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鲁世超摄影
李忠李民李海涛
挪威「观光路线计划」
一项宏伟的国家工程
渔业史漫步观光线路源于挪威年启动的「观光路线计划」,是其18条观光路线之二。
观光路线计划历经20多年发展,18条展现国家形象的精品旅游观光路线均已建设完成,这些路线广泛分布于挪威西部、中部和北部的海滨和山区,总长度达到公里,开发耗资数亿挪威克朗(1克朗≈0.73元)。▲巨魔之路
计划推行以来,挪威顶尖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团队开始参与进来,这其中不乏Sn?hetta、ReiulfRamstadArkitekter等世界闻名的事务所。观光路线中的旅游服务设施(如观景台、休息区、停车场等)均出自这些大师团队之手,他们的设计不仅没破坏观光路线上原本优美的自然景色,反而使旅游服务设施本身成为一道风景,与自然完美融为一体,将挪威的文化、自然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实现1+1+13的效果。
▲大西洋之路
▲「挪威屋脊」松恩公路
「渔业史漫步」
挪威千年渔业文明揽胜
「渔业史漫步」观光路线由北至南全线贯通了挪威位于北极圈内的韦斯特龙群岛和罗弗敦群岛,路线北起韦斯特龙群岛最北端的小城安德内斯,南至罗弗敦群岛南端的小村落奥镇,包含了挪威18条观光路线中位于安岛和罗弗敦群岛的两条观光路线。这两条观光路线可看作同一条穿岛公路的两段精华,全域以多种形式展现了挪威北极圈内的群岛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渔业文化。这是因为在北大西洋暖流作用下,罗弗敦群岛西侧海域每年冬季都是北极鳕鱼产卵聚集地,造就了挪威生生不息的千年渔业。
▲「渔业史漫步」观光线路示意图
「往事越千年,换了人间」
「渔业史漫步」全域旅游路线的经典案例追忆辉煌年代:韦斯特龙群岛、罗弗敦群岛在千年前的维京时代,就已是维京人发展渔业的主要地区之一,维京人酋长在罗弗敦群岛上建起北欧地区规模最大的长屋。本地独具特色且历史悠久的渔业文化,正是当今发展全域旅游的「立身之本」。
▲罗弗敦群岛上的维京时代遗迹
早在成文于9世纪晚期至10世纪早期的《反异教徒七书》中,就记录了一段与此地相关的商贸活动的故事:英格兰威塞克斯王国的君主阿尔弗雷德在宫廷接见一位名为奥特尔的商人,奥特尔自述居住在最遥远的北方霍洛加兰(H?logaland,包含今罗弗敦群岛一带),他的贸易航线从此出发,其一是向北绕过北角去捕猎海象以及向当地部族征收兽皮等货物,其二是南下到达日德兰半岛的海泽比(今德国境内,维京时代四大贸易城镇之一)将收来的货物卖到市场上。奥特尔描述的这条由北至南的远途商贸航线表明,在当时群岛地区就已被纳入北欧的贸易体系之中。维京时代正是本地「渔业史」上的辉煌年代。
▲渔村亨宁斯维尔
辉煌远去,风韵犹存:尽管属于群岛地区维京人的辉煌时代早已远去,但本地的渔业依旧发达,至今仍是挪威北极鳕鱼的主产区。并且传统渔业文化已深刻融入本地生活,传统渔村、渔业的风情被完好保留。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这种潜移默化地文化浸染,为发展旅游奠定了浓厚的氛围。而这条堪称经典的全域旅游线路,也在串联与发掘渔业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渔业小镇斯沃尔韦尔
国家:挪威
区位:韦斯特龙群岛安德内斯—罗弗敦群岛奥镇,约公里
特色:包含了挪威18条国家观光线路中的2条,是最能展现挪威渔业文化的观光路线,以渔业文化为主题的全域旅游经典案例
1酒香也怕巷子深
基于资源最大化展示的全域旅游路线设计韦斯特龙群岛和罗弗敦群岛
位于挪威国土西北部,
地理位置相对偏远,
同时,群岛整体形状狭长,
横亘在北海与挪威大陆之间,
有「罗弗敦围墙」之称,
自最北端的安德内斯至最南端的奥镇,
只有一条高等级公路贯通。
▲沿「罗弗敦围墙」展开的E10公路
尽管如此「藏在深闺」难见真面目,
但是「天生丽质」终难自弃
——群岛全境位于北极圈之内,
极地风光与峡湾地貌的完美相遇,
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源,
加之本地是挪威渔业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自然与文化在此地深度融合。
因此,挪威官方在岛上修建高等级公路,
将其与欧洲公路E10相连通,
并开辟为国家旅游路线,
足见*府对于
展示群岛地区文化自然资源的雄心。
▲E10公路沿途地貌
冰川的侵蚀作用,
造就了群岛地区曲折的海岸线,
以及大大小小的峡湾。
地处极圈内的特殊区位,
使得本地尤其在夏季能获得特殊的光照条件。
两者相得益彰,成就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全域旅游路线的设计开发,
让这些「深埋的宝藏」得以「重见天日」。
▲罗弗敦群岛中冰川作用下形成的峡湾
「五脏俱全」的资源展示体系
尽管官方并未将罗弗敦群岛上两段国家旅游路线
明确定义为「渔业史漫步」主题,
但无论是民间自发形成的自驾游
或是旅行社组织的海外游客团队游,
已形成了对于罗弗敦群岛渔业主题
全域旅游的共识。
▲奥镇:E10公路起点,以渔为业的小村落
全域旅游路线的设计
有着「潜移默化」的氛围感染力,
沿线串联起群岛上著名的风光观景地、
具有文化代表性的小镇与村庄,
以及展现本土渔业风情文化的博物馆磁极等,
最大化地将整个群岛地区的资源一网打尽,
体现了「以点带面,氛围浸染」
的总体开发思路。
▲亨宁斯维尔:岛链组成的渔村及「世界最美足球场」
2不走「大而全」,回归「小渔村」
小而美的博物馆旅游磁极打造
挪威的人口基数和群岛的地理位置,
决定了这里没有人口密集的大城市。
在韦斯特龙群岛至罗弗敦群岛的整条线路上,
渔村是沿途最普遍的聚落形态。
因此在旅游磁极的打造上,
也没有大都市中才能见到的宏大体量建筑。
▲斯沃尔韦尔:罗弗敦群岛上最繁华的渔港小镇
与渔业主题相关的博物馆,
作为这条观光路线上最具文化特色的旅游磁极,
并非如同建在城市中这般,
选址一地,
建设一座规模庞大、展示内容大而全的
超豪华建筑,
而是将文化展示的功能散布于线路之中,
化整为零、因地制宜地利用既有文化资源
和渔村建筑建设「小型博物馆网络」。
尽管每个博物馆的规模不大,
却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一个
全息立体展示挪威渔业文化的展览体系。
▲小小的奥镇中有两座博物馆
场景再现,沉浸体验
单个博物馆尽管规模小,
作为旅游磁极看似缺乏足够的爆点,
但规模小不等于水平低,
小而美的博物馆不只是「小」,
更重要的是「美」。
博物馆的「美」,
一在考据严谨,真实反映历史;
二在体验为王,唤起游客共情。
▲罗弗敦维京博物馆
以罗弗敦维京博物馆为例,
其可以称得上整个渔业主题博物馆网络中
最重量级的一座,
依托维京时代北欧最大的长屋
——博格厅堂的遗址而建,
博物馆的建筑形态按照长屋的规格形制仿建,
内部原真再现维京时代居民的生活场景:
挂鳕鱼的晾架、长屋中央的火炉、
日常休息劳作的长凳一应俱全。
▲罗弗敦维京博物馆最大化还原了——博格厅堂
工作人员「扮演」维京人男女,
「男工女织」的场景
如同穿越回辉煌的维京时代。
不止如此,每位「演员」都是NPC,
游客可以与他交流,
甚至穿戴他们的服装,
品尝炉火上正在翻腾的肉汤。
▲罗弗敦维京博物馆工作人员「扮演」的维京人
「馆」不可貌相,知识不可斗量
除了相对气派的罗弗敦维京博物馆
(毕竟历史上是维京酋长的居所),
大多数博物馆都其貌不扬,
外观和普通渔民小屋并无二致。
罗弗敦鳕鱼博物馆、
挪威渔村博物馆、罗弗敦博物馆,
三馆的外观形似「三胞胎」,
朴素到「寒酸」「简陋」的地步,
然而走入其中却别有洞天,
展陈各有主题、内容详尽,
让人为之一振!
▲罗弗敦鳕鱼博物馆
▲挪威渔村博物馆
▲罗弗敦博物馆
挪威渔村博物馆:
以展示渔村风情及渔民生活为主题,
原真再现住所、船屋、储物室等
建(构)筑物空间及其内部的各类陈设。
博物馆以一组真实渔村建筑改造开辟而成,
内部展陈严谨考究、重视细节,
让游客如临其境,
穿越到渔民日常生活之中。
▲挪威渔村博物馆内部
▲挪威渔村博物馆内正在制作木船的工匠
罗弗敦鳕鱼博物馆:
主题则侧重于鳕鱼的捕捞制作,
详尽展示全过程每道工序所需的器材,
让游客来到这里就能学习到
关于鳕鱼捕捞制作的全部知识。
作为小型博物馆,
以十分聚焦的微小主题切入,
一次讲透,其效果胜于大而全的泛泛而谈,
游客到这里不虚此行。
▲罗弗敦鳕鱼博物馆内部
▲罗弗敦鳕鱼博物馆也是鳕鱼加工工场
罗弗敦博物馆:
主题是展示挪威渔业及渔民生活的历史变迁,
从青铜、铁器时代的小木屋
一直展示到20世纪的渔村建筑。
游客到此一游,
即可一日回顾挪威上千年的渔业历史。
▲不同年代的渔民生活展示
「讲好挪威故事」
罗弗敦水族馆(Lofotakvariet)临海而建,
展陈的海洋生物仅限挪威本地所有,
但在看似局促的空间规模下做到了专精
——仅「鳕鱼」(鳕科)就可以分出北极鳕鱼、
黑线鳕、青鳕、绿青鳕、黄鳕等多个品种。
▲罗弗敦水族馆外观
水族馆以如此科学认真的精神
介绍本地海洋生物资源,
让这里成为孩子们
学习海洋生物知识的最佳课堂。
▲罗弗敦水族馆
3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大众旅游中不可缺少的小众精品
「渔业史漫步」线路的北端是小城安德内斯,
这里是世界上著名的观鲸圣地。
相比于线路上的雷讷等
「网红渔村」打卡地的游人如潮,
安德内斯可以说要小众得多。
但在观鲸爱好者的圈子里,
安德内斯的名字「如雷贯耳」:
凭借着地理位置的优势条件,
这里是距鲸群活动范围最近的陆地,
安德内斯的WHALESAFAIR观鲸中心
自信地打出自己的宣传口号
「出海必中,看不到退钱」。
▲安德内斯「出海必中,看不到退钱」的观鲸游
这种资源足够独特、条件足够优越的小众精品,
能够适应当前圈层化社交和旅行的发展趋势,
满足特定人群的极致需求,
是全域旅游线路中不可或缺的明珠。
▲安德内斯近海的各类鲸鱼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只要旅游资源的能级足够高,
一定能吸引「兴趣狂热粉」排除万难来体验。
全域旅游中不可忽视这种
面向小众客群的高端旅游消费需求。
▲颇具人气的各色观鲸团
「先知后游」
观鲸活动以半小时的讲解开始,
让游客做到「先知后游」。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WHALESAFAIR观鲸中心
不仅限于满足游客看到鲸的视觉需要,
更要把内在的知识讲清楚。
四位工作人员分别为
挪威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导游,
为国际游客尽可能提供语言交流的便利。
▲四国语言的导游正在为游客讲解观鲸知识
出海观鲸的船只由以前的捕鲸船改造而来,
从「与鲸为敌」到与自然为友,
发展起新的旅游经济。
▲观鲸知识学习完毕后,游客们便乘船出海开启寻鲸之旅
年初,
新的观鲸中心建筑竞赛面向世界招标,
吸引了全球37支设计团队参加,
其中不乏BIG、Sn?hetta等一众大家,
最终由Mandrup公司以出众的鲸鱼背造型,
一举夺得桂冠。
未来,它将成为安德内斯的旅游地标。
「将专业做到极致」
观鲸中心的馆内讲解
并非死板地照搬书本或网站,
而是为后续的出海观鲸埋下伏笔,
其对安岛及周边海域的讲解、
对各类鲸的活动范围的讲解,
在出海观鲸活动中得到实践验证
——观鲸船上的导游会在图板上实时画出
发现的鲸的种类、数量及观测点位置,
游客到此刻才恍然大悟,
之前的讲解原来是「前情提要」。
▲展板上的鲸种类及观测信息介绍
4「看风景的人在看你」
观景设施的景观化打造
全域旅游路线的成功打造
不能只靠博物馆文化磁极的散点
或是小众精品的爆点,
在「穿珠成串」的经典案例中「珠」重要,
「串」也并不平庸。
▲E10公路也是深受骑行客喜爱的打卡路线
长达公里的「渔业史漫步」路线,
尽管沿途景色优美,峡湾地貌山海相接,
但一路走下来也难免有审美疲劳之感。
如何让整条线路不会乏味,
让游客全程保持着热情?
挪威*府在打造观光路线时「优中选优」
精心选取了数处
具有明信片式画面传播效果的观景点,
并且将观景点设施
由设计大师操刀进行景观化打造,
使其与自然风光、群岛渔业文化融为一体。
▲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休息区也是旅游打卡点
在宁静美好的自然环境中
点缀几分现代设计的灵动,
为游客带来全新的观赏体验。
▲精心设计的景点化的休息点
▲以背后山势设计的休息点
罗弗敦群岛上有超过30处「白沙滩」,
通过观光路线的串联,
它们成为独具特色的「极地」滨海度假区。
▲「白沙滩」是游客们喜爱的露营地
在与安德内斯一水之隔的塞尼亚岛上,
也有一条塞尼亚国家观光路线,
其观景设施的景观化打造可称最为经典。
塞尼亚观光路线上最知名的景点
叫作「恶魔之齿」(Okshornan山,
因其山峰耸立似魔鬼的利齿而得名),
而为了观赏它而设立的Tungeneset观景台
本身也被打造为一处艺术化景点,
正应了「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恶魔之齿
▲在观赏「恶魔之齿」最佳角度所设立的观景台,景观化的打造手法使其与自然景色有机融合
5入乡随俗,随「渔」而「居」
住宿留客的风情体验
入乡随俗的特色住宿体验,
是旅游留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罗弗敦群岛上,
随处可见这种代表性的渔村红色小屋,
它有一个专有的名词叫作「Rorbu」,
这个名词原来专指
罗弗敦群岛上的这类红色小屋,
后来也逐渐泛指
挪威北部各地采用该样式的建筑。
▲「Rorbu」风格的渔村
其红色油漆的外立面和白色的装饰
已成为罗弗敦群岛的代表元素。
在建造之初选择这样的颜色
是为了让它们更容易在海上被看到,
并且红色鱼油涂料是最便宜和常用的涂料。
现在,大多数rorbu经过翻新
已作为酒店、出租屋或博物馆,
也有少量仍为渔民自住。
▲挪威最美村庄雷讷的「Rorbu」
渔、游一体
由于罗弗敦群岛海域是鳕鱼的主要捕捞地点,
挪威各地渔民会在冬季(1月-3月)前来作业,
古时的渔民们使用露天划艇和帆船作业,
条件恶劣。
传说中,一位名为?ystein的国王
在年下令在罗弗敦群岛建造rorbu,
为渔民提供住宿的场所。
▲渔、游一体的小渔村——雷讷
「Rorbu」来自挪威语「ro」,意为划船,
这就是远航来的渔民所做的;
第二个词是「bu」,
它可以指小房子、居住地或存放地点。
「Rorbu」字面意思就是渔民小屋。
因此,「Rorbu」从历史由来上
本身就带有「旅馆客栈」的性质。
▲雷讷的渔民小屋在夏季成为旅馆客栈
自12世纪以后,rorbu数量不断增加,
持续使用了几个世纪。
直到20世纪中期,现代化渔船的出现,
使得一些渔民选择在船上住宿,
Rorbu也随之空置。
在年左右,
第一批空置的rorbu被出租给游客,
同时也带来了对于建筑的修复工程。
▲渔、游一体的「Rorbu」小屋遍布罗弗敦群岛
▲挪威渔业史漫步之路的全景揽胜,实现一小时一停留的全域旅游体验
挪威18条观光路线延伸阅读
「北方之路」挪威之最美公路——大西洋之路
「北方之路」挪威之鬼斧神工——巨魔之路
1/6图片工作室出品热文推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