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村上春树
PART01《挪威的森林》开篇就提到“献给许许多多的祭日。”它既是死者的安魂曲,又是青春的墓志铭。这是一个经历悲痛换得成长,心智逐渐成熟的阶段.
用书中的话说就是:“所谓成长恰恰是这么回事,就是人们同孤独对抗、受伤、失落、失去却又要活下去。”青春离不开孤独与爱情,同样这里还有死亡与救赎。
很多人都说当你孤独的时候你就看挪威的森林,当你想不开的时候看挪威的森林,当你失去生的希望的时候你更要看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整本书中弥漫着孤独的感觉。人是不容易被理解的,正因此,渡边和永泽都觉得被不被人理解都无所谓。
其实,人与人之间确实是很难相互理解的,因此孤独也是常态。我们要习惯与孤独相伴。
蒋勋说:人跟人之间只有好奇,没有了解。即使亲如丈夫、妻子、母女,一个天天和你生活在一起的人,当你仔细观察时,你也会觉得陌生。你会发现原来有一些地方,是你完全不了解的。
人跟人的相处是不能相互理解的,每个人都是在了解与陌生之间游离,不可能有绝对的看破。
无论是村上还是蒋勋,他们都习惯与孤独相伴,他们也享受孤独的生活。人有很多的矛盾和伤心,是由于固执地认为对方应该理解自己,而对方却没有理解,因此而心生怨气和裂痕。
其实,只要心中明白彼此是很难互相理解的,也就容易释怀,不容易产生困扰。
其实村上作品中最能让我动心或引起自己共鸣的,是一种生活模式,一种人生态度,即把玩孤独,把玩无奈。大凡读者都读出村上文学的基调就是孤独与无奈。但较之孤独与无奈本身,他更着重诉求的是对待孤独与无奈的态度。
PART02书中刚开始主人公渡边的好友就去世了,这时候渡边了解到了:“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如果没有这些沉重的外壳包裹,渡边与直子间又怎么会有挣扎和彷徨。
直子是渡边的执念,从年少欢喜到后来心底永远有一块旁人无法涉足的圣洁之地。但是他对直子的爱中,又掺杂着某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责任。
渡边对于直子来说,更像是一种依赖和寄托安全的地方,她想爱上渡边,却无法忽略对木月的思念。
不同于温柔似水的直子,绿子更像是一团火,带着炙热靠近渡边。他们的这种爱恋是单纯而美好的。
“最最喜欢你,绿子。”
“什么程度?”
“像喜欢春天的熊一样。”
“春天的熊?”绿子再次扬起头,“什么春天的熊?”
“春天的原野里,你一个人正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浑身的毛活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它这么对你说道:‘你好,小姐,和我一块儿打滚玩好么?’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你说棒不棒?”
“太棒了。”
“我就这么喜欢你。”
还有一段是这样:绿子要为了渡边改变,问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你穿的我都喜欢,你做的说的,你的走路姿势,你的醉态我统统喜欢。”
“喜欢我到什么程度?”绿子问。
“喜欢到整个世界森林里的老虎全都融化成黄油。”
全书中,只有在绿子这里才能看到一丝走出压抑的沉闷感。在所有的人物中,最为喜欢绿子。PART03渡边对于绿子的这份喜欢,夹杂着他的自我救赎,因为绿子对他来说,就像一道光,他害怕陷入无边的黑暗沼泽。
绿子刚认识渡边的时候,曾经问他是不是喜欢孤独,他是这样回答的:“哪有人喜欢孤独,只是不喜欢失望罢了。”
敢死队洁净成癖,永泽的不断近乎变态的追求,玲子七年来一直未曾走出去,直子的姐姐持续四五年都会有将自己关在房里几天的习惯,还有直子与渡边的互相汲取温暖。
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在呈现孤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却又离不开群体,渴望孤单却又害怕孤独。
绿子勇敢的追求大声的表达,就是这样一个满口下流脏话的女孩子,喜欢的那么纯粹,表达的那样清晰,使渡边不得不挣扎于两者的感情中。
绿子也曾对渡边说过,你对我做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伤害我的感情,因为她以前受到了很多伤害。
而直子的去世给渡边的冲击很大很大,他变得厌世,独自旅行一个月,失魂落魄地流浪了一个月。最终他明白,无论熟知怎样的哲理,也无法排遣所爱之人的死带来的悲哀。而这种悲哀,又何尝不是世间唯留自己一人的孤独感。
虽然无法接受直子已不在人世这个事实,也曾经痛苦不堪,但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从这悲哀中挣脱出来。
最终他接受了这深深的孤独,不再让悲哀继续磨损自己,穿越那无边的沼泽和阴暗的森林,回到现实世界中来。
这时候,他有满肚子的话要对绿子说,但是电话那头等来的只是她寂静的声音:“你现在在哪里?”
渡边在她死后,失魂落魄地流浪了一个月。最终他明白,无论熟知怎样的哲理,也无法排遣所爱之人的死带来的悲哀。而这种悲哀,又何尝不是世间唯留自己一人的孤独感。
虽然无法接受直子已不在人世这个事实,也曾经痛苦不堪,但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从这悲哀中挣脱出来。
最终他接受了这深深的孤独,不再让悲哀继续磨损自己,穿越那无边的沼泽和阴暗的森林,回到现实世界中来。
就像书里说的,直子对于渡边就像海浪中的孤岛永远无法真正接近。渡边一直在试图拯救直子,最后,他失去了直子,没有为她撑起一把伞。同样,绿子也成为了他的青春回忆中的救赎。
PART03《挪威的森林》讨论的主题沉重、压抑和深刻,没有认真思考过和对待过死亡的人,怎么能读懂《挪威的森林》的表达的重心呢?
所以啊,十七、八岁读不懂《挪威的森林》是正常的,读不下去也是正常的,读懂的人都是心智早熟。
第一次写这本书的书评的时候,其实也不算书评,大抵算是读后感吧。心绪很复杂,心中太多的思绪不知道怎样表达出来,即使现在第二次读它整合这篇不算书评的书评,也仍是无法表达心中的全部。
如果哪天你真的读懂了,意味着你要么经历了一些难过的事,要么你认真地思考过死亡了。
—END—今日推荐书籍:
《挪威的森林》
往期推荐:
我们因《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认识林奕含,庆幸活在阳光下是我们拥有的幸运林觉民陈意映: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知更伴读只对你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