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
夜晚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在打开门的一霎那看到的是漆黑冷清的房间,以及透着窗子映进来的城市灯火,仿佛除了自己,每一扇窗子背后都是热闹。
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逛街、甚医院……不论主动还是迫于无奈,最后都会渐渐习惯了一个人生活,甚至在别人面前说起时,还带点骄傲和享受的意味。但其实内心深处,很难说没有对那些热闹灯火的羡慕。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个睡在汽车里的女孩,她生来就孤独,习惯了一个人生活。但和很多人一样,她还在渴望此时此刻有一个人在找她——《睡在汽车里的女孩》珍妮弗·克莱门特著睡在汽车里的女孩叫做珀尔。她在一辆破破烂烂的汽车里长大,这是她和妈妈的小小之家。汽车停在一个废弃的拖车公园,公园背靠垃圾场、污染严重、鱼龙混杂,遍布着印第安人的诅咒。小珀尔没有玩伴,她的世界里只有妈妈一人。母女俩一个睡汽车前排,一个睡后排,一住就是14年。她们靠奶粉、驱虫剂、情歌,还有偷来的香烟活了下来。但某一天,公园里的一声枪响,使妈妈成为了枪支暴力的牺牲品。珀尔从此孤独一人。从那片充斥着枪支暴力的恶土,到短暂的寄养生活,再到未知的墨西哥旅程,珀尔开始了自己颠沛流离的生活……熊猫君读《睡在汽车里的女孩》的时候几次都落下泪来。这本书有一种残忍的美感。残忍在,作者是以一个14岁孩子的口吻讲述了她眼中那个孤独而又不堪的世界,充满了枪支暴力、地区歧视、颠沛流离和无数残酷现实的悲剧。而美感则来源于游刃有余的诗意语言,以最美的语句来展现这世间最令人不忍的真相。本书作者是文坛巨匠都在读的奇才作家珍妮弗·克莱门特。她是诗人,也是世界作家协会首位女主席,擅长描绘“当孩童的纯真遭遇现实的险恶”的悲剧,笔触细腻敏感,又饱蘸人文关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少年Pi的奇幻漂流》作者扬·马特尔、布克奖得主DBC.皮埃尔等人都对她赞不绝口。全书都充满了孩童式天真而奇妙的比喻与想象,就像每一个甜甜的小女孩旖丽绚烂的脑中世界。但当这种语言描述的是充斥着混乱、黑暗、孤独的现实时,只会让人感觉更加心痛。
比如当妈妈与男人约会,而珀尔只得给他们腾出空间、自己在废弃公园里闲晃时,她这样说:
我的妈妈是一杯调味的蔗糖,任人索取,谁都可以把她借走。而当珀尔第一次受到呵护的时候,她的感受是:
我以前从不知道,另一个人的身体会让我觉得受到了保护。他就像羊毛和兽皮、苹果皮和橘子皮、鸡蛋壳、豆荚和树皮,还有绷带。
于珀尔而言,她从小就生活在最恶劣的环境中。童年只有母亲,而母亲去世后便一个人四处飘零。她从泥沼中野蛮生长,她见过世界太多的黑暗阴冷。所以她一直觉得自己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生活,世界没有灯火也无所谓。但事实远非如此,或许珀尔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她对家的渴望、对亲人的陪伴是如此的殷切热诚。书中有一个细节很打动熊猫君。珀尔曾经被一个老爷爷收养,和她一起寄养在这里的还有两个孩子。一次老爷爷带他们出去玩。在博物馆,老爷爷看到有卖明信片的,于是问道:“孩子们,你们想要明信片吗?”珀尔一下子怔住了,她第一次听到“孩子们”这三个字。此前没有人用这样亲切又有保护感的词来称呼她。而在老爷爷家,从小睡在汽车里的她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房间: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体验到打开自己房间的门是什么感觉,我站在那里,转动门把手,慢慢把门敞开。住在车里的时候,因为有车窗,我们总是知道是谁在敲门。而这一次我并不知道厚重的橡木门外站着的是谁。生活中突然出现过这一丝稍纵即逝的温暖,她才突然发觉,原来自己是如此渴望能有一个人的陪伴。对爱的渴望和追求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本能。它是我们生活得以滋润和灌溉的养料。珀尔如此,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亦是如此。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说:“哪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害怕失望,正是因为心底还存有希望。希望有人做自己与世界的连结,希望有人看到处于孤独中的自己时能随手拉一把。珀尔曾这样说:自从妈妈把整个世界的真相解释给我听,我意识到世上的每个人都在背负着秘密、破碎的骨头和伤人的话语行走,哪怕用肥皂也无法洗净。但其实只要一点点的陪伴与爱,就能把这一切污糟、混乱、疼痛全部洗净。如果你也曾在一个人的生活中贪恋和追逐过这一点点陪伴与爱,请一定要读一读这本《睡在汽车里的女孩》。▼《睡在汽车里的女孩》我以为我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但我仍然渴望此时此刻有一个人在找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