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大世界再度闭园
他定格了冰与火的交融
北国冰城不再沉寂
冬天还未过去,哈尔滨却又变得安静了。1月19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宣布临时闭园。被彩灯照亮的冰雪城堡、晶莹剔透的鼓楼和灯塔、世界上最长的冰滑梯……这座由冰块搭建的园区,以往即使在零下三十度的严寒中,依然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就在闭园前10天,BBC还对哈尔滨冰雪节进行了报道,将它与日本札幌雪节、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欢节,以及挪威奥斯陆滑雪节,并称为世界四大冰雪节。冰雕的生命期只有两月有余。上一个冬天的冰雪大世界耗资上亿,因疫情开门36天后旋即关闭。今年,从开园到闭园,也只经历了短短的26天。连续两年中止营业,让冰雪大世界的冬天变得格外艰难。北国冰城按下暂停,许多人的冬日记忆,正在园区内逐渐消融。如今,高耸的冰雕安静地伫立在园内,无人游玩。但哈尔滨摄影师王嘉熠,已经用镜头记录下了它们。在他的摄影中,无人机俯瞰着整个园区,显得恢弘而静谧。又一年寂静的冬天,被定格下的冰雪之城,却不会就此融化。01
“哈尔滨的冬天,
其实是从采冰开始的”
在一年一度的哈尔滨冰雪节期间,“冰雪”这个词,往往变成晶莹剔透的建筑和巨大洁白的雕塑,留在冰城人的记忆中。但王嘉熠更喜欢从空中俯瞰的视角。当无人机起飞后,高大的冰雪建筑渐渐变得渺小,整个世界宛如一个水晶沙盘。灯光点亮时,透明的城堡变得五光十色,在夜幕中构成一个个独特的几何花纹。如同把教堂中的彩绘玻璃,映射在了大地上。然而,这些最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冰雪城堡,其实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历程。“哈尔滨的冬天,其实是从采冰开始的。”王嘉熠这样告诉我。因为人造冰厚度不够,受风能力弱,每年冬天,数百位工人都会前往松花江采冰。成千上万块河中的冰块,经过切割、敲碎、拖拽、铲运、排列等一系列过程,才能被送往哈尔滨市内及冰雪大世界。从清晨六点开始,踩在松花江江面上的工人们,在严寒中一步一步完成了这一切。前往跟拍的王嘉熠,记录下了整个过程。地面上的他,看到了工人施工时冻得结冰的鞋,但从无人机的视角中,他发现了大自然更宏大的图腾。“从无人机的角度看,就会发现冰面上大自然的纹理。感觉像是宇宙全息论所说的那样,它很像是我们的指纹,或者是一些皮具上的纹理。”他说。王嘉熠说:“纹理每年都是不一样的,它是很随机的,要看大自然的心情。”这些被切割下的冰砖,被运往冰雪大世界,像搭建房屋一样,组建成了一座座宫殿和城堡。冰雪之城哈尔滨,就是这样通过一块块冰砖,搭建起了城市的冬日记忆。02
“航拍让我们的格局
从地面上升到天空”
摄影师王嘉熠今年只有25岁,刚刚研究生毕业。出生在哈尔滨的他,从未正式学习过摄影,却是国内早期接触无人机的人之一。而正是由无人机开始,他发现了航拍的魅力。“我其实是通过无人机开始接触到摄影的,当时就喜欢那种俯瞰的视角,一下我就爱上那种感觉了。”他说。“我的第一台无人机是我母亲送我的。”王嘉熠清楚地记得。他告诉我说:“我母亲知道我从小就喜欢画画,也很喜欢摄影。因为我当时还在上大一,没有钱买一台无人机,就作为礼物送给了我,为我的热爱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在他航拍的镜头中,城市不再是密不透风的水泥森林,高空视角让建筑获得了新的呼吸和结构。其间川流不息的,是城市里每个人的现代生活。城市之外,他拍摄的大自然则展示出真实的纹理,显得愈加壮阔,却也静穆、动人。“看到这么漂亮的画面,你还有什么好不高兴的事儿。”王嘉熠说。谈到为什么喜欢航拍时,他说道:“我觉得它可以把我们的格局从地面上升到天空,可以用更广阔的视角看待生活。”03
哈尔滨街头:
“那些把日子过得舒心的普通人”
虽然最喜欢航拍,但王嘉熠也会背着小相机,走在哈尔滨的大街上“扫街”。比起航拍镜头中宏大的景色,他觉得拍摄哈尔滨的街头,“可以让我更脚踏实地一些。”他说:“看一看更多的不同的人在街上,他们的各种行为,都可以给我一些启发。”在他为家乡拍摄的照片中,更多的是生活在那里的普通人。“我其实更愿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