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伊尔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林少华我为什么翻译挪威的森林勤奋方
TUhjnbcbe - 2021/9/4 20:12:00
白癜风一个疗程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612/4638473.html


  年5月20日下午,著名翻译家林少华作为主讲嘉宾出席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线上讲座,主题为“我为什么翻译《挪威的森林》勤奋、方向感与操守”。林少华教授是国内著名的翻译家,尤以翻译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而为大众熟悉。从年翻译《挪威的森林》开始,他总共翻译了村上春树40多部作品,是中国翻译村上春树作品最多、也是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


  林少华教授早年曾在暨南大学外语系执教,与暨南大学渊源颇深,本次讲座的主持人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王宝锋教授在介绍中说道:“今天的讲座时间刚好是5月20日,说明林少华教授对暨南大学爱得深沉”,在听众们的笑声中,林少华教授也打趣本次为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开设讲座,像是回了娘家一般非常开心。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讲座正式开始,林少华教授谈及本次讲座的第一个关键词“勤奋”。林少华教授概括自己的一生为“教书、译书、写书、评书”,与“书”结缘已久。自青年时前往吉林大学求学,后来到暨南大学执教,之后又前往中国海洋大学执教,中间三次迁居,第一次只携带了几本书,第二次带了几十本书,第三次则是带了几千本书,林少华教授感慨道“失去了许多,没有失去的几乎只有书”。从年少时点着煤油灯坚持看书到如今自己进行创作,可以说正是对读书的热爱和坚持为他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功底,才能在日语这一异国语境中领会异国风采,进而感受到中文的美好。“在以字立国的中国,作为读书人,唯有留下点什么才能上无愧于先人,下无愧于后代。”、“只看书不写书,不异于只乘凉不栽树”,正是这样的责任与使命感支撑着林少华教授的文学创作。可以说“书”承载着林少华教授的光荣与梦想,“为书之幸,莫过于此;为人之幸,莫过于此”。


  对于读书一事,丝毫马虎不得,唯有“勤奋”二字。林少华教授与大家分享了他的座右铭——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为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并将“不可虚度此生”进一步上升到“不可虚度此时”。回首过去,他坦言自年在暨南大学任教以来,近四十年时间他没有寒暑假,也没有节假日,在课余时间争分夺秒地进行读书创作。林少华教授告诫大家应该把手机放一放,沉下心来多读点书,一日不可虚度。


  谈及当时翻译《挪威的森林》的初衷,林少华教授提到了本次讲座的第二个关键词“方向感”,他直言有方向感的努力才能叫做勤奋,否则可能白费功夫。当时的他正面临到底是翻译已是文学大家的川端康成的《睡美人》,还是在当时名声不显的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这一艰难抉择。在反复拜读两部作品之后,林少华教授找到了方向感,据他来说那是一种朦胧的直觉,他敏锐地察觉到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一书具有哀而不伤的丰富内涵以及浪漫而不落俗套的全新审美感受,写作文体别具一格,对当时追求个性觉醒的青年们来说具有独到的渗透力。现在来看,林少华教授当时的选择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对于翻译而言,他认为不仅是描摹皮毛,还应传递灵魂信息。“人生有限,要做对路子的事”,林少华教授一再强调抓住方向感的重要性。


  除了勤奋与方向感之外,林少华教授还谈到了作为读书人的“操守”。他认为当下部分学者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做学问只为谋私利,还引用了易中天的“我们可以不读书,不做学问,不做知识分子,却不能不做人”来讲述踏实做人的重要之处。提及如何做一个知识分子的问题,林少华教授以曾昭科和陈寅恪为例讲述了他们的文人风骨与学者本色。他告诫大家“不要俗,即使做不成好事,也绝不做坏事;即使没有成人之美,也绝不乘人之危,绝不污染自己的灵魂。为人之操守无法量化也无需量化,唯有靠心灵之自觉”。


  讲座最后,林少华教授与提问的听众分享了他对翻译的看法,他认为翻译时不应执着于直译或是意译,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如实地再现原本的意义内涵,在异域的陌生美和本土的熟识美中寻找折中的平衡,以求审美忠实和审美意蕴。

SummerTime

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林少华我为什么翻译挪威的森林勤奋方