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作品一起成长
学创意写作之前,写作于我来说只是一个不敢起步的梦想;学创意写作之后,梦变成了放在眼前可以触摸的作品。
从事行*管理工作多年,接触的都是公文。职业的要求逼着自己语言简洁、谨慎。另一方面,公文的刻板也限制了语言的多样性,知道自己并不喜欢。
我平时话不多,喜欢安宁,看书是一大爱好,“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我深以为是。平常也都是随意阅读,兴趣来了也写点小文。
这么多年过去,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加上惰性,写作和阅读始终没有进步。报名参加写作培训班也是想通过系统的学习,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写下一点值得留存的作品,在写作上真正有个开端。
这期作品《八月暑气未消》是第一次写这么多字,就是跟着老师的课一步一步完成的习作。
从故事原点、主控思想到人物档案、大纲,如何到开头,完成初草稿,三次改稿整个过程走下来,成形的作品就出来了。
当然,期间也是相当磨人,也有过放弃重来的念头,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最终才得以完成。我想从自己的几个变化来谈这期课程的感受和收获。
一是时刻训练观察的眼力。
信老师说要“过文学的生活”,我的理解是,不只是在写作的时候,把你的思想变成文字,而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思维、眼光重新有了重点。
上班路上一个卖汤圆的老人,在那儿七八年了,平常自己是不会注意到她的。现在就会刻意观察她的外貌、神态、语言,甚至她的小摊,有什么特别的,
课上信老师讲了福楼拜教莫泊桑观察人物、环境的例子,受益很大。一个普通的人,自己去看,也要努力看出与别人的观察不一样的地方。
我理解,这就是文学的差异性表现之一。别人写过的,我能不能用另外的词来表达;别人这么说的,我能不能换个说法。
二是养成记录的习惯。
我买了一个笔记本随身带着,平时上网看新闻看电影,看到触动自己或有趣新奇的内容就记下来。
如在一个案件中,警察从犯罪嫌疑人的手机里发现了一条信息“单子醒了,可能已经报警。”这是诈骗犯罪中的黑话,意思是说被骗的人已经发觉报警了。
这里它用“单子醒了”,“醒”这字用得多传神。在我们写作中可能根本想不到,黑话也有它有艺术性,有独特味道。
在读书时看到一句,“家家户户的门前,烧柴一直堆到房檐,猫在上面睡午觉”,猫这个细节尤其动人,我也记下来,放到我的细节库里。
现在看电影也不会只看情节,如《神探夏洛克》中一个场景,夏洛克受托去说服一个不愿当花童的男孩,对话是这样的:
夏洛克:给新娘一个灿烂的微笑,
给新郎一个灿烂的微笑,然后献上花环。
男孩:不要。
夏洛克:你得穿正装。
男孩:不要。
夏洛克:你真的要穿正装。
男孩:为什么?
夏洛克:成年人喜欢这样。
男孩:为什么?
夏洛克:我不知道,我得问问。
在以上面白中,每句都像一个小捶敲在心里,我想这就是张力吧。这段对话将男孩的倔强、自我意识,以及夏洛克对人情世故的距离刻画得生动有趣。
我把电影里那些能触动自己的对白都记了下来,过后再慢慢品味咀嚼。
记录的东西也许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好,但我觉得凡是能触动自己的,一定有它的理由,把这种感觉带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就会有真挚的情感流动。
三是学会批评式阅读。
这期课老师提供了大量的阅读文本,有几十万字,篇篇都是精品,这样一篇篇读下来,拓宽了自己的阅读视野。除了老师在课上讲的,课下我都会再写两个分析,
一是语言分析,把写得好的标记下来;二是结构分析,看作者如何构思,段落之间是用什么句子用什么事情衔接,刷黑标出来。
大量文本阅读之后,感觉开始对语言挑剔了。如看《挪威的森林》里有句,“总之第一感觉就是这些建筑有些奇妙,它类似我们常常从力图情调健康地描绘非现实境界的画中得到的那种情感。”
读后觉得翻译得不够清爽,这是在以前的阅读中不会有的。村上春村的语言其实也不会这么拗口,如果是我翻译,不会用么长的句子。
当然,长句子也是一个文字特征,到底哪种长句好,这个没过细研究。
还有一句也是《挪威的森林》,一个环境描写到,“月亮十分皎洁”,我看了只想把“十分”两字拽下来,不知是不是自己偏执,就有这种感觉。
四是明白小说不是生活的照搬。
以前每当被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触发时,觉得这也可以写,那也可以写。
等到课程结束,自己完整地写过一篇作品以后才发现,小说并不是生活的模仿,而是对生活的创造----创造一个自己的世界。
一些好小说都是带着极强的个人特征,这点从老师提供的大量文本中可以体会到。
在写作的过程中,当叙述乏力的时候,不自觉地也会把生活照搬进来,读着自己都觉得寡淡。
因此,我在写作时,会有意识地把小说的人物与生活的原型拉开一点距离。当然这种纠正也很痛苦,要时时与自己作对,但这是必须的。
如果小说里的人与生活中的人说一样的话,做一样的事,就不是创作了。
五是作品与我相互成就。
虽说是自己亲手一字一句写下了作品,是自己创造了它,但谁又能说作品不会带着自己成长?
当初,信老师从故事原点来启发我们的创作欲望,我是随意选了这个犯罪题材。
一开始并不觉得有难度,越往下推进,越觉得题材与自己生活职业距离远,我对作品中人物的职业和生活一无所知。
怎么办?也想过换,但转念一样,这样难的可以写成,那以后遇到困难应该就会轻松吧?于是,就这样逼着自己上网查资料,小偷什么特征,说什么话。
遇到不熟悉的先弄明白了再写,这样才完成初稿。即便修改两次,自己还是不满意,但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又给自己增了一分信心。
一路走来,看见了自己的潜力,也发现了自己的弱点,知道自己创作还需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一旦成文,那些开始的胆怯、犹豫、自我否定也在慢慢消失,或者说对自己的影响没刚开始那么大了。
我觉得,这就是作品在成就自己。
我不仅是看到自己的成长,在这个写作工坊里,大家聚在一起相互学习讨论,点评习作时,也是惊?于有些同学进步的神速,像蝶变一样。
信世杰老师的课,不是手把手地告诉你如何做,多数是启发式。
比如写开头,并不会说你开头应该怎么怎么写,而是给大家一个原则----开头的的语言奠定了全篇的风格和基调,再拿出经典文本来分析,看那些作家是如何写开头的,自己去揣摩。
这样你就会花功夫琢磨开头的文字和营造的氛围,与自己的小说风格搭不搭。
文学是种创造活动,这种方法既能让写作者的创意思维不被限制在一个框架内,同时,又它给出了方向,不至于让写作者茫然无措。
自己很喜欢信老师的点评课。如对语言的点评,“这一类修辞不是文学式的,是新闻文体修辞”,再去感受下文学体与新闻体,对文学语言的感觉渐渐上来了。
信老师点评之细,让人赞叹,如:
这里用逗号还是句号;这里该不该用引号;这个字用在这里很妙;这里是说“妈妈”好还是说“母亲”好:这句写得很棒;这段可以删掉等等
每处点评都会有收获。上了写作课,会实实在在地让人进步提升。
能够踏入写作门槛自然有种欣喜,同时也感受到写作是个很累人的活儿。要想在写作的路上更进一步,还是要靠不断练习,写出作品。
只有写出来,它才能成为一盏盏灯,将自己的写作之路照亮。
非常感谢老师指导和同学们的鼓励!(于年9月23日)
望向天空,心随我欲
同学互动
Grace:这期夏夏绝对是明星。首先呢,我一直感觉夏夏很神秘。另外,夏夏这期的作品实在写得太好了,膜拜一下。
看了总结,才知道背后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反思自己看上去努力的假勤奋。也感谢夏夏分享自己的经验,希望自己也能这么践行。坐等照片ing
11,夏夏总结的太好了!为有这样的老乡感到骄傲!希望能看到你更多的学习分享!
欢歌:我对夏夏的《八月暑气未消》印象很深刻,当晚点评后,我反复看了几遍你的文,文笔老练,情节生动,是个好故事。
特别是这个神来之笔的标题更是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我想起《夏至未至》、《长夜未央》等标题,才发现标题取的好的巧妙之处,
谢谢你的总结分享,提到的几点很受用,特别是你提到的开头怎么写,最近也在学习这块,共鸣了。感恩遇见!笔芯??
信世杰老师寄语:
夏夏是高手,如果不是本就积累深厚,那就是学习转化能力超强!
夏夏完成了一篇长文,跟大家分享了个人写作的心得。我写完自己那篇总结之后,再来看夏夏的文章,很多地方都是相一致的。
下面我们一条条来看。
夏夏首先谈了自己的工作与写作的关系,日常所接触的都是行*公文,是应用文体。但从夏夏的作品大家可以看到,日常工作和我们的文学写作并不相冲突,高手可以在多种语体风格之间自由穿梭。
第一条,讲的是观察,像福楼拜教莫泊桑写作一样,观察到日常生活中的独特性,从同中看出异,然后将这种独异性用独特的修辞传达出来。
第二条,是记录,这个非常重要。我们已经早就过了摘抄好词好句的阶段,但依旧要记录和摘抄。记什么呢?就是记录那些在影视、文字观看与阅读过程中能打到我们的东西。
不是记能感动我们的那些,不是感悟式的,而是从创作者角度来看:哎,这个地方的表述真好!从行家角度去采集。
第三条,夏夏说的是批评式阅读,我更愿意称为作家型阅读。不管怎么叫,总之是要求我们从创作者的角度去读作品。
从每个作品的故事、主题(思想)、语言风格、叙述特色(时间、视角、结构)这几个主要的大方向上去细细品读。不用我多说,大家都能看出夏夏通过文本细读所取得的写作精进。
第四条,写小说如何离地三尺。夏夏这一条说得太好了。
写小说不是照搬生活,写非虚构也不是,一切的文学创作都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
怎么高呢?就是离地三尺,贴地飞行——即合现实逻辑,又是现实生活中不会(或说一般不会)发生的戏剧性故事。
第五条,作品与写作者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夏夏已经进入了这一重境界,所以她极有感触。
我在自己那篇长文里也谈到,作者与作品相互成全,相互促进,人物对作者的反哺……
最后,夏夏还谈了我写作原理课上的启发方式,以及点评课上的改稿方式。很多方式方法我都没有跟大家明确讲,但是,有总结能力的朋友很快就看出来了,非常棒!
夏夏这篇总结写得相当好,比那些名作家的创作谈要有效很多倍。
这一期作品写得也好,公认的好。题目更别说,好。并且,给大家提供了题目修改的方法参考。
我们最后再来欣赏一下这个题目吧——《八月暑气未消》——多么好啊。
夏夏:感谢信老师,感谢各位,赞得我有点不好意思了,真的希望大家多提意见。
图/网络(部分)
文/夏夏
推荐阅读
作家,就是要不停的进行写作训练
时隔近十二年,我为何还是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写作之路
写一篇小说就像医生做一台手术
双雪涛:《刺杀小说家》灵感来源于“被退稿”经历
更多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