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是世上最令人绝望的牢狱。
那是非凭外人暴力推动,由囚徒囚禁自我的牢狱。从里面锁上牢门,亲手把钥匙扔到铁栏杆外。没有人知道有人被幽禁在那里。当然,只要他下决心就可以走出去,但他不能,那牢狱就在他心里,像石壁一样坚硬。这正是嫉妒的本质。
——这是《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里的一段文字。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这是读的第三本村上的书,相比《挪威的森林》以及《海边的卡夫卡》除了更加温润的文字气息,《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尽管事件轨迹大不相同,但都是一个简陋的故事,包装成一出成长的戏码。多崎作自认没有色彩,拥有过更豁达人生观的朋友灰田,有喜欢他的黑,有精神不稳定的白,怎么看似乎都能在另外两本书里找到类似人设的影子。尽管如此,也不妨碍《巡》有同样的可读性,因为故事情节并不是中心,如果执着于剧情的发展,就错失了过程里的绝佳体验。
无法准确评价书里的三观,但以作为出发点来叙述,带给人的是深切和亲昵的感受。作为读者,在平日生活里被压抑在内心深处的声音,自己无法准确表述的画面,或是无法面对的梦魇,都通过作的所思所想被一一抽走释放在书中多崎作的世界里。它们通常病态和不符合常理,绝不被允许融入现实,然而却能在村上极其难得生动形象、充满象征性和表现力的文字里得到解脱。
书中有较长一段发生在大学期间的故事,却远不止步于这孩子气尚浓的刚成年的岁月,发展到了未来,还同时联结着过去。个人的想法是,透过文字,分外羡慕“他人”在与我同龄时已有的成熟,而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像是一出儿童戏剧表演。读这本书并不为了故事,人物充盈的想法里展现的是根基的矛盾和出挑的哲学性(不知用词是否恰当),那是作者积累的生活财富,它们合情合理地融入这个单调的故事骨架中,成为它的血肉。
个人感到欠佳的方面,像众多人物一致的对话口吻让人觉得毫无区分度,以及读起来给人半遮半掩的自恋感,也都无可厚非了。
多崎作为了打开心中的死结,十六年之后重访四位往日的挚友,却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悲伤。原以为自己是受害者,事实上每个人都是彼此的行凶者,而这个过程里,没有幸存者。
“我以为,被遗弃的只有我而已。”
因为莫名的原因,作离开了五人帮,独自承受着孤独和痛苦,生活似乎一下子失去了意义,死亡成了唯一的期盼。
作愤恨这个世界,愤恨昔日无话不谈的好友,朋友的疏远与排挤,似乎成为了全世界默认的信号,让作无所适从。他暴瘦,消沉,却努力克制自己疯长的负面情绪,变得更为成熟,更为强壮,也努力实现了建站工程师的梦想。
换做我呢,也许只会在负能量的包裹着迷失自我,碌碌无为。
灰田的离去,以及沙罗的出现,点醒了作。尽管用尽了全力,可伤口还在,淤血未能排出,锥心的痛感从未消失过,那段记忆就像梦魇一样如影随形,时不时给越来越坚强的意志一顿猛击。沙罗鼓励作自己去发掘真相,了解埋在历史尘埃里的点滴。
庆幸的是,作听从了建议并立即执行了。结果呢,人还是那些人,他们的结局却各自迥异:青为了生计奔波忙碌,赤为了成功不顾褒贬不一的评价,黑逃离现状远嫁他乡幸福得很实在,而近乎致作死地的白谜一般地死去,失去了所有的光芒。每个人都在为过去的点滴抱歉,却都不愿意回到过去。作才发现,自己不是唯一的受害者,因为他们五个人曾经是一个密不可分的团体,一个人的痛,最终也会扩散蔓延至每个成员,并衍生出不同的形态,割裂分解曾经幸福愉快的时光。
你以为你很痛,只是因为你不知道别人的痛。
赤说,在发现自己的不同时,仿佛在深夜里被人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扔进了大海里,看着船渐行渐远至灯火散尽,只有冰冷的海水围绕着,身体逐渐下沉近乎绝望。而作在形容起自己被赶出小团体时,也用了这个比喻,贴切而残忍。
可他们最后都成功了,不管是过上了更好的生活,还是成为了更好的人。他们没有一直消沉,而是自己努力浮出水面,游向另一艘船只,或是另一座岛屿。
也许生活的本质就是痛苦,苦与乐的交织让本来平淡无味的生活变得异彩纷呈,但并非每种色彩都是你所喜爱的。那些鸡汤文并非一无是处,唯有你去面对,你愿意并尝试改变,没有色彩甚至被波多色彩的人生或许会呈现出一幅新的图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