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1日,第54届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年会(InternationalSocietyofCityandRegionalPlannerJointConference)在挪威博德(Bod?)召开,会议由ISOCARP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主办,该学会成立于年,是联合国人居署和欧洲理事会认证的国际专业组织,同时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的官方顾问机构。
本届大会的主题为“COOLPLANNING:CHANGINGCLIMATEOURURBANFUTURE(酷寒规划:气候变化与我们城市的未来)”,重点探讨如何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并以此应对全球变暖,如何增加城市弹性以应对无可避免的气候危机。会议为期五天,包括专业考察、主旨报告、颁奖典礼、以及六个分组专题报告,分别为国际视野(TheGlobalView)、聚焦城市(SpotlightCities)、气候适应型城市(Climate-ProofCities)、技术与基础设施(TechnologyandInfrastructure)、社会网络(SocialNetworks)、当代规划实践(ContemporaryPlanningPracticeProjectsandParadigms)。自全世界多国*府部门、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及设计机构的近百家机构约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
来自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的李鑫、钟誉嘉、谭立和张梦晗四位同学受邀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做口头汇报
博士生谭立(导师:林箐)在技术和基础设施(TechnologyandInfrastructure)分会场发表题为EvaluationofBuiltGreenwayNetworkinBeijingBasedonBigDataAnalysis的口头汇报。研究通过共享单车轨迹数据的空间分布分析和新浪微博的文本语义分析,对北京建成的8条绿道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尝试挖掘现状绿道的潜在问题和潜能区段,为未来北京市绿道更新提升和绿网构建提供参考。
博士生钟誉嘉(导师:林箐)在技术和基础设施(TechnologyandInfrastructure)分会场发表题为StudyonVegetationinHaidianDistrictofBeijingBasedonHeatIslandEffect的口头汇报。汇报以海淀区为例,通过卫星遥感影像计算分析,研究海淀区域地表温度和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变规律,总结绿地形态、面积、周长与绿地降温效应之间的关系,为未来构建高效生态绿色网络提供参考。
博士生张梦晗(导师:林箐)在技术和基础设施(TechnologyandInfrastructure)分会场发表题为SymbiosiswithRivers:TheManagementofFloodRespondtoClimateChangesfromthePerspectiveofLandscapePlanning的口头汇报。从风景园林视角出发,对广州城市与水文的历史渊源进行研究,探索一种特殊的城市河流规划管理方法,也是重塑河流生态和文化价值的一种大胆尝试,以期为未来城市河流的更新和绿色网络的构建提供参考。
硕士生李鑫(导师:王向荣)在气候适应型城市(Climate-ProofCities)分会场做了题为ConstructionofResilienceinUrbanFringeBasedonSpongeCity:anExampleofGreenSpacePlanningofShaheinBeijing,China的口头汇报,以风景园林学的视角对城市边缘区不足之处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总结,明确城市边缘区弹性景观营造的研究方向。并以沙河水库流域绿地系统规划为例,探讨水弹性潜在特征,提出在进行水弹性景观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探索更好的方法进行海绵城市的实践与运用,旨在为今后城市边缘区弹性景观的营造提供一定的思路与方法。
会后,四位学生还对北欧国家著名城市和风景园林实践项目进行了参观学习,深入体会北欧城市与园林魅力。本次会议拓展了学生们的国际视野,也树立了北林学子在国际学术平台上的良好形象。
文:谭立、钟誉嘉、张梦晗、李鑫
责任编辑:朱田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