化作一片火海的城市。
并且,孟买的地标建筑之一泰姬陵酒店,也遭到了严重的攻击。
最近,便出了一部根据此事改编的电影——
《孟买酒店》
豆瓣8.3分,近期最高。
电影开场是一艘小船。
船上有十几位年轻人。
他们目视前方,神色坚定。
共同从耳麦里聆听者某人的教诲:
“我与你们同在,主与你们同在,天堂在等着你们。”
这是一群极端宗教恐怖分子。
下船登岸后,他们拿着背包迅速分散开来。
有的去了火车站;有的去了闹市广场;医院……
也有一伙恐怖分子,背着包打车去了泰姬陵酒店。
背包里是机枪和手榴弹。
此时,形形色色的人们汇集在酒店。
这原本只是他们平凡人生里普通的一天。
泰姬陵酒店主厨,在后厨训导着厨师和服务员。
服务员阿尔琼,正争取着服务某个贵客的机会。
一位要求很多的俄罗斯人瓦西里,正在酒店餐厅用餐。
美国人大卫刚刚携妻带子入住,正欣喜地观赏着酒店的装饰风格。
酒店外的一位亚裔背包客,正和男友计划着晚上入住泰姬陵。
他们来自世界各地。
性格观念各自不同。
酒店里的当地员工们,有人说着“客户就是上帝”;也有人仗着工作在泰姬陵就自认高人一等。
入住此处的游客们,有人温文尔雅地打量着周围;也有人不加掩饰地嘲讽着当地人的习俗。
如同每个旅游城市的每个五星酒店。
普通的人,普通的人性。
甚至有些乏味。
但铺子却希望这一天能一直乏味下去。
因为下一刻,枪声和爆炸声便开始响起。
全片多分钟,用了十几分钟便完成了情节铺垫和人物介绍。
剩下的时间,全是恐怖袭击式、无差别的、令人窒息的杀戮与逃亡。
并且,在这场杀戮里,没有任何一个人有主角光环。
无论你是谁。
没有奇迹,没有反转,没有怜悯。
有的只有冷冰冰的枪口和仿佛永无止尽的杀戮。
你呼喊饶命:“我的孩子需要我。”
没用,杀。
你是已经暮年的老人,捂着胸口苦苦哀求。
没用,杀。
你趁着恐怖分子小腿受伤,扑到了对方。
没用,杀。
有时候,也能在杀戮中看到一些人性的闪光。
比如这名酒店前台。
恐怖分子用枪顶着她的头,让她骗住户开门。
前台被吓得发抖哭泣,但却对被递到手中的电话看也没看。
比如这四个警察(印度当时没武警,恐怖袭击一般只能等军队救援)。
他们拿着手枪便冲进了酒店。
要知道,他们面对的是装备齐全的恐怖分子。
再比如酒店大厨和服务员阿尔琼。
面临生命危险和客人的各种质疑,他们在酒店里救了无数人。
“客人就是上帝”,在他们嘴里不是说说而已。
根据统计,泰姬陵酒店因此次恐怖袭击死亡的人,有一半都是酒店的服务人员。
但是,他们即使以身体当盾牌,能阻挡的杀戮也非常有限。
人群在跑,机枪在追。
中枪,哀嚎。
补枪,追击。
酒店化作一个人间炼狱。
后来的搜救人员,仅在一个房间就发现了30具尸体。
影片用极为写实的手法,呈现了孟买这座印度最现代的城市,有史以来最为恐怖的一夜。
而观众也仿佛身临其境。
有时候,那是如蝼蚁般死去的无辜者的绝望。
一种深入骨髓的恐惧。
有时候,视角转换为恐怖分子。
你将体会到另一种恐惧。
他们会惊叹酒店的富丽堂皇;
会相互开一些小玩笑;
甚至会抽空打个电话,骗家里人说自己一切都好。
他们看起来很普通。
如同每一个有人性的普通人。
但下一刻,他们便开始杀戮。
不分老幼妇孺,不分男女肤色,无差别杀戮。
他们到底是什么呢?
片中的恐怖分子是极端宗教恐怖分子。
他们出生成长于极端宗教地区,贫穷且无知。
于是,他们在信仰或者利益的鼓动下,成了另外一种只想散播杀戮、恐惧与仇恨生物。
但这不是恐怖分子的全部。
另一种恐怖分子是极端右派白人,也就是新纳粹。
他们生而富贵且高傲,对那些上面那些人仇恨至极。
并且,也仇恨对方的整个群体——移民、教徒统统该死。
甚至,支持这些人的同胞也该死。
于是,他们也开始杀戮。
同样冷血,同样瘆人。
电影《挪威7·22爆炸枪击案》
道理都知道。
“愤怒只会招致更大的愤怒。仇恨只会带来更多的仇恨。”
这也是恐怖主义的逻辑。
让人们一步步相互怀疑,然后分化对立。
最后,变成和他们一样仇恨并且杀戮的人。
目前来看,这份逻辑很成功。
开头说的近期两起大规模恐怖袭击,新西兰清真寺枪击案和斯里兰卡连环爆炸案,便是明证。
你屠我的寺和教徒,我炸你的城和教堂。
恐怖主义,便也如星星之火,逐渐燎原。
我们总说:以直报怨。
而说起这句话,我们总是会想到不要以德报怨。
但是,不要以怨报怨同样重要。
以怨报怨,刑戮之民也。
电影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