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不待言,村上春树是日本乃至世界有名的文学家,其作品特点言简意赅,却又发人深思。《且听风吟》(以下简称“且”)是村上春树的处女座,总共6万字左右,书本很薄,但读起来很有嚼劲;而《挪威的森林》(以下简称“挪”)属于长篇小说,是其最为畅销的作品,也奠定其大文豪的地位。毕竟出自同一作者之手,两部作品实有共通之处,作品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凉薄而细腻,好似在彼此生命中可有可无,只是短暂人生旅途中的过客,欢迎你的到来,也欢送你的离去。这实则体现当时日本文化中的疏离感与孤独感。
孤独是人生的底色,村上春树的作品中,每一个人都淋漓尽致的充斥着孤独感,疏离感。为什么把两部作品合起来写读后感,第一出自同一作者之手,第二风格大体相同。
《且》中围绕“我”在“杰”酒吧18天的种种遭遇为线索书写。与“鼠”一同狂饮酒,与无小指女孩的短暂邂逅,并由此想起自己的三段感情且都无疾而终。作品中人与人之间始终保持距离,相处相伴,但永远疏离,好似人来人往的车站,打个照面,寒暄几句,如是而已,又急着奔赴下一场别离。这与当时日本文化呈现的大环境有关,战败后的日本对天皇制度的质疑,甚至破灭。使大多数青年人成为垮掉的一代人,疏离、迷茫、孤独,甚至偏激到以自杀的方式离开人世。就像作品开头写道的那样“没有十全十美的文章,就如同没有彻头彻尾的绝望”。每个人都某种程度的残缺,都不同程度的绝望,也不知在最深的绝望中,是否能遇到最美的惊喜。又像文章最后写道的那样“白昼之光,岂知黑夜之深”。白昼看到的光,过于纯洁光明,只有经历过黑夜后看到的光,才能称得上光。这不由得让我想起,美国作家中被称为垮掉的一代人的大师们,他们在现实与理想的交错中剥离出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以超脱大众的格局,为世人留下不朽的传世佳作。社会的更迭、变迁、发展,孕育了当时美国垮掉的一代人。正如当时的美国,那时的日本,现在的中国。
《挪》则围绕渡边君的种种遭遇,发展一系列的故事。以渡边君中学到大学为时间线。讲述渡边-木月-直子之间的故事,以及渡边-永泽-初美之间的故事,以及敢死队、玲子和绿子的故事穿插。就像小说作品开头所写道的那样“献给许许多多的忌日”,小说中许多人都以自杀的方式离开人世,和《且》一样,文中孤独与疏离感是主旋律,也造就这样的结果。直子告诉渡边“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永泽告诉渡边“不要同情自己”,绿子告诉渡边“哪有人会喜欢孤独,只是不愿接受失望罢了‘’。每一个生命中出现的人,都给渡边上了一节人生课,即使相聚相离如此短暂,甚至昙花一现。也正是这些碎片的相逢,填满了渡边完整的人生。孤独是人生的底色,不能在孤独中爆发,那就在孤独中默默死去。
莫如说是因为我是村上春树的忠实读者,反而是他的文章吸引、成就了我。有时在他的作品中仿佛看到自己,感觉他就是我多年未见的老友,在描写我的人生,所以沉陷其中久久不能自拔。《且》与《挪》是世间少有的风格独特的小说,他们共同散发出孤独与疏离感的魅力。那是一种灵魂才能嗅到的香味。现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太多人不能适应,在物质与现实快速前进的过程中,忘记灵魂的跟进,使人表里不一。也有人感叹文学已经死亡,信息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满大街的粗制滥造,谁不会几句鸡汤,谁不懂点文学。其实不懂与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半懂,一知半解。就像身中剧毒的人,不解与解毒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只解了一半。这样的不彻底,才能撕毁人生。在《且》与《挪》中,没有给予我们最终解救的方法,只给我们留下一个问题,孤独感与疏离感常伴每一个人一生。解药其实就在每一个人自己手中,至于如何制药、分配剂量、是否有效全看个人。解铃还须系铃人,人生这个铃呀,系上的人是自己,能解开的人还是自己。有人说过:如何才能让自己变得幸福通透,并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在于你的认知水平,你怎么看待这件事,你怎么看待这个世界‘’。说到底就是格局观。请开始享受孤独与疏离吧,人间本凉薄,就像《且》与《挪》所描写的那样,但当你开始改变自己的认知水平去和所有的问题和解时,你的人生高度才刚刚得以拔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