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写作生涯如同跑马拉松,在后半程要想不掉队,需要充沛的体力和强大的意志。村上春树无疑是晚年作家中的佼佼者。60岁的时候,他出版了三卷本的《1Q84》,成为其写作生涯的又一高峰。此后,他仍旧保持着两三年出版一本新书的速度,长篇、短篇、随笔、对话录,各种文类一应俱全。年,《刺杀骑士团长》的问世,成了出版界的一次盛事。很多读者赶赴书店,等候这部小说正式售卖的时刻,如同见证一座恢宏的建筑竣工揭幕。随着《刺杀骑士团长》各国版本陆续问世,掀起的一股新的村上热潮中,村上春树度过了他的70岁生日。同一个月,他在《纽约客》上发表了新写的短篇小说《奶油》,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他表示这篇小说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短篇小说集的开始。对村上的读者来说,这好像也算不上什么意外惊喜,他们早已习惯自己的偶像一直在写,并且会继续写下去这件事,“村上春树”这个名字成为作者对读者的一种承诺。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村上早年的读者正在离他而去。特别是在《1Q84》之后,他每出版一本书,就会有一些读者离开。他们不再觉得那些新小说是写给他们的了。这种感觉可不太好,毕竟从前阅读村上的时候,他们都有过一种奇妙的体验,觉得那些小说就是专门为他们而写的。在村上的小说里,我们总是能体验到一种作为尊贵客人的感受。所有的东西似乎都是为我们所准备的,安放在合适的位置,极其人性化。我们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坐在舒适的椅子上,探险就开始了。我们被带到另一个世界,看到令人惊叹的风景,遇到各种奇人怪事,虽然总有意想不到的危险,可是我们知道,我们不会受伤。这也是村上给我们的承诺。最终,我们被安然无恙地带回原地,从那张舒适的椅子上醒来,怅然若失,却又精神焕发。如同换上了新鲜的血液,身体里充满能量。如今,这台机器好像对一部分人失效了。他们要么知道得太多,要么醒来得太早。另一个世界像是重新装潢的游乐园,油漆的卡通形象更换了一轮,但是过山车还是原来的过山车,摩天轮照样以从前的速度,把人送到高空。29岁那年,村上写了第一篇小说,获得日本的“群像新人文学奖”,从此走上写作道路。随后的40年,他过着非常职业化的作家生活,这也成为他给大家最重要的印象。村上非常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刚成名的时候,有记者找到他的父母,他父亲就大大方方地交出了他青涩的照片,村上大为恼火,险些和父亲绝交。在此后很多年里,这种差池再也没有过,村上像辛勤的园丁一样,一丝不苟地修剪着自己的轮廓,使其日渐清晰,深入人心:跑步、做意大利面、听爵士乐、和媒体保持距离、与妻子十分恩爱……和很多致力于给自己制造传奇故事的作家不同,村上没有身世之谜,没有战争和流亡的历史,没有激进的*治立场,没有任何情爱绯闻,他的公众形象干净得近乎寡淡。这种清洁的人生,恰巧暗合了村上读者的需要,特别是成长于年后的年轻读者。他们同样成长于和平年代,物资丰沛,对历史漠不关心,比起外部环境,他们更在乎的是个人的成长。健康、清洁、独善其身成为一种值得称道的生活态度。《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作为村上春树最畅销的散文集,深得年轻读者的喜爱。在这里,跑步不再是一项简单运动,而是一种挑战自我、维持活力的生活态度。谁能想到,在我们这个时代,一个作家坚持跑步也成为值得歌颂的壮举。20多岁的村上是否具有足够的预见性,知道自己40年后能够凭借那个有点乏味的形象成为新一代的偶像呢?37岁的时候,村上春树凭借《挪威的森林》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我们追随作家来到他创作的晚年,回头看这本书,会发现它和作家的其他作品非常不同。《挪威的森林》没有任何奇幻和超现实的元素,当年村上曾想使用“百分之百写实主义小说”来强调它的特色,后来担心过去习惯他风格的读者会排斥,才将文案改为“百分之百恋爱小说”。写实无疑是其区别于村上其他作品的一大特点。这部小说的故事很简单:在前往德国的飞机上,37岁的渡边彻听到披头士乐队的《挪威的森林》,回想多年前的往事,哀愁神秘的直子、明丽活泼的绿子,少年深陷于两种截然不同的爱情体验里,思考着死亡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艰难地走过了青春时代。电影《挪威的森林》村上塑造人物的天赋在这部小说里充分显露,直子和绿子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令人难忘。究竟该选择她们当中的哪一个,令那些深深代入小说的读者伤透了脑筋,而这个问题在未来还将一直伴随着他们。因为直子和绿子作为两种典型的女性形象,此后反复出现在村上的小说里。“直子”类型的女孩留在了直子死去的年纪,永远是十几岁的少女,比如《1Q84》里的深绘里和《刺杀骑士团长》里的秋川真理惠。而“绿子”类型的女孩则跟随男主人公长大,变成三十出头的少妇,《1Q84》里力大无比、勇气过人,凭一己之力为被虐待女性报仇的青豆是这个类型的代表人物。值得注意的是,《挪威的森林》在结构上,采取了村上作品里很少见的倒叙,以多年后的渡边彻视角回溯青春。虽然现在时只是一个引子,却确定了整部小说感伤的基调。在村上的其他长篇里,时间都是从“现在”不断往前发展的,读者的阅读与人物的经历具有同步性。也就是说,村上通常直接切入主人公当下的人生,向我们展示他马上要经历的一段奇遇。奇遇结束的时候,主人公在一定程度上打败了他的敌人,自己也有所收获,我们好像看到了新生活的可能性。这样的设定肯定了奇遇的意义,昭示着某种希望。然而村上拒绝把镜头拉远,让我们在更长的时间里打量主人公,审视那次奇遇。因为时间才是最大的敌人,真正改变我们的,不是短暂的奇遇,而是在时间中的消耗、磨损。但是“时间”似乎是村上努力回避的主题,他尽可能地压缩时间跨度,用奇观代替日常,将“片刻”不断放大。虽然《挪威的森林》是一部青春小说,但它并不浅薄,而且它是村上少数直面时间和死亡的小说。渡边彻,电影《挪威的森林》37岁的渡边彻过得怎么样?小说没有给出答案。很多年后,村上写了一部叫作《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的小说,可以看作是写给《挪威的森林》的回信。对于这部继《挪威的森林》之后唯一一部写实主义的作品,村上强调它“表面写实,基底具有非写实”。在《挪威的森林》之后,村上努力与这部大获成功又颇受争议的作品划清界限,排斥写实主义,或者说传统意义上的写实主义。他认为日本的写实主义相当刻板,总是依循过去的规范。这其中暗含着他对自己早年作品在日本文学界未能获得认可的不平。他的文学观念里,始终包含着对日本文学传统的批判。在《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里,少年时代几位朋友不约而同离他而去的遭遇,给多崎作的内心留下了阴影。成年后,他一一寻访当年的朋友,试图弄清真相,疗治心灵的创伤。这部小说与《挪威的森林》形成呼应,似乎在回答成年后的渡边彻过得怎么样,他是如何解决早年创伤的生命课题的。不过此时的村上,已经习惯了套用他在后期小说里惯常运用的模板,寻找之旅显得过于程式化,失去了《挪威的森林》时的脆弱和动人。有意思的是,渡边彻37岁,写下渡边彻故事的村上春树那年也是37岁。在这以后,他的主人公和他的年龄渐渐拉开了距离。即便是30多年后,他的主人公也仍旧停留在三十几岁。他们身体健康,性欲正常,从各个方面来说都处于一种完美状态,没有一丝疾病的阴影,更不必说死亡。当《1Q84》里的主人公天吾面对父亲的去世,流露出一种少年的懵懂和疏离,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后来村上决定无视他在《挪威的森林》里抛出的问题,放弃了对时间和死亡的思考。这种无视和放弃是否出于对时间的恐惧呢?这么说,很多村上的读者恐怕不会答应,毕竟他们年逾七十的偶像依然是马拉松健将,创作力旺盛,审美趣味也仍在引领潮流。可以说,村上以他的作品和深入人心的个人形象,成了打败时间的英雄。不过,这个战胜的姿态是不是多少有点可疑?苏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里,探讨了疾病与文学的关系。梅毒之于莫泊桑,肺结核之于托马斯·曼,癫痫之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村上春树这里,我们也许有必要探讨一下“健康的隐喻”。在他的小说里,健康成为一种自我克制、自我修炼的品格属性,稳定、自给自足,形成绝缘的内在宇宙。村上曾说:“不知道为什么,我喜欢的美国大作家都酗酒,基本上属于酒精中毒。”喜欢归喜欢,生活理念上他却与他们分道扬镳。在最近出版的《刺杀骑士团长》中,有一个叫免色涉的人,富有、神秘、爱穿白西装,几乎是盖茨比的翻版。类似的人物在早年的《烧仓房》里也曾出现。可以说,这是村上又一次向他的文学偶像菲茨杰拉德致敬。不过免色涉徒有其表,是一个纸糊的盖茨比。如果非要追问他到底哪里不像,也许我们只能说,他太健康了。那种健康的生命姿态,是村上植入人物头脑中的一块芯片,控制着他的一举一动。不可否认,村上的健康哲学是非常积极的人生态度,不过到了晚年它多少显得有点无聊。我们显然不可能在村上身上期待出现萨义德在《论晚期风格》中所定义的那类晚期作品:包含了一种不和谐的、不安宁的张力,最重要的是,它包含了一种蓄意的、非创造性的、反对性的创造性。事实上,“晚期”这个词都不会降临在村上的世界里。他以那套恒定的哲学,有效地将时间排除在他的文学领地之外。“健康的隐喻”背后,其实是一种对时间的逃避。但是没准我们喜欢村上春树,正是因为他的世界里没有残酷的时间。在那里,我们可以像孩子似的沉迷于炫目的魔法,虽然只有片刻,午夜12点的钟声总会敲响,马车会变成南瓜,随从会变成老鼠,而且第二天的我们,确实比昨天变老了一点。本文节选自《顿悟的时刻》作者:张悦然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品方:磨铁图书出版年:-6-1编辑
杏花村主编
魏冰心图片
网络
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