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伊尔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浅谈挪威森林与魔山
TUhjnbcbe - 2021/1/28 7:55:00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成名作《挪威的森林》,毋庸置疑是其在中国读者中最广为人知的代表作。自然也在村上春树的写作生涯中占据了特殊的地位,借用村上本人的话——这是一本私人性质极重的小说。

个人最喜欢这一版主题封面设计

不能再清楚的记得我是在初中毕业后的暑假里第一次从同学手里得以借读这本当时他口中所谓的“恋爱小说”,但经过高中三年里多次的重读后我早已全然推翻了这一最初的印象,认为它是一本“成长小说”

那时正值青春期的我每读到书中香艳腥膻的段落便脸红心跳般的荷尔蒙涌动,而村上优美细腻又极富想象力的文字世界又独具魅力,让我从此着迷于村上的小说作品许多年。甚至村上在《挪威森林》中以主角渡边的身份所推崇抑或提及的《了不起盖茨比》,《在轮下》,《魔山》我都曾一一拜读。

其中《魔山》被誉为德国现代小说的里程碑式作品——信息量巨大,意象手法众多,知识点密集。因而被另一位我极为崇拜的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称为“百科全书式小说”。作者托马斯曼于一九二九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部长篇巨著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说来惭愧,这本书之于当年高中时期的我委实晦涩艰深。读到不过十分之一的内容便望文生畏,知难而弃。

个人最心水杨武能教授译文版本

未曾想十年后的现今,这尤为魔幻的年我因为失业回国,赋闲在家的机会终于得以读完了这本莫名惦记了这么多年的《魔山》,才赫然意识到为何村上特意在《挪威的森林》中安排男主渡边在探访书中的精神疗养院“阿美寮”带上《魔山》作为读物,终于蓦然明白为何当下接待渡边的角玲子要以嗔怪意味的语气来责备渡边这一行为的情节。

不置可否的是,笔者我的知识面甚为浅薄狭窄,对于《魔山》涉及的心理,哲思,阶级,宗教,*治,生物,时间与空间等等宏大命题的探讨无从着手。可偏偏遏制不住关于《挪威的森林》与《魔山》之间种种联系的强烈表达欲,且让笔者斗胆鼓足勇气在此浅谈述说一番。

两者中“七年”比较和关联

《挪威的森林》其中的一位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女性角色——直子,在她的精神疾病问题突显时被家人安排到"阿美寮”这一精神疗养院,在这里她结识了同样在此疗养的病友兼室友——石田玲子,这位曾经极具天赋与前途的钢琴家因为难以避免地坠入生命里似乎刻意考验的圈套再度诱发年轻时精神病根再度爆发而来到“阿美寮”自我疗养,这一待便是七年之久,即使后来康复后也不愿再出去面对人世的纷扰,却因为结局中直子的自杀和对渡边君作为知心朋友的关怀而最终在七年后走出阿美寮,完成自我的救赎。

图源于陈英雄导演版的电影《挪威森林》

《魔山》的男主角汉斯,一位德国中产阶级的普通大学毕业生,本有着大好前程的明媚人生,却在一次前往位于瑞士达沃斯山庄中调养肺病的表兄的探访假期中,如同诡异陷阱般的感染上相似的“肺病”,因此留下来调养身体,纵然在这座宛如“世外桃源”的山中疗养院中结识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形形色色的作家,贵族,商人....收获可贵的友谊,虚妄的爱情,不断地引发对其人生的思考与成长....七年的光阴白驹过隙般的流逝,直到最后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才不得已走出疗养院而下山投入战争,无奈命运的无情作弄,让他很快战死在沙场上。

图为德国电影版《魔山》

西方的宗教文化中,上帝创造世界用了“七天”。而《魔山》中也充满以“七”为本的数字象征,“山庄疗养院”的餐厅里不多不少正好有七张桌子,主人公汉斯的友谊圈也最终凑满了七个人,疗养院规定测量体温的时间也恰好为七分钟···因此“七”亦可意味着全部的整体。这座处处凑足七的“山庄疗养院”———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作者对整个世界的隐喻。

而《挪威森林》里玲子这一神秘曲折的女性形象花了“七年”才从阿美寮中走出投入到外界正常社会中去,结合渡边君初次探访阿美寮时带上《魔山》一书被接待他的玲子责备的这一情节,可以肯定这是村上对于托马斯曼笔下主人公汉斯的“山庄七年”的一种刻意致敬。不同的是,汉斯在迷失在这“山庄七年”的生活中,渐渐模糊了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力,倘若不是因为战争的爆发,他无疑将继续消耗直至生命尽头,反观玲子这一形象则最终真正实现自我救赎,重获新生。

两书于“个人”的情感和启发

奇妙的是,距离我上一次读《挪威森林》也恰巧足有七年的时间了,这本书对于高中时期的我有着非常私密的个人情感和不可估量的影响力,多年以后我才后知后觉的深刻察觉。

现实生活中我也有像书中那位能力超群的精英形象“永泽”一样的朋友,甚至其聪明才智比起小说中的永泽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今也仍然与他发生着微妙的联系。而这位考上哈佛大学读研究生的“永泽”朋友也同样有一位如同书中“初美”那样的女性伴侣,对于独生子女的我而言,我也从小憧憬着这么一位“时髦又高雅,适合穿‘午夜深蓝’连衣裙和戴金耳环,会打桌球的姐姐(书中原话)。”

对于这两位朋友的情侣关系我持悲观态度,我现实中的这位“永泽”朋友的考虑事物的方式非常不地道,人类的情感对他来说也不那么重要,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他可不惜一切代价。诚然这样的“人物”令我望尘莫及,他正好完全符合钱理群笔下“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全部形容与定义。我也并非不喜欢他,却也始终不了解他为何选中我这样普通平庸的人作为他的朋友。

我曾经把《挪威森林》这本书送给这位现实中的“初美”,期望她能明白我对她无法当面言说的劝告,可惜直到现在她依然不明白我的用心,我害怕她有可能像书中的初美一样最终因为这段无法结果的关系而进行另一场自毁式的终结,可是又有谁有能去责难一个女人在爱情里面的奋不顾身?

“纵令听其自然,世事的长河总要流往其应有的方向,即便再竭人力,该受伤害的人也无从幸免”

最近读完《魔山》后,才意识到我过去五年在国外的工作也好,生活也罢。何尝不是如同书中汉斯一样在“山庄疗养院”中潜意识深处里避世一般的态度与生活方式呢?既没有勤奋的工作,也没有认真的生活,只不过是在逃离现实的桎梏与压力罢了,浑浑噩噩,得过且过。

今年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我不得已失业后回国,直到现在我庆幸还不算太晚的年纪读完《魔山》后我反倒开始有些许感谢这样的一个契机让我不能继续逍遥自在的继续国外继续那份没有保障的,只有虚幻自由生活的境外导游的工作,让我开始思考自己到底追求什么样的生活?

与此同时,这本书也意想不到地触发我澎湃的情绪和翻涌的灵感,在这二十七岁的尾巴上终于下定决心把自己过去的七年动荡流离的生活经历写成一部半自传性质的小说。之所以写下这篇不成体统的书评也只是为了鞭策警醒自己完成这一目标。

最后,无论将来村上春树能否像托马斯曼一样获得诺贝尔奖,我无法预测。至少可以确信的是,时间会证明《挪威的森林》终将会有如同《魔山》的不朽价值。由衷的希望有生之年里能看到无限还原接近小说神韵和意味的更好电影~

Ledge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谈挪威森林与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